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出了一個與包拯齊名的好官趙抃。
趙抃(1008~1084),字閱道,出身書香門第。他幼年喪父,家貧,卻勤奮好學,1034年中進士及第。一生歷侍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他清廉方正,不循私情,不畏權貴,人稱“鐵面御史”。
趙抃雖是鐵面御史,但畢竟也是個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人性弱點。
清人潘永因輯錄的史料筆記《宋稗類鈔》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趙抃任成都知府時,一次外出巡查,無意中看見一個姿色非常,頗有氣質(zhì)的美妓,不由得輕佻起來,幾步湊上前去,指著她頭上的花飾說:“髻上杏花真有幸?!辈辉肽羌伺沧x過詩書的,她見有人在路上調(diào)戲她,便有些不悅,定神一看,眼前這個人談吐風雅,氣度不凡,遂轉嗔為喜,接口應到:“枝頭梅子豈無媒?!毖粤T回眸一笑,飄然而去。
趙抃真的動了心。晚飯后,他急不可耐地叫了一個老兵去請這個妓女,可是派出的老兵久久不回。他忙又派出一名老兵去催。
這時,夜已深了。趙抃在房中走來走去,煩躁不安。突然,他大叫一聲:“趙抃不得無禮!”
他深深地后悔了。
話音剛落,派出的第一個老兵從帳后走了出來。他們深知他們這個知府老爺平生自律甚嚴,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時的心猿意馬,一定會后悔的,因此他們壓根兒就沒去。
他們?yōu)槭裁磿@樣有把握呢?只是因為他們吃透了他們這位老爺。趙抃白天處理完公務后,每到晚上,必做的功課,就是虔誠無比地跪在地上,焚香向天,念念有詞。旁人不知他在說什么,就認為他是在向上蒼密告什么,趙抃笑笑說:“哪是什么密告?。o非是將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件件一樁樁地向蒼天說上一遍,來檢點反思自己。在沒人時也不好意思說出來的事,必定是不該做的事,自己可就要注意了!”
他有雷琴一張,以其清音和雅韻來陶冶自己的操守。琴聲就是自己的銅鏡,古琴就是自己的知己。
人生在世,誘惑實在太多。稍有不慎,就會追悔莫及。然有此心靈警戒線,百邪難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