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同樣內容的一件事,由朗讀技巧高超的人敘述會生動感人,妙趣橫生;由未經過朗讀訓練、講話呆板的人去說,就會使人感到枯燥無味,索然無趣??梢娍谡Z表達能力的差異,使聽者聽起來有截然相反的感覺,該如何使講話呆板的人提高口語能力呢?實踐證明,朗讀訓練就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目前,學生朗讀能力較低,唱讀現象很普遍。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要從一年級開始重視朗讀教學,教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興趣。
一、重預習,引氣氛
預習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練習朗讀過程中的重要階段。預習指導重在引導學生明確預習內容和預習方法,讓他們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可以憑借教材全文注音的特點讓低年級的學生自己預習,因為他們好奇心強,一翻到新課文,他們往往急于知道課文里講什么。所以,課前,我經常讓學生帶著興趣,自己試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
二、創(chuàng)情境,出氣氛
兒童的情感是十分淺顯的,他們往往只根據一個人的衣著打扮、動作表情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也常常為很平常的鼓勵而高度興奮。因此,我平常都比較注意自己的衣著和言行。上課之前站在教室門口,帶著微笑迎接每一個學生入座,并以期待的目光與每個學生接觸,使他們立即從各種情緒中轉入和諧、寬松的課堂情緒上來。并用幾句簡短的開場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改善他們的情感。如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文時,我說:“同學們,你們看過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嗎?它叫什么?”整天在田園邊走過的孩子很快地說了答案。一下子就使課堂出現了活潑清新的氣氛。再問:“小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呢?學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边@就把學生的情感引入課題。
接下來是聲情并茂、娓娓動聽地朗讀,使學生借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情境。感到學習是一種美的享受,從而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三、導自讀,出語感
讓學生自讀可起到“發(fā)展語感”的作用。讓他們在瑯瑯讀書聲中,體會課文的優(yōu)美情境、縝密思路、傳神描繪的思想感情。
當學生對課文有清晰完整的印象時,讓他們用筆畫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然后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往下讀。要求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想想課文的大概內容。
讓學生自讀后,再對他們進行檢查,通過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和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獲取反饋信息,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教學。
四、以表演,激其趣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小公雞和小鴨子》、《小白兔和小灰兔》、《美麗的公雞》、《小壁虎借尾巴》、《狐假虎威》等。天真活潑好動的兒童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內容。
課文表演的部分,除了內容比較豐富外,還有不同的角色、生動的情節(jié)和個性化的對話。這類表演有很高的教學價值。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調動和調節(jié)以情感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可以把張揚個性和健全人格統(tǒng)一起來,十分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如在學《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讀一遍課文,然后請幾位小朋友分別戴上小壁虎、壁虎媽媽、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的頭飾來表演課文內容。
師:現在,我們請五位同學表演課文內容,其余的同學都來當導演,導演更了不起,你們就要看看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為什么它沒借到尾巴呢?同時還要根據書上的要求指導。
生:小壁虎爬呀爬,看見小魚在水里游。
“小壁虎”邊做爬的動作邊說:“小魚姐姐,你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做撥水動作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br/> ……
生: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慢慢爬回家找媽媽。
“小壁虎”做爬的動作。
……
五、用評議,引其思
在表演時,常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現象,要讓學生“當局”不迷,就要指導學生對朗讀和表演進行評議,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他們在評議中深刻理解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在評議中認識到自己朗讀和表演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有利于總結經驗,提高朗讀能力。所以,在學生表演后,可進行問答。
師:各位導演們對我們的演員們的表演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生:老師,演“小壁虎”的同學做爬的動作時太快啦。
師:說說他的動作怎么會太快呢?
生:剛開始時,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肯定很疼,疼的時候就不能爬得那么快。最后小壁虎爬得很慢是因為它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
師:那你做一做小壁虎爬的動作,好嗎?
生(邊做動作邊說):應該這樣!
師:同學們覺得他做的這個動作是不是更能體現文中的小壁虎的心情?
全班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評議無論對讀者、評者還是聽者,都有很大的促進,能有效地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所以我對學生的評語都給予誠懇的鼓勵,當學生發(fā)表了有獨立見解的評語,我都大力表揚,充分肯定。
六、要提高,須多讀
多讀健康書籍,有利于愉悅學生的身心,也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教師應在平時作適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