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2011-08-15 00:44鞠彥忠王德弘
東北電力大學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鋼纖維耐久性粉末

鞠彥忠,王德弘,張 超

(1.東北電力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132012;2.空軍房管局濟南房管處,濟南250000)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 1993 年法國 Bouygues 公司的 Richard P[1,2]等人根據(jù)線性堆積密度模型(linear packing density model,LPDM)和可壓縮堆積模型(compressive packing model,CPM)和纖維增強材料技術發(fā)展形成的一種新型超高強度超高性能的高致密水泥基復合材料。RPC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耐久性及高體積穩(wěn)定性等特點。和常規(guī)混凝土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主要改進包括以下幾點:1)去除了粗骨料,優(yōu)化了顆粒粒徑分布,以改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均勻性,減少材料的內(nèi)部缺陷;2)使用與活性組分相容性良好的減水劑,以降低水膠比;3)摻加細短鋼纖維,提高了RPC的韌性和延性;4)通過熱養(yǎng)護來加速活性粉末的水化反應,促進細骨料與活性粉末的反應,改善微觀結(jié)構(gòu)。

目前被研究的RPC材料的抗壓強度可達170~800 MPa,抗折強度與彈性模量分別高達30 MPa和50~60 GPa,斷裂能達到40000 J/m2。由于混凝土內(nèi)部孔隙率很小,所以RPC有著優(yōu)良的抗氯離子滲透、抗碳化、抗腐蝕、抗?jié)B、抗凍及耐磨等耐久性。更為重要的是,摻加微細的鋼纖維后能顯著提高其延性,其延性可達普通混凝土的250倍,極限拉應變可達1%[1,2]。優(yōu)越的力學性能、耐久性及環(huán)保性能,使RPC在土木、礦山、核電、市政、海洋以及軍事工程領域中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1 RPC材料研究

活性粉末混凝土自上世紀90年代在法國研制成功以來,受到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的關注,目前活性粉末混凝土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雖然RPC的研制與應用已有成功的先例,但是從原材料到制備工藝、試驗研究、實踐應用以及RPC的各種性能及其產(chǎn)生機理,仍有很多問題,例如RPC制備工藝較其它混凝土復雜,成本較高;RPC的制備、養(yǎng)護還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RPC的本構(gòu)關系至今仍無明確公認的力學計算模型等。所以目前對于RPC的研究,很多還是針對RPC材料的制備技術,力學性能及耐久性的研究。

1.1 RPC材料制備技術研究

文獻[1,2]介紹了RPC的制作原理和生產(chǎn)過程。A.Cwirzen[3]等對RPC的最佳配比進行了研究,獲得了具有較好使用和易性的RPC。鞠彥忠[4,5]等對RPC200的制備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設計了7組不同的RPC配合比,分別測定了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研究了水膠比、鋼纖維含量及種類、養(yǎng)護制度等因素對RPC力學性能的影響,并對比較分析,確定了RPC的最佳配合比及適合的制備養(yǎng)護制度。Lee[6]等對鋼纖維增強強度和韌性的規(guī)律及鋼纖維作用機理進行了分析。結(jié)論表明,加入鋼纖維后,RPC試件的破壞形態(tài)由脆性破壞轉(zhuǎn)化為延性破壞。

