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老子是正宗儒家的“有者”

2011-08-15 00:53:55王天堂
關鍵詞:天道圣人老子

王天堂

(中共淮北市委黨校,安徽 淮北 235000)

論老子是正宗儒家的“有者”

王天堂

(中共淮北市委黨校,安徽 淮北 235000)

儒的本義為柔。作為一個正宗老儒,老子處處說“無”,實則是在講“有”,所謂正話反說。老子是第一個以否定形式總結歷史經(jīng)驗的哲學家。道是物質(zhì)性的實體,其本質(zhì)是生命的創(chuàng)造。無為而治是上古圣王“垂衣裳”之治的繼承與發(fā)展,是王道政治。

老子;儒家;有者;道;無為

老子是周守藏史,是第一個以否定形式總結歷史經(jīng)驗的哲學家。其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經(jīng)幾代人的流傳和整理加工,深刻而系統(tǒng)地總結了我國古代治國的歷史經(jīng)驗。老子哲學的靈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本體論和方法論,是一種創(chuàng)造生命的過程。儒的本義為柔。作為一個正宗老儒,老子貴柔、守雌,清凈無為,反對文明異化,主張無為而治,崇尚淳樸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正言若反”的否定的表達方式

胡適先生認為:“‘道家’一個名詞不見于先秦古書……老子也是儒。儒的本義為柔,而《老子》書中的教義正是一種‘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柔道……老子是那正宗老儒的一個重要代表了。”[1]671這就告訴我們,在老子生活的時代,并沒有道家這一學派。正如道教把老子奉為教主一樣,老子成為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后人確立的。如果我們剝?nèi)ジ难b了的或神話了的老子的外衣,根據(jù)儒的原始本義和實際生活中的老子,我們可以肯定老子是正宗老儒。作為老儒,老子的思想體現(xiàn)了儒者的基本特征?!胺凑叩乐畡?,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以下只注章)老子以自然無為、虛靜、柔弱為本,處處從反面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這是一種“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維方式,是一種否定形式的表達方式。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閃爍著辯證法的光芒,充分體現(xiàn)了春秋時期辯證法的發(fā)展水平,為人們?nèi)嬲J識事物開辟了新思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主。正言若反。”(第36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第45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76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蔽則新,少則多,多則惑……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第22章)

老子提出剛柔、強弱、正反、成缺、曲直、巧拙、躁靜、寒熱、雌雄等一系列充滿辯證思想的概念,處處從事物的反面觀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現(xiàn)象,看到了事物矛盾雙方的對立和轉(zhuǎn)化。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老子認識到了新陳代謝和新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fā)展規(guī)律。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當然老子認識、突出事物的反面,其目的還是想能夠長久地保持事物的正面狀態(tài)。他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善于把握成敗、強弱、福禍等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實現(xiàn)事物向好的一面轉(zhuǎn)化?!安粻帯笔鞘侄?,“天下莫能與之爭”是目的。所以,老子是一個積極有為的“有者”,是一個最強者,只不過他采取了否定的表達方式罷了。

老子采用逆向思維方式和否定的表達形式來闡明自己“無為而無不為”的治國理念。但是從語言用詞上來看,老子喜歡用一、天下、大、萬物、圣人、德等詞語,表現(xiàn)了他氣勢磅礴、積極有為的一面?!独献印肺迩а?,其中提到“一”有 14 次,“大”有57次,“天下”有 56次,“萬物”20次,“圣人”有31次,“德”有41次。例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第78章)”這一章充分體現(xiàn)了作為老儒的老子其柔性的一面和積極有為的王道思想。水看似柔弱、無形,實際上它是最堅強有力的。一個能承受住屈辱和災禍的統(tǒng)治者才是天下真正的君王。正話反說!這就是老子的辯證法和逆向思維。

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天道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11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40章)

這種標點斷句來分析,著重突出“無”的作用。無即虛空,車輪、器皿、房子才能發(fā)揮其各自的功能。所以胡適先生說:“這個大虛空,無形、無聲;整個的不可分斷,卻又無所不在;一切萬有若沒有它,便沒有用處……道與無同是萬物的母,可見道即是無,無即是道。”[1]45

