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只能當“輔政大臣”,不能想“垂簾聽政”;幕僚只是碰撞者,不是思考者;幕僚最不能有拋棄、抱怨和沮喪的情緒,“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他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王棟,你“只能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的感嘆道出了幕僚行當普遍存在的困境,也反映了這個飯碗的不易。不過在我看來,問題更多來自你自身,請原諒我這么說。只當“輔政大臣”,別想“垂簾聽政”
我想你一定會認同,任何人,如果沒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溝通上就會出現(xiàn)很多障礙,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如果是這樣,將很難獲得信任,更談不上發(fā)揮才干。你應該有這種感受,因為陳總后來越來越不聽你的了,對你失去了信任。
很顯然,幕僚只能當“輔政大臣”,不能想“垂簾聽政”。但你卻在火鍋店提出了“干兩年總經(jīng)理”的想法,這種既想“當老子”又想“占山頭”的念頭,已經(jīng)明顯越位甚至錯位了。
我想你肯定不會反對,幕僚成敗的關(guān)鍵在一個“信”字。缺失了“信”,你和老板溝通的信息將可能是不真實、不完整的,你提供的策略和建議又怎么能做到有效?作為一個幕僚,應該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我覺得是——“影響有影響的人”,做“孤獨者”的“交流者”。
高處不勝寒。很多時候,處于權(quán)力中心的老總是“孤家寡人”,很難和下屬甚至是家人分擔壓力與痛苦。幕僚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做好聆聽者,聽他們娓娓道來,或唉聲嘆氣,或慷慨激昂,更多時候是滔滔不絕。在成功的光環(huán)背后,他們有著自己的脆弱,要讓他們說出來,當好他們的心靈按摩師。但你卻對著陳總侃侃而談,陳總反而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聆聽者了。這種做法自然是要出問題的。
我想幕僚對老板的影響方式不是靠指指點點,手段也不是靠“篡權(quán)奪位”。聆聽,是給老板一個“密室對話”的包裹性與安全性。從古至今,做一個善言善聽的君子,既是幕僚的一種定位,也是一種自我約束。
不是思考者,只是碰撞者
在一家企業(yè),恐怕沒有哪個人比老總更符合“思考者”的稱號了。或許你不認可,但確實如此。幕僚不是思考者,只是碰撞者。思考是一個人的散步,碰撞則是為思考尋找一個決策的方向。幕僚應該承擔起“碰撞粒子”的角色,但這顆“粒子”要有足夠的能量,產(chǎn)生的是碰撞效應,而不只是擦肩而過。
毫無疑問,幕僚要做老板的“同行者”,需要用真誠與忠誠去面對。當一個人十分信任你,在你面前放下所有掩飾時,我們要看到這份職業(yè)的神圣與責任。天下所有人都可以抱怨、謾罵,幕僚的職業(yè)操守卻不允許。看到?jīng)_突,看到問題,恰恰是幕僚存在的價值。
事實上,凡請幕僚的企業(yè)多是有一定規(guī)模的。換句話說,老總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你反復提到陳總的“不是”,卻絲毫沒見你提到她的過人之處。是沒有發(fā)現(xiàn),還是有意忽略?我看到了你的無奈,最后當了“胡屠夫”,但“一巴掌”把自己拍下去了。我覺得你可能是當老總當慣了,沒有很好地考慮幕僚“亮劍”的策略。
這么多年來,我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是:和老總的溝通和碰撞應該循序漸進。碰撞的第一種反應是評判,將他的思考加以分析,讓他能夠從第一位聽眾口中獲得一種直覺反應;第二種反應是選擇,將他的一個思考方向發(fā)散成幾個方向,大家一起在選項中權(quán)衡優(yōu)劣;第三種反應是批判,通過反證的交鋒印證思考的價值。決策是思考后的一種判斷、取舍和平衡。幕僚的價值正是給老板思想的“野馬”加一條“韁繩”,既可以催趕思考的步伐,也可以勒緊停止或調(diào)控轉(zhuǎn)向。
說來也難,你一人侍奉“二主”,如果沒有嫻熟的平衡之道,自然左右為難。但我覺得幕僚最不能有拋棄、抱怨和沮喪的情緒,別忘了“促進問題的解決”是他最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不做替代者,要做“布道者”
可以想想,為什么只有一個佛祖、一個上帝,卻有那么多廟宇與傳教士?宗教的普及與認同都需要持續(xù)的“布道”,更何況是老總個人。幕僚作為“布道者”,其實有著很多優(yōu)勢:首先,身份是第三方,可以減少主觀性;其次是利益的非關(guān)聯(lián)方,可以降低組織抗力;同時是決策制定的參與者,能夠更為準確、細致地做好改善、改進、改革的推進。同時“布道”的過程既可以維護決策者的權(quán)威,又為可能產(chǎn)生的激烈爭議提供回旋空間。所以,幕僚要做“決策者”的“布道者”而不是替代者。你在榮泰站在高管一邊去對付陳總,這條路自然是走不通的。
當好“布道者”并不容易。老總們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常常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個好的幕僚要做的是“廣的建議、精的指導”?!皬V的建議”是指幕僚要有能力在企業(yè)經(jīng)營各個方面都能夠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與老板碰撞和分享;“精的指導”是指要在一些專業(yè)領(lǐng)域體現(xiàn)出極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技能,才能更好地獲得信任與授權(quán)。比如,一家制造型企業(yè)進行轉(zhuǎn)型,營銷類、品牌類的幕僚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一家力圖上市融資的企業(yè),財務類、金融類的幕僚就比較有空間。幕僚要在某些領(lǐng)域有很強的專業(yè)技能,能夠在這方面當老師,其他方面當朋友,價值才能更好地發(fā)揮。
你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但做幕僚不能老想著徹底改變企業(yè),徹底改變老板。這種心態(tài)或許是你當了幾十年老總的“后遺癥”。你有些落寞地離開了榮秦,但我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在我看來,一個優(yōu)秀的幕僚要有一個強大的“小宇宙”,能夠自我激勵、自我平衡和自我調(diào)整。當緣分斷了,就應該理智地放手、靜默地離開、由衷地祝福。進退之道自是取舍之間,完成了一個使命就“狠心”告別它,相信另一個“有緣人”正在下一個路口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