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國維《文學小言》研究

2011-12-08 02:37:17
關鍵詞:詞話文學家王國維

彭 玉 平

(中山大學 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275)

王國維《文學小言》研究

彭 玉 平

(中山大學 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275)

王國維《文學小言》共17則,最初發(fā)表于《教育世界》第139號(1906年12月)。結(jié)構上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13則論抒情文學,后4則論敘事文學,堪稱是王國維早年的一部文學總論。王國維將文學定位為“游戲的事業(yè)”,以“情”和“景”作為文學的二原質(zhì),以此初步構建其純文學體系。其裁斷文學作品優(yōu)劣的標準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語言的真實性、個性化以及創(chuàng)造意義,推崇自然而簡約的審美風格,注重以文體更替來彰顯文學盛衰的規(guī)律?!段膶W小言》的基本理論頗為成熟,影響到此后若干著述如《人間詞話》境界說及其范疇體系的形成。在王國維文學思想形成過程中,《文學小言》具有重要的基石意義。

王國維; 《文學小言》; 游戲; 情景; 自然; 簡約; 文體

一、引論:從《教育偶感》到《文學小言》

王國維《文學小言》共17則,1906年12月刊于《教育世界》第139號。發(fā)表之初影響寥寥。1927年王國維去世后,其助手趙萬里將《文學小言》15則(因其中第5、13兩則與《人間詞話》文字基本相同,故未錄載)與王國維其他論詞文字合為《〈人間詞話〉未刊稿及其他》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第19卷第3號(1928年3月10日),這是《文學小言》的第二次發(fā)表,但不免停留在《人間詞話》的影子里面*但《文學小言》“寄生”于《人間詞話》的時間并不長。蔡耘說:“此后(指趙萬里拈出在《小說月報》發(fā)表后),雖然《人間詞話》的版本數(shù)量蔚為可觀,但《文學小言》作為其附錄的一部分卻不曾改變?!贝苏f不符合事實。參見《超然心靈話文學——解讀王國維之〈文學小言〉》,《渤海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第55頁。。1934年,王國華、趙萬里編輯《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文學小言》即收錄在趙萬里新編的《靜安文集續(xù)編》中。這是《文學小言》的第三次正式問世。此后各本轉(zhuǎn)錄,多出于此。

文學之言而稱其“小”者,主要緣于其篇制短小、隨感而發(fā)、不成系統(tǒng)。在1906年1月、11月的《教育世界》第117、137號上,王國維還先期發(fā)表過《教育小言》兩期合共22則。如果加上此前發(fā)表并收錄在《靜安文集》中的《教育偶感四則》,則王國維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也有數(shù)年之久。但看來直到1906這一年,王國維的許多思想仍在思考和發(fā)展之中,故將先期的若干感悟、體會表諸文字。這些“偶感”、“小言”的發(fā)表可以視作是一種研究轉(zhuǎn)向的信號。王國維對“教育”的興趣淡薄是他曾經(jīng)直言過的*王國維在《教學小言十二則》最后一則云:“以中國之大、當事及學者之眾、教育之事亟,而無一人深究教育學理及教育行政者,是可異已。以余之不知教育且不好之也,乃不得不作教育上之論文及教育上之批評,其可悲為如何矣!使教育上之事,余輩可以無言,即欲有言而有人代為言之也,則豈獨我中國教育之幸哉,亦余個人之私幸也!”參見《靜安文集續(xù)編》,《王國維遺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3年版,第671頁。,所以在發(fā)表完若干則《教育小言》之后,便沒有再深入建構其教育理論,而他對文學的興趣則是一以貫之的。所以,這寥寥17則文學小言并非王國維在這一年的鑿空而道,劈空而來,而是包含著此前對文學的斷斷續(xù)續(xù)的思考,是其文學觀念形成的一個初步表征。更是其后來《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等文學研究著作的重要基石,因而其價值應予充分估量*已有學者關注到《文學小言》與《人間詞話》的關系問題,并作了一定的分析。如馬正平《生命的空間——〈人間詞話〉的當代解讀》第8章即專題論述兩者的關系,以逐則分析為主,側(cè)重在“寫作”理論的提煉上。作者將《文學小言》作為《人間詞話》的寫作理論綱領及核心,評價似略過。參見該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97-210頁。。

