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執(zhí)教于南京浦口四中初一(3)班】
師:同學們,知道今天我們將學習哪一課嗎?
生:不知道。(全體搖頭,很期待老師的下一步行動)
師:那請大家一齊看大屏幕上出現(xiàn)的關鍵詞來猜猜看。第一個詞“炫耀”,第二個詞……
生:《皇帝的新裝》(全體學生面帶微笑高聲叫出,很興奮)。
(緊接著,老師點擊鼠標,大屏幕出現(xiàn)課題《皇帝的新裝》,作者安徒生)
師:看來,同學們對學過的課文印象非常深刻,老師所給的詞語還沒出現(xiàn)完,大家都已經(jīng)猜出,那讓我們把老師所給的詞看完并齊讀兩遍,好嗎?
(接著,大屏幕出現(xiàn)“不可救藥、駭人聽聞、稱職、滑稽、隨聲附和”)(學生高聲響亮地齊讀,精神狀態(tài)特飽滿)
師:既然同學們已經(jīng)學過了這篇課文,那老師想問:“你們打算怎么再學一遍?”
生1:老師可以帶領我們把課文復習一遍。
生2: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來再次學習。
生3:可以對課文進行續(xù)寫。
生4:可以對這篇童話進行評析。
(學生興趣盎然,發(fā)言踴躍,充滿好奇地等待老師將如何帶領大家再次學習本課)
師:同學們的這些想法都挺不錯,平常都可以運用。但今天老師想用質疑探究的方式來帶領大家進一步學習課文,好嗎?首先,還是讓我們先來一齊回顧這篇童話的情節(jié)。作者是以“新裝”為線索,按“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展新裝”四部分逐步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那就請大家從騙子的角度來轉述“看新裝”的情節(jié),最好用上大屏幕上出現(xiàn)的這幾個詞語:炫耀、不可救藥、滑稽、隨聲附和。
(生陷入思考,而后有生發(fā)言)
生1:從前有個皇帝,特別喜歡穿新衣服,每穿一件新衣服都要向別人炫耀。一天京城里來了兩個騙子,自稱能織成一件奇特無比的衣服: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实坌乓詾檎妫⒓聪逻_御旨讓他們開始織這樣的衣服。在騙子們織新衣的過程中,皇帝還先后兩次派大臣去看進展情況。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官員和大臣什么都沒看見,因為那衣服根本不存在。但等到第三次皇帝帶領大臣、隨從親自去看時,眾人都隨聲附和:“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轉述,你們有什么話要說嗎?請點評一下,好嗎?
生2:他剛才語言組織得不錯,老師所給的四個詞都用進去了。但他沒能從騙子的角度來轉述,而是站在讀者或者第三人稱的角度復述“看新裝”的情節(jié),這一點最不符合題意要求。
生2:還有,我覺得他剛才在復述時應該突出“看新裝”這一情節(jié)。
師:剛才發(fā)言的兩位同學不僅注意力集中,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而且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指出努力的方向。第一位主動要求完成這一任務的同學勇氣更可嘉,值得敬佩。接下來,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按要求轉述,注意一定要從“騙子”第一人稱的角度,突出“看新裝”這一情節(jié)。(受表揚的學生神情得意,更加專注,被點評的同學頻頻點頭,若有所悟)讓我們一齊來聽下一位同學的轉述。
生3:我們來自京城。聽說鄰國有一位皇帝可以不理朝政、不管軍隊,但不可以一天不換新衣,這樣我們就有錢可賺了。還聽說他穿上新衣后總愛向周圍的人炫耀。我們自稱能織出人世間最美麗的布,縫出奇特無比的衣服: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他居然相信了我們的話,讓我們趕緊為他織出這樣的新衣。這位愚蠢的皇帝兩次派人來看織新衣的進展情況。嘿,他所派來的官員和老大臣被我們用謊言蒙蔽得夠可憐的,在看織新衣的過程中不停地露出滑稽的模樣,叫人看了十分想笑。最可笑的是,當皇帝親自帶人來看新衣時,我們看出了皇帝其實什么也沒看見,他內心非常恐慌,但他的一群隨從都隨聲附和:“皇上請看您的新衣——美極了,真是美極了!”
師:好,第二位同學的轉述完了。同學們覺得他轉述得怎么樣?符合要求嗎?
