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葉向高交游考略:師長前輩篇

2011-11-19 23:26陳煒?biāo)?/span>
閩臺文化研究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萬歷

陳煒?biāo)?/p>

葉向高交游考略:師長前輩篇

陳煒?biāo)?/p>

一、引言

葉向高,字進(jìn)卿,號臺山,福建福清人。嘉靖三十八年 (1559)生。父朝榮,以恩貢授九江府通判,轉(zhuǎn)知養(yǎng)利州。葉向高于萬歷十一年 (1583)赴京會試,中南榜進(jìn)士七十八名,殿試得二甲十二名,選庶吉士。十三年,館選授翰林院編修。次年,父于任所逝世,返鄉(xiāng)丁憂。二十二年(1594),北上補(bǔ)官,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南京禮部右侍郎。三十五年 (1607),奉旨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與朱賡、于慎行、李廷機(jī)等同值內(nèi)閣。于慎行先卒,次年,閣中朱賡病逝,李廷機(jī)告病,一切政務(wù)盡委于向高。時神宗倦勤,國事日壞。向高只身任事,調(diào)和鼎鼐,獨(dú)主內(nèi)閣七年之久,于荒政多有裨補(bǔ)。四十二年 (1614)致仕,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天啟元年 (1621),熹宗即位,二度入閣為首輔。熹宗童昏,黨爭熾烈,而后金崛起,屢擾邊境。葉向高于清流多有庇護(hù),為東林中人推為黨魁。然一木難支,終于天啟四年 (1624)再次請辭歸里。天啟七年 (1627)卒,享年六十九。思宗即位,贈太師,追謚文忠。[1]

就詩文觀及創(chuàng)作而言,葉向高并不屬于七子或公安派等具有影響力而較為世人矚目的文學(xué)流派。然而,他始終屬詞臣的核心人物,其文風(fēng)昭示著晚明臺閣文學(xué)的典范。葉向高兩入中樞,交游廣闊,與不少操觚之士過從甚密。因此,本文并不擬就其交游情況作地毯式的考據(jù),而是著眼于那些與其在文學(xué)、學(xué)術(shù)上發(fā)生關(guān)系的人物身上。本文所論述之人物共分為 “師長”、“前輩”、“同年及同僚”、“后進(jìn)”及 “其它”五大類。每人先略述生平,復(fù)敘述其與葉向高之交游情況,并強(qiáng)調(diào)其與葉向高在文學(xué)、學(xué)術(shù)上的互動情況,以窺探明代后期臺閣文壇之面貌。

二、師長

葉向高的文學(xué)好尚,與其在翰林院、國子監(jiān)及內(nèi)閣的長期浸淫有直接關(guān)系。葉氏師事多人,有故鄉(xiāng)之學(xué)官趙參魯、吳文華,會試主考余有丁、房師陳長祚,翰林院館師陳經(jīng)邦、周子義、沈鯉、王錫爵、王家屏,以及閣老申時行等。這些人物多為臺閣前輩,長于制誥文字,崇尚舂容典雅的風(fēng)格。葉向高詩文觀及文風(fēng)之形成,實有賴于這些師長的培養(yǎng)調(diào)教。

(一)余有丁

余有丁 (1527~1584),字丙仲,號同麓,鄞縣人。嘉靖四十年 (1561)舉順天鄉(xiāng)試,次年登進(jìn)士第,授翰林院編修。隆慶初,充實錄纂修官。萬歷元年 (1573),以右庶子領(lǐng)南京翰林院。二年 (1574),任國子監(jiān)祭酒,多所建樹。親校重刊二十一史,流惠后世。六年 (1578),進(jìn)吏部左侍郎;旋進(jìn)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參與機(jī)務(wù)。拜少傅,晉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xué)士。卒贈太保,謚文敏。[2]萬歷十一年,葉向高赴京會試,為第七十八名,大主考為余有丁,時任內(nèi)閣大學(xué)士。

(二)陳長祚

陳長祚 (1545~1616),字培所,長樂古槐人。父陳瑞,官兩廣總督、兵部尚書。登隆慶辛未 (1571)進(jìn)士,以泌陽縣令晉兵部郎中。后以布政使備兵榆林衛(wèi),邊塞安然。官至工部尚書。時熹宗二子相繼夭折,上書請合葬二子,節(jié)費(fèi)數(shù)萬。后忤魏忠賢,憤而辭官,閉門讀書,不問世事。祠鄉(xiāng)賢。葉向高萬歷十一年會試,陳長祚為其房師,時任職方郎中。陳氏七十晉二壽辰,葉向高作壽序以賀之。[3]

(三)陳經(jīng)邦

陳經(jīng)邦 (1537~1615),字公望,號肅庵,莆田人。嘉靖四十四年 (1565)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兼學(xué)士。神宗為太子選任東宮講讀官。應(yīng)制詩賦時獲神宗嘉賞。萬歷十一年 (1583),升禮部尚書兼學(xué)士。十三年,與權(quán)臣論事不合,乞休回鄉(xiāng)。家居三十年,神宗時遣人問候,然為當(dāng)權(quán)所阻,終不得召。工于詩,人稱其詩 “質(zhì)而不浮,麗而有則”。有 《陳尚書疏議》、《東宮講章》、《經(jīng)筵講章》、 《群玉山房詩集》。[4]葉向高萬歷十一年中進(jìn)士,改庶吉士,八月開館,館師即為陳氏及周子義。葉向高稱許陳氏 “詞章華贍”,神宗“嘗命公詠御前筆墨硯劍,立就詞四闋”,“又應(yīng)制賦 《大閱詩》、題 《御扇詩》、獻(xiàn)《嘉禾賦》”,“圣駕臨雍,賦皆稱旨”。[5]陳氏去世后,葉向高為之作墓志銘。[6]

(四)周子義

周子義 (1529~1586),字以方,號儆庵,無錫人。嘉靖四十四年 (1565)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育士有方,精研經(jīng)術(shù)及濂洛關(guān)閩之學(xué)。卒謚文恪。[7]著有 《國朝故實》二百卷,又曾???《史記》、《梁書》、《新五代史》,有 《子匯》等傳世。葉向高改庶吉士,周子義為其館師。

