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先用導尿管幫媽媽小便,然后通過按摩幫助媽媽大便;
給媽媽洗臉、洗手、漱口;
把爸爸買回的牛奶、餅干,小米等熬成湯食,通過胃管給媽媽喂完早飯;
中午和爸爸一起給媽媽熬肉粥或菜湯,泡上主食給媽媽喂飯;
下午課間時,從學校跑回一墻之隔的家里,給媽媽喂水,幫助她小便;
晚上,喂完飯后給媽媽洗澡、捶背、做全身按摩,然后完成家庭作業(yè)。
這就是一個90后男生在小學時雷打不動的日程表。當同齡的孩子在看電視劇、玩游戲、聽MP3時,杜威要做的卻有這么多。
杜威出生在1991年,剛出生時體重只有2公斤,這讓父親杜子料和母親李巧英非常擔憂。李巧英奶水不足,每天早上都要起早趕到離家3公里的奶站排隊買牛奶,倘若哪天去得晚了,兒子的牛奶就會斷頓。為了促進杜威的發(fā)育,李巧英每天堅持給他按摩。到了4歲時,杜威能站起來走路了,并且越來越健康,順利地上了小學,品學兼優(yōu)。
人生總是會發(fā)生各種逆轉。在杜威7歲那年,李巧英大腦出血,多方救治后,因為腦部出血壓迫腦干神經,導致全身癱瘓L
杜威不得不早早地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每天的安排之瑣碎繁重,是同齡人所無法想象的。他不但學會了料理家務,也學會了為母親下胃管、插尿管、量血壓、打針、按摩、營養(yǎng)配餐等。
李巧英的大腦思維相當于三四歲小孩。有一次杜威吃蘋果,她看見后非要吃,不給吃就—直跺腳。最后杜威就切了特別小的一塊喂給她,結果她咽的時候卡在了喉嚨里,臉憋得通紅。父親的電話打不通,催吐也無濟于事,最后杜威只能給她一勺勺地喂水,直到她把那塊蘋果吐出來。
杜威一直在記《媽媽日記》,日記中大部分是照顧媽媽的經驗性總結和記錄。在日記里,杜威記錄了媽媽的飲食反應情況。例如“媽媽吃蜜橘胃酸,以后慎用”,“紅棗補食,食后致使血壓升高,以后慎用”等等。
漸漸地,杜威已經成了母親最好的保健醫(yī)生。醫(yī)生給媽媽配的各種藥,服用后他都or9PKuROiQ/ucFCBohymMg==要認真記錄、分析、對比。哪種藥效果一般,哪種藥效果明顯,他都心中有數(shù)。杜威還買了不少診治癱瘓病患者疾病的書籍,對癥購買藥品,同時加強對媽媽的康復訓練。
為了照顧媽媽,他不可能像其他孩子那樣痛快地玩耍。高中晚自習時,他利用大課間回家把菜洗好放在盤子里,等父親下班做好飯后,他先為母親喂飯,然后再和父親一起吃,吃完后趕緊洗完鍋和盤子就往教室跑。
杜威曾有短暫的8天住校的經歷,但因為擔心家人,很快地搬回家里。隨著功課日益繁重,杜子料不顧兒子的反對,請了一個保姆,但李巧英已經習慣了兒子的照顧方式,保姆盡管很盡心,仍然不如杜威照顧得周到,無奈,他家不得不辭去了保姆。
2007年,杜子料因為休息不好,在給妻子洗腳時忽然暈厥過去,在醫(yī)院整整搶救了24個小時才清醒過來。這一次打擊,使杜威的心情更加沉重,爸爸雖然康復回到了教學崗位,但是他再不能過度勞累了。杜威堅決不讓爸爸插手照顧媽媽。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親奇跡般地恢復了失去近8年的記憶,并且有一側肢體也能輕微地活動,還能坐在椅子上看電視。
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他們,家中只剩下體弱的父親?,F(xiàn)在的杜威是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的一名大學生,面對各種榮譽,這個90后男生很淡定。
有關部門說他“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未成年人教育樹起了一面旗幟”,他感到太大了“作為一個兒子,我就要負起自己的責任,所有的孩子都一樣,我們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起未來的希望。”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