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懿
2010年10月6日,2010年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誕生。中國科學家未能摘得諾貝爾獎項。諾貝爾獎雖不應被過度看重,但作為新世紀崛起的大國,中國應該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突破。
目前,已有8名華裔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項。分析這8名科學家的基礎教育背景,大致可分為四組,即中國大陸2名、中國臺灣2名、中國香港2名和美國2名。楊振寧、李政道于1957年獲獎,當時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8年,然而兩位科學家手里還握著舊中國的護照。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傳過一位世界著名大學的校長評價中國教育的文章,文中說:“新中國沒有一位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星海。”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對新中國的教育是有一定看法的。
2009年教師節(jié),溫總理發(fā)表了題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講話,里面有三個小故事。第一個是溫總理在任繼愈先生90歲生日的時候去看望他,給他送了一個大花籃。第二天溫總理收到了任老的信件,信中通篇沒有提及感謝送花籃的事情,而是談對中國教育的擔憂,他說中國缺少做人的教育,缺少歷史傳統(tǒng)教育,缺少創(chuàng)新教育。任老的話十分深刻,引人深思。第二個故事是溫總理看望錢學森先生時,溫總理向他匯報我國科技戰(zhàn)線的成果,錢老總是微笑著傾聽并微微點頭。聽完總理的匯報后,錢老沒有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而是馬上反問“為什么我們培養(yǎng)不出大師級的人物”,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第三個故事是2009年8月,時任英國首相布朗在英國作了一次科技報告,報告的開頭說英國是一個不大的國家,但是僅劍橋大學就培養(yǎng)出了8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是值得驕傲的。這三個小故事值得我們思考,中國的教育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
2010年5月2日,在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外校長論壇,有近40名國外著名大學校長參加,斯坦福大學校長和牛津大學校長在大會上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中國的高等教育至少比發(fā)達國家的教育落后20年。這絕對不是指教育硬件,曾有一位聯(lián)合國代表團代表參觀北京史家胡同小學之后感嘆說,他參觀過許多發(fā)達國家的學校,沒有見到一所學校的校舍能超過史家胡同小學的。這說明中國有些學校的硬件并不差,中國教育落后的是教育理念。美籍華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先生說,中國長期以來受韓愈思想的影響實施教育,即《師說》這篇文章提到的“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并解釋說,這句話就是“我講你聽,缺少質(zhì)問”的意思。中國有“格物致知”的格言,它的意思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但是這個理念最終沒有成為中國教育的主流。儒家思想要求君子的修養(yǎng)要具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現(xiàn)在很多從事教育的人只知道后面四個詞,前面四個卻忘記了,而這“八目”之中最關鍵的正是“格物”“致知”。中國關于“研究”和“創(chuàng)意”的格言在世界上最早、最多,但遺憾的是最終沒有充分運用到現(xiàn)代教育中去。
一次,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名學生給我講的一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他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現(xiàn)在上大學,每個學期他所在的班級都要求每名學生為班級作一次專題演講,演講的題目自己定。演講的時間在小學時是5分鐘,初中時是10分鐘,高中時是15分鐘,大學時是20到30分鐘。我問他:“有沒有不講的?”他說:“有,但教師也會把他排到演講的順序表中去,該他講的時候如果他不愿意講也沒關系,他依然要在臺上站夠演講的時間。”他說這種情況他只遇到過一次。學生對演講的態(tài)度非常積極、認真,甚至有的學生為演講找朋友給自己出海報,幫自己作宣傳。學生對每個學期進行的專題演講充滿了期待。這件事說明美國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作研究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的孩子從小就研究能力強、演說能力強。而我們的教育是怎樣的呢?
中國是世界上中小學生上學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國際上許多國家規(guī)定中小學生每年在校的時間不得超過180天,而且這180天當中還有10天用來組織學生到外地游學。中國的學生在校時間是200天,這個數(shù)字在世界上很少見,可是我們的教師依然覺得學生的在校時間少,還要再加學時,這到底是為什么?占滿了學生的時間又獲得了什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和學習壓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自由的發(fā)展空間。如何合理安排學生在校時間值得我們深思。
在教育過程中,教育公平非常重要。有一項調(diào)查,研究者統(tǒng)計了10節(jié)課,發(fā)現(xiàn)5名優(yōu)秀學生被提問發(fā)言63次,人均12.6次,5名后進學生發(fā)言6次,人均1.2次,這可以說教育過程是不公平的。教育公平,應該延伸到細微之處。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機會、教育條件、教育過程、教育結(jié)果和教育效果等五個方面。維護教育機會和教育條件的公平應該說是政府的責任,但是維護教育過程、教育結(jié)果和教育效果的公平,那應該是教師的責任。教師有責任、有義務讓每名學生獲得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結(jié)果是短期的,是上完一節(jié)課后教育狀況的反映,而教育效果是長期的,是對一名學生未來一生的影響。重視教育效果,是希望教師能夠注意到自身的責任,應該思考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教師應大膽吸收和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國家振興的關鍵在教育,教育振興的關鍵在教師。解決教育的根本出路,關鍵是以人為本和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我國有1200萬名教師,我們每名教師都可以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讓格物致知的思想成為教育的主流,這是一件使學生受益、國家受益、民族受益的大事情,所以教師萬萬不可低估日常教學工作的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