生4:非常棒。我們聽得都忘記鼓掌了。(啪啪啪,學生經(jīng)點評的同學這么一提醒,立刻掌聲一片)
師:確實棒極了。那么對于《皇帝的新裝》這樣的經(jīng)典,到底該怎樣閱讀呢?(學生饒有興趣地等待老師的下一步行動)
(大屏幕出示當代著名作家余華的名句:“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
師:遵循余華先生的這句話,讓我們先來抓住“這篇童話中到底誰是騙子?為什么?請依據(jù)文本說出理由”這樣兩個問題進行探究質疑。
(生再次陷入思考,約兩分鐘后有學生發(fā)言)
生1:兩個織工是騙子。因為第4自然段說“他們擺出兩架空織布機,裝作是在工作的樣子,可是他們的織布機上連一點東西的影子也沒有?!麄儼堰@些東西全裝進自己的腰包,只在那兩架織布機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p>
生2:兩個織工是騙子還有據(jù)可證。第2自然段“有一天,他的京城來了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麗,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币宦犨@話就知道是假的,因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衣服。
師:剛才兩位同學一語中的,說得很有道理。那除了文中兩個織工是騙子外,還有誰是騙子?請依據(jù)文本再來說說。
生3:老大臣和官員是騙子。書上第8自然段老大臣有一句心理活動:“我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钡攦蓚€騙子問他有何意見的時候,老大臣卻違心地說:“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非常滿意。”第13自然段說:“老大臣注意地聽著,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可以照樣背出來。事實上他也這么做了”。
生4:官員是騙子。第17自然段說:“他就把他完全沒有看見的布稱贊了一番,同時保證說,他對這些美麗的顏色和巧妙的花紋感到很滿意?!堑?,那真是太美了,他對皇帝說?!?/p>
生5:皇帝自己也是騙子。第21自然段:“‘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沒有看見!太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配做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パ?,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分滿意!”皇帝明明什么也沒看見,也在睜眼說贊美的虛假的話,說明皇帝是騙子。
生6:百姓是騙子。當游行大典開始后,百姓們都出來看皇帝的新衣。第32自然段描寫道:“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能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等角度來尋找到理由支撐。那么,我們試著用朗讀的方式來讀出這些人物的內心活動,好嗎?
(有一些舉手的同學找到他們感興趣的人物,采用表情朗讀,把握住了人物的語氣語調,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師:那么安徒生所創(chuàng)作的這篇童話中的人物為什么要你騙我,我騙你,騙來騙去?這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
生1:每個人騙人都是出于私心、私利。騙子騙人是想得到更多的錢財。老大臣、官員騙人是想保住官位、頭銜,為了自己以后更好更快地升官發(fā)財。
生2:皇帝騙人是想保住皇位,維護自己的專制統(tǒng)治。百姓騙人是不想惹是生非,甚至招來殺身之禍,丟掉性命。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在理。這是一個極端畸形的腐朽的黑暗的社會。安徒生創(chuàng)作這篇童話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呢?請看大屏幕介紹:“這篇童話寫于1837年。18世紀末、19世紀初,丹麥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封建統(tǒng)治階級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虛偽愚蠢至極。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安徒生根據(jù)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了《皇帝的新裝》,把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tǒng)治階級,并無情地嘲諷了貴族、宮廷的丑惡行徑,深刻地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這個國家自上而下都在說謊、騙人,且唯有這樣做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這恰恰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弊端、人心的丑惡、人性的扭曲。
師:同學們,剛才老師帶領大家就本文的一個核心問題進行探究質疑,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進行,看能否通過推敲作者的遣詞造句來發(fā)現(xiàn)作者寫此文時一些背后的信息,蘊含的言外之意。請看大屏幕:“‘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 ?!庇涡写蟮溥€沒結束,為何用“最后”表達?
(全體學生陷入深深思考,然后有生發(fā)言)
生1:這“最后”是指當時在場說話的人順序的最后,指在時間上或次序上處在后面。
師:你的說法為何如此術語化、書面化?你是怎樣弄明白這個詞義的?
生1:我剛才查詞典的。
師:這位同學的學習習慣真好,遇到不懂的、不明白之處就向字詞典請教。大家可要向他學習哦!(受表揚的這位同學臉頰泛紅,面帶微笑)大家對這個詞還有別的理解嗎?
生2:“最后”是指游行大典快要結束了,這小男孩是搶在游行大典結束之前說的這句話。
師:是這樣的意思嗎,同學們?這“最后”的聲音到底是誰發(fā)出來的?
生(齊):當時在場的一個小孩子。
師:繼續(xù)往深處想,到底是誰叫出來的?
生(七嘴八舌):百姓;不,是作者!(聲音漸高)
師(借機繼續(xù)啟發(fā)):為什么不能說是百姓而能說是作者?
生(若有所悟,七嘴八舌):因為百姓根本不敢說,他們都在等待有人先說這句話,先揭示出真相。
師:所以,百姓們都在等待、觀望,尋找誰是最勇敢的人,但始終沒人敢站出來。此時的作者再也按捺不住,他多想人群里有百姓的聲音,哪怕一個,很微弱也行。但無論怎樣盼望都不會出現(xiàn)奇跡,至此,他實在抑制不住一顆焦灼的心,借小孩子之口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而小孩子的話就像一根火柴點燃了人群,引爆了現(xiàn)場,接著才有小孩子爸爸說的那句話。(大屏幕出示安徒生創(chuàng)作宣言:我要爭取未來的一代)
師:再請看下面這個問題:“全城的人都想看看鄰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究竟”一詞有何意味?能否去掉?為什么?
