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寒, 宋效文, 何成山, 柳成志, 劉 勇
( 1. 東北石油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2. 大港油田公司 勘探事業(yè)部,天津 300280; 3.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第七采油廠,黑龍江 大慶 163517 )
臨江地區(qū)橫跨長春嶺背斜帶、賓縣王府凹陷2個二級構造單元,以王府凹陷為中心1 500 km2范圍內探井普遍含油,但單井試油產量較低,通常在0.080~3.615 t/d之間.人們對該區(qū)的烴源巖特征、生烴潛力、油源、沉積條件、沉積相、原油地球化學特征、生儲蓋組合、油氣成藏特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儲層物性是限制油氣產量的主要因素[1-9].筆者以臨江地區(qū)砂巖巖性特征、儲集空間類型分析為基礎,利用壓汞資料對比驗證,研究孔隙空間結構,分析儲集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提高油氣勘探和開發(fā)成功率.
臨江地區(qū)白堊系泉頭組四段(扶余油層)劃分為3個油層組,楊Ⅰ油層組劃分為2個次一級油層組,扶余—楊Ⅰ油層沉積厚度與各油層組沉積厚度趨勢相同,為西南、西北部較厚,東北部較薄.通過對部分探井取心段觀察描述,結合巖心、粒度報告、錄井巖心綜合圖及試油資料,扶楊油層儲層主要巖石類型為細砂巖、細粉砂巖、粉砂巖和泥質粉砂巖,以長石砂巖和巖屑質長石砂巖為主,包括少量長石巖屑砂巖和巖屑砂巖.巖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和巖屑,石英質量分數(shù)為20%~35%;長石以正長石為主,質量分數(shù)為25%~40%;另有少量斜長石和條紋長石,質量分數(shù)為2%~8%;巖屑主要為火成巖巖屑和泥質巖屑.顆粒分選度中等到較好,磨圓度呈次棱角狀—次圓狀,為粉砂質細砂狀結構、粉砂狀結構、細砂質粉砂狀結構.砂巖風化度中等,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中等偏低,顆粒支撐,點和線接觸為主.存在泥巖變形、白云母變形、巖屑受壓變形形成假基質現(xiàn)象(見圖1).雜基填隙物以黏土礦物為主,主要為伊利石、綠泥石、伊/蒙混層、綠/蒙混層,見極少量高嶺石;膠結物以方解石膠結物、石英自生加大的硅質膠結物為主,還有少量長石自生加大、泥質、灰質、云質膠結物.
統(tǒng)計分析臨江地區(qū)2 402個砂巖巖心樣品,孔隙度最大為26.5%,最小為1.96%,平均為15%,峰值在10%~20%之間;孔隙度小于10%的占14.5%,孔隙度為10%~15%的占27.1%,孔隙度為15%~25%的占68.0%,孔隙度大于25%的占0.4%.滲透率最大為806×10-3μm2,最小為0.01×10-3μm2,平均為19.00×10-3μm2,峰值在(0.01~1.00)×10-3μm2之間;滲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占43.5%,滲透率為(1.00~10.00)×10-3μm2的占26.1%,滲透率為(10.00~50.00)×10-3μm2的占20.1%,滲透率為(50.00~500.00)×10-3μm2的占10.1%,滲透率大于500.00×10-3μm2的占0.2%.總體為中低孔低滲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具明顯正相關特征(見圖2),說明儲層滲透性主要受孔隙和喉道大小形狀因素控制,即孔喉結構控制儲層物性.
圖1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假基質現(xiàn)象
圖2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儲層孔隙度-滲透率關系
儲層孔隙結構是指巖石具有的孔隙、喉道的大小、幾何形狀、分布及連通關系[10-11].根據(jù)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壓汞資料(見表1),孔隙度平均為14.6%,滲透率平均為6.40×10-3μm2,平均滲透率較該地區(qū)巖心樣品滲透率小,總體表現(xiàn)為中低孔低滲型.排驅壓力為0.08~12.39 MPa,變化較大,平均為1.73 MPa,反映孔喉大小差別較大、分布不均.喉道半徑中值反映樣品平均孔喉大小,一般為0.02~0.92 μm,平均為0.87 μm,最大連通孔喉半徑為0.96 μm.平均相對分選因數(shù)為21.95,一般為2.07~76.57,變化較大,表明孔喉分選程度相差較大,層內差異大,根據(jù)壓汞曲線形態(tài)可知總體分選不好,為粗歪度和細歪度型.分析壓汞資料,孔隙度大于15%的樣品,平均相對分選因數(shù)為3.72,表明孔喉分布較均勻,最小非飽和孔喉體積分數(shù)為21.6%,反映小孔喉所占體積小;孔隙度小于15%的樣品,平均相對分選因數(shù)為34.1,表明孔喉分布不均,樣品孔滲性差,非均質性強,影響儲層儲集性能,最小非飽和孔喉體積分數(shù)為46.09%,反映小孔喉所占比例大.總體上該區(qū)儲層滲透性主要受孔隙和喉道約束.
