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昊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其“上善若水”思想更是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其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寥寥數語,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作為高校學工人員,要緊密聯系本職工作,深入學習和借鑒老子思想尤其是“上善若水”思想。
老子認為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有利于萬物而不和萬物爭名奪利,處在眾人所厭惡的卑下垢濁的位置,所以水最接近于道。隨后,老子對“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就是告訴我們要安于應處的地位,心像深淵一樣清凈,友善地和別人交往,講誠信,從政善于治理,善于解決問題,善于把握時機。對高校學工人員來說,處在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如何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yè),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無疑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啟迪作用。
1.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居善地”,安于本職工作
“既來之,則安之”,高校廣大學工人員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的輔導員一定要安于本職工作,想方設法將學生工作開展好。近年來,很多學工人員尤其是年輕的輔導員一般都是研究生畢業(yè),他們在高校都有過學生干部的經歷,表現活躍,有理想,有抱負,是發(fā)展比較全面、素質比較高的群體。他們源源不斷地充實到高校學工隊伍,有力強化了學工隊伍的力量,優(yōu)化了學工隊伍的結構和層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往往對學生工作缺乏認同感,認為是大材小用,不安于學生工作的思想時常作祟,他們更傾向于將輔導員職業(yè)當成跳板,一有機會就想溜之大吉,脫離學工隊伍,甚至工作不到兩年,還不完全熟悉學生工作的情況下,就千方百計轉為專職教師或者考博深造等。這種情況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年輕輔導員不安于本職工作的現象,實際上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僅會造成學工隊伍的不穩(wěn)定,而且讓他們的上級和同事對他們的職業(yè)道德產生懷疑,認為研究生輔導員好高騖遠,得隴望蜀,不如以前的本科輔導員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對他們的印象和評價大打折扣,不利于他們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所以,學工人員尤其是年輕的學工人員,一定要“居善地”,安于學生工作。
2.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心善淵”,心平氣和地開展學生工作
古語云“心浮則氣躁,氣躁則神難凝”。學工人員要想在學生工作領域取得一番作為,一定要“心善淵”,擯棄心浮氣躁,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心平氣和地開展學生工作。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工人員也面臨著許多壓力,如個人職稱、職務晉升的壓力,家人對學生工作不理解造成的壓力等等,這些無疑會給學工人員帶來程度不同的情緒波動,學工人員要想心無旁鶩、心平氣和地開展工作確實不易。要做到“心善淵”,心平氣和地開展學生工作。首先,工作時要保持冷靜,有意識的克制自己的脾氣,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從而不斷修煉和提升自己。其次,要保持心理平衡,我們要清醒地認識自己職業(yè)的優(yōu)勢,善于多方面比較。當我們認為開展學生工作沒有成就感和歸屬感的時候,社會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絞勁腦汁想成為學工隊伍的一員;當我們認為高校其他專業(yè)教師下課后就可以自由安排時間而自己還要晚上值班甚至加班導致心理失衡時,專業(yè)教師還會羨慕我們沒有來自科研等的壓力。最后,學工人員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有耐心。我們從事學生工作,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職責就是教育、管理和服務學生,工作中,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耐心地開導學生,仔細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做學生的傾聽者和解惑者,只有這樣,才能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主動與自己交心,從而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感情方面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從而游刃有余地開展學生工作。
3.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與善仁”,友善地對待學生和他人
《孟子·公孫丑上》語:“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睂W工人員也要“與善仁”,與人為善,友善地對待學生和他人。作為學工人員,一定要友善地對待學生和身邊的人,愛他們就像愛自己一樣,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真誠地和身邊的人交往,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點輕蔑與猜忌;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點挑剔與苛求;多一份支持和幫助,少一點排斥與拆臺;多一份坦誠和關心,少一點掩飾與冷漠。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弊鳛閷W工人員,更應該捧給學生一顆愛心,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才有可能為社會多培養(yǎng)一個牛頓之類的人才。當然,我們所說的與人為善,不是明哲保身,做老好人,更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建立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之上,本著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友善地和學生、同事等交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學生和同事等的尊重與認可,成為學生和同事等的良師益友。
