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甜,劉紹信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胡天胡地風(fēng)騷
——阿成小說的文化意蘊
孫 甜,劉紹信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阿成小說在思想內(nèi)容上多集中于北國風(fēng)土人情的敘述與描寫,筆下的人物常具有某種文化意味。中外古今,不拘一時。而在具體時代環(huán)境中的文化生存狀態(tài)體現(xiàn)在社會中則是人的飲食男女諸多本相。阿成以對生活獨特的體驗與觀察,記錄、表現(xiàn)了胡地的風(fēng)土人情。
文化;人物;情感
阿成生于胡地,頗以此自尊自豪。以作家的心愿,他想將自己所感受的東北人,確切說是黑龍江人的生活形態(tài)寫出來,并相信自己具備這一能力。這一宏愿在阿成那里已逐步實現(xiàn)。北方民族及文化生態(tài)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常被視而不見。出于民族團結(jié)的考慮,有關(guān)部門并沒有忘卻諸如滿族、赫哲、鄂倫春、鄂溫克族的存在。但在文化上,基于中原文化為主,對于北方,尤其是東北民族文化重視程度有限。在文學(xué)上,從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至80年代,反映東北文化風(fēng)俗風(fēng)情的地域性小說幾近于無。在“尋根文學(xué)”浪潮中,鄭萬隆的以“老棒子酒館”等“異鄉(xiāng)見聞”而傳播一時,究因作家大致屬于獵奇,并沒有繼續(xù)延續(xù)下去。異鄉(xiāng)見聞成了走馬觀花式的采風(fēng)。
寫出一個地方的文化,不是獵奇可以解決的。須生于斯、活于斯、感于斯不可。黑龍江省在中國的最北端。從地理條件來看,緯度相對較高,氣候嚴寒,每年有近半年時間是在秋霜冬雪中度過。有山有水有林有菜,人們的生活習(xí)慣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滿族、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族游牧民族的習(xí)慣。氣候條件惡劣使生活條件難稱富庶。簡陋的衣食住行,實用的生活態(tài)度、樂天知命的達觀精神仿佛混淆交織在一起,讓人難以分清。一種承受生活苦難的堅韌之心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之中慢慢地形成了。人要活,即使條件如此差勁。從周邊國家來說,毗鄰俄羅斯。沙皇時代在黑龍江留下的文化遺跡,許多城市里都有,如教堂,如學(xué)校、宅院。這些醒目的建筑從歷史真實的意義來說,這是殖民文化的產(chǎn)物?!爸话押贾莓斻曛荨?,當時的外族統(tǒng)治者之所以花大力氣將他們視為家園的象征建筑穩(wěn)在“胡地”,恐怕不是出自對漢民族及中國人的熱愛,而是覺得此地乃溫柔之鄉(xiāng)。他們想把故鄉(xiāng)的溫馨祥和、習(xí)俗習(xí)性在他國原封不動地重演。久而久之,他國亦即家鄉(xiāng)了。歷史的記憶會在現(xiàn)實中得以各取所需地修正??陀^上,殖民統(tǒng)治時期不僅留下遺跡,民族雜糅的狀況也使北方的風(fēng)俗風(fēng)情變得多樣化。比如“索菲亞”大教堂如今可以當作旅游景點,奏起教堂音樂,踏著“婚禮進行曲”的節(jié)拍在舉行結(jié)婚儀式也仿佛身在異國。黑龍江在清代曾是流放被朝廷罷黜的官員、被貶斥的文人的地方。白山黑水曾是冤魂難訴的閉塞之地。如今,民族的融合交流已為一體,胡人蹤跡已灰飛煙滅??稍谶@塊土地上,其地理之緣,人文血緣依然存在。如果以中原文化為蔽,無視北方文化的存在,實在是文化存在上的盲點。文學(xué)亦然。
在當代小說家中,阿成、遲子建的小說世界均帶有北方文化的特征。遲子建在訴說“北極村”童話中表達的是現(xiàn)代人的感覺、夢幻。很有女性小說的韻味。阿成則將目光投向哈爾濱,投向北國的風(fēng)俗風(fēng)情,營構(gòu)的“胡天胡地風(fēng)騷”,滲透的多是成年人的感受內(nèi)省與憂傷。其表現(xiàn)的空間從歷史到現(xiàn)實,鄉(xiāng)村到城市,人們的衣食住行到精神世界,不一而足。
