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希臘時期至中世紀:中國在歐洲形象的演進

2011-08-15 00:54:11孟慶波
關鍵詞:里斯游記絲綢

孟慶波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9)

古希臘時期至中世紀:中國在歐洲形象的演進

孟慶波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9)

形象;演進;中國;歐洲

中歐之間的文明交流源遠流長。受制于歐洲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現(xiàn)實及中歐之間的文明比照,中國形象在歐洲的不同歷史時期也產(chǎn)生變遷,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跨越千年歷史,主要探討從古希臘時期起到中世紀歐洲人眼中一直保持正面的中國形象及其從模糊到逐漸清晰的演進。這對于梳理中歐文化交流關系、國人正確認識自身歷史都有不無裨益。

中國和歐洲位于亞歐大陸的兩端,遠隔萬里,又加上橫亙其間的高山大漠,人跡罕至,雙方想要獲得對對方的認知極為艱難。這一點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尤顯突出。但是客觀環(huán)境的惡劣從來都沒能阻止文明交流的腳步。從很早的時代起,雙方就已經(jīng)漸次獲得了彼此的信息,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朦朧認識。隨著文明的進步,歷史的車輪終于碾過那重重障礙,把中國和歐洲同置于世界的舞臺。交流和認知從來都是雙向的。出于漢學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通過歐洲的文字記載,輔以中歐交流的史實,探討中國形象在歐洲這段歷史中的演進。

一 古希臘時期對于“塞里斯”的朦朧憧憬

古希臘文化是古代歐洲文化的代表,古代中國和歐洲(經(jīng)由中介民族的)的文明接觸就在古代的中國和希臘之間次第展開。

中國是絲綢的原產(chǎn)地,絲綢做成的衣服質(zhì)地輕盈細薄,風韻優(yōu)雅華貴。而古希臘時期歐洲人的常見衣物均由粗麻制成。雖然中國絲綢首次入歐的時間已經(jīng)無從可考,但從歐洲彼時的人神形象及其出土文物來看,我們有理由說至遲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有絲綢流入歐洲。巴特農(nóng)神廟的命運女神(Moirai)、埃里契西翁的加里亞蒂(Karyatid)和雅可波里斯的科萊(Kore)等女神像,都身著透明的長袍,胸披薄絹。其衣料之柔軟、風情之飄逸為當時歐洲所無,學界普遍推斷是用中國絲綢做成的。特別是克里米亞半島庫爾奧巴出土的公元前3世紀的象牙繪畫“波利斯的裁判”,希臘女神身上所著的纖細衣料表現(xiàn)得更是完美:透明的絲質(zhì)羅紗將女神的乳房、臍眼完全顯露出來。此外,德國考古學家在斯圖加特也發(fā)掘了一座公元前500年的古墓,發(fā)現(xiàn)墓中人身上有中國絲綢衣服的殘片。這些文物都說明,當時的中國絲綢已經(jīng)成為歐洲人眼中的“神跡”、美的象征。

