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志愿服務在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中的作用

2011-08-15 00:54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期
關鍵詞:志愿志愿者道德

沙 莉

(沈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遼寧沈陽 110044)

論志愿服務在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中的作用

沙 莉

(沈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遼寧沈陽 110044)

論述了志愿服務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意義,闡釋了志愿服務具有的志愿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等倫理特征。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高道德認識水平,豐富道德情感,強化道德責任,發(fā)展道德智慧,提升道德實踐能力。當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應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務的內涵,理解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持量力性原則,注意利他性動機與利己性動機的結合,因勢利導,以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志愿服務;大學生;道德

青年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對國家、對社會有益,更重要的是對廣大青年學生的自身成長有益,對他們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有益。因此,充分認識志愿服務的倫理特征,盡最大努力彰顯其道德教育的功能和價值,讓廣大青年學生在道德實踐中體會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快樂和幸福,是應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德育途徑。

一、志愿服務的內涵界定

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對非政府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作出過明確的界定:志愿服務是“志愿組織成員利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資源、自己的善心,為鄰居、社區(qū)、社會提供非營利、非職業(yè)化援助的行為。”[1]根據以上界定,我們可以認識志愿活動的倫理特征。

1.志愿性

志愿服務是非強迫性的活動,對于廣大的志愿者來說,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他們的行為準則,利他主義和互助主義是他們的價值目標,驅動他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不是追求利潤、權力、名譽、地位,而是追求關愛、和諧與公平正義。志愿者身上具有一種崇高的人性之美,道德之美。

2.公益性

志愿服務所關注的焦點主要是被主流社會所不顧或難以顧及的社會問題。例如,貧困人口、醫(yī)療衛(wèi)生、人道主義救援以及人權等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弱勢群體。弱勢群體被主流社會所忽視或排斥,在社會地位、財富分配、發(fā)展?jié)摿?、政治法律權力等方面處于相對不利地位。志愿服務活動意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社會弱勢群體能夠克服在生存與發(fā)展方面存在的困難,公平地分享社會發(fā)展的成果,這種公益性是志愿活動的宗旨和使命。

3.非營利性

當代社會物欲橫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甚囂塵上。正因為如此,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志愿服務活動才凸顯出了其道德上的純潔性,才顯現出了一種別樣的令人欽佩的風采。當然,非營利性并不是志愿服務活動不能產生利潤,而是指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只能用于特定的、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志愿服務之目的。

二、志愿服務對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的影響

1.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

人具有社會性,每一個人的道德認識都來自于社會實踐,不同的社會實踐內容會讓實踐個體產生不同的道德認識。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理論認為:“認識既不是起因于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主體,也不是起因于業(yè)已形成的(從主體的角度看),會把自己烙印在主體之上的客體;認識起因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2]。人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過程就是在人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條件下,通過人的內在心理活動,逐步形成的同化和順應反應的過程,個體的積極的實踐活動有助于道德思維水平的提高。所以,提高人的道德認識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促使道德實踐個體積極參加道德實踐活動。在大學生的諸多社會實踐活動中,有許多活動是在行政命令條件下,不得不參加的,因此大學生的道德思維活動是消極的、被動的,他們僅僅是受教育者,而不是道德教育的主體。而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則是青年學生自覺自愿的活動,他們以道德主體的身份開始獨立地面對社會、思考人生,品味自己獨立設計的志愿行動的道德意義,體會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道德評價。這個過程是積極的、主動的,是對自我行為負責任的過程,是將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內在信念的過程。在近些年大學生的志愿者活動,例如奧運會、世博會、抗震救災、支援西部、下鄉(xiāng)扶貧等活動中,許多學生在思想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收獲,正是因為有了參與的機會,有了親身的實踐,他們才更好地認識了國情,了解了人民的疾苦,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體會到了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快樂,他們才懂得奉獻者多么崇高、多么偉大、多么值得尊重。而這些正是他們形成社會責任感,成為國家棟梁的不可缺少的思想道德素質。

2.豐富大學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從事道德活動時的一種情感體驗,“是關于人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一定道德準則而產生的一種情感”[3]。如果僅有道德認識而無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行為的感染力將大打折扣。道德情感可以分成多種類型,如愛心、同情心、憐憫心,還包括對違反人性,違背道德準則等行為的憎恨與義憤等。有豐富的道德情感的人會成為道德生活中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有多種途徑,但志愿者活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道德實踐活動。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體驗是最為真切、最為積極的,大學生常常會為參加活動的“其他志愿者所感染、被服務對象所感染、被服務成效所感染”[4],他們會為此而心痛、而流淚、而惋惜、而憤恨、而同情、而歡笑、而欣慰、而主持正義、而義無反顧、而舍生忘死。這些強烈的、多種多樣的情感體驗始終伴隨著他們,從而使大學生的道德活動多姿多彩、情感體驗豐富而強烈,并會留下終生的印記。

