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傳慧
在終身學習領域增加e-Learning的學習機會
——2010年e-A SEM國際研討會述略
□ 黃傳慧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e-Learning服務出現(xiàn),國際上對e-Learning的研究和討論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e-ASEM即是致力于e-Learning及其文化研究的國際研究網(wǎng)絡。2010年e-ASEM國際研討會主要討論了e-Learning的概念及與終身學習的關系、不同國家關于e-Learning的政策、e-Learning在不同國家的地位和特征,以及面向終身學習的代表性e-Learning項目設計等等,并展望了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的未來發(fā)展。
e-Learning;e-ASEM;終身學習
e-ASEM成立于2005年,是ASEM(Asia-Europe Meeting,亞歐會議)教育和研究網(wǎng)絡旗下的五個研究網(wǎng)絡之一,由韓國開放大學具體組織實施。e-ASEM致力于推動亞洲和歐洲國家在終身學習方面有關的ICT技術、e-Learning及其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其目的是使從事終身學習的大學能夠持續(xù)交流有關ICT技術和e-Learning的學術和實踐經(jīng)驗。自2006年以來,e-ASEM已在韓國首爾、中國北京、泰國曼谷連續(xù)舉行了四屆國際會議,2010年8月30日-31日,e-ASEM國際研討會在泰國普吉島舉行,會議由泰國網(wǎng)絡大學(Thailand Cyber U-niversity)承辦,共有11個國家的60余名代表參加。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在終身學習領域增加e-Learning的學習機會”。會議分主題發(fā)言、白皮書成果交流和下一步工作研討三個部分。會上,韓國、斯洛伐克、泰國、丹麥、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先期加入的六個成員國交流了各國關于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發(fā)展的白皮書研究成果。
在各國的白皮書報告和與會代表的發(fā)言中,e-Learning總是被這樣提及:“e-Learningfor lifelong learning”,可見,e-Learning是基于并面向終身學習的目標的,它的發(fā)展與終身學習的發(fā)展密不可分。
終身學習:從“貫穿一生”到“民主、對話和參與”
對于終身學習概念的理解,雖然各國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強調(diào)“貫穿一生”。日本中央教育委員會1981年將終身學習定義為“人們?yōu)樽晕覍崿F(xiàn)和自身生活方式的改進,根據(jù)自由意志,選擇適當?shù)氖侄魏头绞?,貫穿一生的學習?!倍搅?007年,馬來西亞在全國高等教育戰(zhàn)略計劃提出,終身學習是“以工作經(jīng)驗或訓練為基礎,通過正式和非正式途徑,獲得知識、技能和資格的教育民主化進程?!钡湆W者更是認為,終身學習不僅涵蓋整個生命(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更滲透著“對話、責任、民主參與”的內(nèi)涵。
可見,人們對終身學習的理解,已從時間跨度上貫穿一生,發(fā)展到在內(nèi)涵上強調(diào)民主、對話和參與。
學習:從“習得知識”到“為學習者提供成長的機會”
成人教育專家、英國薩里大學教授皮特·扎維斯(Peter Jarvis)作了《通過遠程教育促進經(jīng)驗學習和存在學習》的主題發(fā)言。他認為,我們可以幫助學習者的唯一的方法是,給他們自由并為他們提供不阻礙他們成長的學習機會。學習應是“全人學習”(whole person learning)——身體的(遺傳的、物理的和生物學意義上的)和精神的(意義、知識、技能、價值、情感、信仰和認識)。扎維斯把全人學習的教學目標從物理和精神兩個層面進行了定義。具體目標是:提供知會、反映和質(zhì)問的機會——態(tài)度、情感、信仰和價值;提供做、創(chuàng)造和講述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成長和生成。通過闡釋個人通過學習后的轉變過程,扎維斯指出,每一次學習都會改變學習者的生活歷程,讓學習者煥然一新。這種改變往往是全面的,而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根據(jù)其對學習理解,扎維斯認為,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或技術,而是一門藝術。作為園丁,我們的工作是為他們提供可以成長并想繼續(xù)成長學習的機會。