絲綢引起的對那個遙遠的產(chǎn)絲之地的憧憬、向往,或者說是想象,頗見諸于彼時歐洲學者大家的文字。

公元前400年,希臘作家克泰夏斯(Ctesias)第一次稱呼那個產(chǎn)絲之國為“塞里斯”(Sères)。那么塞里斯位于何處呢?古希臘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其《歷史》中描繪了其地理位置:“公元前7世紀時,自今黑海東北偶頓河河口附近,經(jīng)窩瓦河流域,北越烏拉爾山脈,自額爾齊斯河而進入阿爾泰天山山脈間的山路,已為希臘人所知?!毕A_多德還轉(zhuǎn)述了一位亞里斯多的敘述。此人曾深入非常遙遠的地區(qū),曾講述過某一個一直延伸到大海的民族,稱他們?yōu)椤皹O北人”。后世歐洲史家普遍認為那些“極北人”即指中國人。蠶絲是怎么“弄”出來的呢?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2 totle)在他的《動物志》一書中說:絲織品是由一種有角的“大蛆”所產(chǎn)的繭織成的,并說“這種蛆的形變先為幼蟲,次為蛹,然后出蛾,一個變態(tài)過程要用六個月的時間”。而普林尼(Pline)在《自然史》中則說,“(塞里斯人)這一民族以他們在森林里所產(chǎn)的羊毛而名震遐邇。他們向樹木噴水而沖下樹葉上的白色絨毛,然后再由他們的妻室來完成紡線和織布兩道工序?!比锼沟娜嗣裼质窃鯓幽?盧西安(Lucien)認為“塞里斯人壽命特長,最高可達三百歲高齡。他們會養(yǎng)生之道,其訣竅是整日喝涼水。”塞里斯人的社會怎樣?梅拉(Mela)說“塞里斯人是個充滿正義的民族,由于其貿(mào)易方式奇特而出名。這種貿(mào)易是將商品放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買客于他們不在場時才來取貨?!瘪R賽里奴斯(Marcellinus)也寫到“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無戰(zhàn)爭。那里氣候溫和,空氣清潔,十分衛(wèi)生,天空不常見霧,無烈風。森林甚多,人行其中,仰不見天?!?/p>

古希臘時期的歐洲與“塞里斯”尚未產(chǎn)生直接接觸,歐洲人對于中國的印象基本上完全來源于質(zhì)地精良、高雅華美的中國絲織品。中國的形象在古希臘人眼中恰如其絲綢一樣,輕盈高貴。正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所言,遙遠的東方是一個夢。那里晴空萬里,皓月朗朗,如夢如幻,仙境一般。其時歐人的中國印象,恰似霧里之花。

二 羅馬時代對中國的實際知識

公元前300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進行了東征。他摧毀了波斯帝國之后又遠征印度,將其實力擴散到中亞地區(qū)。興起于公元前二世紀的羅馬帝國也曾循著亞歷山大的足跡而到達過中亞;而中國的西漢王朝為了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國家安全,數(shù)代人都終其一生于通西域、經(jīng)營西域。歷史第一次讓如此遙遠的兩種文明在此期變得仿佛觸手可及,只是兩者之間還橫亙著一個安息。安息作為當時中西絲綢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因向商路上絡繹不絕的往來商人征稅而富極一時。為了減少交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絲綢的價格,公元前53年和前36年,羅馬帝國曾兩次對安息用兵,企圖打開引向中國的通道,但均遭失敗。公元97年,漢使班超的助手甘英曾到達波斯灣,準備前往大秦(羅馬帝國),但被安息人騙勸而回。雙方這種近距離的“隔膜互望”和通過貿(mào)易商人的間接溝通,使羅馬人對于中國的認識相對于前時古希臘人的朦朧狀態(tài)大有進步。

(一)羅馬文獻開始記載中國

相對于古希臘人,羅馬人對中國的地理位置有了逐漸清晰的認識。當時他們認為中國是印度的一個邦,而在其文獻中中國也擁有好幾個名字:塞里斯(Sères)、秦(Chin)、秦奈(Sinae)和秦尼扎(Tzinitza)。古羅馬地理學家科斯馬斯(Cosmas)在其著作《世界基督風土志》中較為準確地描述了秦尼扎的具體位置,“產(chǎn)絲之國位于印度諸邦中最遙遠的地方,其左側(cè)為海洋所環(huán)繞……”。他還指出了到達秦尼扎兩條道路的特點:絲綢商隊從路上經(jīng)過波斯到達秦尼扎較近;從海上去秦尼扎需要穿越整個印度洋。英國漢學家裕爾(Yule)認為:“他以真確的事實談及中國,沒有把它說成半神秘狀態(tài)的國家”。

