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蘇丹陽 212300)
錯題同樣值得研究
●王先進(丹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蘇丹陽 212300)
在高三數學考試中有這樣一個題目:
這里n-m=5,從而
解得
解法2圖示法.若公差取得最大值,則區(qū)間內的最小項和最大項分別無限接近區(qū)間的2個端點(如圖1),此時區(qū)間內含有5d,即
解得
若公差取得最小值,則區(qū)間內的最小項和最大項分別離2個端點最遠(1個d),或者說最小項的前一項與最大項的后一項分別落在區(qū)間的端點處(如圖2),此時區(qū)間內含有7d,即
解得
綜上所述,
圖1
圖2
解法3設落在區(qū)間內的第1項為an,則最后一項為an+5,由題意得
解得
3種不同的解法,得出同一個結果,似乎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了.
該題引起了一定的討論,源于一位教師提供的反例:
由
即
解得
2≤n≤8.
共有7項在該區(qū)間內,說明該范圍不能滿足題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
取值范圍,顧名思義,是取得到的值的集合.自然是不包括取不到的值,但也應該包括所有能取到的值,即不能多,也不能少.由本題的題意,不難理解要求的取值范圍應該是前面條件的充分必要條件.
從解法1看,不等式組應該刻畫的是充分必要條件,但以后的各步都只能說是充分而不必要的了,即有可能擴大了范圍.
從解法2看,取最小值時,若將每項左移一點,則完全有可能出現7項在區(qū)間內,如圖3所示.
圖3
看來真正的范圍應該是答案的一個子集,上述反例也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說明原答案是錯誤的.
如圖3所示,左移一點還是右移一點與a1的值有關,而從上述的解題過程看與a1無關,這是令人難以信服的.
作為原題的一種特殊情形,不妨先考慮以下的題目:
該問題的解答沒有想象的簡單,其思路是:先用d來表示最小項am和最大項an,再用“n-m=5”列出關于d的方程.難點在于由范圍來確定項數時涉及到取整.至于是否有其他簡潔解法不得而知,筆者做了多種嘗試,未果.解決該問題的思路如下:
(1)用d表示最小項am.
即
(2)用d表示最大項an.
由an<8,an+1≥8可得
以上[x]表示的x整數部分,x≥0.
(3)列出方程.
(4)解方程.
[18x]-[3x]=6.
由取整函數的性質,知
18x-1<[18x]≤18x,
-3x≤-[3x]<1-3x,
相加得
因此
即
6≤[18x]≤8,[3x]=1,
當且僅當[18x]=7,[3x]=1時,方程(1)成立.從而
7≤18x<8,1≤3x<2,
得
故
上述解題過程中使用了取整函數.雖然取整函數的性質并不難,筆者也是在處理該問題時臨時歸納出來的,但這已經超出了一般中學生的學習范圍,而且考試時往往不可能也不允許有很多時間去做摸索探究.考慮到中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具體情況,筆者建議作如下簡化修正:
例3 已知等差數列{an}的首項a1=-1,若該數列恰有6項落在區(qū)間(-1,8)內,則公差d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
這樣首項與區(qū)間左端點恰好重合,落在區(qū)間內最小的一項就無需考慮,肯定是a2了,只要a7<8,a8≥8即可求出d的取值范圍.這種思路的實質是,對于“恰有”、“有且只有”的某類問題,可以通過相鄰2項的范圍來刻畫,而此思路同樣可以遷移到其他題目,如:
例4 已知f(x)=sinωx+cosωx(ω>0),若方程f(x)=0在區(qū)間[0,π]上有且只有3個解,則實數ω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