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峰
摘要:信息技術說到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從某種程度上說,實踐性大于其理論性,實踐性高于其理論性,實踐性重要于其理論性。我們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融合于實踐當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理論課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之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有興趣地學習,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接受更多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知識學習;素質(zhì);小組合作;興趣;主動性
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合理有效的學習基本知識外,知識的傳授方法和程度,都和學生的接受效率息息相關,教師要靈活搭配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使相近的知識融合到一起,做到合二為一,彰顯信息課程相關要素和共同點的學習,從而提高效率。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搭配信息技術知識,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給大家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最后得到最佳答案。
一、教學內(nèi)容的搭配與能力的跟進提升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全力滲透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nèi)容,以課本為核心和基本精神,這是基礎。在做好這一步的基礎上,方能談及能力的跟進和提升。
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具體化和分類,根據(jù)知識的內(nèi)在相關性進行基礎練習,形成知識體系,根據(jù)學科特點,知識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靈活搭配,做到有效的穿插。
我們以一個例子說明,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有一章是“圖像的處理”,包括“用圖片編輯器處理圖像、大小亮度、尺寸裁剪和效果處理”等,而在此的下一章是“文件的管理”。根據(jù)知識體系模塊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根據(jù)“圖文混排”那一章的學習目標,將“圖像處理”和“WORD知識”進行有效的搭配,形成“圖文體系”,打破原有的知識排序,將知識拉近,從而形成一個前后呼應的連接,將知識同時觸及“圖像、文字、兩者的搭配使用”的高度,一舉三得,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圖像的知識可以作為重點講,適度引入基本的WORD知識,然后進行初步的圖文混排,這樣可以將其內(nèi)在的本質(zhì)放到一起辨別使用。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探討
因為信息技術學習是一項能力大于理論的課程,理論是潛移默化應用的,能力是在實踐中運用的,針對此特點,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識,主要還是靠學生的自我感悟和體會,教師只起到一個輔助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探索自主性和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目標,列好問題教學大綱,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根據(jù)大綱的要求,自己探究課本,找出答案,并相互交流改進。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保證學習梯度,有學習較好和較弱的學生,讓他們在組內(nèi)相互探討學習,暢所欲言,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而后小組集中統(tǒng)一歸結問題答案,相互比較,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行下一步的改進,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針對“表格的編輯”,像基本的內(nèi)容“表格的編輯、表格數(shù)據(jù)的輸入、修飾表格和表格計算”等,教師可以先列舉大綱要求,融合知識內(nèi)容,而后學生展開課本討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答案寫出,做小組內(nèi)的交流,同時在全班范圍內(nèi)做小組交流,教師進行有效的點評和分析,對各個小組進行鼓勵和表揚,最后講授最終的答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探索的積極主動性和興趣,完善知識體系和最佳接受途徑。
以知識帶動素質(zhì)提高,以小組合作培養(yǎng)主動性和興趣,是信息技術課要加強重視的一方面,希望在教學實踐中有效改進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李藝.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走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