(五)申時行

申時行 (1535~1614),字汝默,晚號休休居士,長洲人。嘉靖四十一年 (1562)進(jìn)士第一,授修撰。歷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字受知張居正。萬歷中,累官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兼大學(xué)士,繼張四維為首相,政務(wù)寬大,世稱長者。然專承上意,不能建樹。內(nèi)閣疏請建儲,首列時行名,時行方在告,又密疏否認(rèn)。言官乃劾其巧避首事,排陷同官,求罷官。卒謚文定,加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xué)士等職。有 《書經(jīng)講義會編》、《召對錄》、《群書纂粹》、《賜閑堂集》四十卷。葉向高改庶吉士,館師周子義引薦其與申時行相識,故葉向高亦師事申氏。申時行六十及八十誕辰,葉向高皆為之作壽序。[8]申氏去世后,作墓志銘。[9]未幾,申氏之子又以其文集來請序,葉氏遂作 《申文定公集序》,稱許申氏之文云:“余嘗擬公之文如滄溟巨浸,遇晴風(fēng)暖日,波浪不驚,萬頃合碧,觀者心曠神怡,莫能窺其涯涘。又如天閑神驥,馳驟康莊,絕景超塵,一日千里,而不失安閑紓徐之度。自非國家昌明景運(yùn),超軼千古,其沉涵醇茂之氣,更二百余年而未盡泄者,獨(dú)鐘于公,何以有此!而公在政地,孜孜以正文體、端士習(xí)為己任,屢典文衡,所取士一歸于正,其功與永叔同?!盵10]四庫館臣則云:“其相業(yè)無咎無譽(yù),詩文亦如其為人?!盵11]綜而觀之,申氏詩文之臺閣風(fēng)格,于葉向高之寫作蓋不無示范之作用。

(六)趙參魯

趙參魯 (1537~1609),字宗傳,號心堂,一號目峰,鄞縣人。隆慶五年 (1571)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萬歷初,忤太監(jiān)馮保,謫高安典史。遷饒州推官,擢福建提學(xué)僉事,請急歸。遭喪,服除,仍督學(xué)福建,歷南京太常卿。十七年(1589),以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申嚴(yán)海禁,戮奸商通倭者。遷大理卿。召為刑部左侍郎,改兵部,旋改吏部。日本封貢議起,參魯持不可。總督顧養(yǎng)謙不懌,爭于朝,且言參魯熟倭情,宜任。章下廷臣,參魯復(fù)持前說,因著 《東封三議》,辨利害甚悉,其后封事卒不成。拜南京刑部尚書。誠意伯劉世延妄指星象,欲起兵勤王被劾,下吏參魯當(dāng)以死。后得免。累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謚端簡。趙參魯曾任福建提學(xué)僉事、福建督學(xué),葉向高于趙氏督學(xué)任內(nèi)成舉人。其后葉向高長期于南京任官,亦與趙氏南京刑部尚書之任相值。故葉氏云:“余為公門下士,知公為深……又同官留都八九年,朝夕周旋?!盵12]又謂其 “文章德器,推重館閣”。[13]趙氏奏績、晉秩,葉向高曾撰 《大司寇心堂先生六年奏績序》、[14]《大司寇心堂趙先生晉秩太子太保敘》。[15]又嘗為趙氏先父之文稿作序。[16]趙氏去世,葉向高為之作墓志銘。[17]《蒼霞詩草》卷一有 《送趙心堂先生九年考績》,卷五有 《和大司寇趙心堂先生贈別來韻》,卷六有 《送趙心堂先生六年考績》,卷七有 《奉和趙心堂先生祈雨齋居作用韻》、《奉和趙心堂先生招游清涼臺用韻》、《和趙司寇題方正學(xué)先生祠四首》。

(七)吳文華

吳文華 (1520~1598),字子彬,號容所,一號小江,連江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jìn)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萬歷三年(1575),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討平猺亂。請終養(yǎng)歸。復(fù)起,歷遷總督兩廣軍務(wù),巡撫廣東。岑江賊李珍、江月照拒命久,文華懸重賞擒獲。尋入為南京工部尚書,引疾去。仍起南京工部,力辭。卒謚襄惠。有 《濟(jì)美堂集》八卷。[18]葉向高回憶道:”歲己卯 (萬歷七年,1579),閩部舉士大司馬吳襄惠公見賢書而喜指小子高曰:“是子當(dāng)有尺寸,吾先為之征矣!”高成進(jìn)士,讀中秘書,公節(jié)制兩粵,每貽書述前意?!盵19]可知葉氏為諸生時,吳氏督學(xué)福建,故葉氏其后仍師事之。吳文華故世后,葉向高作 《容所吳公行狀》,[20]謂 “歲癸酉比士,公職提調(diào)總校 《易》《禮》二經(jīng),所收士皆知名,錄文爾雅,皆公筆也”。[21]又為其《濟(jì)美堂集》作序,謂其 “嫻于辭章,其所結(jié)撰,本經(jīng)據(jù)史,縱橫辨博,粹乎一出于正,有近代號稱作者劌心刻意所不能及”。[22]可見吳文華詩文頗沿臺閣舊體。

(八)沈鯉

沈鯉 (1531~1615),字仲化,號龍江,歸德人。嘉靖四十四年 (1565)進(jìn)士,改庶吉士,升講官,歷任吏部右侍郎、左侍郎。時首輔張居正病,朝官爭相設(shè)壇祈禱,鯉獨(dú)不往。萬歷十二年 (1584)拜禮部尚書。加少保。三十年 (1602)七月,入閣參與機(jī)務(wù),譽(yù)滿朝野,為首輔沈一貫所妒。三十四年 (1606),罷歸。卒贈太子太師,謚文端。有 《亦玉堂稿》、《續(xù)稿》、 《文雅社約》、《南宮草》、《綸扉草》等。[23]葉向高論其與沈氏之交往云:“余在詞林,與公甚踈然。公執(zhí)政日,每對江夏郭宗伯稱余,雅有同升之意。余入綸扉,公時自田間寄聲勉以盡忠報國?!盵24]沈氏八十誕辰,葉向高作 《沈龍翁八十壽序》;[25]去世后,又作《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謚□□龍江沈公神道碑》。[26]四庫館臣論 《亦玉堂稿》一書之名云:“推求其意,蓋鯉嘗為翰林掌院學(xué)士,歸里之后,欲以廊廟、山林視為一致,若曰此亦玉堂云爾?!庇衷疲骸巴跏康?《古夫于亭雜錄》載其家有鯉正、續(xù)兩集,三復(fù)其文,嘆其經(jīng)術(shù)湛深,議論正大?!盵27]沈氏所作亦為典型臺閣文風(fēng)。觀朱彝尊 《靜志居詩話》論葉向高詩云“詩品在山林臺閣之間”,[28]“臺閣” 乃就“左相之洼尊”而言,“山林”實因 “東山之棋墅”。其言蓋謂葉氏雖辭官歸里,悠游山水,然吟詠山林的詩作仍具臺閣雍容之氣。這與沈鯉 “欲以廊廟、山林視為一致”之風(fēng)可謂不謀而合。