國內(nèi)外目前對RPC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其綜合性能的優(yōu)化,如兼顧考慮機械性能、耐久性以及生產(chǎn)成本等。Halit Yazici[7,8]等對含摻合料RPC的制備技術及性能進行了研究,試驗結(jié)果表明:通過使用礦物摻合料(高爐礦渣和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提高硅灰和礦物摻合料在RPC中的含量,可以降低RPC的收縮變形,提高其抗壓強度和韌性。高壓蒸氣養(yǎng)護能更好地改善RPC的水化過程,提高其強度。A.Zenati[9]等用阿爾及利亞當?shù)刎S富的河砂資源配制了RPC,并研究了不同摻合料含量對RPC和易性的影響。洪啟哲[10]等對高鋁活性粉混凝土的開發(fā)進行了試驗研究。通過加入高鋁材料,在一般養(yǎng)護方式下,得到了齡期28 d抗壓強達到184 MPa,彈性模達到66 GPa的早強RPC材料,該材料還具有耐火性好等優(yōu)點。孫偉[11]等對綠色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備過程以及其靜、動態(tài)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結(jié)果表明使用硅灰、粉煤灰以及、礦渣取代50% -60%水泥,用天然的河沙完全取代超細石英粉同樣可以制得抗壓強度達到200 MPa以上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劉娟紅[12]等研究了養(yǎng)護對礦物細粉RPC性能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干熱養(yǎng)護能明顯促進鋼渣粉參與水化的進程,使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強度。謝友均等[13]研制了摻超細粉煤灰的RPC200,其抗壓強度接近250 MPa,抗折強度達到45 MPa。石秋君[14]等通過對16組配合比的碎石RPC的試驗研究,得出了材料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軸心抗壓強度、棱柱體試件的靜力受壓彈性模量、棱柱體試件泊松比和峰值應變等參數(shù),最后通過對碎石RPC材料的抗壓力學性能的綜合分析,提出了碎石RPC的最優(yōu)配合比。何峰[15]等運用火山灰效應數(shù)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硅灰和石英粉兩種主要組分對RPC抗壓強度貢獻率、強度貢獻數(shù)值以及兩組份的強度貢獻指數(shù),認為提高硅灰和石英粉含量對RPC強度貢獻顯著。并通過實驗對比研究了標準養(yǎng)護、90℃熱水養(yǎng)護和200℃高溫養(yǎng)護三種養(yǎng)護制度以及熱養(yǎng)護后的靜置室內(nèi)(20℃)和浸入水中(20℃)兩種處理對RPC和不摻或單摻硅灰或石英粉摻合料的混凝土強度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熱養(yǎng)護有利于提高RPC的抗壓強度,獲得高強、超高強RPC。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就RPC材料的配制技術展開了廣泛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有意義的研究成果。但是,RPC材料在工程中的推廣應用的技術還不成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待克服。如當前RPC的制備工藝、條件仍然比較復雜,成本較高,難以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工程推廣應用等。

1.2 RPC基本力學性能研究

為了給RPC設計提供計算參數(shù),有必要通過試驗測定其相應的基本力學性能。閆光杰[16]根據(jù)加拿大舍布魯克人行橋采用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設計制作了14組RPC200試件,測得了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分別為168.6 MPa和21.6 MPa。并將用該材料制備的橋梁人行道構(gòu)件用于青藏鐵路橋梁中。吳炎海[17]等人進行了76組不同尺寸立方體試件和12組棱柱體試件的單軸受壓力學性能試驗,研究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強度標準,探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本力學性能指標(峰值應變、彈性模量、橫向變形系數(shù)等)與棱柱體抗壓強度之間的關系,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方程。鞠彥忠[18]等人通過試驗對RPC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及劈裂抗拉強度進行了研究,對影響RPC力學性能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在試驗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不同鋼纖維體積含量RPC受壓應力-應變?nèi)€的數(shù)學表達式,擬合得到了抗折強度和劈裂強度之間的關系表達式。試驗結(jié)果表明,水膠比是影響RPC強度的最主要的因素,鋼纖維含量對RPC強度的影響規(guī)律比較復雜,當鋼纖維含量1.0% ~3.5%之間變化時,RPC的抗壓強度、劈拉強度和抗折強度均隨著鋼纖維摻量的增加而增大。當鋼纖維體積含量超過3.5%后,RPC抗壓強度下降,劈拉強度略有提高,而抗折強度仍有明顯的提高。