“吃”即“食”。 “以食為天”說的是“最重要”、“最緊命”、“最尊貴”的意思,相當于人的頭顱、父親、君王。 “飲食男女,欲莫大焉?!睆娘嬍晨梢钥闯龅赜蛐?、民族性的諸多相互差異與特點。當代著名小說家劉恒《狗日的糧食》雖然背景是五六十年代,卻也寫出人類對食既恨又愛的社會心理。一個民族的文化模式可以從食中看出端倪。阿成小說中有許多專門寫吃寫食的。散文集《胡地風(fēng)流》專門寫“胡地”的飲食文化,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吃,首先是吃什么。這東西土生土長帶有地域的特點。北方人極少人喜歡吃老鼠,南方人食之,聞聽之后感到不舒服。北方人也少有沿海城市人對大蝦大蟹的咀嚼,偶而為之,常過口不忘其膏腴香。吃什么呢?只能是胡地生長的五谷雜糧,蔬菜豆腐,雞鴨魚狗……,在“食”什么,吃什么的內(nèi)容中如何看見其文化因素呢?在今天的作家阿成,二兩酒,一盤生米,或一杯葡萄酒,一盤菜即可算是人生享受了,可以品嘗人生,可以休息,寫小說了。如《餐客》中“花生米,熗土豆絲,二兩賓州白,三個山東包子”的老習(xí)慣?!笆场钡谋澈箅[含著恬淡自然人生哲學(xué)。吃什么意味著尊嚴與等級?!毒捉雷飷骸分械母赣H從來都是吃家庭中最好的東西。因為,父親養(yǎng)家糊口也就有理由享用家庭中的“盛宴”。久而久之,家庭成員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父親酌酒干杯的意象也就成為晚輩心目中生活幸福的理想?!垛钼酢分械娜~正黃用賣血錢請趙倩吃飯店,無非是想用吃的檔次證明自己情感的檔次。“吃”什么,在這里充當?shù)奈幕饬x不僅僅是生理上滿足,也是心理上的祈盼與慰藉。在吃什么的過程中,人的高傲卑微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痘疱仭分?,飯局定在豪華酒家。吃的是火鍋,喝的是幾千塊錢的XO。想起請阿成,原因是什么呢?“算阿成一個罷。窮嗖嗖的,平常也吃不著啥。”人富人窮從吃什么可以看出個大概。對于總是上“小吃”吃花生米,熗土豆絲的阿成來說,這等于登天了。吃人家,喝人家,精神也就感到矮半截。于是乎,他不得以地以“漢奸”般的微笑回敬之。三年自然災(zāi)害時期,吃野菜、酒糟、大油拌飯。許多種為滿足口腹之欲的東西應(yīng)運而生。人們?yōu)榱司S系生命的延續(xù),去向自然之物異常地索取。簡陋低級但卻實用可靠。在吃喝內(nèi)容的背后,浸泡著人生的酸甜苦辣。
其二是怎樣吃。在解放以后,我們的國家以艱苦樸素為人們的生活準則。吃什么不僅受到忽略,“怎樣吃”仿佛也成為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方式與追求。于是,在民間就憋出一批“吃家”。他們將自己的精力智力投諸怎樣吃的研究探討中,肚子里有許多墨水的劉大吃,在吃“臭米面”上頗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霸谝恢淮竽九枥?,劉大吃將臭米面和好,和得極稀。浮浮溜溜地端著,蹬上自制的木梯,踩在木槽平臺上,蹺腳倒進木桶,復(fù)提二三桶井水,也倒將進去。高高地站在上面,用棍攪。有攪到江月壯麗襯在腰眼一處,才歇手。再拔了木桶通向木桶的木塞兒,使之水水地流下去?!比绱速M心勞神,“遠瞅,儼然《天工開物》里冶煉情景的古畫”?!皠⒋蟪韵矚g吃面條,并喜歡吃寬些的,很有些氣度。沸水里面煮妥,筷子挑到碗里,再就著由艿艿草,星星草,柳蒿芽,婆婆丁腌成的小菜,吃得很舒展,很將軍,很皇帝。”瞅著很偉大。饑餓,使人們的精神需求最大程度地縮小,其智慧也由于生理上的饑餓轉(zhuǎn)向?qū)朔囸I的絕對看重。這種對怎樣吃的神圣偉大也許滲透著某種哲理,比如,對吃的膜拜與信仰,原始人類的種族記憶遺傳等等。這都是大而無當?shù)睦斫?。確切地說,劉大吃的癖好,是現(xiàn)實文化環(huán)境煎熬逼迫的結(jié)果。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也就是活命。生存的方式是以能吃飽飯為前提的,一切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也都應(yīng)當在吃飽飯的前提下來進行討論,進行神彩飛揚喝五吆六的探討。所以《郭先生》對人生的解釋是: “人活著,就是吃?!背缘淖藨B(tài)與動作暗示出一種滿足感,成就感。會吃,敢吃之中,人生的自在自得也就蘊涵其中。精神性的因素雖然稀薄,卻因有會吃敢吃的榮譽支撐,也讓人感覺到云蒸霞蔚。