(九)王錫爵

王錫爵 (1534~1614),字符馭,號荊石,太倉人。嘉靖四十一年 (1562),會試第一,殿試第二,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累遷至祭酒、侍講學(xué)士、禮部右侍郎等職。萬歷五年(1577),張居正奪情、錫爵大力反對。十二年 (1584),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疏請 “禁謠諛、抑奔競、戒虛浮、節(jié)侈靡、辟橫議、簡工作”六議,為帝所納。二十一年 (1593)春,入閣為首輔。次年五月,連上八疏辭退。萬歷三十五年(1607),與于慎行、葉向高、李廷機(jī)并起為閣臣,加贈太子太保,遺官召之。錫爵再三辭退,帝不允。宅第賜額 “大學(xué)士第”。卒贈太保,謚文肅,賜葬,敕建專祠。有 《王文肅集》、《王文肅奏草》等。[29]葉向高稱其 “所為文章,窮極變化,而又善開陳”。[30]王氏去世后,其孫以葉向高“為公門下士,又同官,請為碑以樹于墓道”,葉氏遂作神道碑文。[31]

(十)王家屏

王家屏 (1535~1603),字忠伯,號對南,大同山陰人。隆慶二年 (1568)廷試第二,選庶吉士,授編修,預(yù)修 《世宗實錄》。萬歷十二年 (1584),升禮部右侍郎,累官吏部左侍郎。好直諫,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萬歷十九年 (1591),任內(nèi)閣首輔,因立儲事忤神宗。二十年 (1592)三月,連上八疏致仕。三十一年 (1603)卒。有 《王文端公集》、《復(fù)宿山房集》。[32]葉向高云:“余故以庶常受教于公?!盵33]可知王家屏亦葉氏之館師。王氏去世后,葉向高為其 《復(fù)宿山房集》作序,其言云:“公生平操修踐履,甚類河汾,其于居敬窮理之實功固已積之有素,而其浩然剛大之氣,為能動萬乘,觸逆鱗,當(dāng)雷霆震撼之下,毫無撓折,固宜其發(fā)為文辭,藹乎仁義,沛若江河,有如此也?!盵34]

三、前輩

葉向高入閣前,任官多年,閱歷豐富。官場的不少前輩,對葉向高皆有影響。如曾同亨長葉向高二十六歲,但二人卻相交莫逆,“以文字為知己”。許孚遠(yuǎn)為知名道學(xué)家,長葉向高二十四歲,其 “陳事事核,聞道道章,宣情情暢”的文風(fēng)甚為葉氏所推舉。鄭汝璧、耿定力為南京同僚,朱賡、于慎行為內(nèi)閣同官,然就年齒而言,皆年長葉氏甚多。林烴為葉氏同鄉(xiāng)前賢,于孔兼曾為葉父上司。孫繼皋、余孟麟、蕭良有年紀(jì)雖不甚長,但皆為臺閣前輩。故本節(jié)逐一論述之。

(一)曾同亨

曾同亨 (1533~1607),字于野,號見臺,吉水人。父存仁,云南布政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改禮部,遷吏部文選主事。隆慶初,為文選郎中,薦用遺佚幾盡。進(jìn)太常少卿。萬歷初,起大理少卿。歷順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因故得罪張居正,遂移疾歸。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為大理卿,遷工部右侍郎。督治壽宮,節(jié)浮費(fèi)三十余萬。由左侍郎進(jìn)尚書。九門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詔乘傳歸。起南京吏部尚書,辭不拜。久之,再起故官,累辭乃就職。稅使所在虐民,同亨極諫。三十三年 (1605)大計京官,持正不撓。后引疾,詔加太子太保致仕。[35]“初入吏部,嚴(yán)嵩其鄉(xiāng)人,尚書吳鵬則其父同年,無私謁。嘗止宿署舍,彌月不歸。雅與羅于常僚”,[36]“公生平宦游之知己無以過余”,[37]且云:“比余再入留曹,輒與公評騭藝林,論近代作者,無不吻合。而公于余遂于道義孚契之外,復(fù)以文字為知己?!盵38]二人在南京定交,相知莫逆,且每有詩文唱和。萬歷三十一年 (1602),曾同亨七十誕辰,葉向高為作壽序,稱其“偃然以道學(xué)自命,發(fā)為文章,舂容暢雅,如萬石之鐘,不作細(xì)響,而過自斂抑,不欲與文人學(xué)士爭著作之場”。[39]三十二年(1603),曾同亨奏績,葉向高作 《宮保大冢宰見臺曾先生六年奏績序》。[40]次年,曾同亨于南京吏部署左復(fù)修舊亭,葉向高額之曰 “余清”,且作記。[41]曾氏辭世,葉向高有祭文及墓志銘。[42]其子又請葉氏為其文集作序,允之,其序稱云:“公之著作,雖無意于求工,乃其一種天然自有之趣發(fā)于胸中,而流于筆底,沛然洋溢,不可禁御。即聲律偶儷之語,最易困人,而自公出之,亦若不甚構(gòu)思而自合于度者。余嘗觀公之為人,含弘博大,茫無涯際,融和沖粹之氣盎于面目,與之游者,如行九達(dá)之途,馳驅(qū)如意,不復(fù)以摧輪失足為慮。故其文詞恬怡暢遂,亦絕類其人。彼輕浮淺溢,高自矜張者,宜其不能窺公之萬一矣?!盵43]可見曾氏之作,亦一本于臺閣文風(fēng)。另《蒼霞詩草》卷一有 《太宰曾見臺先生再考四篇》,卷四有 《齋居上太宰曾先生》,卷五有 《和太宰曾見臺先生贈別用前韻》,卷六有 《陪曾見臺先生集清涼寺》、《中元謁陵后邀曾太宰范司空耿中丞集靈谷寺用太宰韻》,卷七有 《寄曾太宰寄懷》。