在羅馬人看來,中國不僅供給了華美的絲綢,甚至還影響過羅馬的對外征服。根據(jù)瓦隆(Valon)的《絲綢古代史》所載,公元前53年,古羅馬偉大的執(zhí)政官克拉蘇帶領軍隊和安息帝國在卡爾萊大戰(zhàn)。這個戰(zhàn)斗的規(guī)模很大。戰(zhàn)斗中羅馬軍團被安息的軍隊圍困。正在羅馬軍團力圖突圍的關鍵時刻,安息的軍隊把軍旗展開大幅搖晃。安息旗子在強烈陽光的照耀下金光四射,羅馬的士兵以為安息人得到了神助,人不思戰(zhàn),導致這場戰(zhàn)斗羅馬軍團慘敗,偉大的克拉蘇和他的兒子兵敗被殺,首級也被割下。后來羅馬人才了解到安息的旗子竟然是用輕盈華彩的絲綢做成的。此役之后,歐洲軍隊都競相采用絲綢作軍旗。

羅馬的歷史學家還在西方第一次記載了中國的真實事件。泰奧菲拉克特(Theophylactus)在他的《歷史》中作了關于“桃花石人”的記錄:在桃花石城(Taugaste)有一個勇敢富庶的國家。從前,一條江將一個穿黑衣的民族和一個穿紅衣的民族隔開。后來黑衣民族越過大江征服了紅衣民族,并在離舊皇城數(shù)英里遠的地方又筑了一座城,稱為“庫博丹”(Khoubdan)。歷史學家張星烺經(jīng)過考證認為,書中所記載的黑衣民族指的是隋國,尚黑;紅衣民族指的是南朝的陳國,尚紅。“兩個民族的戰(zhàn)爭”就是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斗。隋文帝新建都城長安,而古代的突厥人稱長安為“克姆丹”(Khumda)?!癒houbdan”和“Khumda”“同為一字 ,不過寫法略有不同而已”。這是西方對中國的第一次具體記錄,并可以得到中國史的證實。西方人對于中國的認識開始從朦朧走向現(xiàn)實。

(二)中歐有了使節(jié)接觸

羅馬人曾遣使來華以求建立直接聯(lián)系。據(jù)《史記》記載,漢武帝時,大秦國曾入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國貢花蹄?!捌渖E,高六尺,尾環(huán)繞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蓮花,善走多力”。據(jù)《后漢書》記載,公元166年(漢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那位大秦王丹敦,就是羅馬皇帝馬可·奧利略·安敦尼(公元161~180年在位)。這是有文字記載的西方同中國的早期官方接觸。還有,羅馬史家弗洛魯斯(Florus)的《羅馬史要》記載在奧古斯都的太平盛世,遠方的塞里斯人、印度人都來奉獻珍寶、請求訂立通好條約(史中所提塞里斯人是否為其他民族所假冒無從可考,中國史書中未見此類記載)。此外,公元226年(孫權黃武五年),有名叫秦論的羅馬商人到達交阯,被輾轉(zhuǎn)送去謁見孫權。孫權對羅馬很感興趣,派劉咸護送秦論回歐洲。可惜,劉咸病逝途中,失去了中國首訪羅馬的機會。

(三)羅馬帝國時期的絲綢之路和貿(mào)易

要想完整說明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就繞不過絲綢這一物質(zhì)媒介。要說絲綢,就首先涉及到它的傳播途徑——絲綢之路。其實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是歐洲人想出來的。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舴?Richthofen)經(jīng)過考察之后,認為在歐亞大陸上,絲綢的貿(mào)易曾經(jīng)是歐亞大陸最重要的交往方式,因而提出了絲綢之路這個說法。這條從長安開始、向遙遠的西方綿延的古代交通路線,成為連接中西方的陸上交通大動脈。這條交通要道上各色人種的商賈商隊來來往往,馬隊駝隊的鈴聲彼此相聞,中國的絲綢以及鑄鐵、冶煉和鑿井等生產(chǎn)技術被源源不斷地輸往歐洲市場,而歐洲的物產(chǎn)如珊瑚、氈毯、良馬、葡萄等也流傳到中國。