(生又陷入思考狀,眉頭緊鎖、眼睛發(fā)光。幾分鐘后有人發(fā)言)
生1:“究竟”一詞不能去掉。因為“究竟”一詞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到底”。說明這座城市的人都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強,自己天生聰明,別人天生就是個笨蛋。
生2:“究竟”一詞還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取樂別人、想看別人笑話的心理。
生3:這個詞也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很不正常,人們的心理、心態(tài)都出了問題,專門以想看別人丟臉、出丑為樂。真讓人倒吸涼氣、心生寒氣。唉,當時的丹麥人民,太不幸了?。曇舾?,以手捂胸,做同情狀)
師:剛才三位同學的發(fā)言都很棒,都能夠看到作品背后作者欲言又止的心跡。特別是第三位同學,不僅有語言,更有手勢、動作,傳達出對19世紀丹麥人民的深切同情。
師:好,同學們。剛才有一段時間,是老師帶領大家在用“質疑探究法”進行自主學習。下面的時間請同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按前后4人一組的形式進行比賽,找出文中有意味的詞語或標點符號,看哪組發(fā)現(xiàn)得準,分析得妙。
(生立即組成4人一組,唧唧喳喳一堆。約5分鐘后,討論聲自然停下。接著學生爭搶著發(fā)言)
生1:第36自然段“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案湴痢币辉~,可以看出皇帝此時內心的更加慌張、害怕。但為了完成游行大典,皇帝只好裝出趾高氣揚的樣子。其實,皇帝越是這樣裝模作樣,越能反襯出他內心的虛弱和虛偽。
生2:我們小組找的是第1自然段“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一句中“總是說”一詞。這個詞告訴我們,人們可以不假思索地就能說出皇帝在做什么。他除了會在更衣室里穿新衣、換新衣,其他什么都不會做。這是一個十足的無能、昏庸、奢侈的皇帝。
師:那這樣的一位皇帝,人們提到他時會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說這句話?
生:漫不經(jīng)心、無所謂的態(tài)度。
師:為何用這一詞?
生:人們對這位昏君已經(jīng)絕望,對他的執(zhí)政已經(jīng)不抱任何希望。
師:那請你讀出這樣的語氣,好嗎?
(生表情朗讀,贏得掌聲)
師:還可能是怎樣的語氣來說這句話?
生:(七嘴八舌)痛恨、痛苦、嘲笑……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請同學們用或痛恨或痛苦或嘲笑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好嗎?
(生表情朗讀,又贏得掌聲)
師:好了,有同學的手一直在高高舉著。下面繼續(xù)我們的“尋找”和“發(fā)現(xiàn)”。
生:我們找的是第32自然段“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一句中的“從來”一詞。這一詞說明在此之前,皇帝每穿一次新裝都向別人炫耀過,正說明這位皇帝愛新裝成癖。
生:我們找的是第34自然段“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中的“天真”一詞。這個詞是這位父親在替兒子說話,言下之意是:小孩子頭腦簡單,心地單純,性情直率。如果說錯,千萬別怪,因為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這實際是父親在保護自己的兒子。這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都會做的事情。(啪啪啪,掌聲響起)
生:第35自然段“他并沒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說他沒穿什么衣服呀”中“有一個小孩”一詞耐人尋味。意思是說如果說“我”是聰明的,“我”看出了皇帝“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如果說“我”是愚蠢的,那“我”可不承認,因為“我”是順著一個小孩子的話在說的,錯與“我”無關。這顯示出大人們的明哲保身,拿小孩子做擋箭牌。
生:第19自然段“這兩個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織布,但是一根絲的影子也看不見”一句中“全副精力”一詞帶給我們無盡的想象。說明這兩個騙子在眾人面前很會演戲,而且演技高超,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
生:第32自然段的“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一句中“乖乖”一詞太有情景感了,我們小組想請全體同學一起來表情朗讀這句話。(提議好,生高聲、齊聲朗讀,氣氛相當熱烈)聽,不用我們做任何分析,就能看出人們當時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嘴臉了。
(生手還在高高舉著,始終不愿放下……)
師:好。同學們,今天我們用了“質疑探究法”深入學習了經(jīng)典名作《皇帝的新裝》。其實,經(jīng)典的魅力是永存的,不同年段讀來會有不同的體味,就像在紀念安徒生逝世200周年大會上有人說的那樣(大屏幕展示):讓5歲的孩子傾聽安徒生;讓15歲的少年閱讀安徒生;讓25歲的青年品味安徒生;讓35歲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讓45、55歲的人思索和回顧安徒生。因為在人的一生中,安徒生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啟迪、歡樂、溫馨,更多的是思索和悠遠的人生體味。
師:同學們,課文學習到此,不知你們回去后還想繼續(xù)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嗎?
生:想?。曇魳O其響亮,帶有興奮感)
師:老師還想把作家余華的那段話繼續(xù)展示完(大屏幕展示):“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它們將我?guī)ё?,然后又讓我獨自一人回去。當我回來之后,才知道它們已?jīng)永遠和我在一起了。”老師希望你們能永遠與經(jīng)典相伴。因為“閱讀啟迪心智,經(jīng)典浸潤人生”。(老師將最后一句寄語板書于黑板)
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感謝同學們。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執(zhí)教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竹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