J.Dugat[19]等人進行了RPC200和RPC800的力學性能試驗,對RPC的應力-應變曲線、彈性模量、泊松比、抗折強度、斷裂能等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結(jié)果表明,RPC800的彈性模量達66 GPa,應力-應變關系曲線的線彈性范圍為起點至抗壓強度的60%,斷裂能40 kJ/m2。O.Bonneau[20]等人通過試驗研究了RPC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彈性模量和斷裂能等力學性能指標,試驗研究表明,RPC不僅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而且摻加微細鋼纖維后能顯著提高RPC的抗折強度和吸收能量的能力,PRC200的抗折強度達和斷裂能遠高于HPC。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對于RPC基本力學性能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們參照普通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對RPC的基本力學參數(shù)進行了測定,得到了RPC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劈裂強度、彈性模量等,推導擬合得到了RPC應力-應變曲線等。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滿足設計中確定RPC基本力學參數(shù)及本構(gòu)關系的要求,但是,由于RPC的配合比、制備養(yǎng)護等還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不同配合比下RPC的力學性能可能差別較大,有必要進行RPC力學性能與配合比,制備工藝間關系的研究。

1.3 動力荷載作用下RPC的力學性能研究

各類建筑物和構(gòu)筑物不但要承受靜力荷載,同時也必須承受來自不同源頭的動荷載作用。混凝土是一種對荷載速率敏感的材料,研究各種環(huán)境下混凝土的動態(tài)行為對其民用和軍事工程中的應用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王磊[21]等,Y.S.Tai[22]等采用SHPB分別對素RPC和不同鋼纖維含量RPC的動態(tài)力學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得出素RPC和鋼纖維RPC的動載抗壓強度隨應變率增加的規(guī)律。試驗表明在RPC中摻加鋼纖維較好地提高了RPC的韌性和變形能力。黃育[23]等分別對摻入一定含量的端鉤形鋼纖維、銑削鋼纖維、方直形鋼纖維、波紋形鋼纖維四種RPC混凝土進行沖擊試驗,比較不同形狀的鋼纖維在沖擊韌性中所起到的作用。葛濤[24]等利用125榴彈炮改裝的發(fā)射裝置對RPC和C30鋼筋混凝土制成的靶板做高速侵徹試驗,并通過對比兩種不同材料的試驗結(jié)果分析RPC的抗沖擊力學性能。

賴建中[25]等采用分離式SHPB對不同纖維摻量的RPC材料進行了層裂性能實驗。結(jié)果表明,RPC材料層裂強度和破壞形態(tài)具有明顯的應變率效應,層裂強度和破壞程度隨著應變率的提高而增加。王耀華[26]等采用步槍子彈和半穿甲彈進行了新型鋼絲網(wǎng)RPC抗侵徹性能試驗,通過比較靶體的破壞形態(tài)和侵徹深度以確定鋼絲網(wǎng)RPC的抗侵徹性能,同時利用ANSYS/LS-DYNA動力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兩種靶體的抗侵徹性能進行數(shù)值計算分析,創(chuàng)建了合理的新型鋼絲網(wǎng)RPC的計算模型。試驗和計算結(jié)果均表明:鋼絲網(wǎng)RPC具有較好的抗局部破壞和抗裂的性能,且具有較高的效費比。余自若[27,28]等對RPC的疲勞特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研究表明: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RPC的疲勞破壞表現(xiàn)為形成單一臨界疲勞主裂紋的破壞形態(tài);RPC的宏觀疲勞損傷過程按宏觀疲勞裂紋演變模式分為裂紋潛伏、裂紋穩(wěn)定擴展和失穩(wěn)破壞3個階段。

以上研究主要是針對于RPC的動力強度與抗裂性能方面,而材料受到?jīng)_擊或爆炸荷載時的吸能、消能能力也是其性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動荷載穿越RPC波幅改變量與其力學參數(shù)間的關系,也都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1.4 RPC耐久性研究

我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將處于建設高峰期?;炷敛牧系哪途眯詻Q定著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耐久性,因此,研究RPC材料的耐久性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已對RPC材料耐久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主要包括抗凍性、抗碳化性能、抗氯離子侵蝕性能、抗硫酸鹽侵蝕性能、抗化學溶液侵蝕性和耐磨性等幾個方面。

