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小城 田愛民
電影節(jié)之后
■故小城 田愛民
故小城(以下簡稱故):因為你沒來電影節(jié)現(xiàn)場,這采訪我代表我個人,你代表你個人,OK?
田愛民(以下簡稱田):當然啊。
故:你跟吳老師是好朋友吧?
田:對,外外是我很好的朋友。你是他學生嗎?他好吧最近。
故:他人沒見著,不過他應該很好,活色生香的吧。
田:對對對,活色生香。
故:我老師跟他是好朋友,他的學生是我的好朋友。訪談正式開始?
田:好,你先。
故:先從《姑媽在茶城》片子本身談起吧,這是您第一部影像作品嗎?
田:是的。
故:之前沒有過短片拍攝經(jīng)驗?直接拍長片?
田:嗯,是的。
故:繼續(xù),我知道您之前是寫小說的,比如《烏蘭巴托的夜晚》,還鄉(xiāng)的味道,這茶城是以您的小說里的故鄉(xiāng)為原型的嗎?
田:與小說沒什么關系。這電影之所以在家鄉(xiāng)拍,是因為這樣省錢,也省事。這樣回答算不算很業(yè)余?
故:您說話很真誠。很多時候?qū)I(yè)和業(yè)余很難劃分。
田:謝謝。
故:編劇也是你本人?
田:是的,我對電影本身的興趣不大。我不會拍別人的劇本。
故:故事最初在你腦中是因為什么人或物而成型的?我們沒有按照提綱走,完全扔掉它了。你多說點吧,我剛起床,在刷牙……
田:故事,其實這電影你看過就會發(fā)現(xiàn),很深情,是不是?有些原型,但不具體。就某種寬泛的意義而言,好比說生活無處不在,但世界趨于雷同。趁你刷牙我再說點,這故事很棒的!
故:第一個影像作品就是劇情長片,看來您對這個故事應該是很有信心很有期待的,說說這個故事吧。
田:故事我在簡介里說了一些,現(xiàn)在說,就把它拍成電影來看,這故事我有信心,但沒什么期待。ciff之前我送了兩處別的電影節(jié),都說看不太懂。
故:是呀,有人跟我說看睡著了,開始沒好說。
田:這樣可能是我們中國的事情比較復雜,對吧?
故:這個我覺得應該說是,中國的影像比較單調(diào),觀眾接受的也比較單調(diào),雙重單調(diào)吧……
田:你說得有道理,回頭我再想想。
故:您覺得這片是敘事,多看幾遍憑借悟性就能看懂,還是壓根就沒想讓人看明白?
田:敘事上沒什么特別的手段,可以說很簡潔明了。你感覺到了嗎?你說的悟性我希望是直覺,這樣就“懂”了。人生如戲,但如何看一直是問題。故事也簡單,父親病重,弟弟去茶城找哥哥,并希望哥哥帶他找到失散多年的姑媽,因為父親想看一眼姑媽的相片。過程中有幾件小事,也沒什么特別的。
故:您剛才說的我們也看明白了
田:是吧,看明白了就好,其實我最擔心的就是故事沒被人看明白。因為我怎么也不是一個故弄玄虛的人。
故:可在結(jié)構(gòu)上您把它打散了,重新組裝,您知道,一打散再重組就會有很多解讀方式了,有些比如綁架,也許是我看走神了吧,結(jié)尾才看明白是綁架。
田:沒有故意打散。但可能電影的本質(zhì)與時間有關,看上去像散打,對吧??梢哉f結(jié)構(gòu)太平面化了,故事卻是立體的。
故:然后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賓館服務員進來唱兩只老虎,這是說生活中的荒謬嗎?對故事對情節(jié)沒有影響嗎?
田:是的,荒謬,但請拿個不荒謬的例子來,很難,對不對。誠實和真誠我一直當它們是我的最愛。這電影我是很謙虛去做的,但現(xiàn)在看來,或許應該驕傲地去做。那樣,或許人們可以一眼看出,看,荒謬!但這不是我要的效果。
故:您對觀眾有期待嗎?