4.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言善信”,誠信待人
《論語·為政》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比藷o信而不立,誠信意味著要對人以誠相待,做到一諾千金。學工人員要想游刃有余地開展學生工作,贏得別人的信任與支持,就必須“言善信”,要誠信待人,言必行,行必果。作為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工人員,要時刻將誠信作為自己的立身處事之本,也是自己與學生和他人相互信任的基礎。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信守自己的承諾?!凹核挥?,勿施于人”,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們有的學工人員往往不注意這一點,要求學生特定時間開會,自己卻姍姍來遲,還不以為然,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誠信的話,又有什么資格教育學生做誠信之人呢?所以,作為學工人員,要“言善信”,不管是對待同事還是學生,都要誠實守信。
5.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政善治”,注重總結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
古語云:“政之,在民心;績之,在民惠。”作為學工人員,必須“政善治”,要忠于職守,注重總結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在學生工作領域做出一番成績,用成績講話。學生工作無小事,作為學工人員,不論是副書記、還是輔導員或者班主任,要在學生工作領域取得一番作為,就必須注重總結和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及時發(fā)現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新時期學生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工作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水平,在實干中創(chuàng)出佳績。相反,有許多學工人員認為學生工作比較繁雜瑣碎,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平時工作不努力,不注重總結和創(chuàng)新,墨守陳規(guī),應付了事,這種不思進取的態(tài)度和敷衍塞責的工作作風,要想在學生工作領域嶄露頭角的機會是渺茫的,想出類拔萃更是緣木求魚。廣大學工人員只有“政善治”,工作中注重及時總結和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取得進步,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終在學工領域脫穎而出,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和抱負。
6.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事善能”,主動和善于解決學生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與困難
任何工作都是一個不斷碰到各種問題、不斷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學生工作也是一樣,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是避免不了的,作為學工人員,要“事善能”,主動和善于解決學生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與困難。松下幸之助說過:“工作就是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晉升之門將永遠為那些隨時解決問題的人敞開著?!笨芍^對工作的真諦分析的鞭辟入里。學生工作不是學校有任務我們就完成,沒有任務就無所事事。學生工作的實質,就是要憑借我們自身的能力、經驗、智慧,憑借我們自身的干勁、韌勁、鉆勁,去克服學生工作中碰到困難與問題,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學生工作目標的問題,真正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解決廣大同學實實在在的困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7.學工人員要借鑒和發(fā)揚老子“上善若水”思想,要“動善時”,善于把握機會
卡耐基曾說過:“我們多數人的毛病是,當機會朝我們沖奔而來時,我們兀自閉著眼睛,很少人能夠去追尋自己的機會,甚至在絆倒時,還不能見著它?!睂τ趯W工人員,也要善于把握機會,在更高更好的平臺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疤煜挛跷酰詾槔麃?;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當學工人員已經具備堅實的功底和知識儲備,在學生工作領域取得一定的成績時,他們也想進步,也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想事業(yè)有成,這就需要我們的學工人員要善于把握機會。翻開歷史,有些人因為善于把握機會而柳暗花明,有些人卻因為與機會擦肩而過而山窮水盡,甚至為錯過機會而抱憾終生。高校學生工作充滿了挑戰(zhàn),也充滿了機會,放眼周圍,我們身邊有許多事業(yè)有成的前輩都是學工人員出身,他們的今天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我們的明天。廣大學工人員能否成就夢想與輝煌,關鍵是能否在做好學生工作的同時,善于審時度勢,善于把握機會,實現人生道路的轉折性飛躍。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趙子儀.諸子百家[M].蘭州:烏蘭文藝出版社,2010.
[3]李耳.道德經[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4]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