大凡“言”之所立,本不在大小,而在是非,而在所蘊涵的理之廣狹深淺。故雖是“小言”,也有“大”可思索者在。王國維的《教育偶感四則》既然先于《文學小言》發(fā)表,則其兩者的關系也值得考量?!督逃几兴膭t》雖多就“教育”立論,但也頗有關涉“文學”者。如在《文學與教育》一則,王國維就文學與政治的關系提出了“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學家”[1]546的看法。在王國維看來,作為精神慰藉的文學可以垂之永久,而政治只能帶來一時物質(zhì)上的利益。重視文學之意,尤其重視文學的精神作用,王國維已經(jīng)頗為自覺了。實際上,王國維的這一理念在后面撰述的《人間詞話》中也得到了回應,詞話手稿第96則云:

“君王枉把平陳業(yè),換得雷塘數(shù)畝田”,政治家之言也;“長陵亦是閑丘隴,異日誰知與仲多”,詩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之。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懷古等作當與壽詞同為詞家所禁也。

如果說,王國維在《教育偶感》中只是提出了一個“結(jié)論”的話,那么在《人間詞話》手稿中,王國維則以羅隱的《煬帝陵》和唐彥謙的《仲山》詩為例,來為自己的這一結(jié)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王國維提出了“政治家之眼”與“詩人之眼”的區(qū)別,并因而帶來了“政治家之言”與“詩人之言”的不同。羅隱曾自謂“自己卯(859)至于庚寅(870),一十二年,看人變化”[2],曾十上而不中第,廣明中更因避亂而隱居池州等地,仕途蹭蹬而寂寞,故其“君王枉把平陳業(yè),換得雷塘數(shù)畝田”詩句,“域于一人一事”,始終是圍繞隋煬帝一人之命運來議論,所以被王國維歸入“政治家之言”行列。唐彥謙的“長陵亦是閑丘隴,異日誰知與仲多”詩句,則“通古今而觀之”,由劉邦之沉浮而聯(lián)想到“異日”和“誰知”,把對帝王個人命運的嘆息擴大為對人生變換的普遍意義上的思考,所以被王國維列入“詩人之言”的行列。顯然,在王國維的語境中,“詩人之言”的感發(fā)力量要遠在“政治家之言”之上。這一理論之下,我們回看王國維在《教育小言》中提出的“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文學家”,就能理解得更瑩澈了。

此外,在《教育偶感四則》中,王國維還從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的不同,在比較了中國與西方在重視文學方面的差異后,認為中國文學不僅不如西方,而且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及。中國既無宗教,美術亦匱乏,所以一般民眾的興趣就集中到鴉片、賭博這些方面去了。這是中國不尚文學的必然后果。王國維所期望的“大文學家”其實是要“有足以代表全國民之精神”者,就像希臘的荷馬、英國的莎士比亞、德國的歌德這樣的文學家[1]547-548。很有意味的是:這種要求在文學中代表全國民之精神的企求,其實也是王國維后來提出的“無我之境”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王國維覺得造成這種缺乏大文學家的原因與我國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有關,所以提請教育研究者重視這一問題。王國維在這一時期研究西方的教育理論,而文學教育正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

不過,《教育偶感四則》畢竟是側(cè)重在“教育”方面,更能代表王國維這一時期的文學觀念的,當然是《文學小言》。王國維將這17則小言在結(jié)構上大別為論抒情文學(前13則)與論敘事文學(后4則)兩類。而在前13則中,最初4則側(cè)重論文學的本質(zhì),接下8則側(cè)重論天才文學家的特征及必備之修養(yǎng),最后1則從文體角度論文學盛衰之規(guī)律,堪稱自成一論述體系;后4則論中國敘事文學之發(fā)展,先之以元雜劇,繼以明清的戲曲、小說,并對中國敘事文學何以尚出于幼稚時代的原因略作分析??梢?,雖是戲稱“小言”,實也是用心撰述的。正如題目為“文學小言”一樣,王國維所論立足在“文學”,故就抒情文學而言,乃兼騷體、詩、詞而論,而就敘事文學而言,則元雜劇、明清戲曲小說也合并而論,文體覆蓋面頗為廣泛。并非單一地論詩論詞。但因為其所論重點在抒情文學,所以對于此后撰述《人間詞話》實在文學觀念上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二、文學的本質(zhì)與原質(zhì)