從古代漢語語法分析,第11章的結論是并列強調(diào)“有”和“無”的作用,“無”和“有”都是有“利”“ 用”價值的,沒有傾向性。其次,從常識看,車子、器皿、房子要有用途,就必須要物質(zhì)材料和空間共同起作用。沒有“有”或“無”,事物就不能發(fā)揮其作用。所以,“有”和“無”同樣重要,只不過是老子看到了人們?nèi)菀缀鲆暤摹盁o”?!盁o”不是“道”,那么“無”是么呢?“道”又是什么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14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42章)

由此可見:“無”的涵義有三:1.無是道的存在方式,是一種虛無的“惚恍”,無形無象,但是“無”不是絕對的空虛,其中有物質(zhì)性的東西,只是人的感官有局限性,感知不到它的存在。2.“無”是一種虛空,是空間。3.“無”是一種抽象的認識。人類認識世界從有形的事物開始,產(chǎn)生了自然數(shù),隨著實踐發(fā)展,人們有了零和負數(shù)。所以“無”是一種比“有”更高層次的認識。道有兩種涵義:1.道是具有物質(zhì)實體的宇宙本體論。道產(chǎn)生于天地萬物之前,是產(chǎn)生萬物的本原和事物發(fā)生、發(fā)展、滅亡的總規(guī)律,從存在方式上看,道無形、無象,看不見,聽不見,也摸不著,虛無飄渺,是“無”;從實質(zhì)內(nèi)容來看,其實中間有“物”、“象”、“精”等物質(zhì)性的東西,是“有”。2.道是一種物質(zhì)性的氣,具有陰、陽的屬性,生生不息,運動不息,并且合和生“萬物”。也就是說,“生”是老子天道的重要功能,天道是自然之道,是生化之道。天道是一種生命創(chuàng)造過程,一種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生命發(fā)展進程。跟高下、美丑一樣,“無”與“有”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無”,就沒有“有”;沒有“有”,也就沒有“無”?!盁o”不等于“道”,“有”也不等于道,道和“有”、“無”既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天之道在生萬物,人之道在效法自然治理萬物。所以老子大贊“王”的作用,是四大之一,具有崇高的地位。道、天、地、人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天與人在道的基礎上達到了合一。在談到重新理解“天人合一論”時,蒙培元先生說:“天不是上帝,也不是絕對超越的精神實體,天是自然界的總稱,但是有超越的層面。其‘形而上者’即天道天德,便是超越層面;其‘形而下者’即有形天空和大地,便是物質(zhì)層面。但在中國哲學中,‘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不是分離的兩個世界,而是統(tǒng)一的一個世界?!盵2]季羨林先生說:“‘天人合一’這個詞兒在中國哲學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個詞兒,大家對它的解釋很不一樣。這是我的一個解釋: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我歸納東方文化的特點是天人合一。”[3]所以老子講的天道和人道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達到統(tǒng)一的。天道并不神秘,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運行規(guī)律。

三、“無為而治”與“垂衣裳”

徐復觀指出:“老學的動機與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論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面推求,推求作為宇宙根源的處所,以作為人生安頓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論,可以說是它的人生哲學的副產(chǎn)物?!盵4]老子究“天人之際”,是為了給其人道尋找理論根據(jù),天道不離人道,人道效法天道。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復孝慈?!?楚簡甲本)裴頠:“(老子)以無為辭,而旨在全有?!盵5]王弼:“圣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其所不足。”(《魏志·鐘會傳》注引何劭《王弼傳》)迄今為止,從最早版本的楚簡來看,老子厭棄的是巧利和偽詐,提倡的是孝慈和道義。這也說明老子是個正宗的老儒。也就是說,表面上老子反對名教,實際上他反對的是假仁假義和沒有內(nèi)容只有形式的空洞的禮樂。老子反對禮樂異化,反對道德異化,反對文明異化,其目的就是堅持真正的名教。所以老子表面上講“無”,實際上是個“有者”。他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自然、無為而無不為。自然、無為是治理國家的原則和方法,無不為是治理國家的價值取向和最高目的。老子12次提到了“無為”,這跟 “天下”(56 次),“圣人”(31次),“德”(41次)等提及的頻率來比較,是比較少的了。那么老子講的“無為”是什么意思呢?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章)“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3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第37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57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第63章)

