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席姆朗斯基說:“沒有風格的作家等于沒有命中的箭?!憋L格屬于美學范疇,風格是一種穩(wěn)定的達到美學層面的獨特性的表現(xiàn)。有聲語言風格由創(chuàng)作文本的風格和創(chuàng)作主體的風格匯聚而成。播音風格,即播音員在播音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個性特征。解說風格,即創(chuàng)作主體在解說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個性特征。解說的平實風格是一種什么樣的美學特征呢?即把真摯的感情充分內化。把豐富的思想加以濃縮,通過具體的內心體驗和深切感受,用平實的語氣傳達出來,表達時沒有渲染和夸張,沒有達到極致和飽和,這樣就顯得內在感情更豐厚、內在語意更深廣,追求一種深沉的美、樸實的美、含蓄的美、留白的美,帶給聽眾無盡的回味與思索。讓受眾在情感共鳴中達到審美愉悅。電視紀錄片解說的平實風格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吐字發(fā)聲方面:吐字柔和。咬字幅度適中,音量不大:氣息沉穩(wěn)。氣少聲平,用聲虛實結合,以實聲為主
平實風格的解說吐字柔和。接近自然的說話狀態(tài),但卻不同于日常說話的散漫,是更高層次的自如的控制。唇舌滑動動作小。口腔開度不大。聲音音量不大,小而實。氣息下沉,以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為主,以口腔共鳴為主。胸腔共鳴為輔,呼吸控制不強。氣息穩(wěn)健,以保證吐字發(fā)聲的流暢性。吐字用聲的整體狀態(tài)是不夸張、不刻板、不僵滯。
以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江南》為例,整部片子文化氣息濃郁,古韻悠悠的解說詞詮釋了吳越文化的靈魂以及江南的園林、山水、風俗、飲食、民居、市井、工藝、戲曲等。展現(xiàn)生態(tài)、形態(tài)、情態(tài)渾然天成的東方農耕文明、鄉(xiāng)土建筑文化、社會發(fā)展文脈等山河畫卷。使我們在有限的解說中領略無限的空間意韻和中華文明生機勃勃的創(chuàng)造力。第一集《在水一方》開頭的解說是這樣的:
(肖玉:)就從這里開始吧。周莊、同里或者烏鎮(zhèn),水鄉(xiāng)的古鎮(zhèn)在江南生長。在古鎮(zhèn)上走一走,以這樣的方式體會江南,我們細致而明確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風采。水流在水里,風淡淡地吹著風。在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翻飛的水袖嗎?不就是把江南舞動得風姿綽綽、靈秀飄逸的水袖嗎?在樸實無華中超凡脫俗,在超凡脫俗中返璞歸真,這水做的江南,這江南的流水啊?!靶?、流水、人家”,這是江南最燦爛的風花雪月,這是江南最根本的從前以來。
。
(任志宏:)十多年前,古鎮(zhèn)的農民耕田的時候,掘到了一些石斧陶器和玉鐲玉瑗,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門的注意和重視。考古學家們從各地趕來。仔細看過了這些石斧陶器和玉鐲玉瑗以后說道。這是崧澤、良渚文化時期的文物。離開現(xiàn)在。應該有五千五百年了吧。
這兩段解說是典型的平實風格。任志宏的解說風格以冷峻、沉穩(wěn)、成熟著稱。肖玉的解說風格以含蓄、內斂、柔和、淡然著稱,這是他們的代表作品之一。肖玉女士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的一次講座中,談到這部片子的創(chuàng)作體會:“用聲太實太亮,就流于表面了,聽起來做作,不真誠,所以不能把聲音完全撒開。如果解說者自己掉進去了、陷進去了,整個語言就拔不出來了。不僅流于字面化,觀眾也聽著累。同行認為我并沒有完全放開自己的聲音。而是稍收、內斂的。我不想把聲音用到極致,否則有點強加于人。用聲的講究在于你自己追求什么,想達到什么效果。我要把想的余地留給別人?!?br/>
在表達技巧方面:多停少連。重音少而精。語勢平緩。起伏不大。節(jié)奏穩(wěn)健
平實風格的解說多停少連,以紀錄片《遠去的村莊》為例,“/”表示停頓或頓挫:
員起珍,/今年63歲,/他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員姓,/是黃土高原上一個古老的姓氏,/他家世世代代/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生。
雞子坡/是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村莊,傳說光緒三年/也就是1878年,這兒遭受了一場嚴重的干旱,/村里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了一個男人,/員起珍家/就是當時那個僅剩的男人的后代。
這是開片字幕“遠去的村莊”出現(xiàn)之前的一段解說,是對整個村莊情況的大致介紹。在這段女聲解說中停頓和頓挫較多,連接少,語流平緩,不溫不火,不緊不慢,平實冷靜,似乎是一個盡職的導游客觀的講解。
平實風格的解說重音數(shù)量不多,少而精,語句中的輕重、快慢、虛實、高低、縱收對比不明顯,語流變化幅度不大。整體體現(xiàn)出一種不急不躁、不溫不火、溫和平淡的特點。例如,在以平實風格著稱的任志宏的解說中,重音和非重音之間的差別比較小,重音的表達方式不突兀、不明顯。如果重音過多,會造成語流行進干澀不暢。平實解說的語勢起伏不大,在感情表達上熱情而不奔放,濃重而不渲染。在節(jié)奏特點上,以舒緩型為主,變化不大。