按照王國維在《文學小言》第14則的說明,抒情文學主要是指《離騷》、詩、詞等以抒情為本位者,敘事文學主要是指敘事詩、史詩、戲曲等以敘事為本位者。關于抒情文學與敘事文學的劃分更多是著眼于題材和寫法的不同,當然戲曲、小說因為以敘事為本體,自然應該將整個文體劃入到敘事文學的行列,而敘事詩和史詩則是從詩歌文體中以題材、寫法不同而別出者。就中國文學而言,王國維認為抒情文學相對成熟發(fā)達,而且詩人眾多,而敘事文學則尚在“幼稚之時代”,如元雜劇即不注意描寫人格,而清代戲曲除《桃花扇》外,也難覓成功的敘事作品。何以在抒情文學和敘事文學方面會造成如此的不平衡呢?王國維在《文學小言》第15則中說:“抒情之詩,不待專門之詩人而后能之也;若夫敘事,則其所需之時日長,而其所取之材料富,非天才而又有暇日者不能。此詩家之數(shù)之所以不可更仆數(shù),而敘事文學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笔闱槭侨说谋灸?,不獨詩人有之,即普通之人亦有之,所以抒情詩人難以計數(shù),而敘事文學既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又需要耗費時日鉆研技巧,所以敘事文學家的數(shù)量極少,根源于此。應該說,王國維對于抒情文學與敘事文學的區(qū)分及其分析,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忽略了中國民族的詩性特質(zhì),所以他在《文學小言》第14則感嘆“以東方古文學之國,無一足以與西歐匹者,此則后此文學家之責矣”,忽略了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而強求敘事文學成就的對等匹敵,不免有失公允。

值得注意的是,王國維的純文學觀念雖然主要是就抒情文學而論的,但也并非一概而論。敘事文學作品中有關人物和事件,如果有忘懷利害關系之描寫,同樣可以“純文學”視之?!段膶W小言》第16則云:“《三國演義》無純文學之資格,然其敘關壯繆之釋曹操,則非大文學家不辦?!端疂G傳》之寫魯智深,《桃花扇》之寫柳敬亭、蘇昆生,彼其所為,固毫無意義。然以其不顧一己之利害,故猶使吾人生無限之興味,發(fā)無限之尊敬,況于觀壯繆之矯矯者乎?若此者,豈真如汗德所云‘實踐理性為宇宙人生之根本’歟?抑與現(xiàn)在利己之世界相比較,而益使吾人興無涯之感也?則選擇戲曲小說之題目者,亦可以知所去取矣?!被蛟S在王國維心目中,不僅《三國演義》,即使如《水滸傳》、《桃花扇》一類的敘事作品也都“無純文學之資格”,但如果其中的描寫超越了功利,能引發(fā)讀者“無限之興味”,則同樣也具備“純文學”的因子。王國維之所以告誡選擇戲劇小說題目者注意去取,當寄望敘事文學與抒情文學一樣向純文學方向發(fā)展,從而將所有文學都純文學化。

由于王國維將文學的本質(zhì)定位在“游戲的事業(yè)”上,所以在文學的“原質(zhì)”上,王國維拈出景與情二者作為基質(zhì)。景與情雖是此前中國古代詩話、詞話常常言說的話題,但在王國維的語境中其實有著特殊的意義。王國維所謂“景”是指“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而所謂“情”是指“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態(tài)度”。王國維把“景”視為客觀的知識,把“情”則視為主觀的情感,文學便是知識與感情“交代”的結(jié)果。值得注意的是,王國維所謂“景”并非僅限于自然及人生之事實,而且也包括“激烈之情感”,王國維同樣視其為直觀之對象、文學之材料。王國維后來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逼渚窭砟钆c此也是彼此相承的。如此,反觀王國維所謂“情”其實更為強調(diào)觀物者“心中洞然無物”的審美心境和審美狀態(tài),只有在這樣一種審美狀態(tài)下,才能準確體悟到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的真切而深厚的意蘊,才能在這樣一種審美過程中獲得“無限之快樂”。而“客觀的知識實與主觀的情感為反比例”,則作為抒情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點就在這一背景之下被凸顯了出來。由此可以看出,王國維對于作家主體的懸格甚高,是從“天才”才能具備的“無我之境”的角度來要求創(chuàng)作主體的。

