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罹患多部位動脈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但至今仍無一項隨機試驗比較不同的治療策略,使得臨床醫(yī)生只能從亞組分析和病例系列中總結(jié)合理的診療之道。事實上,多部位動脈疾病非常復雜,因為合并不同部位的血管床病變會升高首發(fā)部位疾病的并發(fā)癥風險,且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發(fā)生率也會隨有癥狀部位病變數(shù)目的增多而不斷升高。
因此,2011年8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首次頒布了《外周動脈疾病診療指南》。該指南對多部位動脈疾病進行了深入探討,涉及冠心病患者合并頸動脈疾病、腎動脈疾病和下肢動脈疾?。↙EAD),以及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并提供了具體的診療建議。值得一提的是,該指南還單設了證據(jù)缺陷一章,強調(diào)了PAD研究領域的不足,并指明未來研究方向。
(來源:醫(yī)學論壇網(wǎng) 2011-09-01)
日前,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正式頒布了《妊娠期間心血管疾病診療指南》,成為首部相關領域中表述推薦等級的ESC指南,為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提供了更先進診治指導。
新指南將妊娠期心血管病分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疾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血壓紊亂與靜脈栓塞八章;并單設心血管藥物一章,評價常用藥的妊娠期安全性;還強調(diào)了疾病篩查與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呼吁多學科治療。
因前瞻性或隨機試驗證據(jù)較少,該指南多數(shù)建議僅為C級;Ⅲ類推薦僅1條,即不推薦在分娩過程中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診療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后期解決,如嚴重肺動脈高壓是妊娠禁忌證,但未明確哪些患者何時可耐受妊娠,此外,人工瓣膜的抗凝治療,也未達成共識。
(來源:心腦血管用藥網(wǎng)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