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羅哲文,中國建筑界泰斗級人物?,F(xiàn)任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古建筑學家。1924年生,師從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
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說,文物、古建筑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作為中國建筑界泰斗級人物,羅哲文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便師從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在其他文化大家紛紛走下前臺之時,近90高齡的羅哲文,仍穿一身樸素上衣和老舊運動鞋,奔波在一線考察研究。由于七十年來致力于古建筑和古文物保護并作出卓越成就,羅哲文被業(yè)內(nèi)譽為“文物古建的守護神”。
古建保護須嚴謹細致
“文物保護工作一定要把來龍去脈搞清楚。比如檔案資料就一定要準確科學,要有詳細的標志說明,有專門機構(gòu)、專人管理?!痹诹_哲文看來,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是古建筑文物保護的必要前提,唯有如此,古建筑才能留與后人一張清晰的面孔。
七十年來一直為保護長城奔走的羅哲文。還有著“萬里長城第一人”的美譽。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羅哲文便常和同事住在一個簡陋的小店里,每天騎著毛驢上八達嶺,對長城進行實地勘察,反復斟酌擬定維修規(guī)劃圖。在他眼中,長城是了不起的軍事防御建筑,不能讓它繼續(xù)破敗下去。羅哲文七十載矢志不移,為保護長城投入了畢生精力。
羅哲文認為,目前長城的地質(zhì)情況和需要維修保存的情況還未全部厘清,因此一直以來維修保護和調(diào)查研究的工作大方向也未改變。對于長城保護工作,他曾賦七絕詩坦露此中心跡:“斷壁殘垣古墟殘,夕陽如火照燕山。今朝賜上金戎刀,要使長龍復舊觀?!?/p>
在北京其他古建筑保護上,羅哲文同樣不遺余力。恩師梁思成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在西郊營建造一個“新北京”構(gòu)想,以便將古城整體保護下來,而羅哲文正是這個方案的支持者。在他看來,現(xiàn)在北京對古建筑的保護已經(jīng)做得很好,比過去有了長足進步。羅哲文曾和攝影家李江樹共同編著了圖文書《老北京》,分門別類介紹了北京城的古建筑,從城墻到牌樓,從宮殿園林到長城古塔,并用大量珍貴圖片全方位再現(xiàn)了北京城昔日的景象。
建筑之所以不朽,在于歷史文化價值,名人故屆更是如此。在羅哲文看來,保護名人故居是保護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部分,名人故居的主要價值還是在于人。早在2009年,恩師梁思成和林徽因位于東城區(qū)北總布胡同的故屆差點被拆時,羅哲文就頗為傷心。他覺得,宅子不止是要保護起來,還應(yīng)該盡量恢復。
既要保護也要發(fā)展
中國的本色在于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古建筑恰恰是民族歷史文化、藝術(shù)的實物印證。羅哲文認為,古建筑是凝固的歷史,一個民族沒有歷史就好比一個人失去了記憶。在他眼中,中國古建筑和文物博大精深,一輩子都學不完,即使到現(xiàn)在,也還是在不斷學習研究。
羅哲文坦言,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文物和古建筑保護既有經(jīng)驗也有教訓,甚至走過很多彎路,但是應(yīng)看到成績是主要的,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果。社會美好的標志之一,在于將前人的建筑遺跡留存為城市的一部分。而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在于保護古建筑的同時,善加利用并推動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羅哲文認為,文物保護不是經(jīng)濟建設(shè)的阻力,二者應(yīng)該相輔相成。如何協(xié)調(diào)保護古建筑并有效利用發(fā)展,是當下古建筑研究應(yīng)當思考的問題。
羅哲文認為,目前古建和文物維修保護工作,主要依靠經(jīng)驗豐富的老工匠,新一代古建文物維修專業(yè)人才顯得不足,政府應(yīng)當制定合理政策進行引導。在羅哲文看來,保護古建和文物不是一年兩年或一代兩代人就可達成,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光榮偉大、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