對比孔子的相關言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

作為老儒和史官,老子熟知古代圣人的治理國家的事跡和理論?!盁o為”并不是無所事事,更不是消極隱退山林?!盁o為”的主體是圣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只有圣人才懂得“無為”的治國之道?!盁o為”是要效法天道自然,遵守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擾民,與民休養(yǎng)生息。“無為”是一種統(tǒng)治者以退為進、清凈寡欲的處事原則,其結果是天下大治,老百姓豐衣足食,淳樸自得。無為而治是一種雙贏的統(tǒng)治方式。一方面統(tǒng)治者既能把國家治理好,實現(xiàn)長治久安,又能保持輕松的生活,不至于被政事所勞累。另一方面,老百姓能安居樂業(yè),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事實勝于雄辯,老子和孔子都要求統(tǒng)治者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春秋時期,學在官府,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另外,出于統(tǒng)治權術的需要,老子和孔子有愚民之嫌。

劉歆說:“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此君人南面之術也”。[6]592老子作為老儒和“周守藏室之史”,很有機會接觸上古經(jīng)典史籍,通曉“三皇五帝”的治國之道。《老子》談論治國之道,推崇“圣人”和有道“侯王”?!独献印肺迩а?,引用或傳述“圣人”的治國之道多達三十余次。從老子史官的身份,我們可以推斷老子所說的圣人和侯王應該是指黃帝、堯、舜、禹等上古圣王。圣人無為而治,并不是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而是遵循自然和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反對無知妄為,反對文明異化,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目的?!斑h古的垂拱和垂衣裳之治,主旨亦是無為而治,但是它是通過一種直觀性的形象來表達。老子承其主旨,脫其具象,把它們抽象為一般的無為的概念,完全是可能的。”[7]因此,老子無為而治的治道思想同上古時代黃帝“垂拱之治”有歷史淵源。

孔子也曾贊美“垂衣裳”之治說:“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漢武帝在《漢書·董仲舒?zhèn)鳌穬詥?“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6]796

由此可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歷史傳說,是老子、孔子、漢武帝和王充等人推崇的治國之道,是一種君民和樂的太平盛世。老子要求統(tǒng)治者以“無事取天下”,實際上就是天下太平,老百姓自得其所,統(tǒng)治者無為、無事,清閑安逸。從統(tǒng)治方式和效果來看,無為而治是垂衣裳統(tǒng)治方式的繼承和發(fā)展。垂衣裳只是直觀地描繪了統(tǒng)治者取得天下大治后的安逸神態(tài),沒有指出統(tǒng)治者所遵循的治理國家的理論依據(jù)。老子總結歷史經(jīng)驗,指出了無為而治的理論依據(jù)是道,核心是自然。天道自然,生養(yǎng)萬物而不居功,不傲名。那么統(tǒng)治者若要治理好老百姓,就必須依天道行事,清凈無為,而不主觀妄為,胡作非為。從歷史上看,尤其是西漢初年“黃老之道”盛行,統(tǒng)治階級推行休養(yǎng)生息,清靜無為的政策,取得了很大實效。

總之,作為史官的老子總結治國、治民的歷史經(jīng)驗,從反面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獨特的見解。老子是正宗的老儒,他的哲學是政治哲學,其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王道的理想之國。

[1]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M].中華書局,1991:666.

[2]蒙培元.中國哲學生態(tài)觀論綱[J].中國哲學史,2003(1).

[3]北大論壇論文集編委會.21世紀:人文與社會[C]∥首屆“北大論壇”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2-13.

[4]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287.

[5]肖萐父,李錦全主編.中國哲學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56.

[6]班固.漢書 [M].趙一生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592.

[7]王中江.老子治道歷史探源[J].中國哲學史2002(3).

B223.1

A

2095-0683(2011)01-0081-03

2010-12-05

王天堂(1963-),男,安徽淮北人,中共淮北市委黨校教師。

責任編校向東

猜你喜歡
天道圣人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天 道
中外文摘(2020年10期)2020-11-12 11:24:55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電視劇的文化屬性解讀——以《天道》為例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4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52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8
權健天道體系精英榜
天道體系 專業(yè)成就卓越
智者老子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CHINA TODAY(2014年8期)2014-09-27 20:04:47
喀喇| 扶绥县| 怀来县| 涞源县| 区。| 新蔡县| 房产| 蓬莱市| 清水县| 株洲县| 北京市| 光山县| 富平县| 伽师县| 清水县| 滦平县| 河西区| 盐山县| 靖州| 尼勒克县| 化德县| 南涧| 兴仁县| 安福县| 陈巴尔虎旗| 昌图县| 白水县| 肇庆市| 牙克石市| 景泰县| 巨野县| 长治市| 仁化县| 托里县| 漠河县| 威海市| 岚皋县| 房产| 吉木萨尔县| 农安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