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 任小濤
客家人的狂歡節(jié)
圖/ 文 任小濤
春節(jié)過后,一班影友相約去了福建龍巖一帶采風,這時正是新春農閑時節(jié),有很多民俗活動,一地一風俗,其間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連城古田游大龍和羅坊走古事兩項民俗活動。
一條大龍,蜿蜿蜒蜒,長四五百米,一百多節(jié)龍身,龍頭出了村,龍尾還在村中祠堂前擺動,浩浩蕩蕩,熱熱鬧鬧,游走在民巷田頭。
在元宵節(jié)期間,游龍由幾個村子輪流制作,每家做一節(jié)龍身,然后連接起來,成為一條蜿蜒的大龍,哪家輪到做龍頭,就如中了頭彩,讓人羨慕不已。做龍頭那幾天,主人家像辦大喜事一樣,請遠近親戚朋友都來喝龍頭酒,八仙桌從大廳一直擺到天井里。
游龍從中午開始,一直到午夜才結束,游龍所經之處,鞭炮不停燃放。到吃飯的時間,會在村子小巷停留,游龍每節(jié)對應的那戶人家都會端出可口的飯招呼抬龍的鄉(xiāng)親;而到晚上,家家戶戶會按習俗在家門前燃起松木火堆,鳴炮迎大龍,祈求豐年太平,此時,焰火也在空中燃燒,萬眾歡騰,好一派熱鬧景象。
連城羅坊走古事這一民俗源自清朝,流傳至今,已成為元宵節(jié)期間每年固定的年俗活動,走古事設七個演古事的轎臺,稱“棚”,每棚由各房族內挑選健壯膽大的十歲左右男童兩名,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主角天官,一名扮底座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臺上,成兩個層次。由66人分三班輪流扛抬奔走。走古事的樂趣在奔走,開始從宗族祠堂出發(fā),奔走在民居小巷,后會合在鄉(xiāng)政府廣場演示,一些老民間藝人也在此吹拉彈唱助興。這一天猶如狂歡節(jié),走古事高潮出現(xiàn)在清朝時建造的風雨橋——云龍橋下的小河上,河兩邊人聲鼎沸,激情勃發(fā)的抬夫合力而為,奔走在冰冷的河水中,不顧寒水濕衣,河石苔滑,跌倒了再爬起,情緒異常高昂,個個發(fā)恨給力,人人奮勇爭先,瘋狂程度不亞于西班牙斗牛。
古田游大龍和羅坊走古事兩項具有濃郁鄉(xiāng)土風味的民俗活動,顯示了老區(qū)客家人團結協(xié)助,愛拼敢贏的性格。汀洲大地,希望的田野,給了客家兒女上演精彩劇目的廣闊舞臺。采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想起這些仍叫我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