扎維斯關于學習的觀點超越了傳統(tǒng)上對學習的認識和定義,拓展了學習的意義和功能,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知識層面的東西,更應該關注知識以外的東西,使學習不再單純是習得知識的功利化過程,而同時是一個陶情怡性的、促使人不斷成長的過程。
e-Learning:從“技術”到“知識資本化的加速器”
關于e-Learning的概念,普遍強調(diào)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比如韓國學者認為,e-Learning是技術導向的,旨在增強學習者學習權利的、通過因特網(wǎng)或其他技術的有目的的學習過程。近年來,隨著“混合式學習”的流行,日本學者對e-Learning有了更廣泛的定義,認為它的主要特點是數(shù)字化和互動性。丹麥學者認為,e-Learning的形式很多,包括面對面教學、以網(wǎng)絡為基礎的遠程教育、在職培訓和自學。斯洛伐克學者對e-Learning的認識顯得更為寬泛,認為除了學前教育以外,e-Learning與各級各類教育都有關系。馬來西亞學者對e-Learning的認識有不同的視角,認為e-Learning是實現(xiàn)知識資本化的第一步,e-Learning的發(fā)展將成為國家知識資本化進程的加速器。
可見,對e-Learning的理解不應僅僅局限于技術本身,更應從它的作用或價值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定義。
各國e-Learning的進展
總體來看,近年來e-Learning在各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在韓國,2001年9所遠程大學只有6000學生,而到了2009年5月,已有80600學生注冊了遠程和網(wǎng)絡大學。截止到2010年,已有57964畢業(yè)生,并且大約28440人將注冊學習。
在丹麥,e-Learning在高等教育領域已被發(fā)展為一種非常靈活的學習形式(混合了面對面教學與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并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合作;在成人教育領域,如語言學習、公共汽車和卡車司機的培訓等領域,移動學習得到了一定發(fā)展。丹麥的終身學習活動參與率很高,根據(jù)2007年的統(tǒng)計,約有29%的25-64歲的成年人參與了終身學習。
在馬來西亞,開放型遠程學習機構是終身學習及e-Learning的關鍵支持者,6個開放型遠程學習機構都擁有自己的LMS(學習管理系統(tǒng))、虛擬圖書館等,采用混合式教學法和開放的準入制度,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項目在馬來西亞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
在日本,日本公開大學(OUJ)因其半政府機構性質(zhì),以及國家開放教育和終身學習的中心地位,在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有多種傳播渠道(電視/電臺、廣播、印刷品、互聯(lián)網(wǎng))外,還有當?shù)貙W習中心的在線/離線支持。
在泰國,泰國網(wǎng)絡大學通過2008-2009年期間的一項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85%的高等教育機構認為e-Learning不是一個新事物;相對于私營部門和基礎教育而言,高等教育是發(fā)展e-Learning的主要部門;e-Learning在泰國日益受到政府組織的資助。
在斯洛伐克,高校、一些私立教育機構和大型企業(yè)(主要是外商投資)為e-Learning在斯洛伐克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共行政機構、小學、中學和中小企業(yè)仍相對落后。然而,在e-Learning的內(nèi)容管理方面,大學卻相對落后,因為在這一領域的人力資源需要大量資金,在許多情況下不是助學金和國家補貼范圍內(nèi)能夠解決的。