鞠彥忠,汪志[29,30]等為研究RPC各組分與其抗凍性能之間的關系,通過設計正交試驗方法,設計制作了9組RPC試件,參照GBJ82285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中抗凍性能試驗的快凍法,對RPC試件進行了100次凍融循環(huán)試驗,探討了水膠比、硅灰水泥比、鋼纖維摻量等因素對普通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凍融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RPC具有很好的抗凍融性能,在RPC抗凍融耐久性的諸多影響因素中,水膠比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硅灰水泥比,最后是鋼纖維摻量。

劉斯鳳[31]等按照ASTMC666標準(美國的快速凍融試驗標準)對RPC棱柱體試件做了凍融循環(huán)試驗,用耐久性系數(shù)和質(zhì)量損失率兩個指標來評價混凝土的抗凍性能好壞,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600次后,質(zhì)量損失在0.3%左右,接近于0;耐久性系數(shù)也均大于等于100。

安明喆[32]等對RP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做了抗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對比試驗,分別得到了RPC和HPC經(jīng)過50次、100次、150次、200次、250次和300次凍融循環(huán)后的質(zhì)量損失和動彈模量損失,3 d,7 d,14 d,28 d的碳化深度,氯離子擴散系數(shù),試驗結(jié)果顯示,RPC在經(jīng)過300次凍融循環(huán)后的耐久性系數(shù)仍大于99,28d的抗碳化深度為0,氯離子滲透系數(shù)為0.222。

楊吳生[33]等測定了RPC棱柱體試件抗凍融和抗化學溶液侵蝕性能,試驗表明,經(jīng)300次凍融循環(huán)后其耐久性系數(shù)仍然不小于100,在海水中浸泡的RPC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都比浸泡前要高。

未翠霞,宋少民[34]將尺寸為100 mm×100 mm×100 mm的RPC試塊浸泡在硫酸鈉飽和溶液中24 h,再于80℃的烤箱中烘干24 h為一個循環(huán),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0次循環(huán)后質(zhì)量損失僅為1%,20次循環(huán)后質(zhì)量損失維持不變,而且試件的強度一直在增加。劉斯鳳[31]等將RPC試件浸入我國新疆鹽湖鹵水,三個月后測得試件的質(zhì)量損失和動彈性模量損失。試驗結(jié)果表明,三個月內(nèi)RPC試件無質(zhì)量損失,動彈性模量損失在90 d時僅為0.5%左右,說明RPC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化學溶液侵蝕能力。葉青[35]等對RPC抗液氮凍融能力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表明,RPC經(jīng)過50次常規(guī)凍融和一次液氮凍融循環(huán)之后,其質(zhì)量損失為0.4%,強度損失為1.8%,因此,RPC具有抗液氮凍融的能力。N.Roux[36]等對RPC200的耐久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通過試驗研究了RPC200的抗碳化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和耐磨性,并與C30和C80混凝土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表明,試件在CO2濃度為100%的環(huán)境中存放90 d后,沒有發(fā)生絲毫碳化;RPC的氯離子擴散系數(shù)為0.02,遠低于C30混凝土的1.1和C80混凝土的0.6;RPC的耐磨系數(shù)為1.3,也低于C30混凝土的4.0和C80混凝土的2.4;RPC各項耐久性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C30和C80混凝土。M.G.Lee[15]等人按照ASTM C131對RPC、高強混凝土和常規(guī)混凝土的耐磨性進行了試驗研究和對比分析,實驗結(jié)果表明,RPC的耐磨性明顯優(yōu)于高強混凝土和常規(guī)混凝土。

以上研究從不同方面對RPC材料的耐久性進行了研究,也與常規(guī)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進行了比較分析,這些研究均表明,RPC材料具有良好耐久性。

