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翠萍 穆 慧
1.1 對象 為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3 月有攻擊行為住院3 個月以上患者,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經(jīng)2 種以上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排除腦器質(zhì)疾病,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礙,用外顯攻擊行為量表修訂版(modified ovre aggression scale,MOAS)評分,且總分4 分以上者。共入組22例,平均年齡(28.3 ±5.2)歲,平均病程(7.0 ±4.5)年,平均住院時間(1.7 ±2.3)年。
1.2 方法 采用MOAS,包括言語攻擊,對財物的攻擊,自身攻擊,對他人軀體攻擊4 個分量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共18 項,分別計算加權分及各因子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6 周各評定1 次。在治療前、治療后第2 周及第6周各檢查心電圖、血常規(guī)、血生化1 次。治療時原用抗精神病藥物維持不變,其中氯丙嗪7 例,氯氮平4 例,利培酮8例,奮乃靜3 例。聯(lián)合拉莫三嗪始量為25mg,2 次/d,在1 周內(nèi)增至100~150mg/d。用t 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BPRS 評分比較(見表1)。
由表1 可見,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BPRS 5個因子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
2.2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MOAS 評分比較(見表2)。
治療后MOAS 評分降至0 的為5 例,不同程度改善8例,無效9 例,有效率為59.0%,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4.2845,P <0.01)。
2.3 不良反應 聯(lián)合拉莫三嗪后有3 例發(fā)生輕微頭痛,1 例惡心,1 例上肢丘疹樣皮疹。未經(jīng)處理,1 周后自行消失。無因嚴重不良反應而脫落者。
表1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BPRS 評分比較(±s)
表1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BPRS 評分比較(±s)
表2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MOAS 評分比較(±s)
表2 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拉莫三嗪治療前后MOAS 評分比較(±s)
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激越攻擊行為好轉或消失,但部分患者卻不明顯,給病房管理造成混亂,嚴重影響病人及醫(y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本文病例在原抗精神病藥物不變的情況下,聯(lián)用拉莫三嗪取了顯著療效,證實新型抗癲藥物拉莫三嗪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激越攻擊行為同樣有效。其可能的機制是通過阻斷電壓敏感鈉通道而減少了神經(jīng)質(zhì)釋放,強化了抗精神病藥物的多巴胺D2和5-HT2H受體的阻斷效應所致[2]。本藥不良反應輕微,一般隨治療時間延長而適應,但有文獻報道皮疹發(fā)生率較高(10%)[2]。本文發(fā)生1 例輕微皮疹,建議告之服本藥患者有出現(xiàn)皮疹的可能,以免引起恐慌。
1 姜 濤.心理穩(wěn)定劑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3,13(3):175.
2 喻東山.精神科合理用藥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