西方現(xiàn)象學(xué)哲學(xué)家梅洛·龐蒂對人知覺的分析很有道理?!八麖娬{(diào),人的最基本的自然對象是他的軀體,而軀體是社會文化中進化而成的,是變化世界的一部分。把主體僅僅作為自為的,純粹的自我意識和精神進行考察,就會喪失人的存在的肉身性,而將人看作純粹精神性存在。相反,僅僅突出人們欲望本能,又可能會喪失人的豐滿的精神性,而把人變成一種本能的存在。”人的存在首先是肉體的、知覺性的存在??诟怪臐M足,怎樣吃的形式里面積淀著精神性的內(nèi)容。古人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并非空話,人,做為社會性的存在,同時也是自然的存在,維系自然的生命,首先離不開吃。人的價值、尊嚴,一般多從人的精神性存在著眼,無形之中,自然性的存在被忽略了。重視人的自然性存在是新時期小說,主要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劉恒的小說 (如《狗日的糧食》)、莫言的小說 (如《豐乳肥臀》)、劉震云的小說(如《故鄉(xiāng)天下黃花》)、張煒的小說 (如《九月寓言》),都在描寫人在“吃”、在“食”面前的種種形態(tài)。其共同特征是將人置于生理需要的最低限度之內(nèi),背景常是饑荒年代,如三年自然災(zāi)害階段。人物在這一背景下或走向非人,或為吃,為口腹之欲而舍棄了文明的衣衫。人像動物一樣生存著,為一點糧食而秉性惡劣,為一口干糧而無視貞操,為填飽肚皮而窮思竭力……讀這樣的小說之后,如果與新時期伊始的小說相比,其“宏大革命”的敘事成分已是逐漸削弱,而對人的本體性的重視逐步強化。在這一背景下來看阿成對“吃”的看重,也可見阿成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的基本出發(fā)點,那就是從一般平常人對付生活的態(tài)度來設(shè)置虛構(gòu)自己的小說。
與上述提及的小說家不同之處在于,阿成不想把“吃”置于特別異常的情境之中,因為不論什么時候,什么時代,人們總是要吃的。在敘寫吃什么,怎樣吃的過程中,也不刻意把故事賦予怎樣深刻的文化寓意,包括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立,對荒謬的政治時代的批判等等,他只是將他對生活中的觀察體驗以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說出來。其實,這樣也就夠了。“吃”的精神性內(nèi)容已被小說語言形象化后揭示出來。這是對“吃”的敘事的獨特之處。
“食色,性也?!泵献釉?“飲食男女,欲莫大焉?!笔撑c色處于并列的文化地位。在西方習(xí)俗中,又常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看。所謂“餐餐為淫亂之門”,“節(jié)食為貞潔之始”。并列也好,聯(lián)系亦罷,皆是將男女性愛情愛視為人性的重要內(nèi)容。阿成在小說中不乏“色”的描寫,但卻常?!爸购醵Y儀”,即使是描寫妓女的篇什也無煽情的描寫,含蓄凝重,幾多成年人的理解寬容,讓人感到性愛的人文內(nèi)涵。
性愛,是人類基本的需求之一。阿成在處理這一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生活現(xiàn)象時,盡可能將之還原為人的基本需求層次。如果將之分類述說,大致為三類。
其一是詩意的朦朧的性愛。這在阿成小說中是不多的?!毒捉雷飷骸分械摹拔摇?,這一虛構(gòu)的懺悔者,在“企戀”的幻覺中訴說內(nèi)心深處悠長的思念。所思戀的異性對象既是實有,又似虛無,終無結(jié)果,正所謂天下事多不了了之。這種詩意的朦朧的性愛具有內(nèi)傾性的特征。當面對實有異性時,舉止木訥失措,不知所云;而當面對虛無的思戀對象,也即所念所思在精神世界里徜徉徘徊時則情思譴綣,話語滔滔,如河似江,道不盡的愛意與纏綿。這是少年式的愛情,在幻覺與想象中締造愛的對象,在“影子”中享受愛的甜蜜與自由。在那不浪漫的時代里,能有這種愛的心情已殊屬難得??上В@少年式的詩意朦朧的愛情憧憬在小說中很快就消失了?!芭畡谀!眽阂值某赡甑男詯鄞輾Я死寺耐?。功利化欲望化的性愛已植入“我”的靈魂。而一旦走入成年人階段,愛情再也不是虛無飄渺的神話,夜闌人靜時的訴說,花前月下的“喃喃私語”?,F(xiàn)實性欲望的滿足既是愛情的起點亦為歸宿。詩意浪漫的情愫只是屬于性愛的前奏與粉飾,一切都讓“上床”取代了。如《忸怩》中的葉正黃與李銘、趙倩的“愛情”。如果從阿成個人生活經(jīng)驗與生活儲備上找原因,詩意浪漫的愛情敘寫得太少,也可以說通。在那倍受生存的威脅與生活坎坷煎熬的青少年時代,愛情是奢侈品,對終日為吃飽飯而奔波的人來說,愛是山珍海味,是鮑魚翅,是龍肝鳳膽……因而,我們也沒有必要苛求作家非得虛構(gòu)出愛情故事不可。對他筆下成年人式的愛情則也應(yīng)持理解態(tài)度。