對于e-Learning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會者主要聚焦于理念層面。韓國學者指出,面向終身教育的e-Learning在韓國一般被認為是獲取學位的補充工具。因此,必須擺脫關于e-Learning的這種立場,并超越以正式教育為中心的桎梏。丹麥學者認為,e-Learning不能被認為僅僅是一個信息和通信技術項目,而是一個組織、技術和教育結合的項目。此外,韓國學者還認為,e-Learning有助于實現(xiàn)學習機會的平等,被動學習是應予重視問題,目前,參與和以互動為中心的e-Learning發(fā)展不足。
韓國釜山大學教授金榮桓(YoungHwan Kim)以韓國的教育與經(jīng)濟增長案例為基礎分析了教育技術和教育改革的關系,提出了“支撐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332模式”。
金榮桓講述了4個案例,包括:韓國政府領導的新城鎮(zhèn)運動(聚焦態(tài)度和精神的教育和培訓)(1970-80年)、韓國領導者發(fā)起的金子捐贈運動(“集中金子挽救經(jīng)濟”,1998年)、由無名人士發(fā)起的志愿者活動(在克服可怕的原油泄漏事件中展現(xiàn)出令人驚異的團體力量,2007年)、由若干人士發(fā)起的twitter和facebook活動等。通過對以上4個案例的分析,金榮桓得出以下結論:教育和人力資源發(fā)展不僅僅是經(jīng)濟增長的一個簡單條件,而更是支撐文化和經(jīng)濟穩(wěn)定持續(xù)增長的、自始至終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教育和人力資源發(fā)展不再僅僅受制于知識和技術,但是對待它們的態(tài)度和心理仍然是事關建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信心的核心戰(zhàn)略,并且引導社會去貫徹執(zhí)行。因此,政府部門、學術部門、私有部門應該聯(lián)合起來積極整合為教育和人力資源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各種各樣的資源。
總的來說,隨著e-Learning自身的發(fā)展,各國政府在政策和財政經(jīng)費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支持性措施,不過各國差別比較大。
韓國對e-Learning的發(fā)展有較大的支持力度,開展了多項國家層面的IT項目,如2006年的e-KOREA藍圖、2008年的ICT教育執(zhí)行藍圖和方案等。在2008年的方案中,韓國重新界定了ICT在教育中的定位,提出最終目標是建立新的教育體系以發(fā)展國家的競爭力。方案中主要的政策項目如表1。
馬來西亞政府對終身學習采取的經(jīng)費支持力度比較大,設立了國家終身學習基金、終身學習儲蓄基金、終身學習杰出獎,出臺了終身學習貸款方案,還對終身學習實施額外的稅收優(yōu)惠。
表1 2008年韓國e-Learning項目表
日本政府對e-Learning的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基本法的修訂以及終身學習政策局的成立,日本內(nèi)閣也成立了IT戰(zhàn)略總部。
斯洛伐克雖然沒有側重于e-Learning的具體計劃,但是通常把e-Learning作為其他相關問題和計劃的一部分來加以討論和規(guī)定。最近的大部分計劃主要來自歐盟層面的政策。關于經(jīng)費問題,斯洛伐克為終身學習提供了各種資金來源,包括國家預算補貼、個人學費、雇主資金、全國勞工局預算、市政預算資金、來自基金會和其他自然人和法律實體的資金、捐贈等。
對于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將來的發(fā)展,與會代表對政府應更加積極地發(fā)揮作用有較大的呼聲。
韓國中部大學副教授Kyung Ae Choi呼吁整合國家目前的相關法律,因為e-Learning在許多部門和機構的實施,水平參差不齊,既浪費資源又浪費時間;馬來西亞開放大學教授Latifah Abdol Latif提出建立國家e-Learning的終身學習理事會;泰國網(wǎng)絡大學博士Thapanee Thammetar建議政府出臺支持終身學習和教育機會擴大的政策;斯洛伐克的Alena Pistovcakova為政府提出了明確的政策目標,建議政府應利用法律和金融工具使e-Learning的發(fā)展更有效果,并督促政府采取必要的行動,如實施新通過的立法(新終身學習法、新的學校教育法),制定并實施國家e-Learning策略,國家、地區(qū)、當?shù)豦-Learning行動計劃等。
總之,政府不能只是把e-Learning作為教育戰(zhàn)略中的一個時髦詞語,而應給予更加切實有效的支持與推進。