(二)許孚遠(yuǎn)

許孚遠(yuǎn) (1535~1604),字孟中,號敬庵,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 (1562)進(jìn)士,授工部主事。隆慶初,為廣東僉事,招降大盜,擒獲倭寇。萬歷時,知建昌府,暇輒講學(xué)。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奏請以僧田十六入官。又募兵墾海壇地八萬三千有奇,筑城建營舍,聚兵以守。官終兵部左侍郎。卒年七十,謚恭簡。有 《敬和堂集》八卷。許孚遠(yuǎn)于 《明儒學(xué)案》有傳,置于卷四十一 “甘泉學(xué)案”之中。[44]而四庫館臣論曰:“孚遠(yuǎn)之學(xué)雖出于唐樞,然史稱其 ‘篤信良知,而惡夫援良知以入佛者’。故與羅汝芳、楊起元、周汝登龂龂相爭,在姚江末派之中,最為篤實。馮從吾、劉宗周、丁元薦傳其所學(xué),皆能有所樹立?!盵45]可見其學(xué)仍以陽明心學(xué)為本。許孚遠(yuǎn)在福建巡撫任內(nèi),葉向高嘗作 《壽許敬庵先生序》云:“先生之學(xué)務(wù)反諸躬,即明即行,酌明儒之寬而袪其通,師宋儒之嚴(yán)而化其拘。”[46]其母舒氏八十誕辰,葉氏亦作壽序賀之。[47]又序其文集,稱曰:“夫許先生固非有意于文者,今讀其所論著,陳事事核,聞道道章,宣情情暢,其立格甚高而造語甚馴,絕無枝蔓剽竊之病。秦耶?漢耶?唐與宋耶?無所不合。蓋粹然非明之文,而為許先生之文矣?!盵48]許氏去世,葉向高有祭文及墓志銘。[49]

(三)林烴

林烴 (1540~1616),字貞耀,號仲山,閩縣人。嘉靖四十一年 (1562)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升員外郎。隆慶元年 (1567)改南京兵部郎中,次年轉(zhuǎn)庫部郎,署武選。旋出知建昌府,聽斷敏決。轉(zhuǎn)知太平府。萬歷二年 (1574),丁母憂歸,期滿補(bǔ)蘇州知府,升廣西按察副使。萬歷八年(1580),兄林燫病逝,悲痛欲絕,請行歸養(yǎng)。林居十六年,起補(bǔ)浙江金衢副使,轉(zhuǎn)廣東嶺南參政,升南京太仆少卿,轉(zhuǎn)正卿,復(fù)轉(zhuǎn)大理,升為南京工部尚書。四十四年 (1616)卒。有 《覆瓿草》。葉向高云:“余于公為晚進(jìn),公引之于交游之末,以為臭味。謝政歸來,猶得一從公于三山,樂飲旬日?!盵50]葉氏嘗為林氏詩集作序,謂其詩 “清冷超灑,水肌雪骨,不與里俗同調(diào)”。[51]萬歷三十二年 (1604),葉向高道經(jīng)滁州,時林烴為南京太仆寺卿,遂于豐樂亭宴請葉氏。次年,林氏修飭醉翁、豐樂二亭,請葉向高為記。[52]林烴去世后,葉向高作有祭文及墓志銘。[53]《蒼霞詩草》卷一有 《余三過滁陽擬游不果茲以考績道此遇太卿林仲山先生招飲再日盡覽豐樂醉翁瑯琊諸勝喜而賦此》,卷二有 《送林太仆仲山南歸》,卷七有 《過滁州贈太仆林仲山先生時自北移南》。

(四)朱賡

朱賡 (1535~1608),字少欽,山陰人。隆慶二年 (1568)進(jìn)士。萬歷中,累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jī)務(wù)。三十四年 (1605),沈一貫、沈鯉罷,賡獨(dú)當(dāng)國。時朝政日弛,中外解體,賡疏揭月數(shù)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燾、給事中汪若霖諷切,賡遂力請帝更新庶政,于增閣臣、補(bǔ)大僚、充言路三事語尤切,神宗優(yōu)詔答之而不行。賡以老,屢引疾,閣中空無人,乃用于慎行、李廷機(jī)、葉向高,而召王錫爵于家。三十六年冬卒于官。遺疏陳時政,語極悲切。賡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進(jìn)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xué)士。及卒,贈太保,謚文懿。[54]有 《朱文懿公集》、 《朱文懿公奏議》。葉向高為 《朱文懿公奏議》作序云:“太保朱文懿公將乞歸,裒其先后疏揭數(shù)百通以示余曰:‘吾非敢懸之國門也,將以存此一片苦心,為今日解嘲之資、他日蓋棺之論耳。子同官也,言征而信,當(dāng)為我序之?!嗑粗Z。而未幾公歿。更兩歲,公之孫中書君啟元以所梓公之奏議來,而未有題其簡端者。余自念于公有成言,不可以負(fù),乃為之序?!盵55]可見二人同官之日雖短,然交情甚厚。四庫館臣論朱賡之文集云:“其文則未能自成一家,其人蓋本不以詞章名也。”[56]然葉氏則評其奏議云:“間取公之疏揭讀之,見其委曲詳明,忠愛溢出,直而不激,婉而不諛,真有陸敬輿、蘇子瞻遺風(fēng),則愈嘆公之善于敷陳,欲取以為法?!盵57]由此可知朱氏文風(fēng)之一斑。