其二是成年人的性愛。阿成筆下的愛情是成年人的愛情。即使偶見青少年男女激情如火,在阿成的敘述之中也常常是愛的余溫。以常人的心態(tài)對待情與性,只是在綱常倫理解紐的文化環(huán)境中,如《馬尸風(fēng)雨》里才放任筆觸,讓人物在情欲的泥沼中展示出人性極端化的本相。而如關(guān)于類于自傳體小說《咀嚼罪惡》中,情愛則暖昧不明,如云霧之中的皎潔月牙,時隱時現(xiàn)流露出難遂心愿的傷感。確定如此,生活的沉重感一旦成為浪漫愛情的真實背景,愛情故事的詩意化也就自然有一種憂傷的味道。因而,阿成筆下的愛情所具有的成年人的世故、理解,善知人意而又無可奈何也就成為總體的敘述態(tài)勢。有情有義的凡夫俗子們在苦難的生活中,以情愛所裹挾的溫馨相互溫暖慰籍,以愛的巢穴抵御寒冷、孤獨、寂寞。于是乎,生命得以維系,生命的太陽在精神深處冉冉升起。這是普通人雖乏詩意卻又浪漫的愛情歷程。
孤獨,不僅僅是指人的個體生命表面形式上的生存狀態(tài),更是指人的精神缺乏現(xiàn)實情感溝通的對象。肉體和靈魂的雙重孤獨會使人在厄運中感到生的艱辛備嘗。透過發(fā)生在馬尸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的情愛故事,我們領(lǐng)略了在苦難歲月,冬雨天氣中生命中的暖意。性愛,是人生存的條件,亦是目的。情愛時隱時現(xiàn),在性愛的愉悅中顯示出善良溫情的圣潔之火。娜達莎,在《馬尸的冬雨》中是少見的貫穿全書的人物。由于小說類于短篇小說的匯集,許多人物在敘事中銷聲匿跡,不知所終。俄國妓女娜達莎則是一個例外。她與許多男人有過關(guān)系,又是敖德薩餐館的老板娘。她是“久經(jīng)沙場的情愛專家和老手”?!澳冗_莎”是一個叫馬尸的流亡者激動的名字”。喜歡喝酒,是接吻老手,更是美食家。她的愛情、風(fēng)流軼事讓人震驚。這樣一個風(fēng)塵女郎已無中國倫理傳統(tǒng)對女性貞節(jié)要求的觀念,我們也難以用一般女性的觀念來衡量其所作所為的意義。淫蕩無恥,放縱情欲,這也許一種常規(guī)的評價。但就是這樣一個娜達莎在“馬尸”這環(huán)境中不僅給人們“飲食”的快樂,也為人們緩解“男女”的焦慮。且精神人格閃爍少有的“天使”般的光輝。
其他小說中,如《忸怩》中的情愛,《咀嚼罪惡》中的情愛,也不乏溫馨而又傷感的味道。那種浪漫的火一樣的愛情在阿成筆下常是一揮手:一個愛的告別手式;兩顆淚:愛情的消逝與別離;獨自一人抽煙難以抑止的深沉惆悵;靜夜獨坐:理不盡的愛的情思……一種對人生尷尬處境的總體感受體現(xiàn)在情愛故事中?!半y成眷屬”,也就成為浪漫詩意的愛情感悟,這種感悟化為一種對人生愛的想象,一種成年人睿智的揣摩,一種深隱于心的傷感。
三是妓女的情愛。與許多小說不同,妓女在阿成筆下皆為普通善良的人。她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并沒有什么對不起人的。那種倫理羞恥感似乎在生存的逼迫下顯得無足輕重。
這種妓女形象在其他作品中亦有,在《咀嚼罪惡》中對老少“碼子”生存狀況的描寫,在《馬尸的冬雨》中時對“娜達莎”的刻畫,《走廊》中對寶珠的虛構(gòu)。她們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可見的大仁大義之外,也有普通女人對家的渴望?!蹲呃取分械膶氈閮?“咱出去玩我就不化妝了,裝一回正經(jīng)娘們,假裝是你老婆。咱也享受享受正經(jīng)娘們的風(fēng)光?!痹谶@些妓女粗俗的調(diào)笑之中,也有自尊自愛。寶珠兒遇見一個老嫖客,一陣“鬧兒”,氣得寶珠兒眼淚出來了,一晚上一句話也不說。她的這種尊嚴感讓人想起昆德拉所說的:“人僅有的是自己的身體,她們寧愿出賣自己唯一的東西以換取自己的生存,這本身應(yīng)該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睆募伺男詯酃适轮形覀兛梢钥闯霭⒊傻莫毜街?,那就是妓女生存的方式與凡人生存的尷尬無異。
《良娼》的深刻不僅是普通人的美德熠熠閃光,更在于“寶兒娘”能超越妓女性愛的層次,超越一般妓女的色情成分,將“寶兒”作為嫖客與自己生命的延續(xù)留存于世。就性愛的功能而言,男女色情專注于享樂功能而回避生命延續(xù)功能。正如《馬尸的冬雨》中的娜達莎對“孩子”的憐愛一樣,妓女對生命的尊重與常人并無兩樣。
胡人,按字典上的解釋一是指我國古代西部民族的統(tǒng)稱。秦漢時多指匈奴。賈誼《過秦論》: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蓖醪g《塞上曲》:“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倍钦f:“古代泛稱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保?](P89)北方古國是多元的,《尚書》中記有“蠻夷”、“島夷”、“肅慎”、“丁令”、“大貊”、“小貊”諸侯諸國。