在純文學的理念之下,王國維對“大文學家”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主張只有天才、學問與德性三者結(jié)合,才能造成“大文學家”,而唯有大文學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大文學”。王國維是從純文學的角度來要求文學家的,不汲汲于在世間爭存,只是取得文學家資格的最低門檻。所以,王國維雖然把文學的本質(zhì)定位在“游戲”上,但那是“天才游戲之事業(yè)”,非一般人所能“游戲”者。在王國維看來,“天才”也只是“大文學家”的重要素質(zhì)之一,天才同樣需要后天的修養(yǎng),為此他借用古人詞句提出了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之階級”。這“三種之階級”在后來的《人間詞話》中被替換為“三種之境界”,因為《人間詞話》只是從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角度而言,并稱贊這些被引用的詞句“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而在《文學小言》第五則則以“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要莫大之修養(yǎng)也”作結(jié),則所謂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其內(nèi)涵最初其實是側(cè)重在“大文學家”的,是從以后天的修養(yǎng)與天才互補的角度來立說的。天才雖然是數(shù)十乃至數(shù)百年才有一出,但天才同時也需要“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而學問與德性是“人格”的基本內(nèi)涵,“無高尚偉大之人格”便無高尚偉大之文學。王國維在此后完成的《人間詞話》手稿中也說:“‘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膶W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詞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nèi)美。無內(nèi)美而但有修能,則白石耳?!迸c《文學小言》中所論堪稱桴鼓相應。以此而言,王國維對于“修養(yǎng)”的重視并不在“天才”之下,而且是以“修養(yǎng)”為底蘊的,天才不過是能將這種修養(yǎng)的底蘊以“天才”的方式發(fā)掘和表現(xiàn)出來而已。在這一理念之下,王國維將三代以下的詩人,列出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四人,作為“曠世而不一遇”的典范,而此四人所以能從諸多文學家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們既具文學上之天才,又具在學問和德性基礎上形成的高尚偉大之人格。天才與人格或缺其一,便不足產(chǎn)生真正之大文學。

三、文學的審美標準及其意義

優(yōu)秀的文學具有怎樣的特征?王國維認為首先必須講究情感和語言的真實性、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意義。王國維在《文學小言》第10則曾用“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來評價屈原及其作品。所謂“感”側(cè)重于情感的具體內(nèi)涵,所謂“言”則側(cè)重于話語的言說方式。在此標準之下,王國維把文學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等級:第一等文學家,“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代表作家有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第二等文學家,“感他人所感,言他人之所言”,這一等級的文學家可分兩種情形,列于第二等級的僅限于宋玉、景差二人,因為此二人親見屈原的境遇,也十分了解屈原的人格,所以他們“感屈子之所感”,是因為他們的“感”本來就因為時代、地域和文化的相似性而具有共同性,而他們言屈原之所言,也“殆與自己之言無異”,他們的才華雖略遜于屈原,但總體居于上流;第三等文學家,“感他人之所感,言自己之所言”,即在情感方面缺乏創(chuàng)造性,但語言表述方式上自具特點,代表作家有黃庭堅、元好問等;第四等文學家,“感他人之所感,言他人之所言”,此與第二等的不同是,雖然在“感”與“言”方面與第二等相似,但居于第二等的宋玉、景差是很特殊的情況,而列于第四等的則是一般情形,類似于“模仿的文學”了,無論在情感內(nèi)涵和言說方式上都流于模仿了,代表作家是賈誼、劉向、王逸、韋應物、柳宗元等;第五等文學家,“感他人之所感,言眾人之所言”,即不僅缺乏獨特的情感內(nèi)涵和創(chuàng)作個性,而且在語言上兼采眾人卻毫無自己的特色,代表作家是王士禎,王國維用“鶯偷百鳥聲”來形容王士禎的詩歌,可見其批評之烈。在這五等的劃分中,王國維應該最為推崇第一等文學家,實際上在列為第一等的五人中,除了李白,其他都是被列于兼具天才與人格的曠世文學家之列的。而列于第二等的宋玉、景差原本無須單列一等級,只是因為其與屈原的特殊關系而設立,第三等的文學家只是略有所取而已,而第四、第五等的文學家則屬于等而下之了,所以這五等的區(qū)分在王國維那里是愈趨而下的。當然,王國維在各等級的人員劃分上容有偏差,尤其是在第四、第五等級文學家的取舍上,可能帶有個人的傾向性,未必都符合事實,而對于李白何以能入第一等,也缺乏必要的語境分析。但王國維的這一分等,宗旨在于強調(diào)文學的真實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就文學觀念而言,倒是十分合理的。

