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玲稱自己并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從臺灣空降到大陸拓展業(yè)務時,寧愿單槍匹馬開拓新市場也不帶上自己的“嫡系部隊”;從上任第一天就會主動考慮自己的接班人在哪里,還會跟自己的老板透明地討論這個問題;在下屬面前,她聽的時間多于說的時間。當下屬情緒的“發(fā)泄桶”?這也沒問題。
如是,她做了許多看起來并非最聰明的職場選擇。那些敢于將自己置于未知風險中的人常常被批評為盲目樂觀。然而樂觀的人有兩種:一種可能是真的不聰明,看不到陰雨;而另一種則是對風雨無所畏懼。唯有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對無論怎樣的后果都無所畏懼,敢于信任和袒露。她稱自己一直是個樂觀的人,也希望自己總是朝樂觀、陽光、正面的那個方向去做、去想、去規(guī)劃。
這個中國最大廣告購買公司群邑集團的掌門人、廣告界的老兵,二十多年來不僅沒有換行業(yè),也不曾換過東家。她說這或許是從小形成的責任感——家里有個小她一歲半的妹妹和小她八歲的弟弟,父母一直對她灌輸說,作為老大就要擔負責任和義務。于是她從學校、到社團再到職場,總是希望對身邊的人負責到底,承擔一個始終盡心盡力的“女主人”角色?!爱斎唬紫冗€得對自己負責。”她說。
空降兵可以孤軍奮戰(zhàn)
“面對環(huán)境的改變,我通常選擇先放下自己,不要那么任性。”
《中歐商業(yè)評論》(以下簡稱CBR):從臺灣來上海開拓并不熟悉的大陸市場,是你主動請纓來的?一開始有把握嗎?
李倩玲:確實是我自己請纓來的。我知道大陸市場可以做得很大,但真沒有想到可以做到這么大。就連我們公司的人員都已經(jīng)從97人增長到了1700多人。一些關(guān)于多個分公司、跨區(qū)域的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等經(jīng)驗都是來大陸之后逐漸積累起來,這些經(jīng)歷在臺灣是沒有的。
當時公司在物色合適的人選,半年過去了似乎也沒有找到。我想可能是因為作為女性,我有家庭,是個不滿三歲孩子的媽媽,因此如果我不主動舉手,公司會認為我不愿意。但當時臺灣整個廣告業(yè)環(huán)境已經(jīng)到瓶頸階段,大陸卻有難以想象的空間,自己才三十出頭,可以再多一些歷練,于是我決定自己請纓過來。
CBR:你一直是一個主動型的人嗎?
李倩玲:我的個性是比較主動的,所以可能當我做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會主動去找新機會,新突破。不一定要變更職位,但工作內(nèi)容一定要有不同。到了一定年齡,還希望老板來請著我做事情就有點過分了,他沒有義務一直對你負責,你要對自己的前途負責任。三十歲前怪父母,三十歲后怪自己。
CBR:來大陸之后怎樣面對空降兵難題?
李倩玲:之前在臺灣我是從基層做起的。當時臺灣的一線管理層幾乎都是我一手帶出來的,有著師徒一樣的親密關(guān)系。轉(zhuǎn)戰(zhàn)大陸開拓這個新市場,如果我想,完全可以帶所謂的“嫡系部隊”過來幫我,我的權(quán)限允許我這樣做,而且他們也會愿意跟隨我。但當時我沒有帶任何一個人過來,而選擇自己一人重新開始??赡芎芏嗳擞X得這樣不聰明,但我覺得我根本不了解大陸這邊的人才,首先應該給這邊的人才一個機會,他們或許更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的需求。
孤軍奮戰(zhàn)是需要勇氣的。我并沒有急于燒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選擇先沉潛三個月,把狀況掌握得六七成,掌握公司要突破的瓶頸到底在什么地方,然后準備推出一些方案。那時在上海的傳立只有97個員工,我給每一個員工發(fā)了一份問卷,請他們簡單介紹自己,還附上照片,在還沒有見到我之前大概先告訴我,他們認為現(xiàn)在上海傳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他們看到的機會是什么。所以我來之前就對當時的同事有了初步認識。之后就是一個一個談,一個一個了解,每人聊一兩個小時,透過他們?nèi)チ私夤井敃r是什么狀況,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是什么態(tài)勢。然后才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找出我們自己應該有的方向,由此出發(fā)。經(jīng)過這些年,當時的好些員工都成長起來,身居要職。至今我也沒有把臺灣的一兵一卒帶進來。
CBR:你是一個角色感很強的人嗎?會根據(jù)環(huán)境的需要不斷改變自己嗎?
李倩玲:我二十多年來都在同一個公司,但換了不同的市場去開拓,換了不同的職位去擔當。面對環(huán)境的改變,我通常選擇先放下自己,不要那么任性,更傾向于先去了解新環(huán)境大概是什么樣子,考慮我會用什么樣的方式進到那個環(huán)境里面,用什么樣的角色和身段,拿到新環(huán)境里更多的關(guān)鍵信息,幫助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工作得更順暢。但某些個性不會因此改變。
從上任第一天起尋找接班人
不需要對當下的職位那么在意首先要明白,你一定要對自己負責任。
CBR:為什么特別重視接班人問題?據(jù)說你在到新崗位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思考自己的接班人問題?