《周禮·冬官·考工記》:“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苛,吳、越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敝麑W(xué)者張碧波認為“中國文化之創(chuàng)始者原為北方民族,后沿渤海灣東移,后又‘由東西漸’,建立商王朝”[2](P14)。周族原為西北民族,受西戎文化影響,向西東漸’建立周王朝。北方文化直接影響到中國文明的起源、中國歷史之發(fā)展進程,影響到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的特點和素質(zhì)。其中“肅慎系統(tǒng):挹婁勿吉、女真族、赫哲、鄂溫克、鄂倫春”是北方民族六大文化系統(tǒng)之一。由于北方民族游牧村點與農(nóng)業(yè)民族文化形態(tài)多有不同。形成“開放型”,“傲視傳統(tǒng),蔑視權(quán)威,不拘一格的心理特征以及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精神世界”。[2](P55)“肅慎又稱女真,可見古時慎真、直音近通假則速木直,續(xù)木直也就是肅慎,其義既為箭人亦為東人。而古時謂神‘即’人,‘所以箭人,東人亦人亦即箭神、東神’?!薄皾h語稱太陽為曦,通古斯——滿語稱太陽為肅慎,當都是強調(diào)日光箭般光明四射?!保?](P427-428)簡單地說,肅慎是以滿族為主,兼有其他民族的概稱。在阿成的小說里,他自稱是“肅慎的子孫”,其義大致說的是滿族的后代。小說不同于文化史,其重要的區(qū)別是小說以虛構(gòu)的方式表現(xiàn)小說家的思想情感,不像歷史需要嚴密的訂修考證,阿成小說所說的胡人,大致是指生在東北地理環(huán)境下的人群;胡地自然是指生活于斯的地緣關(guān)系。但阿成之意不在于對這種文化地緣老生常談,而是力圖以地緣為基,揭示與地緣相關(guān)的血緣。這種富有人情味的血緣風(fēng)俗成為阿成創(chuàng)作理想的中心內(nèi)涵?!逗旌仫L(fēng)騷》、《胡地風(fēng)流》,是尋求胡人的“風(fēng)騷”、“風(fēng)流”,探尋一種胡人的“人格美”,也就是先人的文化心態(tài)在歷史現(xiàn)實中的存留與遺失。在阿成筆下,對胡人的描繪大致有三。
一是歷史上的胡人?!杜c魂北行》采用魔幻敘事,讓自己的靈魂隨往昔的歲月逝去的滄桑難能可貴去追溯滿族人輝煌征戰(zhàn)的歷史,流人的歷史……小說根據(jù)清代歷史的間接材料,以與宋先生等問答的方式,展示了天寒地凍的北國風(fēng)情。胡人,是滿人、漢、蒙、達翰爾、赫哲、鄂溫克人的總體稱謂,其以滿人為主。齊齊哈爾、布特哈旗、墨爾根、璦暉、漠河,這些地名貫穿著流人及胡人為生存苦苦掙扎的歷史。茫茫的雪野,渺無人跡的荒原,凄涼頹敗的城鎮(zhèn),直戧五臟的寒風(fēng),是胡地的自然景觀;在這里苦苦掙扎的先人仰仗著“古勢雄風(fēng),陽剛之氣”延續(xù)著胡人的血脈。只可惜,這血脈在后代人那里已變得委瑣、浮靡。和《與魂北行》相近的短篇還有《驛站人》等篇,大有發(fā)思古之幽情之意。
二是流放于胡地的“胡人”,多是清代官吏,有滿人,更多的是漢人?!皷|北人的祖先之一,也包括從關(guān)內(nèi)流放到東北的罪犯。”以《逸事消遣》為題的一組小說中,以及《犯人》等小說講的就是這樣的胡人。如季開生以及大才子方拱乾、吳兆騫。阿成對這些“胡人”,是將之視為普通人來寫的,以自身對生活本身的實感揣摩這些人的性格精神。如吳兆騫辦詩社,使一干人,“窮愁中,亦饒有況味”,不無感慨?!坝幸晃活I(lǐng)導(dǎo),在朝廷禮部上班。他叫季開生。開生同志多事了,意上疏極諫,意思是勸勸皇上,注意一下身體,也注意一下影響。”結(jié)果,順治帝不承認選美女則罷,還將季開生以“肆誣詁直”,裝直筒子,以此沽名鉤譽罪,流放“尚陽堡”。終于使季開生“很寒涼,也很辛酸,也很窩囊”,33歲死在戌所了。阿成這看似消遣笑謔的敘事,只是封建社會君臣關(guān)系的一則剪影?!安皇亲映紲I,全然父母心”,是褒揚的評價。從另一角度說是一種愚忠,是不諳官宦游戲規(guī)則的昏聵。比起窺透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殘暴的見解來說,這是一種可憐的愚昧。