雄圖大略的漢武帝曾遣使到安息考察絲綢之路的貿(mào)易情況。漢朝使節(jié)到達時,安息王派大將率兩萬人馬出迎數(shù)千里,并派使臣隨漢使到長安,獻給武帝以各種西方異產(chǎn),以繼續(xù)控制陸上的絲綢之路。漢武帝還曾試圖開辟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他派員從雷州半島出發(fā),探查從海上向南方和西方的通道。探險隊最遠到達了印度洋,在那里建立了貿(mào)易中轉(zhuǎn)站。此后中國的絲綢又從那里源源不斷地輾轉(zhuǎn)達埃及、歐洲。漢代的帆船開辟了從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線,中國貨物可抵印度次大陸。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遠洋航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貿(mào)易。公元1世紀一位名姓無考的埃及船長所寫的《紅海回航記》也記載了中國,稱之為“秦”國。秦國的北方有一座大城市叫秦尼,秦尼所產(chǎn)的絲線綢緞經(jīng)陸路而至大夏,或者從恒河水路西運。

盡管有水陸兩條絲綢之路通行,但由于絲綢生產(chǎn)成本高昂,再加上商人壟斷經(jīng)營、沿途各國課以重稅等原因,絲綢運到歐洲時已貴比黃金。羅馬對絲綢的需求量每日陡增導致其財源的大量外流,羅馬元老院曾一度頒布禁令,禁止帝國的男人穿著絲綢衣服,由此可從反面證明中西之間絲綢貿(mào)易的發(fā)達。

(四)絲綢在歐洲的風靡

絲綢未傳入歐洲前,歐人縫制衣服的主要原料還是羊毛和亞麻。由此不難想像他們觸摸到輕柔光亮、色彩絢麗的中國絲綢時的驚奇和喜悅。但由于價格昂貴,即使在歐洲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羅馬城,也只有少數(shù)貴族和上層婦女才能穿得上絲綢,并以此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除了穿著應用外,與古希臘人“神化”絲綢一脈相承,羅馬人也從精神上崇拜絲綢:當時的宗教儀式甚至巫術中大量使用絲綢來表達人們對神秘力量的敬仰,而當時羅馬人的護身符都要用絲綢包裹。

其時西方史料對絲綢的記載甚多。羅馬人從厚重的亞麻衣料向薄透漏絲綢的過渡曾有一點小麻煩。普林尼曾寫道:“現(xiàn)在開始從一段到另一端地穿行整個大地了,而這完全是為了使羅馬貴婦人能在一種透明的薄紗下賣弄其媚態(tài)風騷。”羅馬史書也曾記載“我所看到的絲綢衣服,如果它的材質(zhì)不能遮掩人的軀體,也不能令人顯得莊重,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們沒有注意到她們放浪的舉止,以至于成年人們可以透過她身上輕薄的絲衣看到她的身軀,丈夫、親朋好友們對女性身體的了解甚至不多于那些外國人所知道的。”但羅馬文明向來是開放性的,它很快擺脫了一些人的舊有觀念,熱烈的擁抱了來自東方的絲綢。絲綢以之輕盈華美引起了羅馬人的迷戀,當時的名媛貴人總是穿著用中國絲綢做的禮服出席重大典禮和宴會。最著名的事例無過于埃及(當時是羅馬帝國的附屬)的風流艷后克列奧帕特拉七世(Cleop2 atrd VII)的絲綢情緣。古羅馬作家羅卡納(Rokana)曾記述這位女王說,“她白皙的胸脯透過西頓衣料(指原產(chǎn)于中國的絲綢,在西頓上岸加工而得其名)顯得光耀奪目。這種衣料本由細絲精心制成,經(jīng)羅馬工匠用針拆開,重加編制而成”。而埃及艷后的情人——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也曾穿著精美的絲袍到劇場看戲,引起全劇場的驚羨而導致演出中斷。

有了地理認識、記載了中國的史實、有了早期的人員往來,再加上中國絲綢在歐洲市場大行其道,古羅馬時期的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較希臘人大為進步。除卻了幻想,中國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和現(xiàn)實。