(五)于慎行

于慎行 (1545~1608),字無垢,一字可遠(yuǎn),號谷山,東阿人。年十七,舉于鄉(xiāng)。隆慶二年 (1568)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萬歷初,《穆宗實錄》作,進(jìn)修撰,充日講官。忤張居正,以疾歸。居正卒,起故官。進(jìn)左諭德,日講如故。由侍講學(xué)士擢禮部右侍郎,轉(zhuǎn)左。改吏部,掌詹事府。尋遷禮部尚書。明習(xí)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十八年 (1600)正月,疏請早建東宮,出合講讀。及冬又請,帝怒,再嚴(yán)旨詰責(zé)。不為懾,帝益不悅,奪俸。山東鄉(xiāng)試,預(yù)傳典試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禮官,慎行引罪乞休。家居十余年,中外屢薦,率報寢。三十三年 (1615)始起,掌詹事府。疏辭,復(fù)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閣臣七人,首慎行。詔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jī)務(wù)。再辭不允,乃就道。時慎行已得疾,及廷謝,拜起不如儀,上疏請罪。歸臥于家,遂草遺疏,請帝親大臣、錄遺逸、補(bǔ)言官。數(shù)日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定?!睹魇贰分^慎行學(xué)有原委,貫穿百家。神宗時,詞館中以慎行及馮琦文學(xué)為一時冠。[58]著有 《東阿縣志》、《兗州府志》、《史摘漫錄》、《讀史漫錄》、《谷山筆塵》、《谷城山館文集》、《谷城山館詩集》等。萬歷后期,葉向高在內(nèi)閣,與于慎行同官,曾先后為其詩集及全集作序。其稱于氏云:“先生韜盛美于清華,養(yǎng)貞白于澗谷,龍吟鳳鳴,砉然成響。崇功盛德,誦而不忘規(guī);華疏彩會,煥而不忘質(zhì);金戈鐵騎,勇而不忘警;流連嘯詠,樂而不忘返;贈答款曲,婉而不忘直。蓋非但詩也,而經(jīng)世之吁謨,格天之鴻烈,往往可概見焉?!盵59]四庫館臣論于慎行道:“其詩典雅和平,自饒清韻,又不似竟陵、公安之學(xué),務(wù)反前規(guī),橫開旁徑,逞聰明而偭古法,其矯枉而不過直,抑尤難也。”[60]四庫館臣于明人少稱許,而對于慎行標(biāo)榜有加,可見葉向高之言并非溢美。于慎行去世,葉向高作有祭文及墓志銘。[61]《蒼霞詩草》卷三有 《泗亭再逢于谷峰先生》、 《挽于谷峰先生五首》,卷四有 《奉壽大宗伯于谷峰先生六十》,卷六有 《過東阿大宗伯于谷峰先生招飲賦謝》,卷七有 《訪谷峰先生奉次見贈韻》。于氏 《谷城山館詩集》卷十五則有 《葉臺山宗伯入賀過訪夜集》、《葉臺山宗伯舟次寄詩酬謝》等詩。

(六)鄭汝璧

鄭汝璧 (1546~1607),字邦章,號昆巖、愚公,縉云人。隆慶二年 (1568)進(jìn)士。始授刑部江西司主事,累遷云南司郎中。張居正聞其才,遷任儀制司。在任因革除陋習(xí),肅清積弊,排斥賄賂幸進(jìn)之徒,裁抑逢迎索求者,遭人忌恨。后為太常寺少卿,出任福建右參議,一年后又調(diào)廣東副使,分轄瓊州,不滿權(quán)貴,奏請辭歸。居家十二年,又奉召任井陘兵備副使,遷赤城參政。地處邊陲,外敵時有入侵劫掠,汝璧斬入侵之?dāng)?,?yán)詞相儆,邊塞得寧。轉(zhuǎn)調(diào)河南左參政,遷榆林中路按察使,翌年為山東右布政。未幾,擢右僉都御史,代孫礦巡撫山東。時山東饑荒,諭告所屬州縣,互通有無,賑糧賑款,于市集地煮粥以濟(jì),賑救饑民六百三十余萬。又募兵備戰(zhàn),防御倭寇。后仍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破三面來犯之?dāng)?。萬歷三十三年(1605),任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wù),整軍備,破犯敵,靖邊防。三十五年 (1607),積勞成疾,請求辭歸,歿于山東荊門驛途中。著有 《五經(jīng)旁訓(xùn)》、《明功臣封爵考》、《皇明帝后紀(jì)略》、《同姓諸王表》、《明臣謚類鈔》、《大明律例解》、《封司典故》、《延綏鎮(zhèn)志》、《由庚堂詩文集》等。[62]葉向高為鄭氏 《由庚堂集》作敘,記述二人之交游云:“余佐南秩宗,公自田間起為南奉常,俱稱禮官,相與講俎豆之事,泛濫于詞章,雍容唱和,暇則取史書丹鉛而甲乙之,互相印證,意氣甚洽?!盵63]又謂其作品 “意態(tài)縱橫,神情要眇”。[64]

(七)李維楨

李維楨 (1547~1626),字本寧,京山人。隆慶二年 (1568)進(jìn)士,由庶吉士授編修。萬歷時,《穆宗實錄》成,進(jìn)修撰。博聞強(qiáng)記,與同館許國齊名。出為陜西右參議,遷提學(xué)副使。浮沉外僚,幾三十年。天啟初,以布政使家居。會朝議登用耆舊,召為南京太仆卿,旋改太常,未赴。聞諫官有言,辭不就。時方修 《神宗實錄》,給事中薛大中特疏薦之,未及用。四年(1624),太常卿董其昌復(fù)薦之,乃召為南京禮部右侍郎,甫三月進(jìn)尚書。維楨緣史事起用,乃館中諸臣憚其以前輩壓己,不令入館,但超遷其官。維楨亦以年衰,明年乞歸,又明年卒于家。崇禎時,贈太子太保。性樂易闊達(dá),文章弘肆,卓負(fù)重名垂四十年,然多率意應(yīng)酬之作。[65]有 《大泌山房集》及 《史通評釋》等。李維楨、郭正域為湖廣同鄉(xiāng),故其與葉向高相識,實因郭氏。葉向高于萬歷間為首輔,曾請李維楨為其集作序,序云:“江夏郭文毅公數(shù)為余言今少師葉相公名世也,出其文示之。余為斂衽贊服。既十余年,坐守官無狀,謫居壽春。未抵治所,會公以南少宰入賀諸涂,就茅屋相揖。公念余齒長,退然不當(dāng)客坐。余益不自安,數(shù)語而別。自是公拜相,余或跧伏草土,或承乏邊鄙,不復(fù)一字相聞。比余乞歸,例當(dāng)白閣部,始為狀通公,才數(shù)百余言。丐公蚤放還山。公手荅甚勤,又以其集屬余敘?!盵66]可知二人交往之始末。李氏稱葉向高之文云: “公之文本于理而無穿鑿怪癖,無影響附會;命于意而無艱深回冗,無疑忌反復(fù);暢于氣而無虛憍佻宕,無碑若散緩;嫻于辭而無刻畫纖巧,無蹈襲浮蔓。其學(xué)博,不以鬪靡;其才高,不以炫奇。莊重典雅,溫厚和平,明白暢快,周至委折?!盵67]

