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田帥輝,王振鋒,邢樂斌
(重慶大學 a.貿易與行政學院;b.機械工程學院,重慶 400030)
●物流管理
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及利益分配研究
王 旭a,田帥輝b,王振鋒b,邢樂斌a
(重慶大學 a.貿易與行政學院;b.機械工程學院,重慶 400030)
物流服務網絡是一種物流資源高度整合、信息共享、高度協(xié)作的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模式。文章給出了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的定義,結合其長期穩(wěn)定運行的必備條件重點研究了物流服務網絡協(xié)同運行機制,同時基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綜合考慮企業(yè)的貢獻、投入資源、承擔風險等三要素,提出了比較合理的網絡企業(yè)間利益分配方法,以期保證物流服務網絡長期穩(wěn)定運行。
物流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利益分配;資源整合
物流作為 “第三利潤源泉”,已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提高物流質量成為開展物流工作和從事物流研究的主題??v觀現代物流的發(fā)展歷程,物流服務內容趨于全面一體化,物流服務范圍趨于國際化,物流成本逐步降低。然而,隨著物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物流服務供應鏈之間競爭愈加激烈,客戶個性化需求不斷變化,現有的物流服務點、鏈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物流資源高度整合、物流服務高效協(xié)作、物流信息全面共享已迫在眉睫;現代物流業(yè)迫切需要更高層次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完整、高效的物流服務。一種新的、更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模式——物流服務網絡正逐步形成,物流服務網絡化已成為物流產業(yè)內涵式發(fā)展和資源整合、共享的重要途徑。
目前學術界關于物流服務網絡進行深入研究的比較少,大多數學者針對物流網絡、物流服務供應鏈等展開了研究。Jean-Francois Cordeau提出了一種迭代局部搜索啟發(fā)式算法來解決單一任務的物流網絡設計問題[1];HokeyMinze則從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混合整數規(guī)劃模型和遺傳算法來解決逆向物流網絡的動態(tài)設計問題[2];鞠頌東教授團隊從解決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問題開展了物流網絡理論研究,著有“現代物流網絡理論叢書”;田宇等研究了物流服務鏈的供應商選擇、收益分享合同模型等[3,4];孫林巖、閆秀霞等研究了物流服務供應鏈模式特性及其績效評價、服務商數量確定等問題[5,6]。然而以物流服務為主要元素的物流網絡研究尚未展開,鑒于研究這種新模式的物流服務對資源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將給出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的定義,重點研究動態(tài)的物流服務網絡的運作機制,并對網絡伙伴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目前國內外關于物流服務網絡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定義,國外學者很多從微觀角度認為物流網絡是一系列供應商、制造工廠和倉庫的有機組合,其目的是為管理原材料采購、通過生產加工轉變成成品以及將成品銷售給消費者等一系列的活動[7,8];我國國標《物流術語》中將“物流網絡”定義為“物流過程中相互聯系的組織與設施的集合”;王之泰教授認為“線路和結點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物流網絡”;鞠頌東認為“物流網絡是由物流組織網絡、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物流信息網絡三者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務網絡體系的總稱[9]。衣春光認為“第三方物流服務網絡是第三方物流企業(yè)與其它企業(yè)通過協(xié)議或契約的方式,形成優(yōu)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網絡組織”[10]。
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模式是一種動態(tài)的、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在網絡技術和物流經濟的條件下,以物流企業(yè)間長期合作為基礎,在全國乃至國際范圍內,根據客戶需求,以某一物流服務企業(yè)為核心,選擇網中符合條件的合作伙伴,快速整合、共享優(yōu)勢物流服務資源,協(xié)同組建綜合的物流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跨范圍、跨行業(yè)、跨時間的網絡化服務,從而滿足隨機變化的客戶個性化需求,其根本目的是減少物流資源投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追求規(guī)模效益和協(xié)同效益 (如圖 1所示)?!皠討B(tài)”在于不同的物流企業(yè)要時刻根據不同的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網絡中隨需調配符合條件的物流服務資源組成服務供應鏈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網絡中的物流企業(yè)都有可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成為核心服務企業(yè)。