三是現(xiàn)實中的胡人?!逗旌仫L(fēng)騷》一篇是將現(xiàn)實與歷史加以對比,抒發(fā)對“風(fēng)騷”非今朝的感概。肅慎的子孫如今血性安在?阿成有意識地在現(xiàn)實胡人身上尋找肅慎的遺韻遺風(fēng),結(jié)果是失望倍嘗。滄海桑田,換了人間,當年女真,滿人金戈鐵馬的游牧生活已為當今農(nóng)業(yè)生活方式所融化。務(wù)實、求穩(wěn)的文化心態(tài),親親、尊尊的倫理政治價值觀念,樂天知命、追慕和平的精神傾向已為胡地風(fēng)情的主流內(nèi)涵。這一切,阿成不是不知。作為現(xiàn)實中的胡人恰恰已被這種農(nóng)業(yè)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所浸染同化。與常人不同的是,小說家阿成內(nèi)心涌動的又常常是與規(guī)范相悖的奇思妙想。傲視傳統(tǒng),蔑視權(quán)威的陽剛之氣,崇尚自由,重義輕利,頑強堅忍的精神內(nèi)涵是他敘寫今日胡人內(nèi)在動機。而這一切又為含蓄敦厚的人格表象所深深掩蓋著。只有在小說之中才可溢出筆端,涓涓流淌。
東北不僅是北方民族多元聚居地,也是中原人流散人口的聚居地。比如說江浙一帶來此謀生的人就很多。更多是的“闖關(guān)東”來此落腳的。這在《年關(guān)六賦》、《梁家平話》中皆有交代。東方巴黎哈爾濱及周邊縣城還有另一種人在此謀生,那就是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僑民。《拉手風(fēng)琴的》謝遼沙、養(yǎng)奶牛的老米與貧窮女人生的馬茲闊夫,《紙美人》中的意大利人烏林達,以及在《馬尸的冬雨》中敘述的人物種種。東北的僑民是一種較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胡地特有的一種風(fēng)情。地理環(huán)境的毗鄰,使這些俄羅斯、意大利、捷克人背井離鄉(xiāng)遠離自己的祖國,流之于胡地,因此頑強地生存。他們的生活習(xí)俗,如烤腸、奶油、啤酒等制作工藝與方法,隨著他們的到來在哈爾濱等地時興起來,成為胡地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精神生活方式,信奉東正教、信奉基督以及修建教堂、傳播教義的文化行為也影響著“少禮文”的胡人生活。僑民的道德價值觀念對城市里的人也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一些影響。阿成敏銳地捕捉住了這一文化現(xiàn)象,將這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世相展示給讀者,這些僑民較之本埠的居民來說,多了一層背井離鄉(xiāng)的憂愁與傷感,更需要人們的理解與同情。他們常常是孤獨的卻又不失其人格的高貴,他們謀生的方式或賣藝,或賣身,卻仍帶有其民族文化修養(yǎng)的痕跡。阿成小說中僑民文化的生活場景是對當代小說的獨特貢獻。
南山上的南大廟,名為普照寺。在坡填它的壽數(shù)最長,也最為繁華?!照账碌溺姡粋€時辰敲響一次。鐘聲嗡嗡地從山上下去,瀑下去,滿鎮(zhèn)的佛音。
(《胡天胡地風(fēng)騷》)
我總想,一個人你無論走哪里,人的行為與精神都無不籠罩在宗教的福音之中……教堂建筑的本身,體現(xiàn)著某種安靜,有一種神圣的氛圍讓孩子們?yōu)g覽……我最愛聽鐘樓里撞鐘的聲音了——這鐘聲幾乎一直陪伴著我的童年生涯。大大小小的鐘聲,齊奏齊鳴起來,是對世上所有靈魂的一次清掃呵……我甚至覺得一切人的行為無不籠罩在某一宗教軸心的框定之內(nèi)……人類所有的靈魂,都在宗教的視野之內(nèi)。
(《咀嚼罪惡》)
小說家阿成既非基督徒,也非佛教徒,但在小說中敘述常以二者的口吻出現(xiàn)。《馬尸的冬雨》敘述命運時,以“阿門”祈禱?!痘赝懦恰穭t以“阿彌陀佛”做結(jié)。最為體現(xiàn)這種宗教的文字是長篇小說《咀嚼罪惡》,不僅借敘述人的口吻表現(xiàn)出對宗教的虔誠仰慕情懷,且小說的構(gòu)思及主題表現(xiàn)也具有渴望救贖的愿望。宗教意識是小說家阿成人格構(gòu)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等閑視之。20世紀文學(xué)中,宗教意識是豐富的思想文化內(nèi)容之一,其既體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之中,如許地山的《綴網(wǎng)勞蛛》等;也體現(xiàn)在作家人生信仰追求之中,如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等。對阿成宗教意識的理解,可以套用周作人對基督教的理解:“我不是基督教徒,卻是崇拜基督的一個人?!保?](P35)文學(xué)與宗教本來是合一的”[4](P37),不僅是基督教,佛教亦然。如果從現(xiàn)代宗教觀看來,宗教信仰乃是出自對人類生存價值的深摯關(guān)懷,宗教可以升華人類的生命品位,約束人類以“詩性哲思,鐵肩柔腸乃至青春熱血,去踐履自己的神圣良知”。“宗教對人生意義之關(guān)懷,即把信仰放在首位。