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旅行與旅游并無區(qū)別,它固然能夠開拓視野,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放松與享受,如果有人丟掉工作花上一年甚至更久去環(huán)游世界,那他不是賺夠了錢要退休享樂,就是離經(jīng)叛道、不務正業(yè)了。不過,量子基金創(chuàng)始人之一、國際知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顯然并不認同這個說法,他用自己風格獨特的游記證明:“玩賺”世界絕對有可能。與市面常見的介紹攻略、講述個人經(jīng)歷的游記作品不同,羅杰斯雖然也花費篇幅談他與女伴摩托車穿越絲綢之路、西伯利亞荒原的冒險歷程,但更吸引人的是書中的“商業(yè)氣息”。盡管生活并無后顧之憂,羅杰斯每走到一個目的地,都會嗅出是否有供投資的商業(yè)契機,或者根據(jù)當?shù)貢r事談上一番投資訣竅。這本書告訴我們,旅行完全不同于旅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結(jié)果自然也會隨之大相徑庭。同樣,生活背景和閱歷的不同直接影響了思維方式的廣度。“金錢乃是身外之物”這句話對我們并不陌生,但多數(shù)時間里,多數(shù)人拋不開對眼前之利的索求,與夢想漸行漸遠?,F(xiàn)在,羅杰斯用自身經(jīng)歷證實了,視野決定前途,理想與現(xiàn)實完全可以相融互通,共處和諧。
如同港人擁有國內(nèi)最具獨立判斷的時尚觀一樣,他們在當下社會中對于智識探索和理性批判的深度也屢屢令人刮目。從這個角度來看,名為“學理豐沛”的林沛理算是地道的香港制造。閭丘露薇將他稱作話中常帶骨,但胸中有成竹的人。張翠容用“香港少見的敢于批評龍應臺的人”稱頌他的“有種”。《亞洲周刊》對他的推崇則更加曲徑通幽——“在香港實在想不到有另一位作者,可以同樣精彩地評點李安如何出賣了張愛玲?!鄙頌樵u論家,林沛理的唇槍舌劍在社會、政治、教育、電影、娛樂八卦多個領域中肆意游走,所到之處卻已留下入木三分的印痕。林沛理的調(diào)性中恰到好處地融匯了英國文化的雅之俏皮,和粵地文化的“硬頸”之固執(zhí),追求自由,卻以理性為基調(diào);眼光犀利,卻從不缺乏趣味。他生長于蕪雜的市民社會,卻鼓勵每一個市民不跟隨潮流和權威的腳步,練就自己的獨到觀點。也唯有他這種將智慧的張弛掌控得如此恰到好處的人,才配得上書名——《反語》——所暗含的分量。
在離開白宮一年之后,小布什用這本426頁的大部頭傳記給自己的政治生涯做出總結(jié)。在位期間,小布什算不上口碑絕佳的政治家,外界對他的評價一度與“不靠譜”、“活寶”、“戰(zhàn)爭狂”相關,但這本傳記可能讓讀者對其印象大為改觀。他以一種出人意料的坦誠態(tài)度回顧自己從童年到卸任總統(tǒng)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沒有夸耀政績,也并非流水賬一般羅列成長經(jīng)歷,而是選擇了一生里的幾個重要抉擇點,比如戒酒、“9·11”事件、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卡特里娜颶風等。就飽受詬病的政治決策,小布什并未過多自我辯解。通過他簡單平實、并無太多寫作技巧的敘述,讀者能看出重要決策背后,身為最高領導人的種種難處。另外,小布什喜歡琢磨人、分析人,擅長御人,對人愛憎分明的特點也在書中表露得淋漓盡致。他對切尼、拉姆斯菲爾德等內(nèi)閣要人,戈爾、克里等政壇競爭對手,普京、希拉克等國際政壇風云人物的點評,以及他與南希如何相識相戀,美國前“第一家庭”怎樣生活等內(nèi)容,無疑是這本傳記抓人眼球的一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