在白皮書交流單元,韓國等六個國家的學者交流了各國面向終身學習的代表性的e-Learning項目,比較典型的有韓國的學分銀行(Credit Bank System,簡稱CBS)、日本的日本開放課件聯(lián)盟(JapanOpenCoursewareConsortium,簡稱JOCW)等。
韓國的學分銀行(CBS)
韓國的學分銀行正式實施于1998年,它承認學校內(nèi)和學校外的學習經(jīng)歷,通過授權教育機構授予學分,將正規(guī)、非正規(guī)、非正式教育體系銜接了起來。其目標是為所有中等學校畢業(yè)后不能繼續(xù)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人提供學習機會,滿足他們獲得學分以及獲得學位的要求。關于獲得學位必需的學分,學分銀行設置了明確的標準。如表2。
表2 韓國學分銀行的標準
韓國學分銀行認證的學分來源主要包括:完成大學或其他學分認證機構里的學分認證課程;獲得資格證書;通過學士學位考試科目;重要的無形文化遺產(chǎn)的持有者;通過兼讀方式完成的學位課程等。2009年到2010年間,參與CBS計劃的教育機構情況如表3。
表3 2009-2010年韓國參與CBS計劃的教育機構
日本的開放課件聯(lián)盟(JOCW)
日本開放課件聯(lián)盟成立于2006年,一開始加入的成員有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6所大學,致力于推動日本教育資源的共享。JOCW的成員從開始的6家大學,發(fā)展到2010年的42個成員,課程數(shù)量也從開始的153門課程,發(fā)展到2010年的1497門。每個學校都建設了自己專門的開放課程網(wǎng)站,提供自己的開放課程。在課程內(nèi)容方面,也是以課程為單位組織教學材料,包括各大學的課程大綱、講義、筆記及教學目標、評價方法等內(nèi)容。
斯洛伐克多頭并進的e-Learning項目
斯洛伐克的e-Learning項目較多,如CNAP(思科網(wǎng)絡技術學院計劃)、INFOVEK(信息時代項目)、明天是今天項目、ECDL(歐洲電腦使用執(zhí)照)項目等。較典型的是CNAP(思科網(wǎng)絡技術學院計劃)——該項目為中學和大專學生以及工作人員提供了通過e-Learning接受高科技IT培訓的機會。明天是今天——斯洛伐克電信網(wǎng)上培訓項目,其目的是建立一個連貫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重點支持轉型時代的企業(yè)戰(zhàn)略任務和目標。
此外,丹麥較典型的是以博物館和科學中心為基礎發(fā)展的e-Learning項目,如以博物館館藏資源為基礎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的發(fā)展。馬來西亞較典型的e-Learning項目是馬來西亞學習網(wǎng)(Malaysian Grid for Learning,簡稱MyGfL)和電子社區(qū)中心。
從各國學者的介紹看,無論是韓國的學分銀行,還是日本的開放課件聯(lián)盟,以及其他國家的e-Learning項目,資源的開放、共享,學習成果的互通、互認,公共機構和私立機構的合作是其共同的特征。因此,對于e-Learning將來的發(fā)展,日本放送大學教授山田恒夫(Tsuneo YAMADA)提出,應超越組織和邊界,共享有關e-Learning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促進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角色共享和學術合作,并更多地以社區(qū)為基礎開展活動。斯洛伐克學者Alena Pistovcakova建議在國內(nèi)建立的一個公開的e-Learning項目和產(chǎn)品數(shù)據(jù)中心。為了使e-Learning在大學遠程教育形式中得到更廣泛的參與,終身學習機構或為弱勢群體服務的其他教育機構,應積極準備和采取電子認證制度。另外,還要改進數(shù)字版權管理。
本屆會議新加入e-ASEM研究網(wǎng)絡的成員國有中國、英國、菲律賓和拉脫維亞四個國家,這四個國家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各國面向終身學習的e-Learning發(fā)展的白皮書。2011年的e-ASEM研討會將在馬來西亞舉行。
責任編輯 方莊
G420
B
1009—458x(2011)02—0090—04
2010-11-30
黃傳慧,助理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1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