這就意味著,一個人是否參與教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自己提出‘更高的人性的要求’,‘在自己的存在中真正成人——向上帝敞開自己’,‘當人切實地做到了這一點,即使無稱基督之名,也即無名地做了基督徒’?!保?](P217)基督教與佛教在使人趨善向善方面具有令人驚訝的一致性?!按蟪朔鸾屉m然主持持戒修行,但并不主張清靜寂滅,修獨覺禪,而是要求發(fā)菩薩心,饒益眾生。所謂菩薩,在佛教中是指修持大乘大度,求無上菩提,利益眾生,于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它的梵文全稱叫菩提薩捶 (Bod-h(huán)isattva)。菩提渭之覺,薩捶曰眾生。菩提薩捶即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的意思。著名佛學(xué)家呂澄說:“菩薩之悲憫盈懷,不避苦難,有情之依皈洲渚,如混似饑,茍非出于尋常生活中所流露之內(nèi)在甚深向善要求,則一切佛法設(shè)施皆同兒戲沙城,空無基礎(chǔ)?!保?](P86)基于這種理解來返觀阿成小說中的宗教意識也就不必拘泥于其是否是督徒,而是盡可能理解其小說的宗教情懷。阿成在《咀嚼罪惡》中籍敘述人之口所發(fā)的關(guān)于宗教的議論,不可全視為一種“戴著面具”在“導(dǎo)演喜劇”創(chuàng)造“很適當?shù)幕糜X”。小說雖采取的虛構(gòu)的形式,但宗教情懷卻是屬于阿成自身的。縱觀阿成絕大部分小說,可以說小說中蘊涵的文化情愫多與宗教相通。
其中,我想既有自覺的成分,也有不自覺的成分,甚至是乖謬的因素,但整體上確有與20世紀作家宗教情懷契合之處。以鐘聲而論,佛教,基督教皆有之,以佛教論之,“鐘是佛門法器之一,它的實際用途是在叢林之中召集大眾或朝夕報時。鐘聲乃佛寺之常聞之梵音,它雄渾、深遠、莊嚴。無論對和尚有無好感,對寺廟是否流連,人們對這震徹環(huán)宇,亙古千年的古寺鐘聲都會抱著一種神圣的虔誠,莊嚴肅穆的敬仰與悠然綿邈的神往?!薄?921年深秋俞平伯曾游寒山寺,有幸聽到寒山寺的鐘鳴。其時陰雨兼旬,游者闃然,瞻眺之余頓感寥廓。人在廢殿頹垣間,得聞清鐘,尤動凄愴懷戀之思,低回不能自已’?!娐曠M然起了,嗡然遠了,漸殷然散了;楓橋鎮(zhèn)上底人,寒山寺里底僧,九月秋風(fēng)下癡著的我們,都跟著沉凝的聲音依依蕩顫?!瘜@鐘聲的感應(yīng),當然寄寓著作者對曾住持該寺的著名詩僧寒山與拾得的仰慕,但更主要的乃是出之對大慈大悲的法的心儀和敬畏?!保?](P86)不僅是俞平伯,現(xiàn)代作家中如郁達夫、徐志摩、無名氏等都有關(guān)于鐘聲的描繪文字在。阿成雖無更多的描繪文字,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鐘聲的敬畏、欣賞,實是情愫同源?!耙话阏f來不管是向善之士還是頑劣之徒,對于梵音卻容易生出敬畏肅然之心,但真正能夠被梵音搖蕩性靈,達到強烈震顫的程度,則非深藏佛性、根器深厚不可?!卑⒊伤f的鐘聲是哈爾濱教堂的鐘聲。[7](P14)其與佛音、梵音自然有區(qū)別,但可以視為是宗教發(fā)生的振聾發(fā)聵,使人傾心于神性的音響。對現(xiàn)實人來說,宗教的意義是使人靈魂獲得提升。理性地看待宗教,避免陷于迷狂及脫離人所處的現(xiàn)實根基,宗教具有精神療效之功。在阿成小說中傳達的宗教感情,應(yīng)該說是基于現(xiàn)實人生的精神自我提升?!皭?、感恩、正義、自由、慷慨、仁慈、寬恕”,這種融有中西方宗教內(nèi)容的雜糅情感常在小說中自覺地流露出來。確切地說,這是一種現(xiàn)實化的宗教情感。其意旨在于傳達作者對那種生活流程無意義性和自然狀態(tài)的警覺,對生活價值意義盲目、愚味、麻木、無知,對欲望本能驅(qū)使的生存狀態(tài)的摒棄,對愛善和對熱憫情懷的推鑒。這可以說是一種阿成式的人文關(guān)懷。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是中國本土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中,宗教情懷只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允許卻非積極倡導(dǎo)的人文內(nèi)容。這實際上常常是在文化環(huán)境中留下許許多多精神信仰生態(tài)的空隙。宗教情懷,如前邊所說,不在形式,重在內(nèi)容。其中,主體的情感、意志、知識水準、生活經(jīng)驗等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才會產(chǎn)生宗教情懷。一個見利忘義、投機鉆營、趨炎附勢之徒,即使是信了基督、佛陀又有何用?且現(xiàn)實生活中,形式上的宗教許多已為市場經(jīng)濟所虜。一些佛門凈地,包括處于城市之中的寺院,以佛掙錢撈錢的現(xiàn)象已屬平常。宗教情懷的神圣莊嚴多為庸俗的金錢氣息所軟化?;浇桃埠?,佛教也好,自古到今揭示其內(nèi)在的虛假偽善、卑劣丑惡的文學(xué)作品不在少數(shù)。20世紀的作家也并非一味地鼓吹宗教的神圣莊嚴。說這些話的意思是現(xiàn)實生活真正具有宗教情懷的人常不在教堂、佛寺之內(nèi),而在俗世之中。