(八)耿定力

耿定力 (1541~?),字叔臺,又字子健,黃安人。隆慶五年 (1571)進(jìn)士,任工部主事,出為成都知府。萬歷間,官至右僉都御史。與耿定向、耿定理兄弟合稱“三耿”。官至兵部侍郎。辭官后居天臺山講學(xué)。卒贈尚書。耿定力六十誕辰時,葉向高作壽序云:“余不佞,自為諸生,則聞楚黃有耿天臺、叔臺兩先生者,今之儒者也。其后通籍,獲從兩先生游,親睹其行事。”[68]此外,耿氏以御史中丞佐南臺,治兵江上滿三考,葉向高有 《中丞叔臺耿先生九年奏績晉秩序》,其言謂己 “與先生交最深,最稱莫逆,共事南中又最久”,又云:“余于先生,固弟子行也。先生引之交游之列而昵就焉。”[69]可知葉、耿定交,在留都共事之時。此外,葉氏尚贈有 《右司馬叔臺耿先生奏績序》。[70]耿氏去世后十余年,葉向高又應(yīng)其子之請,為作墓志銘。[71]《蒼霞詩草》卷一有 《送耿叔臺司馬奏績》,卷六有 《中元謁陵后邀曾太宰范司空耿中丞集靈谷寺用太宰韻》,卷七有 《同耿中丞游棲霞途次即事》、《壽大中丞耿公誕辰為元夕前一日用韻》。

(九)孫繼皋

孫繼皋 (1550~1610),字以德,號柏潭,無錫人。萬歷二年 (1574)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歷任經(jīng)筵講官、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禮部轉(zhuǎn)吏部侍郎等職。萬歷八年 (1582)充會試同考官,得士魏大中、顧憲成等。二十四年 (1598)忤旨致仕,晚歲講學(xué)于東林書院。三十八年 (l610)卒,追贈為禮部尚書。有 《孫宗伯集》。[72]孫繼皋去世,葉向高為之作墓志銘云:“余在詞林,追隨前輩先生,所最昵就者,無如柏譚孫公?!盵73]又為其遺文作序云:“蓋詞林之文章至隆萬間極盛,其才品氣格各有所就,夫惟大雅,卓爾不群,則孫公謂矣……公之文種種,皆名言妙理,不為茍作,毋論其它。即 仁圣山陵攀送一疏,已足光日月而動鬼神,此非世間不可磨滅之文字乎!然則公之所以不愧科名,而能為詞林重者,固自有在,彼與尋常修辭之士角短長工拙于篇章字句間,非公意矣。”[74]參四庫館臣論孫氏之文云:“當(dāng)繼皋之時,士習(xí)佻而文體亦弊,七子之風(fēng)未艾,三袁之焰方新。或棘句鉤章,或矜奇吊詭,操觚者出此入彼,大抵隨波而靡。繼皋詩文獨(dú)雍容恬雅,有承平臺閣之遺風(fēng),亦可謂不移于俗矣?!盵75]可知葉氏所論,非過譽(yù)之語。《蒼霞詩草》卷七有 《再過錫山孫柏潭先生游秦中丞諸園》、《寄少宰孫柏潭先生》。孫氏 《宗伯集》卷六則錄有 《答葉閣老臺山》一函。

(十)余孟麟

余孟麟,字伯祥,號幼峰。祁門人,著籍江寧。萬歷二年 (1574)進(jìn)士第二,授編修,歷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工書,有《幼峰學(xué)士集》、《雅游編》。[76]葉向高曾為《雅游編》作敘。[77]《蒼霞詩草》卷四有 《余幼峰先生七十九舉子奉賀》。

(十一)于孔兼

于孔兼 ((1538~1615),字符時,號景素,金壇人。萬歷八年 (1580)進(jìn)士。授九江推官。入為禮部主事,再遷儀制郎中。萬歷十七年 (1589)正月,有詔并封三王。與員外郎陳泰來合疏爭,未報。二十一年(1593),考功郎中趙南星坐京察削籍??准妗⑻﹣砀魇杈?。帝積前恨,謫孔兼安吉判官,泰來饒平典史。投牒歸,家居二十年,杜門讀書,矩矱整肅,鄉(xiāng)人稱之無間言。顧憲成罷歸,于無錫修復(fù)東林書院,孔兼時至講學(xué)。天啟中,贈光祿寺少卿,諭祭其墓。有 《景素公自敘年譜》、 《菜根譚題詞》、《江州余草》等。[78]葉向高為 《江州余草》作序云:“先大夫別駕江州,則于景素先生為李,甚相歡也。余時以孝廉羔稚其舉子業(yè)以謁先生,先生大嗟賞,若以古文辭相期許者?!庇肿灾^在南銓時, “先生適有事白門,相與為瓦官雨花之游”,于孔兼遂 “手一帙以示余,題曰 《江州余草》,使序焉”。于氏之文,葉向稿以為箋答、書記則 “駢儷而婉篤”,公移、牘版則“洞切而中窾會”,并提出 “觀先生文者,固當(dāng)以其氣”。[79]《蒼霞詩草》卷六有 《瓦官寺逢于景素有贈時曾太宰在坐》。

(十二)鄒觀光

鄒觀光,字孚如,云夢人。萬歷八年(1580)進(jìn)士。為吏部郎,公平廉正,門無私謁。性孝友,父卒,廬墓三年。藏書數(shù)千卷于學(xué)舍,使士子就讀;建尚行書院講學(xué),學(xué)者多從之。與吉安鄒元標(biāo)齊名,時稱二鄒先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有 《孚如集》。[80]葉向高為鄒氏文集作序云:“余初守史局,望先生于眾中,已心儀之。去之二十年,而同官留都,先生乃昵而交,余因得盡讀其文章,而相與上下議論,以自慰其生平私念?!庇终撈湮恼潞B(yǎng)道:“蘇明允所稱 ‘賈生有董生之經(jīng)而不失之迂,有晁錯之權(quán)而不失之詐’者,殆先生謂耶!……余觀先生精神雅淡,意識淵澄,有憂時閔世之心,而無憤悁侘傺之態(tài);有逖觀遠(yuǎn)舉之思,而無孤睽曠絕之跡。非賈生所敢望,無恠乎所就之不同矣!”[81]《蒼霞詩草》卷一有 《答鄒孚如光祿四篇》,卷六有 《贈鄒孚如光祿》。