三 中世紀時中國之于歐洲

13世紀蒙元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的建立,使得中國和歐洲的溝通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暢通。在蒙元治下,中國和歐洲真真切切地走到了一起。從中國的東海之濱到地中海東岸,從中國的大都到歐洲的大馬士革,海道安全,陸路平靜,所有的道路都暢通無阻。因此有史家說,正是在蒙元時代,中國才真正為歐洲人所了解。

早期的蒙古鐵騎攻城略地,令歐洲驚恐不已。時任教皇的英諾森四世(InnocentⅣ)一方面準備與蒙古人進行“圣戰(zhàn)”,另一方面派出傳教士柏朗嘉賓(Jean Plano Carpin)前去蒙古,一來試圖使成吉思汗皈依,二來也想打探蒙古人的虛實。出使還歐后,栢朗嘉賓寫下了《蒙古史》,展示了一幅歐洲人眼中的的東方畫卷。例如,“世界上人們所習慣從事的行業(yè)中再也找不到比他們更為嫻熟的精工良匠了。他們的國土盛產(chǎn)小麥、果酒、黃金、絲綢和人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蒙古軍團止步中歐后,教皇及歐洲各國君主又想聯(lián)合蒙古共擊伊斯蘭世界,先后派出多名傳教士出使。1253年魯布魯克(Rubruk)出使蒙古,謁見了大汗蒙哥。后來又有孟德高維諾(Monte Corvino)、鄂多立克(Odoricus)和馬黎諾里(Marignolla)出使。他們大量的書信和游記記錄了他們在東方的見聞感觸,中國的形象在歐洲越來越立體、真實:第一,他們明確指出其時所稱的契丹就是西方古代所講的塞里斯,“把西方一度中斷的中國形象又接上了”。第二,他們還向西方介紹了契丹的紙幣、醫(yī)學和宗教,使中國在歐洲的形象更為完整。限于篇幅,又因其影響不如《馬可·波羅游記》,本文對上述傳教士的記錄不再展開。

在整個中世紀時期對溝通中西貢獻最大的,還得算《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從小來到中國,在中國居住了17年,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他周游中國,曾被委任外交使臣、地方官員,可謂官運亨通。經(jīng)中亞返歐后,馬可·波羅在一次海戰(zhàn)中被俘入獄,在獄中和小說家魯斯梯切諾(Rusticiano)合作寫就了轟動歐洲的《馬可·波羅游記》。該書出版后被譽為“世界奇書”,不久就被譯為多種文字出版,風靡歐洲,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一時間似乎整個歐洲都在談論那個遙遠的國度?!恶R可·波羅游記》共分四卷二百二十九章,是西方認識中國歷程中里程碑性的著作,是第一部全面、深入介紹中國的百科全書式的游記。它大量記載了元代的政治斗爭、軍事體制、政治制度、社會經(jīng)濟、宮廷生活、民間風俗、城市城鎮(zhèn)、宗教信仰和科學技術。在談到大都的經(jīng)濟生活時,馬可·波羅寫到“百物輸入之眾,有如川流不息。僅絲一項,每日入城者計有千車”。本文另摘取一段對杭州的描寫以管窺當時歐人眼中的中國:“宮殿是為世界最大之宮,周圍廣有十里,環(huán)以具有雉堞之高墻,內(nèi)有世界最美麗而最堪娛樂之園囿,世界良果充滿其中,并有噴泉及湖沼,湖中充滿魚類。中央有最壯麗之宮室,計大而美之殿二十所,其中最大者,多人可以會食。全飾以金,其天花板及四壁,除金色外無他色,燦爛華麗至堪娛目”。

《馬可·波羅游記》是西方東方學中最重要的歷史文獻,達到了西方對中國認識的頂峰。如張西平所講,西方人翻過這座山峰是在400年以后:

第一,《游記》拓寬了歐洲人的世界觀念。馬可·波羅的契丹之行一下子把歐洲人的眼光拉到了大陸的最東端,“打碎了歐洲便是世界的神話,把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呈現(xiàn)在歐洲人面前,令他們無比驚奇,以致不敢相信”。

第二,《游記》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本質(zhì)就是對人的價值的發(fā)現(xiàn)。人有權享受生活之美,并有權去創(chuàng)造生活之美。《游記》通過對東方金銀財寶、富庶城市、美麗女人的描寫正好契合了文藝復興中對世俗生活的渴望、對財富的迷戀和對情欲的追求?!恶R可·波羅游記》中的中國成了新生活的榜樣,成為歐洲人心中的理想國。

第三,《游記》催生了近代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意大利的地理學家托斯加內(nèi)里(Toscanelli)曾依照《游記》的描述畫了一張海圖,認為從里斯本出發(fā)航行2250海里即可到達契丹的刺桐港(古代泉州)。哥倫布更是《馬可·波羅游記》的狂熱讀者。他受到西班牙國王的資助后,帶著國王致大汗的一封書信,出航去尋找契丹,尋找香料堆積如山、船帆遮天蔽日的刺桐港。當大西洋上的海風把他的船隊吹到南美的海地時,盡管他看到當?shù)赝林汲嗌砺泱w,與他想象中契丹的富庶文明大相徑庭時,他也堅信那里只是契丹的邊緣之地,他仍要“去行在城,把陛下的親筆信交給大汗,向他索取回信帶給國王陛下”。

四 小 結

人類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動物,就在于我們善于交流。此言放而大之,也可以說,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進步,也在于不同文明之間的彼此學習、相互交融。中國和歐洲分處亞歐大陸的兩端,雖遠隔萬水千山,但文明間的交流從未停步。而文明間的交流極少對等,各種文明也有強勢弱勢之分,此時落后,彼時又領先。從古希臘時代歐洲人對中國的朦朧的憧憬,到古羅馬人對中國的具有強烈現(xiàn)實意義的認知,再到中世紀《馬可·波羅游記》的風靡、歐洲人對中國文明的向往,這種逐漸演進而又永處正面的中國形象說明在本文所述的千年歷史中,中國文明一直從總體上領先于歐洲,獨步世界。中國人研究自己國家的歷史,應該擺脫晚清時的悲情,全面認識自身的價值。

[1] 艾田蒲.中國之歐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何芳川、萬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3] 雷蒙·斯道恩.中國變色龍:對于歐洲中國文明觀的分析[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4] 張西平.歐美漢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Changes of the Chinese Image in Europe: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Middle Ages

MENG Qing2b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image;change;China;Europ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uropean civilizations enjoys a long long history.The Chinese image in Europe varies,sometimes drastically,in different ages due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In a history of over a thousand years,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inese image changes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Middle Ages in Europe,which is hopefully helpful to the maste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nd to the value2realization of us.

G04

A

2010210230

猜你喜歡
里斯游記絲綢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遙望“絲綢路”
人大建設(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6
尋夢環(huán)游記
尋夢環(huán)游記
“發(fā)現(xiàn)者”卡納里斯的法律方法論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42
路上絲綢
風采童裝(2018年1期)2018-04-12 02:05:06
超市游記
絲綢情調(diào)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5:28
一條流浪狗的血印
一條流浪狗的血印
今日文摘(2014年18期)2014-10-11 11:02:30
舞阳县| 罗城| 娄烦县| 郓城县| 临沭县| 牡丹江市| 武平县| 磴口县| 昭通市| 竹山县| 股票| 牡丹江市| 通渭县| 嵊泗县| 沁阳市| 拉萨市| 太原市| 莒南县| 区。| 大理市| 华坪县| 科技| 平昌县| 隆回县| 襄樊市| 望城县| 南丹县| 桂林市| 贞丰县| 隆回县| 正定县| 思茅市| 鸡东县| 锡林浩特市| 汉沽区| 潜江市| 巍山| 广饶县| 锦屏县| 吉木萨尔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