阿成的宗教情懷,應(yīng)該屬于俗世之人所具有的寬恕博愛情懷。是生活本身的陶冶使他具有豐富練達的人生閱歷以及體驗深刻精微的情思傾向。阿成寫小說成名已屆中年,大器晚成,非同年輕俊彥。也正是這種中年式的成熟,使他的小說少有花俏新潮式包裝,更多的是中年式的生命現(xiàn)象的描繪與沉思?!叭绻f青春期的生命以躁動灼熱的特征,人的生存趨向與思維趨向是合融為一的,那么,進入而立之年后,深切地體驗人生,咀嚼人生則成為生命的主要特征,人的生存趨向與思維趨向就有可能分離開來,思維或許高高地踞臨于生存之上洞照著生存的磨難與無可奈何?!卑⒊烧侨绱耍谒^照他人生存的尷尬,生命之苦時正是以個人對人生的體驗為參照,融入了對社會人生的獨到理解。而這種理解的基點則是富有人情人性韻味,也具有“神性”意味的宗教情懷。
[1]王岳川.現(xiàn)象學(xué)與解釋學(xué)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張碧波,董國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
[3]周作人.抱犢谷通信[M].轉(zhuǎn)引自楊劍龍.曠野的呼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周作人.宗教問題[M].轉(zhuǎn)引自楊劍龍.曠野的呼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中義.新潮學(xué)案[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
[6]譚桂林.二十世紀中國文學(xué)與佛學(xu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7]阿成.哈爾濱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The Implication of Culture in A Cheng’s Novel
SUN Tian,LIU Shao-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s far as the content is concerned,A Cheng’s novels mainly concentrate on the narr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The characters under his pen often have some culture meaning.From China to foreign countries,from the ancient to the mesent,his novels are not confined to a certain age .While the existent state culture in special circumstance is the various human’s qualities expressed in society to be continued.Because of A Cheng’s special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to life,his novel records and exposes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in Notheast.
culture;character;emotion
I206.7
A
2095-0292(2011)02-0100-08
2011-01-13
孫甜,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劉紹信,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20世紀小說研究。
[責(zé)任編輯 薄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