表1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孔隙結構特征參數(shù)
臨江地區(qū)碎屑巖儲層主要儲集空間類型為孔隙和極少量裂縫.孔隙類型以溶蝕孔隙中的粒間溶孔為主,鑄??状沃?,其他孔隙類型含量較少,總面孔率平均為7.7%,孔隙類型中溶蝕孔隙體積分數(shù)平均為68%,粒間孔隙體積分數(shù)平均為19%.裂縫主要為由構造應力和成巖收縮作用形成的微裂縫,對儲集空間影響很小,但一定程度上有改善儲層滲透性作用.
1.4.1 粒間孔隙
(1)原生粒間孔.它主要分布于長石、石英和巖屑顆粒支撐骨架間,孔隙輪廓較清楚,呈三角形或多邊形(見圖3(a)),如未遭破壞通常滲透性好、孔徑大、烴類產能豐富.該區(qū)扶余—楊Ⅰ層頂面埋深相差較大,淺埋藏區(qū)可見較強烈機械壓實作用,存在泥巖、白云母及巖屑受壓變形現(xiàn)象,壓實作用使巖石變致密,原生粒間孔大量消失;隨埋藏加深,孔隙中發(fā)生泥質重結晶(見圖3(b)),破壞原生粒間孔,因此該區(qū)原生粒間孔少,平均體積分數(shù)為5.5%,對儲層意義不大.
(2)殘余粒間孔.它是在埋藏成巖過程中,原生粒間孔被自生礦物膠結物部分充填改造后形成的一類孔隙,充填孔隙的自生礦物膠結物主要為方解石、石英、高嶺石等(見圖3(c)).隨埋藏深度進一步加大,機械壓實作用逐漸向化學壓溶作用轉化,壓溶產物為成巖自生礦物析出提供物質基礎,尤其是鈣質膠結物及石英、長石的自生加大(見圖3(d)),使孔隙度進一步降低,形成殘余粒間孔,為該區(qū)僅次于粒間溶孔的孔隙類型.
圖3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集空間孔隙類型
1.4.2 溶蝕孔隙
(1)粒間溶孔.它包括被溶蝕改造的原生粒間孔隙、溶蝕擴大孔、膠結物內溶孔,是由粒間雜基、膠結物或顆粒邊緣等經溶解或交代形成的孔隙空間.粒間溶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孔隙邊緣一般呈不規(guī)則彎曲狀,溶蝕程度較大時可形成特大孔隙(見圖3(e)).該區(qū)粒間溶孔主要由長石、巖屑等易溶碎屑組分差異溶解形成.膠結物內溶孔主要由碳酸鹽膠結物溶解形成,數(shù)量少,對儲層影響小.粒間溶孔是該區(qū)最重要的孔隙類型之一,可改善儲層孔滲性.
(2)粒內溶孔.它是由碎屑巖中的碎屑顆粒發(fā)生部分溶蝕形成的孔隙空間,該區(qū)粒內溶孔主要見于長石、云母和部分易溶巖屑內,分布不均勻(見圖3(f)).其中長石溶孔最常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儲層物性;長石巖屑砂巖主要包括長石巖屑和碳酸鹽碎屑,巖屑含量較高,巖屑粒內溶蝕作用形成的毛細孔發(fā)育,可較大地改善儲層物性;云母內溶孔不常見,對改善儲層的物性意義不大.
(3)鑄???它是易溶碎屑顆粒全部被溶,僅殘留黏土套膜,并保留原顆粒形態(tài)的孔隙空間.一般是粒內溶孔進一步擴大的結果,該區(qū)有相當一部分溶蝕孔隙為鑄模孔,僅次于粒間溶孔,以長石顆粒的鑄??诪橹?見圖3(g)).鑄模孔常與其他類型的各種孔隙如粒間孔隙、其他溶蝕孔隙等相互連通形成伸長狀或特大孔隙,為改善該區(qū)儲層物性的主要孔隙空間類型之一.
儲層物性影響因素包括沉積條件、埋藏深度、巖石粒度、成巖作用、構造活動、烴類早期充注及有機質演化、異常壓力等[12].影響臨江地區(qū)砂巖碎屑巖儲層物性的主要因素為沉積條件、埋藏深度和成巖作用.
沉積條件是儲層形成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不同沉積條件形成的各種巖石類型是后期成巖改造的物質基礎,控制儲層在區(qū)域上的走向及展布[12].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屬于淺水三角洲亞相沉積,水上平原發(fā)育,水下平原不發(fā)育,發(fā)育有分流河道、決口扇、分流間灣、天然堤等沉積微相.根據(jù)巖心樣品物性參數(shù)統(tǒng)計結果,分流河道儲層物性較好,水動力強,分選度較好,黏土和雜基含量較少,成分成熟度較高,具有相對較高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為較好儲集體;其次為決口扇微相.其他相帶由于水動力較弱,沉積物顆粒細、雜基等填隙物含量高,在壓實和膠結作用下,孔、滲急劇降低(見表2).