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重點任務在于考慮如何經濟利用資源實現敏捷、柔性、高效運作和向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其強調的是網絡群體的整體工作效率或結果。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是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發(fā)展,是優(yōu)化配置物流資源和協(xié)調物流服務供需的新模式,對這種新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圖1 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示意圖
動態(tài)物流服務網絡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需要滿足以下四個基本條件:戰(zhàn)略合作、物流信息共享、協(xié)同決策、合理利益分配。
1.戰(zhàn)略合作。通過戰(zhàn)略合作可以提高物流服務網絡穩(wěn)定性,提升雙方信任度,降低合作風險。合作雙方以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為基礎,通過合作協(xié)議約定雙方的行為規(guī)則、服務質量等,同時輔以建立信任機制、有效交流機制、動態(tài)合同機制以防范合作風險。
2.物流信息共享。物流服務網絡信息共享,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降低 “牛鞭效應”,提高協(xié)同決策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谖锪骶W格構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11],借助網格技術能夠在動態(tài)變化的網絡環(huán)境中共享資源和協(xié)同解決問題[12],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資源虛擬成為一個強大的信息系統(tǒng),實現服務、數據、信息、知識等資源的全面交流和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3.協(xié)同決策。這是避免物流服務網絡的雙邊際效應、提高決策效率、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物流服務網絡中主企業(yè)對其他成員的決策具有很大的影響,但從企業(yè)作為獨立經濟理性人,不會放棄自主決策的權力。協(xié)同決策機制下,從企業(yè)根據主企業(yè)的決策,選擇使自己目標優(yōu)化的策略;主企業(yè)在選擇策略時,也考慮從企業(yè)可能采取的策略對自己的影響,在可能的范圍內做出整體的最優(yōu)決策。
4.合理利益分配。在物流服務網絡獲得最大收益的前提下,如何對利益的合理分配來實現企業(yè)個體收益最大化成為影響物流服務網絡持久穩(wěn)定的先決條件。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不僅要體現物流網絡聯盟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而且要起到激勵和約束盟員企業(yè)行為以及防范盟員企業(yè)合作風險的作用,即通常所說的“責權利險對等”原則。加入物流網絡中的企業(yè)均需在物流服務網絡公共信息平臺中進行注冊,提供服務能力、信譽、資質、可提供物流服務等信息,網絡中的每一個成員理論上都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成為主企業(yè),事實上通常由有一定實力、功能完善、客戶網比較大的物流企業(yè)擔當,主企業(yè)發(fā)出物流服務需求信息,邀請合作伙伴作為從企業(yè)加入,組建動態(tài)的物流服務網絡,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全過程、綜合的優(yōu)質物流服務。整個物流服務網絡運行基本過程如圖 2所示。
圖2 物流服務網絡運作示意圖
1.動態(tài)組網過程。當物流企業(yè)LC1接到客戶的物流服務需求后,作為主企業(yè)對物流服務進行分解,將需求信息發(fā)布到公共信息平臺上,查詢其他物流企業(yè)可提供的服務信息,根據其服務能力、信譽、服務質量等篩選符合條件的從企業(yè)LC2、LC3、LC4并發(fā)出邀請,雙方根據客戶的需求,簽訂合作協(xié)議,構建動態(tài)的物流服務網絡。
2.物流協(xié)作過程。主企業(yè) LC1和從企業(yè) LC2、LC3、LC4組成物流服務網絡后,主企業(yè)和從企業(yè)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協(xié)同決策,主企業(yè)隨需調配各從企業(yè)的服務,通過實現物流資源和信息的全過程共享,為客戶提供運輸、倉儲、配送、加工等一體化、全面的綜合物流服務。
3.物流服務后評價。根據客戶的滿意度,主企業(yè) LC1對過程中從企業(yè) LC2、LC3、LC4提供的物流服務進行后評價,對出現的物流服務事故進行責任判定,同時對從企業(yè)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服務能力、信譽等進行記錄以備后續(xù)決策。
4.利益分配。主企業(yè)根據可預測的服務收益,結合從企業(yè)在物流服務過程中的貢獻、投入的資源、服務質量等進行協(xié)商談判,實際上是一個合作博弈的過程。能否進行收益的合理有效分配,是物流服務網絡合作存在的先決條件。
由于物流服務網絡具有動態(tài)性和隨機性,尤其是網絡成員間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導致物流服務網絡運行時間不長,
所謂的智能原理,就是設計師在充分考慮建筑設計要求的基礎上,研究和掌握智能設計編程技術。主要是在信息技術數據存儲中使用存儲方式,使我們能夠保證所創(chuàng)建的通信設備更加合理可靠,同時也能利用所發(fā)現的具體問題,大致清除故障類型,故障,并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為一些小故障能自動修復.
