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婧,黃繼山
(湖南農業(yè)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綠色GDP不同于傳統的GDP核算,它除了原有基礎的統計口徑之外,還要求把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納入其中。因此,和傳統GDP相比,綠色GDP更全面的對社會經濟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必要的核算,是從傳統意義上統計的GDP中將不屬于真正財富積累的虛假部分扣除,力求再現一個真實的、科學的、可行的數據。
湖南省漢壽縣地屬常德市轄區(qū),位于湖南省北部,有“中國甲魚之鄉(xiāng)”與“中國珍珠之鄉(xiāng)”的美稱。據2008年數據顯示,漢壽縣總面積2034 km2,劃分為30個鄉(xiāng)鎮(zhèn)區(qū),2008年地區(qū)生產總值達79.49億元,和2007年相比增長了13.2%。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26.0億元,同比增長8.9%;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3.0億元,同比增長14.5%;第三產業(yè)增加值30.49億元,同比增長16.1%。漢壽縣珍珠養(yǎng)殖面積有6667萬m2,擁有1.5萬多家養(yǎng)殖與加工企業(yè),年均珍珠產量200 t以上,在我國是淡水珍珠的發(fā)源地之一,其產量占全國珍珠總產量的10%以上。
本文采用的綠色GDP核算方法是:GGDP=GDP-C1-C2+C3。其中:GGDP是綠色GDP,GDP是現行核算體系下計算出來的國內生產總值,C1是資源耗減成本,C2是環(huán)境降級成本,C3是“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
3.1.1 礦產資源耗減成本 礦產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就是對礦產存量變化的價值進行估價,把礦產資源的實物增減量轉變成價值量。根據1989~2009年《漢壽縣統計年鑒》和各年份亞洲煤炭平均價格,1989年我國煤炭平均價格為63.89元/t,1994年我國煤炭平均價格為155.59元/t,1999年有所下降,平均價格為128.38元/t,2004年我國煤炭平均價格為170.74元/t,由于通貨膨脹和能源緊缺,2009年我國煤炭平均價格漲到510元/t。如表1所示,經計算得出漢壽縣1989~2009年煤炭資源耗減實物量與價值量核算。
表1 漢壽縣煤炭資源耗減實物量與價值量核算
3.1.2 耕地資源耗減成本 以漢壽縣1989~2009年各年年鑒統計數據和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先計算出漢壽縣要核算的年度耕地減少面積(見表2),然后確定出耕地的單位面積價格,最后用單價乘耕地減少面積,得出漢壽縣1989~2009年的耕地資源耗減成本。根據1989年和1994年全國耕地面積平均價格,并結合漢壽縣實際情況,確定漢壽縣1989、1994年耕地的單位面積價格分別是666.7、643.83元/667m2。由于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年末實有耕地相比前一年呈增加狀況,其耗減成本則忽略不計。
表2 漢壽縣耕地資源耗減實物量與價值量的核算 (萬667m2)
環(huán)境質量降級損失成本核算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三廢,即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環(huán)境經濟損失核算的對象則是針對未處理和未達標排放的部分[1-2]。
3.2.1 污染物排放實物量賬戶 根據1989~2009年這20年間漢壽縣以及國家環(huán)保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統計得出漢壽縣污染物排放實物量賬戶(見表3),主要針對是對未處理和未達標排放污染物部分進行核算。
表3 漢壽縣污染物排放實物量 (t)
近年來,針對造紙、紡織等這些傳統工業(yè)項目和居民生活所帶來的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漢壽縣委、縣政府政府已加大治污力度,使水環(huán)境逐步得到改善。據了解,漢壽縣委、縣政府近年來狠抓排污企業(yè)的治理整頓工作,治理整頓率達100%,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08年底,漢壽縣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業(yè),關停了數家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yè)政策的水泥、造紙、紡織等企業(yè)。
3.2.2 環(huán)境污染損失價值量核算 (1)水資源環(huán)境質量降級損失核算。水污染損失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分別是針對受污染的水體與因為水體污染而造成的損失。水污染對應的應考慮的問題是對工、農、牧、漁和人體健康等方面造成的損失,所采用的方法有人力資本法和市場價值法等[3]。由于模糊數學法和人力資源法都存在一定的核算局限性,所以本文在環(huán)境污染損失價值量的核算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選擇的計算方法是恢復費用法。根據楊友孝、陳東景、王艷等[5-7]的研究,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狀況,所使用的廢水邊際社會成本的平均成本為2.2元/t。
