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全,楊 榮
(1.淮安市教研室,江蘇淮安223001;2.淮陰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江蘇淮安 223001)
利用綜合任務進行期末總結性評價的探索
——以初二信息技術課程為例
王衛(wèi)全1,楊 榮2
(1.淮安市教研室,江蘇淮安223001;2.淮陰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江蘇淮安 223001)
期末評價的典型特點是評價內(nèi)容豐富,因為它針對的時間段比較長,包含了不同模塊的諸多內(nèi)容,所以期末評價要綜合多個模塊的內(nèi)容,編制出比較有意義的綜合的整體性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期末評價;總結性評價;綜合任務
總結性評價 (summative evaluationd)也稱終結性評價,是在某項教育活動告一段落時,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期末評價對于一個學期來說,是一種總結性評價,它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學生對所學模塊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實際操作技能水平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診斷本學期教學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和學生改進教與學。
期末評價的典型特點是評價內(nèi)容豐富,因為它針對的時間段比較長,包含了不同模塊的諸多內(nèi)容,所以期末評價要綜合多個模塊的內(nèi)容,編制出比較有意義的綜合的整體性的任務。
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見到的知識多是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期末評價時迫切需要讓學生形成體系完整的知識鏈,綜合任務就是很好的手段。
綜合任務源自于任務驅動教學法,但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不同特性:
(1)綜合性。一般任務只包含個別部分的知識點,綜合任務可包含本學期大多數(shù)甚至是全部的核心知識,整合不同模塊的內(nèi)容。
(2)層次性。新課程的核心思想是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綜合任務需要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基礎差異。
(3)開放性。綜合任務只提出知識點方面的具體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內(nèi)容和結果表現(xiàn)形式。
(4)情感性。綜合任務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真實的情境性,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情感體驗。
1.明確評價目標
評價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jù)課程目標,同時結合學生實際。例如實驗校的情況是每周1節(jié)課,可以設置每學期兩個或3個模塊,所用教材是蘇科版 《初中信息技術》(下冊),初二上學期學習的模塊為動畫制作和制作多媒體作品。課標中動畫制作模塊的目標是學會制作動畫作品,直觀地表達動態(tài)信息或描述過程;多媒體制作模塊的目標是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設計、制作并發(fā)布多媒體作品。筆者根據(jù)霍恩斯坦教育目標分類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及信息技術課程綱要中的要求,從情感、認知、技能與行為四個方面設置總體評價目標,即是否愿意接受并理解多媒體和動畫制作的基本知識及其規(guī)劃與設計的流程,能積極、主動、準時、高質量地設計與創(chuàng)作出符合標準的個性化多媒體作品。
表1 王皓同學的過程評價表
2.制定評價量規(guī)
綜合任務評價同時關注過程和結果,評價量規(guī)包括過程量規(guī)(見表 1)和結果量規(guī)(見表 2);結果包括創(chuàng)作說明和作品,其中創(chuàng)作說明包含任務的解讀、計劃、方案設計和自我反思。
3.設計綜合任務
綜合任務需要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水平、評價標準、學習內(nèi)容、學校條件等方面進行設計,力求設計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通過努力能夠實現(xiàn)的、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或生活導向作用的、有一定開放性的任務。
表2 教師評價表
任務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同時不做具體的限制,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利,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配合具體的要求,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會太偏題,也可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評價,真正做到要求明確,任務真實,有趣、有彈性,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完成任務的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劃意識,嚴謹求實的作風,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獲取、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盡可能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例如根據(jù)初二下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制作多媒體作品,設計以下任務:以“我最喜愛的……”為主題,制作多媒體作品。要求:
①必須使用PowerPoint和Flash,其余工具不限。②時間為6課時。③PowerPoint中必須包含圖片、藝術字、圖形、背景、視頻、動畫、聲音等要素,數(shù)量至少5張。④Flash中必須包含簡單的動作補間動畫和形狀補間動畫,至少兩層。⑤要保留具有代表性的過程性成果。
因為題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提供可以借鑒的范例,這體現(xiàn)了評價的人性化,最終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從而在學習體驗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4.實施評價
評價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并有相應的反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學生自評。學生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對自己在綜合任務執(zhí)行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主要是反思性評價,同時創(chuàng)建電子檔案袋,保存自己客觀評價的證明材料。
第二步:學生互評。學生找到同伴進行交流,為自己的綜合任務進行評價,找出不足之處和優(yōu)越之處,然后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修改和完善,同時記錄同伴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態(tài)度,形成文字材料放入檔案袋,作為最后教師評價的依據(jù)。
第三步:教師評價。學生上交包含任務成品和過程性記錄的檔案袋,教師按照評價量規(guī)對其進行評價。
第四步:評價反饋。學生評價反饋通過評價表體現(xiàn),教師評價的結果有以下幾種反饋形式:其一是通過評語的形式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評價反饋,這種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二是通過量化的分數(shù)或等級進行反饋,這樣更直觀、具體,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其三是擇優(yōu)展示形式反饋,可以通過博客發(fā)布優(yōu)秀學生名單及部分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這種方式只表揚好的,不批評差的,能夠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對得到肯定的學生起到鼓勵作用,也刺激了更多想被教師肯定的學生,以后朝著榜樣的方向努力。
筆者在實驗校使用綜合任務評價方式收集了若干優(yōu)秀學生作品,形成豐富的學習資源,養(yǎng)成學生自評和互評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學會“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初步實現(xiàn)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當然,因為學生的差異或者評價方式本身可能存在缺陷,還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問題,如學生互評過程中存在相互包庇現(xiàn)象,學生自評中的一些自吹自擂、敷衍了事或弄虛作假的現(xiàn)象,以及教師要應對較多學生的繁重工作等問題,這都需要課題組在實驗中繼續(xù)探索,不斷完善評價方案。
(編輯:王天鵬)
G40-058.1
A
1673-8454(2011)06-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