在情感表達方面:含蓄內斂、客觀平實、樸實自然
情感是解說創(chuàng)作的動力、源泉、核心、支柱和依托,解說的最終目的是要說到觀眾的內心深處,喚起他們對紀錄片的共鳴。沒有情感力量的解說阻斷了溝通觀眾心靈的橋梁,是蒼白無力的。列夫·托爾斯泰在談到情感時指出:“人們用語言相互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感情。藝術是以下面這一事實為基礎的:一個用聽覺或視覺接受別人所表達的感情的人。能夠體會到那個表達自己感情的人所體會過的同樣的感情……藝術活動就是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到別人感情的感染這一基礎上的。”采用平實解說風格的紀錄片在情感表達上一般有以下特點:同期聲、音樂、畫面具有充分的情感表現(xiàn)力和震撼力,已經(jīng)把片中人物和編導的內心世界表達得比較清晰明白。解說只是將它們融進敘事中傳遞給觀眾。
以紀錄片《龍脊》為例:
潘能高和潘能風姐弟倆同時得到了救助,當天晚上。鄰居們都集中到了他的家里向他們表示祝賀。
農歷八月,龍脊上的十幾所學校都開了學。潘能高家田里的稻子也灌滿了漿。用不了多久,就是龍脊收獲的季節(jié)。
這兩段解說的語言特點都是語氣平淡,語勢平緩,如同緩緩流動的河水一般波瀾不驚。潘能高母親的歌謠表達了望子成龍的強烈愿望,此時,抒情達到了高潮,而解說只用簡短的幾句話概括總結后就戛然而止。為什么解說會在此時采用平實的方式,而不是抒情感慨的方式呢?因為中間穿插著同期聲,即潘能高爺爺用方言講的一段話和潘能高母親唱的一段歌謠,加上音樂的渲染。足以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同期聲就是最有力的事實和說明,一段扣人心弦的同期聲勝過千萬句解說。解說者僅僅傳達了事實。把這種抒情的空間交給了觀眾。留給觀眾的是無窮的回味。而這種力量比跌宕起伏、飽含情感的外向性表達更能沖擊觀眾的心靈。
就全片而言,紀錄片《龍脊》的同期聲幾乎貫穿始終。鳥鳴聲、流水聲、風聲、雨聲等環(huán)境聲大大增加了觀眾的現(xiàn)場感。加上畫面中齊整的碧綠梯田、氤氳的山嵐霧靄、藍天飄拂的云朵、古樸幽雅的小寨,平實的解說足以表達出編導的意圖:以潘能高一家為線索,以靜觀的方式記錄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力求濃縮出當今農村社會,關注具有本質意義的生活現(xiàn)象,注重生活的厚重和內涵的豐富,追求并保持在真實自然的氛圍中流露思想情緒。解說沒有必要在情感表達上“畫蛇添足”。
又如獲得2003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長紀錄片一等獎的《俺爹俺娘》,通過攝影家焦波20多年拍攝自己父母日常生活照片的故事,記錄了一對普通的中國農民勤勞平凡的后半生。據(jù)說看完這部片子,很多人都趕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情感的力量是它獲獎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片子的開頭部分,第①段解說介紹了“我”的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爹娘。第②③段介紹爹娘第一張照片的來歷。
?、僭隰斨猩絽^(qū),與沂蒙山毗鄰,有一個小山村,那里就是我的故鄉(xiāng),住著我年邁的爹娘——
?、诼牥车f,1938年日本鬼子占領我們村的時候,強迫村民們辦“良民證”,俺爹俺娘算是拍過了一次照,但交了雙份兒的錢,卻沒見著那個手指肚大小的照片。以后,爹娘到60歲都沒拍過一張照片——因為窮。所以我一直都不知道爹娘年輕時是啥模樣。
③直到1973年。爹娘都已經(jīng)是60歲上下的人了,那時我還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中學當教師,我的女朋友有一臺她爹送給她的老式德國相機。我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的時候,給爹娘拍了一張合影,這就算是俺爹和俺娘最早的照片了。
以上解說與畫面、同期聲、音樂、字幕緊密配合,其中,焦波的自述以第一人稱出現(xiàn)。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起到了重要的抒發(fā)情感的作用。配合一幅幅黑白照片,爹娘布滿皺紋的臉的特寫鏡頭,已經(jīng)將父母之間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和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對年邁父母的思念之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喚起了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最純真的情感,引起了觀眾廣泛的強烈共鳴。解說如果太滿太實。再加以強調、渲染、夸張、烘托,就會畫蛇添足,不僅不能幫助所有的視聽元素傳遞感情,反而會干擾觀眾的接受。不能給觀眾留下回味、共鳴的空間。因此。這里的解說平實淡然、低沉退隱,但是配合整個片子表達出來的綜合效果卻非常恰當。
編校: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