3.強化大學生的道德責任

人的道德責任感不是先天具有和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經過正面教育的引導及道德個體的積極的自我修養(yǎng)而逐步形成的。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向它的成員提出和規(guī)定各方面的道德責任,人們不管是否意識到,都必然要履行對社會、國家和他人所負有的道德責任。擁有強烈、積極的道德責任感的人會讓人信任、尊重,會被委以重任;反之,道德責任感淡薄的人則常常會遭到集體或他人的指責、輕視或離棄。對于廣大青年學生來說,意識到自己的道德責任之時,就是他們開始走向成熟之時,這個覺醒的過程愈早,愈自覺愈好。所以,道德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青年學生的早日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毫無疑問,具有現代道德教育特質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在設計自愿服務方案的過程中,會思考社會的需要、自己的能力、自己行為的價值和后果等一系列問題。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克服、戰(zhàn)勝一系列困難,需要有堅持精神及頑強的毅力才能成功。這個過程會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的艱辛與歡樂,會讓他們收獲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會讓他們明白什么是道德責任以及這種責任感對國家和個人的意義、對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意義。因此,精心設計、精心實施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對造就一代青年英才,對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棟梁的確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

在大學階段,青年學生在道德發(fā)展中的主要矛盾是自己的社會責任與自己本身尚不成熟之間的矛盾,他們還缺乏一種履行自己道德責任的能力,即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是指人在道德實踐中,按照一定的倫理原則處理各種人際矛盾,協(xié)調各種社會關系,解決各種生活矛盾的一種能力,也可以稱為道德智慧。這種能力、智慧的培育過程是長期的。志愿服務活動通常是在青少年志愿組織的號召與安排下開展的,它既有志愿性又有組織性,有助于大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學習正面的道德經驗,在良好的集體活動的氛圍中培養(yǎng)道德實踐能力,并逐步走向成熟。例如,在對農民工、貧困人口、失學兒童、殘疾人、難民等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救助過程中,志愿者們通常會扮演社會“正義之士”的角色,在維護邊緣群體的正當權益的過程中,他們會很快地形成比較開闊的社會觀,體會正義、公平、善良、勇敢等倫理規(guī)范的內在含義。而社會對青年志愿者的肯定、尊重和回報,也會給青年們一種莫大的鼓舞,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將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積極轉化為內在的道德品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互動過程,而這一局面的形成源自于大學生的自愿服務活動的科學性。

三、對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兩點建議

當前,中國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已經蓬勃地開展起來了,在我們社會生活的許多重要領域,都可以看到大學生志愿者活躍的身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志愿活動都能對大學生的道德發(fā)展產生正面的促進作用。如果理念有誤,組織不當,實施不力,它也極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這就需要組織者認真研究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特殊性、規(guī)律性,從而保證它的科學實施。

1.量力而行

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應堅持量力性原則,量力而行,不能超出青年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的第一目標是完成學業(yè),志愿服務活動不能對他們的正常學習構成干擾,要分清主次。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兼具兩種功能:一是服務社會;二是服務于大學生自身發(fā)展。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內在構成要素復雜多樣,他們既需要課堂學習獲取專業(yè)理論知識,還需要社會實踐積累經驗;他們既需要在道德層面豐富和發(fā)展自我的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也需要通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把自己塑造成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因此,從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服務活動計劃,按照自覺自愿的量力性原則組織實施志愿者活動,不超出志愿者從事志愿活動的時間底線、精力底線、成本底線,方可保證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吸引力和持久性。

2.積極引導

理解、寬容學生的功利目的,積極引導他們由外在的功利性目標向道德自覺性目標轉化。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利他性動機,如為社會正義事業(yè)獻計獻策,扶貧濟困等出力;也有利己性動機,如豐富人生閱歷,結交朋友,展現個人才能,為今后的升學或擇業(yè)作準備等?!瓣P于志愿服務純粹是利他主義的服務的這種傳統(tǒng)看法,正在演變?yōu)橐环N對所有有關人員均為有益的服務。換句話說,互惠性服務。”[5]應當肯定,為了滿足自我發(fā)展需要的利己動機是正當的、合理的,是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初始緣由。在這個動機的支配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志愿活動中去,這是他們積極的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性條件。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活動程度的加深和對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問題的思考,學生們會逐漸理解志愿服務的精神內涵,并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是青年人道德品質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識這個規(guī)律,保護他們的奉獻熱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因勢利導,科學組織,才能對青年學生志愿精神的生長產生積極的作用。

四、結 語

總之,現代志愿服務更符合道德精神的本質,當代中國青年學生的參與精神、奉獻熱情是值得贊揚的。對傳統(tǒng)的高校德育,它既是一種延續(xù),也是一種補充和豐富。如果能夠尊重客觀實際、尊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那么志愿服務活動必將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產生更大的、更積極的促進作用。

[1]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青年研究會.志愿者形象及其社會影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2]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M].王憲鈿,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21.

[3]陳安福.德育心理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44.

[4]李茂平,阮東彪.志愿服務在公民道德養(yǎng)成中的作用[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8-50.

[5]陳愛萍.社區(qū)志愿者激勵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 2011(4):144-145.

【責任編輯 劉曉鷗】

Role of Voluntary Service in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Fostering

SHA L 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voluntary servic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moral is discussed.The voluntary service’s ethical features are expounded,such as voluntary, publicly benefited and nonprofit.By taking part in voluntary service,college studentscan imp rove their level of moral awareness,enrich their moral sentiment,strengthen mor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 moral w isdom,and enhance moral capability.Currently,our organizers of college voluntary service should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law of teenagers’moral qualitie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By insisting on the p rinciple of accep tability,imp roving the occasion,and the combination of altruism and self interest,the organizers can drive college student voluntary service to a positive direction.

voluntary service;college students;moral

G 41

A

100823863(2011)0620068204

2011-05-31

沙 莉(1962-),女(回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大學副教授。

猜你喜歡
志愿志愿者道德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該何去何從?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