(十三)蕭良有

蕭良有 (1550~1603),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生而穎異,有神童之譽(yù)。萬歷八年 (1580)進(jìn)士第一,進(jìn)修撰,領(lǐng)國子祭酒。在史局十五年,負(fù)公輔之望,自閣部卿寺以至臺省,凡關(guān)國家大計,靡不咨詢。給事葉繼美劾良有侵六部權(quán),遂再章乞歸。長于制誥文字,有 《玉堂遺稿》。蕭良有去世后,葉向高為之作墓志銘云:“余入詞林后公三年,公弟蓄之。又與公為僚于國雍,甚相得也?!盵82]又論其文章云:“公在史局十五年,凡珥筆橐經(jīng),造士掄才之士,無所不與。高文大冊,多出其手。而公所自喜獨(dú)擅者,則當(dāng)制之文,典雅深身,上不失訓(xùn)詞之體,而下亦厭于人心?!盵83]

(十四)趙南星

趙南星 (1550~1627),字夢白,號儕鶴,高邑人。萬歷二年 (1574)進(jìn)士。歷任汝寧推官、戶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選員外郎、考功郎中。二十一年 (1593)大計京官,因故遭斥為民。里居名益高,與鄒元標(biāo)、顧憲成,海內(nèi)擬之 “三君”。光宗立,任右通政,進(jìn)太常卿,歷工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天啟時,忤魏忠賢,戍代州,卒于戍所。贈太子太保,謚忠毅。[84]編著有《學(xué)庸正說》、《毛詩類鈔》、《增定二十一史韻》、《兩漢書選》、《羅近溪先生語錄鈔》、《笑贊》、《上醫(yī)本草》、《離騷經(jīng)訂注》、《嘉佑集選》、《味檗齋文集》、《趙忠毅公詩文全集》、《正心會選文》、《正心會房稿》、《開心集》、《時尚集》、《芳茹園樂府》等。葉向高雖非東林中人,然在首輔任內(nèi),居中調(diào)停,保護(hù)清流,與東林關(guān)系甚佳,為閹黨目為東林黨魁。其與趙南星亦頗有交誼。葉向高、趙南星皆為時文名家。葉氏著有 《葉相公時藝》,請趙南星作序,趙氏稱其作“文而質(zhì),奇而正”。[85]而葉向高亦嘗為趙南星的 《正心會全稿》作序,對當(dāng)時八股的不正之風(fēng)表現(xiàn)出關(guān)切。[86]

[1]參見葉氏自訂年譜《蘧編》及《明史》本傳。

[2][明]焦竑:《國朝獻(xiàn)征錄》(臺南:莊嚴(yán)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據(jù)明刊本影印,1997年初版)卷十七,頁138。

[3][明]葉向高:《奉賀培翁老師壽序》,《蒼霞續(xù)草》卷七,頁12a~14b。

[4]參宋若霖等纂、廖必琦等修:《莆田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jù)民國十五年重印本影印,1968年初版),頁456~457。

[5][明]葉向高:《明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贈太子少保肅庵陳公墓志銘》,同前注,卷十三,頁46a~46b。

[6]同前注,頁45a~50a。

[7]參[清]黃之雋等撰:《江南通志》(臺北:華文書局據(jù)乾隆元年刊本影印,1967年初版),頁2386。

[8][明]葉向高:《少師申瑤泉先生六十壽序》,《蒼霞草》卷四,頁6a~8a;《少師瑤泉先生八十蒙恩存問序》,《蒼霞續(xù)草》卷六,頁1a~4a。

[9][明]葉向高:《特進(jìn)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贈太師謚文定申公墓志銘》,《蒼霞續(xù)草》卷十三,頁6a~24b。

[10][明]葉向高:《申文定公集序》,同前注,卷五,頁53a~55a。

[11][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初版),頁1602。

[12][明]葉向高:《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刑部尚書贈少保心堂趙公偕配一品夫人徐氏合葬墓志銘》,《蒼霞草》卷十一,頁4a~4b。

[13]同前注,頁4b~5a。

[14][明]葉向高:《大司寇心堂先生六年奏績序》,《蒼霞草》卷四,頁27a~30a。

[15][明]葉向高:《大司寇心堂趙先生晉秩太子太保敘》,同前注,卷九,頁21a~23a。

[16][明]葉向高:《目峰趙先生文槀序》,同前注,卷六,頁16a~17b。

[17][明]葉向高:《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刑部尚書贈少保心堂趙公偕配一品夫人徐氏合葬墓志銘》,《蒼霞續(xù)草》卷十一,頁4a~10b。

[18]國立“中央”圖書館:《明人傳記數(shù)據(jù)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1966年版),頁237。

[19][明]葉向高:《濟(jì)美堂集序》,《蒼霞草》卷九,頁15a。

[20][明]葉向高:《容所吳公行狀》,同前注,卷十三,頁5a~14b。

[21]同前注,頁7a。

[22][明]葉向高:《濟(jì)美堂集序》,《蒼霞草》卷九,頁15b~16a。

[23][清]張廷玉主編:《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頁5733~5737。參[清]孫灝等撰:《河南通志》;[清]阿思哈總裁:《河南續(xù)通志》(臺北:華文書局據(jù)光緒八年刊本影印,1969年初版),頁1337。

[24][明]葉向高:《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謚□□龍江沈公神道碑》,《蒼霞續(xù)草》卷十四,頁45a~45b。

[25][明]葉向高:《沈龍翁八十壽序》,同前注,卷六,頁5a~7a。

[26][明]葉向高:《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謚□□龍江沈公神道碑》,同前注,卷十四,頁45a~54b。

[27][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頁1510。

[28][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年初版),頁458。

[29][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5751~5754。又[清]黃之雋等撰:《江南通志》,頁2440。

[30][明]葉向高:《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贈太保謚文肅荊石王公神道碑》,《蒼霞續(xù)草》卷十四,頁3a。

[31]同前注,頁2b。

[32][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5727~5731。

[33][明]葉向高:《復(fù)宿山房集序》,《蒼霞續(xù)草》卷五,頁12a。

[34]同前注,頁11a~11b。

[35]參[清]趙之謙撰:《江西通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jù)光緒七年刊本影印,1978年初版),頁3225。