李倩玲:對于接班人的看法在我1995年上任媒體總監(jiān)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之后我每到一個新職位就會開始找接班人。因為我知道要有人來接我現(xiàn)在的位置,自己才能到下一個位子,如果沒有人能接任,老板也不會放心讓我去坐下一個位置。另一個原因是,我需要培養(yǎng)下屬的使命感。雖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頂替我的位置,但一定會有一兩個人是有興趣的,那我對他們就是有責任的。
這或許和我自小形成的責任感、使命感有關(guān)。我有一個小我一歲半的妹妹和小我八歲的弟弟,小時候父母就灌輸我說,因為你是老大,所以有這個責任和義務要帶著弟弟妹妹,這使得我總覺得有強烈的使命感。不管在學校、社團還是職場,對我要做的事和跟我一起合作的人我都會負責到底,當然首先還得對自己負責。
CBR:但可能會有時間差,當接班人準備好的時候,并不能保證那時一定有一個適合你的新位子出現(xiàn)。
李倩玲:我能不能有新機會是可以跟老板去商量的,甚至去創(chuàng)造。當下,我擔任群邑的CEO也有5年了,其實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物色到合適的接班人了,還不只一個,我都已經(jīng)在跟我的老板談,這是一個很透明的對話。我如果還要繼續(xù)留在這里,我會跟我的老板談我是否可以去做比如說董事長,不經(jīng)營具體事務,而做一些對政府的公關(guān)、對業(yè)界的公關(guān),或者做更多的慈善事業(yè)??赡墁F(xiàn)在并沒有這樣一個現(xiàn)成的職位,但你仍舊可以主動去發(fā)掘,只要對集團有價值,老板其實會愿意跟你一起把這個路子開創(chuàng)出來,這樣我就又找到一個新方向了,我現(xiàn)今的位子也可以讓出來給準備接班的人了。當然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但假設到了一個時間,公司沒有開辟給我一個新位置,但后面的人已經(jīng)準備出來了,那我就往公司外面去找,我相信是可以做得到的,不需要對當下的職位那么在意。首先要明白,你一定要對自己負責任,集團沒有責任和義務要照顧你一輩子。
絕大部分的老板會避諱跟你談接班人,他們擔心你會揣測他是不是不滿意你,影響你的工作熱情,所以我會主動和老板提接班人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上級主管回避這個問題,我覺得并不必要如此,完全可以更開放透明地談。
CBR:會有什么因素可能令你離開WPP集團嗎?
李倩玲:正如前面說的,接班人起來了,而公司里面也沒有什么新的角色是我可以勝任的,那個時候我就會欣然離開,因為我覺得這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集團負責任,我把這樣一個發(fā)展非常健康的公司交給合適的人接管,我的離開就是問心無愧的。那個時間點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到來,但是如果是那樣一個局面,我會覺得其實很自然。
宣泄情緒是種信任
“我在家庭中管理這些情緒積累了更多經(jīng)驗,正好用在工作上了,而且還蠻管用的。”
CBR:你的員工稱你是一個非常樂于放權(quán)的領(lǐng)導,很多事情都不需要你親自確認?
李倩玲:我是比較愿意相信我的下屬員工,他們各自有分工,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是足夠?qū)I(yè)的,他們自己可以來作判斷,因而很多細節(jié)不需要我去一一確認,放手交給他們?nèi)ヌ幚頃谩H绻鳛橐粋€領(lǐng)導者你不能給予其他人足夠的信任,事事都要去干預,最后必定造成所有人做什么都揣摩你的個人喜好,一切都圍繞你轉(zhuǎn),這肯定會影響客觀性,不會得到最佳結(jié)果,這不是一個健康組織的管理行為。實際上,你放手讓他們做了,他們也會更主動地承擔起責任,因為在他們決定之后我不會再過問了。
cZD1GrV3f6ANp/jhgkKNAw== CBR:你對他們的信任基于什么?
李倩玲:我聽的時間會比我說的時間多,這很重要。他們覺得心里面有一些想法或者說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可以直接來找我。我感覺自己能成為他們的安全避風港,可以讓他們把情緒發(fā)泄了,發(fā)泄完了我可以幫著他們或者引導他們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溝通方式也能讓我對他們非常了解。
CBR:但很少有下屬會敢向上司發(fā)泄情緒。他們會隱藏,報喜不報憂。
李倩玲:確實。但我非常希望我們彼此之間有一個足夠信任的關(guān)系,我很信任他們,我希望他們也能夠信任我,這是相互的。事實上,他們敢不敢在我面前抒發(fā)情緒,也反映出他們對我信任與否。比如我的首席人才官,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事情非常非常多,我們一千多個員工,而人事、行政只有不到三十人,是很精簡的團隊。一遇到人的事情就會變得比較復雜,有時候其他同事的情緒也可能發(fā)泄在人事主管身上,所以當他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要找一個管道來宣泄,我就是這個管道。每隔一段時問他就會找我,面談也好,電話也好,把他的壓力釋放出來,這是體現(xiàn)信任的一種方式。
CBR:應該說你是一個挺善解人意的人嗎?能很敏銳地察覺到他人的情緒,是作為女性的優(yōu)勢嗎?
李倩玲:可能你越來越多做管理工作時,在任何的情景之下,會議也好,或者其他互動也好,有很多的信息會透露出來,你想要不知道都很難,因為你一直在他們的前面,所以他們有很多信息透露出來,你自己都會接收到,不一定要很花力氣觀察也是可以嗅得出有狀況發(fā)生。我們所在的這個行業(yè)因為是服務行業(yè),還有很多時候要管理客戶的情緒,女性在這個方面也許比較細膩吧。比如說我們轉(zhuǎn)過來面對家人、親戚,他們也有各種情緒,很多時候作為女主人必須要去處理這些、所以可能在這個方面,我在家庭中管理這些情緒積累了更多經(jīng)驗,也正好用在工作上了,而且還蠻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