“自然”是《人間詞話》中一再闡述的重要觀念,《文學小言》雖然側(cè)重闡述其基本的文學觀念、文學家的基本素質(zhì)等,但也有數(shù)則在評論作品時提及于此。如第8則云:“‘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于飛,頡之頏之’,‘目見目見黃鳥,載好其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彼^“體物之妙,侔于造化”,即是詩人所描述的情景真切自然之意,如燕子與黃鳥,一描寫其雙雙飛動之形,一描寫其美音流轉(zhuǎn),與“自然之事實”十分契合,而寫楊柳依依之形,也與離別之況神韻相似,所以無論是作為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的“景”,還是作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感受,都顯得自然融合。這當然與詩人“洞然無物”的審美狀態(tài)有關,所以“觀物也深”、“體物也切”,實際上在作品中達到了“妙造自然”的藝術效果?!度碎g詞話》手稿第7則論“大家”之作在言情、寫景、語言上的特點,雖然文字不同,但大旨歸于自然。手稿第123則論納蘭詞的“自然之眼”、“自然之筆”,也是秉持著同樣的審美觀念。

“簡約”是《人間詞話》中援引張惠言“深美閎約”時所強調(diào)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文學小言》第9則云:“‘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以《離騷》、《遠游》數(shù)千言言之而不足者,獨以十七字盡之,豈不詭哉!然以譏屈子之文勝,則亦非知言者也?!蓖鯂S這里所說的“詭”應該是“神奇”、“驚異”的意思。何至于《離騷》、《遠游》長篇言說,猶且未盡,而《詩經(jīng)》里面寥寥17字卻將同樣的話題言說殆盡?這就涉及如何以簡約的語言表達廣博而深厚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問題了。究竟《離騷》、《遠游》欲盡而未盡的意思是什么呢?王國維在此沒有解釋,而在次年發(fā)表的《屈子文學之精神》中則說:“《遠游》一篇,似專述南方之思想,然此實屈子憤激之詞,如孔子之居夷浮海,非其志也?!峨x騷》之卒章,其旨亦與《遠游》同?!痹賲⒅T《人間詞話》手稿第118則,王國維同樣引用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一句,認為其表達“詩人之憂生也”?;乜础段膶W小言》中所述,其實是說《離騷》、《遠游》同樣表述其“憂生”的主題,但因為文辭鋪張,參諸想象、比興等手法,反而使“憂生”的主題被部分地障蔽了。而《節(jié)南山》中不過17字,卻將人生踟躕、前路茫茫的憂患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故知文學之道,鋪張者未必詳盡,而簡約者有時反能昭人耳目。