已成為制約物流服務網絡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對于保障物流服務網絡持久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綜合考慮企業(yè)對物流服務網絡的貢獻、投入資源以及承擔風險等要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收益分配結構,盡量使企業(yè)收益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假定物流服務網絡中 n個企業(yè)組成合作網絡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記做 I
={LC1,LC2…LCn},物流服務網絡通過合作所獲得的總收益為 P,單獨考慮企業(yè)的貢獻、承擔風險以及投入資源三要素所獲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別為 R1、R2、R3,三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權重為M,下面將分三步計算網絡成員企業(yè)的收益分配。
1.考慮貢獻的 Shapley值法求解 R1。物流服務網絡中的各節(jié)點企業(yè)通過核心能力的優(yōu)化整合和專業(yè)化操作,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風險共擔,有效地降低總的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價值,從而獲得比加入物流服務網絡前更高的收益。他們間的收益分配問題可以看作是多人合作對策的收益分配問題,Shapley值法是由 Shapley L.S.提出的用于解決多人合作對策 (Cooperativen-person game)問題的一種數學方法,可以很好的避免了平均分配、吃大鍋飯的現象,調動了各盟員企業(yè)的積極性,提高網絡的穩(wěn)定性和高效性。故 Shapley值方法是一種典型的而且很方便的解決多人合作利益分配的方法,此方法值得應用與推廣。
設物流服務網絡聯盟 I={LC1,LC2…LCn},如果對于 I的任一子集(表示 n個人集合中的任一組合)都對應著一個實值函數 V(S),滿足以下的條件:
稱 [I,V]為 n人合作對策,V稱為對策的特征函數。(1)表示企業(yè)沒有參加任何聯盟,則合作收益為 0,故 (2)表示企業(yè)在合作后的總收益要大于或者等于各企業(yè)的單干之和。
用 Xi表示 I中 i成員從合作的最大效益 V(I)中應得到的一份收入。在合作 I的基礎下,合作對策的分配用 X=(X1,X2,…,Xn)表示。該合作成功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3)表示個體合理性條件,即如果企業(yè)從網絡聯盟中得到的收益應高于其單干所得的收益;(4)表示總的分配不能大于總的收益。
定義 Shapley值:設 M=[I,V]是 n人合作對策,存在唯一的一組 Shapley值是:
則聯盟中每個企業(yè)的收益分配權重值:
聯盟中企業(yè)收益分配權重:R1=(R11,R12,R13…R1i) (6)
由于物流服務網絡聯盟伙伴 i最多以投入的全部投資承擔風險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所以,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 ci=αiII,其中αi為 i企業(yè)的風險損失率。
則伙伴 i在整體總風險中實際承擔的風險因子為:
通過風險因子確定的利益分配權重:
3.考慮投入資源的利潤分配法求解 R3。由參與物流服務網絡的各成員企業(yè)投入的作為構成網絡資源的生產要素資源和創(chuàng)新資源是有價值的,每一個投入資源的成員企業(yè)都要求根據自己投入的資源多少來獲得收益的分配。要有效地實施以資源為基準的分配準則,保證各成員企業(yè)的付出與收益相對稱,避免根據單個企業(yè)規(guī)模的大小而不是依據投入資源與貢獻來確定對收益的分配[14]。
設這 n個成員企業(yè)分別投資于 m項資源,以 Pij(i=1,2,…,n;j=1,2,…,m)表示第 i個成員企業(yè)所投資的第 j項資源的成本價值,且 Pij≥0。在決定各項投入資源的重要性時,不能單以某個成員企業(yè)投入的資源 Pij成本價值大小為依據,而應該依據其在整個物流服務網絡中所處的地位而言。這就需要設置一個成本價值權數 Kj表示第 j項資源的價值權數,其大小與該資源在整個網絡中所居的重要性成正比,利用此權數 Kj對各成員企業(yè)所投入的第 j種資源的成本價值即 Pij進行調整,形成新的成本價值 Vij=Pij·Kj。
即各合作企業(yè)的利潤分配權重向量用下式表示:
物流服務網絡各企業(yè)通過協(xié)商談判,初步確定三分配要素的大致比例M0,結合行業(yè)專家給出的專業(yè)意見,各方進一步討價還價,確定三分配要素最終的權重為M,即:
物流服務網絡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所獲得的總收益為 P,結合 (6)、(10)、 (11)、 (12),可知網絡各企業(yè)的收益 P0分別為:
物流服務網絡作為一種新的物流服務模式,對整合和共享全社會物流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研究了物流服務網絡運作機制,并建立了“責權利險”對等的利益分配機制,該機制不僅考慮成員企業(yè)對整個物流服務網絡的貢獻,而且還綜合考慮成員企業(yè)投入資源、承擔風險等因素,貼近實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利益分配方法的不足,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國內外關于物流服務網絡的研究很少,鑒于其在整個物流資源整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筆者將在后續(xù)對物流服務網絡的契約模型、協(xié)同機制、伙伴選擇、激勵機制展開深入研究。
[1]Jean-Francois Cordeau,Gilbert Laporte,Federico Pasin.An iterated local search heuristic for the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problem with single assign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3(2):626-640.