表2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不同微相孔滲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在粒度和填隙物含量一定的條件下,由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試油資料中孔隙度、滲透率與埋藏深度數(shù)據(jù),建立埋藏深度與含油層位孔隙度及滲透率關系(見圖4).由圖4可見,埋藏深度和孔隙度及滲透率呈正相關關系.
圖4 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儲層孔隙度、滲透率隨埋藏深度變化散點圖
成巖作用對儲層性能的改造是決定儲集物性的重要后天因素[13-15].該區(qū)儲層成巖作用類型包括膠結作用、交代和重結晶作用及溶蝕和溶解作用;根據(jù)對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影響可分為建設性成巖作用和破壞性成巖作用,溶蝕和溶解作用為建設性成巖作用,膠結作用、交代和重結晶作用為破壞性成巖作用.
2.3.1 膠結作用
臨江地區(qū)巖石膠結類型較齊全,可見強烈的硅質、硬石膏及方解石膠結作用(見圖5),泥質膠結作用次之.硅質膠結物多以石英自生加大產出,砂巖部分石英碎屑具加大邊.硅質膠結物以微晶石英集合體狀產出,充填在顆粒之間的孔隙之中,阻塞孔喉,對儲層具破壞作用.早期碳酸鹽膠結作用一方面支撐儲層,抵抗部分壓實作用;另一方面減少原生孔隙,使其分布不均勻,連通性變差.方解石充填長石或石英的次生孔隙,形成晚于石英和長石的溶蝕,對儲層起破壞作用,對形成溶蝕孔的貢獻不大.泥質膠結物中高嶺土以分散質點方式充填顆粒間的孔隙;綠泥石以薄膜式分布在顆粒外部,包裹顆粒,部分呈分散質點充填孔隙,有時可見綠泥石膠結幾乎堵塞孔隙.雖然早期綠泥石薄膜可增加儲層抗壓性,但該區(qū)綠泥石薄膜使儲層物性變差.自生伊利石和混層黏土礦物呈搭橋狀分布在孔隙中,使大孔隙被分割,流體通道復雜曲折,儲層物性變差.伊/蒙混層等膨脹性黏土礦物在孔隙空間中遇水體積急劇增大,充填孔隙使儲層物性變差.
圖5 臨江地區(qū)膠結作用類型
2.3.2 交代和重結晶作用
該區(qū)交代作用和重結晶較常見,使原生孔隙大量消失,降低儲層物性,對儲層影響較大.鏡下可見碳酸鹽礦物充填與交代,表現(xiàn)為方解石以晶狀顆粒充填孔隙,方解石或白云石交代長石、巖屑顆粒.極少量濁沸石以斑狀充填孔隙,交代長石和碎屑.
2.3.3 溶蝕和溶解作用
研究區(qū)儲層溶蝕作用發(fā)育,溶蝕孔是主要儲集空間類型之一.鏡下薄片鑒定表明:儲層碎屑巖易溶組分長石、巖屑含量較高,溶蝕作用對儲層物性改造明顯.長石溶蝕現(xiàn)象普遍,鏡下可見港灣狀、蜂窩狀溶蝕孔和長石全部溶蝕形成的鑄???,碎屑顆粒和膠結物一起被溶解使局部顆粒間呈現(xiàn)伸長狀孔隙和特大孔隙(見圖3(f)).溶解作用在儲層中形成次生孔隙以粒間溶孔為主,其次為粒內溶孔、膠結物內溶孔、特大孔等,次生溶蝕孔隙占總孔隙的68%以上,為儲層的主要儲集空間.
(1)臨江地區(qū)儲集層巖性主要為長石砂巖、巖屑長石砂巖和長石巖屑砂巖,碎屑結構以粉砂、細砂為主,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總體中等偏低.總體為中孔低滲儲層,孔隙度為10.0%~15.0%,滲透率為(0.01~10.00)×10-3μm2.
(2)臨江地區(qū)發(fā)育2類5種儲集空間類型,包括粒間孔隙的原生粒間孔、殘余粒間孔,及溶蝕孔隙的粒間溶孔、粒內溶孔、鑄???儲層改善物性有貢獻的首先為溶蝕孔隙的粒間溶孔和鑄??祝黄浯螢榱ig孔隙的原生粒間孔和溶蝕孔隙的粒內溶孔.孔喉結構中以小孔喉為主,儲層滲透性受孔隙和喉道約束.
(3)影響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性能的主要因素,前期為沉積條件和埋藏深度,沉積條件以分流河道和河口壩沉積最好;在粒度和填隙物含量一定的條件下,孔滲隨埋藏深度的增大而減小.后期為成巖作用,主要經歷膠結作用、交代和重結晶作用、溶蝕和溶解作用,膠結作用、交代和重結晶作用對儲層物性起破壞作用,溶蝕和溶解作用對儲層物性起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