田:當然有期待了,不然我拍它干嘛。我期待你這樣的觀眾。尖銳和包容并舉的,你這樣看我的片子,我也這樣看你。電影是拍了給人看的,我贊成這個,雖然到現(xiàn)在我都不好理解票房怎么可以把一個導演搞成白癡。
故:您喜歡的電影是哪些?以及在拍片中您汲取了最多營養(yǎng)的導演是?
田:我喜歡的電影應該有人的樣子。這樣說并不是強調(diào)人如何貴,而是想強調(diào),無論如何,電影和人是脫不了干系的。所以具體的電影作品影響不了我。但影響我的人比較多,比如我片子的監(jiān)制李紅旗,他對我影響就挺大的,但具體大到什么程度也不好說。你知道,我之前干過的專業(yè)很多,但作為人卻一點也不專業(yè),是他提醒了我這個。有機會你采訪他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好多大米》和《黃金周》以及即將開拍的《寒假》都有類似的說明,真正要想從生活中活出來,而不是生了就算了,我覺得都應該像他那樣心里有數(shù),而不是別的什么專業(yè)。
故:您提到李紅旗,我也正好想說,您怎樣看待作家電影?
田:作家電影挺好的。其實說白了,一切好電影都是作家電影。因為我心目中的作家電影首先是對作家這個人負責的電影,其次才是對觀眾負責的電影。有意的區(qū)分如果不是為了好玩就是在彰顯專業(yè)的優(yōu)勢。
故:剛才那個問題不好,我想問的是您如何看待電影語言和文學語言之間的關系?作家電影,比如朱文的《海鮮》,比如李紅旗的《好多大米》,很多人開始一手拿筆桿一手拿攝影機,多元化的表達是因為文字的力量和傳播范圍、社會影響度不夠,以及文字表達有時會力所不及?瞧我這跟拋手榴彈一樣拋問題。
田:專業(yè)的傾向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并不說明它的意義如何。語言這東西不虛,手段嘛。其實無論電影或文學,在找到自己的說話方式之后,就表達某個東西而言,應該是沒有障礙的。這兩者的關系,排除你說的社會實現(xiàn)途徑,區(qū)別在于電影是科技,文學不是。相同的是,作為給人看的東西,都有它們的技巧和溝通的渠道。坐在電影院里,更多的是圖個舒服,所以更要用心去理解或去掌握電影這門現(xiàn)代科學。但掌握這門科學絕不是為了好去扔手榴彈。
故:在臺詞的處理上,過于文學化的語言顯得非常突然,比如:“天黑之前我弟弟的女朋友還沒有出現(xiàn),到時我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焦急的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希望你到時能理解和配合?!边€有比如,“我好像來過這里?!?/p>
田:你說的格格不入是指人物形象與或臺詞脫節(jié)嗎?那我沒做好可能是缺乏某種值得依賴的標準吧。
故:您如何看自己的電影,打多少分?下一部的關注點是什么?
田:我自己的電影我打八十分。但是你能打嗎?所以打分就是這樣。但我確實喜歡ciff,一是有你這樣的姑娘,另外,ciff確實對我太好。我沒能來是對不住她,下次我一定補償。到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的關注點了。謝謝你關注。
故:對了,還有一個,女演員正面全裸有必要嗎?拍攝上有困難嗎?
田:女演員正面全裸的很多,我劇本其實是半裸,我拍的時候也并不想花時間談心,因為一般情況下,讓一個人全裸,然后什么也不做,這比較難。但可能是李紅旗的緣故,我們做到了,全裸了。后來我想補一個不裸的,但因為高興,把這事給忘了,那天晚上,也就是這場戲過后,姑娘第二天去北京了,到現(xiàn)在還沒回來。但既然裸了,你也應該知道,全裸雖然不少,但并不常見,你覺得呢?
故:你,你們在場的攝像都陪裸了嗎?
田:這個你猜吧,我個人是無所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