四、以文體升降看文學盛衰

同樣是闡述文體嬗變規(guī)律,到了《人間詞話》手稿中,則不僅更系統(tǒng)化,也更具學理意義了。王國維在梳理從四言——楚辭——五言——七言——古詩——律絕——詞的韻文文體興替的基礎上,總結(jié)其規(guī)律,認為這與文體通行既久之后“染指遂多,自成習套”有關,但天才文學家在既成習套的文體中無法表達新意時,自然會創(chuàng)作新的文體,承載其他文體已經(jīng)難以承載的真景物、真感情。王國維認為:“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笨梢钥闯觯度碎g詞話》手稿對《文學小言》的相關理論作了重要提升,《文學小言》以“真”為標桿判斷文體的生命力度和長度,而《人間詞話》手稿則從文體習套的形成以及對真景物、真感情和創(chuàng)造力的桎梏來分析其興替規(guī)律,后者顯然更為科學合理。這也使人想起《人間詞話》手稿第38則所云:“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蓖鯂S語境中的“習慣”其實與其論述文體時的“習套”相仿,以此可見“文體”在王國維文學觀念中的重要意義。

對于一些地域性的文體,王國維認為需要在地域認同的基礎之上,輔之以境遇、人格和天賦,茍缺其一,即難以承繼文體之輝煌?!段膶W小言》第10則云:“屈子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也。宋玉、景差感屈子之所感,而言其所言;然親見屈子之境遇與屈子之人格,故其所言亦殆與言自己之言無異。賈誼、劉向其遇略與屈子同,而才則遜矣。王叔師以下,但襲其貌而無真情以濟之。此后人之所以不復為楚人之詞者也。”這一則雖是討論楚辭的文體個案,但因為楚辭在中國文學中帶有源頭意味,所以其文體意義實際上是超越地域觀念的。在王國維看來,就楚辭文體而言,屈原——宋玉、景差——賈誼、劉向——王逸,其創(chuàng)作成就呈遞減之勢。屈原以自己之言寫自己之感,所以開鑄楚辭之輝煌。宋玉、景差所感所言雖然與屈原相似,但不足為病,因為他們親見屈原之境遇與人格,所以在所感所言上與屈原相近,也屬正常。賈誼、劉向境遇與屈原相似,但缺乏相應的才華,自然略有遜色。而王逸以下諸人則只是在文體形式上模仿楚辭,加上缺乏如屈原一般因境遇而造就之才情,楚辭的衰落也就變得不可避免。在《人間詞話》手稿第109則,王國維又云:“楚詞之體,非屈子之所創(chuàng)也,《滄浪》、《鳳兮》之歌,已與《三百篇》異?!首罟ぶ膶W,非徒善創(chuàng),亦且善因?!迸c《文學小言》第10則對勘,可以看出王國維不僅對屈原何以能開創(chuàng)楚辭的新紀元作了重要的文體溯源,而且由此總結(jié)出一文體的創(chuàng)作輝煌在于對前此文體的繼承和新創(chuàng),這顯然比《文學小言》所述,大大提高了理論含量。

五、《文學小言》在王國維文學思想中的基石地位

與多達125則的《人間詞話》手稿相比,寥寥17則的《文學小言》在數(shù)量上不免顯得“單薄”。但通過對這17則內(nèi)容的分析,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其在理論上的張力和文體上的包容性,更能感受到其與后來若干理論之間的承傳痕跡。譬如他在文學的觀念、審美的標準和文體的規(guī)律等方面的思想,后來都清晰地滲透到《人間詞話》及其他若干單篇論文中。至于第5則論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之階級”,只是稍微斟酌其詞,便成為《人間詞話》手稿第2則的“三種之境界”。而第13則論文學盛衰之故,也正是詞話手稿第17則的基礎。第12則批評王士禎“鶯偷百鳥聲”,第14、15、16三則側(cè)重論述敘事文學的特點,其基本意思也都在《人間詞話》中接續(xù)下來,如詞話第29則批評王士禎詩歌“非不華贍,惜少真味”,詞話第107則區(qū)別主觀之詩人與客觀之詩人,等等,都可溯源到《文學小言》??梢源_定,王國維在撰述《人間詞話》之時,《文學小言》正是備以取資的重要文獻之一,雖然這種取資,有的在文字上留有痕跡,有的只是擷取其意而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建構的境界說及其范疇體系,《文學小言》也是宛具雛形的[4]。境界說所強調(diào)的真景物與真感情、即景即情的抒寫方式、透徹的了解與自然的表達,這些基本內(nèi)涵都可以從《文學小言》第8則中尋得端倪,這同時也是王國維“不隔而深”的審美理想之所在。至于第4則提出詩人觀物要詩人心中“洞然無物”,其實也與《人間詞話》中提出的“無我之境”是詩人“以物觀物”的結(jié)果,精神正相一致?!度碎g詞話》追求深遠之致,講究創(chuàng)意之才,這與《文學小言》中推崇屈原的“感自己所感”、反對模仿的文學,又何嘗不是彼此綰合的呢?《文學小言》中推崇的屈原、陶潛、杜甫、蘇軾四位文學家,不僅在《人間詞話》中繼續(xù)輝煌,更在《文學小言》撰成的20年后,依然牢牢占據(jù)著王國維心目中的核心地位。王國維弟子蔡尚思在《王國維在學術上的獨特地位》一文中曾追憶當年與王國維在清華園的一番問答說:

我問中國文學家的主要代表,他又答道:“中國文學很有特色,而以詩曲為最重要。詩以屈原、陶淵明、杜甫、蘇東坡的大家為主要代表,曲以關、白、馬、鄭四大家為主要代表。”[3]

其實,王國維對于屈原、陶潛、杜甫、蘇軾四人,并非作為單純喜歡的個例來對待的,而是從這四家的創(chuàng)作中提煉出其文學思想的基核的。從王國維歷20余年而未改其基本偏嗜的文學家這一現(xiàn)象,也可窺見其文學思想具有相當?shù)姆€(wěn)定性。當然,隨著閱歷的增加,王國維對四位大文學家的認識也由《文學小言》中籠統(tǒng)的一句“高尚偉大之人格”而逐漸具體化。如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一文中即認為屈原自贊的“廉貞”二字盡其性格,《人間詞話》則以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為“無我之境”的范例,實際也是稱頌陶潛乃真正的“豪杰之士”。而對于蘇軾的曠達和雅量高致,也在詞話中多次提及。以此而言,王國維文學思想的連貫性是不容否定的。有學者指出:“《文學小言》是王氏在對文學這一復雜的現(xiàn)象作整體審美觀照的基礎上,潛深于深邃幽渺思索、探究,從而較系統(tǒng)、較集中地表達他文學觀的‘微言大義’之作,儼然是王氏的文學總論?!盵4]也有學者說:“(《文學小言》)提綱挈領地勾勒出王國維早期文學思想的精華,從某種意義上亦可視為王國維的一篇文學宣言,其意義當不在《紅樓夢評論》與《人間詞話》之下?!盵5]我認為這些評價總體是準確的,只是不宜拘泥于“早期”的定位而忽略其前后的連貫意義而已。

[1]王國維.教育偶感四則[G]//王國維遺書:第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3.

[2]羅隱.湘南應用集序[G]//文苑英華: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66:3648.

[3]蔡尚思.王國維在學術上的獨特地位[G]//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3).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20.

[4]張子奇.王國維《文學小言》論析[J].渤海學刊,1991(3,4).

[5]朱偉明.《文學小言》與王國維的學術風格[J].湖北大學學報,2004(6).

[責任編輯海林]

I206.2

A

1000-2359(2011)01-0160-06

彭玉平(1964-),男,江蘇溧陽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的研究。

2010-09-20

猜你喜歡
詞話文學家王國維
增山詞話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2:32
半夢廬詞話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3:10
王國維《錄鬼簿校注》考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24
新詞話
詞話三則
夜郎文學(2017年2期)2017-09-26 06:29:26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4期)2016-12-01 03:54:05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古代邢地文學家述略——邢襄文學論之二
不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諫
南涧| 大英县| 明溪县| 赤壁市| 霸州市| 牟定县| 富锦市| 巩留县| 枝江市| 伽师县| 绥棱县| 桃源县| 郴州市| 梁平县| 白银市| 顺平县| 宜昌市| 云南省| 六枝特区| 都江堰市| 平远县| 郓城县| 含山县| 长海县| 河曲县| 广河县| 崇阳县| 福海县| 兰西县| 凌云县| 库尔勒市| 沾化县| 武功县| 穆棱市| 大埔县| 周至县| 山阴县| 昌平区| 张北县| 宣化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