課堂教學的有效目標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能力上的提高和進步等收獲達到預期。要改變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的觀念,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首先要體現(xiàn)在有效的教學目標上,把從“教會知識”的目標轉到“教會學習”的目標上來。為此,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制定的幾個方向,采取有效策略,制定出科學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為有效教學提供支撐。
一、從單元導語中明晰主題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對整個單元的學習起到統(tǒng)領的作用,只有明晰了單元教學目標,專題的教學效率才得以體現(xiàn)。然而在教師的參考用書中,并沒有明晰的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只有細細閱讀教材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單元教學目標就隱含在單元導語中。每一單元的導語目標包含了兩方面的內(nèi)涵,一方面是人文的主題目標,另一方面是語文能力的主題目標。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導語中跟目標有關的句子是這樣表述的“讓我們一起閱讀本組課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記下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圍繞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人文主題目標進行編排,而“留心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記下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就是本單元語文能力的主題目標。人文目標和語文能力目標不是割裂的兩層目標,而是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于“以語言教學為中心”。人文目標是通過不同課文詞句、篇章的語言文字學習來達成的,而通過不同課文詞句、篇章的學習中,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達到語文能力方面的目標。
二、從語文園地中提煉能力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材編排中,每一單元的課文學完以后都會有一組訓練,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稱之為“語文園地”,第三學段稱為“回顧拓展”。這組內(nèi)容的安排是對前一單元語文能力學習的鞏固與提高。每一個欄目所側重的語文能力目標不同?!翱谡Z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這三個欄目的語文能力目標很清晰,但對于“詞語盤點、我的發(fā)現(xiàn)(交流平臺)、日積月累”等欄目的目標,是需要教師進行梳理和提煉的。
以“詞語盤點”欄目為例。詞語盤點欄目分為“讀讀寫寫”和“讀讀記記”兩個部分。在大多數(shù)教師眼里,讀讀寫寫就是要求學生會讀會默,讀讀記記則只要會讀就可以了。很多教師往往是在一組課文學完之后,才把“詞語盤點”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內(nèi)容進行字音、字形上的復習與鞏固。這樣的目標,無疑淺化了詞語盤點的作用。
那么,應該如何提煉“詞語盤點”中的語文能力目標呢?首先進行讀音的梳理:難讀的字音、易混淆的字音、多音字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其次是對于字形的梳理:形近字、易錯字、同偏旁的字、有造字規(guī)律的字、有構詞規(guī)律的詞等;再次是對于詞義理解的梳理:哪些詞是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理解的、哪些詞是可以借助工具書理解的、哪些詞是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近的或?qū)W生感到陌生的、哪些詞是對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起著重要作用的等,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經(jīng)過以上梳理,根據(jù)單元主題目標,語文能力的目標可以有:會使用字典、詞典,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體會詞語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能有意識地分類記憶積累詞語;能運用相關詞語等等。這些目標是在一單元課文的學習之前就應該有統(tǒng)籌安排的,而不是學一篇課文后,孤立地解決一篇課文字詞的教學。
三、從課后習題中挖掘?qū)嵺`目標
教材課后習題既是學生實踐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檢測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依據(jù)。任何練習,都不是單獨地為掌握某一項知識而進行的機械訓練,而應該發(fā)揮練習題的實踐功效,從“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層面來使用。
首先教師要變課后題的隱性要求為明確目標。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課后練習中的第三題是這樣描述的:“我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下來了,你抄了哪些?”教師絕不能把這道題僅僅看做是積累題,而應該挖掘出這個句子所隱含的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在學生抄寫之前,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這個句子所描寫的內(nèi)容,還應讓學生理解這是個總分句式,句子是從“樹枝、小鳥、蝴蝶”三方面把“安靜”寫具體的。通過積累讓學生明白:可以圍繞總起句,用總分的句式,運用幾種相關的事物把總起句寫具體。因此,在課前教學目標的制定中,要把隱含在“積累句子”中的隱性目標轉化為“積累總分結構式的句子,學習運用幾種相關的事物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這樣明確的語文能力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學生語文能力的實踐才會有明確的方向。
其次,要變課后題的籠統(tǒng)要求為層次目標。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課后練習中的第三題是這樣的:“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來,你抄了哪些?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道題表面上看起來是通過積累,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通過分析,教師可以把籠統(tǒng)的抄寫要求轉化為有層次的語文能力的目標:“一是知道課文中運用了比喻句寫出了秋天的美好,二是理解比喻句中‘扇子與扇、郵票與郵’事物與動詞之間相對應的關系,體會比喻的貼切性,三是學習運用比喻句寫寫秋天的美好事物?!敝馈斫狻\用就是語文能力目標中三個不同的層次。雖然課堂上不必講修辭手法等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但作為教師,應該把這些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穿插在具體的課文和句子中讓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實踐。因此,清晰的層次性目標是讓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實踐訓練的基本保障。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借助課后習題進行預習時,學會圈畫批注,學會審題,掌握自學方法。變課后題的任務目標為方法目標,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從文本特點中開發(fā)個性目標
文本是落實語文能力目標的重要載體。王榮生教授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每一個文本,可以教的內(nèi)容很多,但在教師的教學參考書上,教學目標大同小異,體現(xiàn)不出文本特有的關于語文能力的個性目標。不同的文本體裁所承載的語文能力目標的功能也是不相同的。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也不是所有的課文都一定要進行讀寫結合的實踐和訓練。比如:神話、童話類課文中的精彩片段,比較適合制定“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對整個故事而言,比較適合制定“復述故事”的目標;文藝性的科普文,比較適合制定“默讀、質(zhì)疑問難、感受用詞準確性”等目標;寫景、敘事的散文,比較適合制定“理解詞義、體會其表達效果、進行仿寫和續(xù)寫”等目標。當然,這些目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關注開發(fā)個性化的、學會學習的有效教學目標。
除此之外,文本的寫作特色也是制定目標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比如,同樣是童話故事,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不同,在制定課時目標時,就應該充分發(fā)揮文本的寫作特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童話專題,其中《巨人的花園》語言優(yōu)美、情感變化較大,適合制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幸福是什么》語言樸實,故事情節(jié)分明,適合制定“復述課文內(nèi)容”的目標:《去年的樹》語言清新、簡明,情節(jié)簡單,卻讓人感到意味深長,有著打動人的力量,適合制定“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小練筆,以豐滿人物形象”的目標:而《小木偶的故事》對話較多,角色個性鮮明,適合制定“演一演”的目標,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可以制定“續(xù)寫”這一目標。
總之,要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不能把教學參考書當做一成不變的金科玉律,也不能對教材文本進行天馬行空般過度個性化的開發(fā),而是要遵循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語文課程標準》階段性目標的總領下,統(tǒng)籌兼顧教材編排的特點、練習題的實踐性特點、文本的個性特點,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