[2]HokeyMina,Hyun-Jeung Ko.The dynamic design of a reverse logistics ne 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3(1):176-192.
[3]田宇.物流服務供應鏈構建中的供應商選擇研究 [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5):49-53.
[4]田宇,吳佩勛.物流服務供應鏈收益分享合同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27-229.
[5]閆秀霞,孫林巖,王侃昌.物流服務供應鏈模式特性及其績效評價研究 [J].中國機械工程,2005,16(11):969-974.
[6]羅博,孫林巖,閆秀霞.一種考慮物流服務供應鏈可靠性的服務商數量確定研究 [J].生產力研究,2006,(1):181-182.
[7]Suh-Wen Chiou.A fastpolynomial time algorithm for logistics network flows[J].Applied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8,199(1):162-170.
[8]JorgAckermann,EgonMüller.Modeling,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logistics structures of regional competence-cellbased networks with structure types[J].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2007,23(6):601-607.
[9]鞠頌東.物流網絡: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0]衣春光,鞠頌東.第三方物流服務網絡研究 [J].物流技術,2007,26(1):11-13.
[11]蔣蕊,王德占,姜麗莉,張仲義.基于網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設計及實現 [J].物流技術,2006, (7):209-211.
[12]江鵬.網格的資源管理研究—PACS Grid on PQRM[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6.
[13]卓翔芝,王旭,李希成.含有風險的供應鏈聯盟伙伴利益分配法 [J].系統(tǒng)工程,2008,26(10):32-35.
[14]魏修建.供應鏈利益分配研究—資源與貢獻率的分配思路與框架 [J].南開管理評論,2005,8(2):78-83.
Research on Operation M echan ism and ProfitD istribution of Dynam ic Logistics Service Network
WANG Xua,T IAN Shuai-huib,WANG Zhen-fengb,X INGLe-bina
(a.School of Trade and Adm inistration;b.School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China)
Logistics service network(shorted asLSN)is a high-level logistics service model of logistics resources integration,infor mation sharing and high-cooperation.The definition ofLSN is given.Combining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long-time stable operation,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Then basing on the principle of profit and risk sharing,considering contribution,invested resource and undertaken risk,rational profit distribu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in order to help the LSN's long-t ime stable operation.
logistics service network;operation mechanism;profit distribution;resource integration
F252
A
1007—5097(2011)05—0115—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1.05.025
2010—03—01
國家 863計劃項目 (2006AA04A123);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CSTC.2008BB2173);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資助 (CDJSK100043)
王 旭 (1963—),女,四川南充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田帥輝 (1984—),男,河北邯鄲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王振鋒 (1982—),男,河南淅川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邢樂斌 (1976—),男,山東淄博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新產品開發(fā),技術經濟。
[責任編輯:張 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