[36][明]葉向高:《祭曾見臺先生文》,《蒼霞草》卷十八,頁73a。

[37][明]葉向高:《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吏部尚書贈少保見臺曾公墓志銘》,同前注,卷十八,頁58b。

[38][明]葉向高:《少保曾公集序》,《蒼霞續(xù)草》卷四,頁29b。

[39][明]葉向高:《奉別太宰曾見臺先生兼賀誕辰序》,《蒼霞草》卷六,頁61a。

[40][明]葉向高:《宮保大冢宰見臺曾先生六年奏績序》,《蒼霞草》卷十八,頁40a~42b。

[41][明]葉向高:《余清亭記》,同前注,卷十一,頁34a~36a。

[42][明]葉向高:《祭曾見臺先生文》,同前注,卷十八,頁73a~74a;《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吏部尚書贈少保見臺曾公墓志銘》,同前注,卷十八,頁58a-66a。

[43][明]葉向高:《少保曾公集序》,《蒼霞續(xù)草》卷四,頁29a-30a。

[44][明]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初版)。

[45][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頁1602。

[46][明]葉向高:《壽許敬庵先生序》,同前注,卷四,頁2b。

[47][明]葉向高:《許母舒老夫人八十壽序》,《蒼霞續(xù)草》卷六,頁14a~16a。

[48][明]葉向高:《許敬庵先生文集序》,《蒼霞草》卷五,頁32a~32b。

[49][明]葉向高:《祭許敬庵先生文》,同前注,卷十八,頁71a~72a;《嘉議大夫兵部左侍郎贈南京工部尚書許敬庵先生墓志銘》,同前注,卷十六,頁7a~15a。

[50][明]葉向高:《資善大夫南京工部尚書仲山林公偕配陳淑人合葬墓志銘》,《蒼霞續(xù)草》卷十三,頁1a~1b。

[51][明]葉向高:《林仲山先生詩序》,《蒼霞草》卷五,頁51a。

[52][明葉向高:《重修醉翁豐樂亭記》,同前注,卷十一,頁15a~16b。

[53][明]葉向高:《祭林仲山》,《蒼霞續(xù)草》卷八,頁31a~31b;《資善大夫南京工部尚書仲山林公偕配陳淑人合葬墓志銘》,同前書,卷十三,頁1a~5b。

[54][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5779~5781。

[55][明]葉向高:《朱文懿公奏議序》,《蒼霞續(xù)草》卷五,頁1a。

[56][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頁1609。

[57][明]葉向高:《朱文懿公奏議序》,《蒼霞續(xù)草》卷五,頁2a。

[58][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5737~5739。參[清]孫葆田等纂、楊士驤等修:《山東通志》(臺北︰華文書局據(jù)民國五年刊本影印,1969年初版),頁4733。

[59][明]葉向高:《谷城山館詩序》、《蒼霞草》卷五,頁37b。又:《谷城山館全集序》見同書卷八,頁37a~39b。

[60][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頁1512。

[61][明]葉向高:《祭于谷峰先生》,《蒼霞續(xù)草》卷八,頁25a~25b;《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贈太子太保謚文定于公墓志銘》,同書卷十,頁17a~24b。

[62][清]令參狐亦岱等修、沈鹿鳴等纂:《縉云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據(jù)乾隆三十二刊本影印,1983年初版)。

[63][明]葉向高:《由庚堂集敘》,《蒼霞草》卷七,頁52a。

[64]同前注,頁53b。

[65][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7385~7386。

[66][明]利瓦伊楨:《葉少師集序》,《大泌山房集》(臺南:莊嚴(yán)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據(jù)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萬歷三十九年刻本卷八十卷八十一卷九十一至卷九十三配鈔本影印)卷十,頁9b~10a。

[67]同前注,頁10b。

[68][明]葉向高:《壽耿叔臺先生六十序》,《蒼霞草》卷七,頁8b。

[69][明]葉向高:《中丞叔臺耿先生九年奏績晉秩序〉,同前注,卷七,頁18b。

[70][明]葉向高:《右司馬叔臺耿先生奏績序》,同前注,卷九,頁24a~27b。

[71][明]葉向高:《明正議大夫資治尹南京兵部右侍郎贈南京戶部尚書叔臺耿公墓志銘》,《蒼霞續(xù)草》卷九,頁43a~51b。

[72][清]黃之雋等撰:《江南通志》,頁2387。

[73][明]葉向高:《通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贈禮部尚書柏潭孫公墓志銘》,《蒼霞續(xù)草》卷十,頁38a。

[74][明]葉向高:〈孫宗伯集序〉,同前注,卷五,頁26a~26b。

[75][清]永瑢主編:《四庫全書總目》,頁1512。

[76]國立“中央”圖書館:《明人傳記數(shù)據(jù)索引》,頁6。

[77][明]葉向高:《雅游編敘》,《蒼霞草》卷七,頁58a~59b。

[78][清]徐干學(xué)撰:《明史列傳》(臺北︰學(xué)生書局據(jù)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影印,1970年初版)卷八十五,頁16。

[79][明]葉向高:《江州余草序》,《蒼霞草》卷五,頁39b。

[80]參[清]楊承禧等纂、張仲炘等修:《湖北通志》(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據(jù)清宣統(tǒng)三年修、民國十年增刊本影印,民國二十三年影印本),頁3184。

[81][明]葉向高:《鄒孚如先生集序》,同前注,卷七,頁34a。

[82][明]葉向高:《國子監(jiān)祭酒贈禮部侍郎漢沖蕭公墓志銘》,《蒼霞余草》卷十一,頁1b。

[83]同前注,頁2a。

[84][清]張廷玉主編:《明史》,頁6297~6301。

[85][明]趙南星:《葉相公時藝序》,《味檗齋文集》(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1936)初版),頁194。

[86][明]葉向高:《正心會全稿序》,《蒼霞余草》卷六,頁12a~12b。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學(xué)中國語言及文學(xué)系助理教授)

責(zé)編:吳文文

猜你喜歡
萬歷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diǎn)興起的雙驅(qū)
明萬歷貴陽李達(dá)夫婦墓志銘考釋
晚明疫情與地方應(yīng)對
明萬歷時期內(nèi)操的演變
從《萬歷起居注》管窺明代帝王的書法教育
小議明萬歷《銅仁府志》人物志
晚明合肥文人黃道日新證
萬歷援朝之戰(zhàn)時期明廷財政問題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