(2)大氣污染損失核算。采用恢復成本法核算大氣污染損失成本,具體操作是先統計出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然后確定其單位治理價格,兩者的乘積即為大氣污染損失的成本。綜合各行業(yè)以及《中國環(huán)境經濟核算技術指南》所提供的相關數據,本文中核算采用了主要大氣污染物的平均治理成本為:SO2為 778 元/t,煙塵為 422 元/t。
(3)固體廢棄物損失核算。采用恢復成本法核算固體廢棄物損失成本,根據楊友孝,蔡運龍等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統計數據確定了近幾年來固體廢棄物治理的平均邊際社會成本為190元/t。由以上研究數據得出了漢壽縣1989~2009年的環(huán)境質量降級損失(見表4)。
表4 環(huán)境污染損失價值量核算 (萬元)
環(huán)境污染可以通過預防與治理措施減小甚至避免其帶來的損害。為此須增加開支——預防支出。漢壽縣 1989、1994、1999、2004、2009 年各年環(huán)境保護預防支出分別為 702、318.5、291、169、936.4萬元。
根據漢壽縣各年的年鑒統計,漢壽縣1989、1994、1999、2004、2009 年的“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分別為 24.11、64.6、62.5、63.0、161.0 萬元。
依據以上核算方法對漢壽縣進行了綠色GDP核算,結果如表5所示。將核算的綠色GDP數值與漢壽縣GDP數值對比,漢壽縣綠色GDP數值的變化走勢與該縣的GDP變化走勢都是呈每年增長,并且兩者的差距隨著年份的推移,正逐漸縮?。▓D 1)。
表5 漢壽縣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污染損失及綠色GDP
本文所引基礎數據均來自《漢壽縣建設規(guī)劃》、《漢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資料》以及各年《漢壽縣年鑒》等具有權威性的資料,基礎數據較詳盡,資源價值估算方法,參數選擇具有依據。由研究結果可知,漢壽縣“三廢”中,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最大的是水污染,排名第二的是固體廢棄物。漢壽縣綠色GDP數值的變化走勢與該縣的GDP變化走勢都是呈每年增長的趨勢,并且兩者的差距隨著年份的推移,正逐漸縮小。
圖1 漢壽縣GDP與綠色GDP
1989~2009年漢壽縣因資源耗減及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為8037.4萬~13800.93萬元,20 a間漢壽縣自然資源消耗減占了最大比值,由此可見漢壽縣經濟的發(fā)展是依靠消耗自然資源來實現的。由于環(huán)境惡化引發(fā)了種種社會問題與自然災害,政府開始重視環(huán)境保護與污染治理,使得環(huán)境損失占GDP的比重從18.38%降到0.85%。2004~2009年漢壽縣綠色GDP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表明近年來漢壽縣人民相應了黨和國家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人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與社會素質都在增強與提高,在減少自然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損失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漢壽縣的經濟發(fā)展方向正從靠消耗自然資源與污染環(huán)境向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科學發(fā)展的方向轉變。
[1]曹俊文.環(huán)境與經濟綜合核算方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廖忠明,陸建秀,劉良源.東江源區(qū)森林凈化環(huán)境價值核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20):11039-11040.
[3]張 婧,朱國偉,姚海燕.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的綠色GDP核算——以江蘇省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3):10896-10898.
[4]楊友孝,蔡運龍.中國農村資源、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評估——SEEA方法及其應用[J].地理學報,2000,(5):596-605.
[5]陳東景.環(huán)境經濟綜合核算的理論與實踐[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0.
[6]王 艷,王 倩,趙旭麗,等.山東省水環(huán)境污染的經濟損失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6,16(2):83-87.
[7]丁曉妹,張明泉,李向陽.蘭州市環(huán)境污染經濟損失估算及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30):14839-14841,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