2 RPC應用研究

2.1 RPC構(gòu)件設計研究

盧姍姍[37]在對5根不摻鋼纖維RPC梁的受彎性能試驗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推導分析,得到不摻鋼纖維RPC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余自若[38]等通過對RPC無配筋梁和有配筋梁的試驗,分析了RPC梁的彎曲強度和變形特性。假設梁可承受拉應力且拉應力按矩形分布,給出了RPC受彎構(gòu)件正截面承載力的計算公式,通過該公式計算出的理論值與試驗值符合良好。李莉[39]對5根鋼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兩跨連續(xù)梁進行了每跨跨中單點集中加載試驗,基于試驗結(jié)果建立了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的中支座兩側(cè)等效塑性鉸長度計算公式,分別提出了以中支座控制截面相對塑性轉(zhuǎn)角和中支座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為自變量的彎矩調(diào)幅計算公式,為活性粉末混凝土連續(xù)梁塑性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jù)。萬見明[40]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裂計算模型,提出了正截面抗裂計算公式。王兆寧[41]通過對3根矩形截面RPC配筋梁抗彎性能試驗以及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林震宇[42]等進行22根圓鋼管RPC軸壓短柱試驗,分析其荷載-變形曲線、破壞特征,在現(xiàn)有普通鋼管混凝土極限承載力計算規(guī)范,結(jié)合試驗結(jié)果,通過修正套箍系數(shù),給出了圓鋼管RPC軸壓短柱極限承載力統(tǒng)一計算公式。

周軼峰[43]等參照現(xiàn)行高架橋設計規(guī)范初步設計了RPC橋墩,并通過有限元計算驗證了所用設計理論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RPC橋墩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的力學性能,并通過穩(wěn)定性、極限承載能力、抗震性能等計算分析,表明RPC可以節(jié)約材料用量,提高結(jié)構(gòu)的抗震性能。趙冠遠[44]等通過4個小比例RPC矩形截面墩的擬靜力試驗,研究了RPC配筋柱的延性性能、滯回曲線及其破壞機理,分析了配箍率對RPC配筋柱延性的影響。郝文秀[45]等通過大比例尺RPC箱型橋墩試件在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試驗,對試件的破壞形態(tài)、滯回特性、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進行研究。王誠[46]通過對3個RPC箱型墩試件施加常軸力以及水平反復荷載,研究了水平荷載作用方向?qū)PC箱型墩抗震性能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RPC箱型墩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水平荷載加載方向角是影響箱型墩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斜向受力構(gòu)件的抗震性能要弱于主軸受力構(gòu)件。

鞠彥忠[47-49]等人根據(jù)RPC力學性能試驗研究結(jié)果,通過理論推導分析,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電桿的承載力計算方法和正常使用狀態(tài)(抗裂度、裂縫寬度、撓度)驗算方法,給出相應參數(shù)的建議取值范圍。并分別對RPC單桿、預應力RPC雙桿和部分預應力筋RPC雙桿進行了設計研究,設計出了能夠滿足500 kV輸電線路工程應用要求的三種電桿,并實現(xiàn)了工廠化生產(chǎn),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好社會效益。及高耐久性的工作機理;V.Matte[50]等人對RPC制成的放射性核廢料儲藏容器的性能進行了研究,指出RPC不但能夠防止放射性物質(zhì)從內(nèi)部泄漏,而且能夠抵御外部侵蝕性介質(zhì)的腐蝕,是制備新一代核廢料儲存容器的理想材料。

可見,國內(nèi)外學者對RPC基本構(gòu)件的設計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研究范圍涉及梁、柱、橋墩、電桿、管涵等。但是,這些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都是基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或纖維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計算規(guī)范和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據(jù),通過擬合或修正得到的,即這些設計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是完全基于構(gòu)件的破壞機理,而是采用的半經(jīng)驗半理論的方法得到的,這些結(jié)論很可能僅與文中的試驗數(shù)據(jù)相符合,不一定具有普遍適應性。因此,對于RPC構(gòu)件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有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2.2 RPC的工程應用概述

RPC由于其優(yōu)越的力學性能、超高的耐久性和環(huán)保性能,自問世后,短短的十幾年間已在道路橋梁、核電、市政、港口海洋以及軍事工程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迄今為止已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采用RPC材料制作橋梁構(gòu)件,1997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謝布洛克(Sherbrooke)市建成建成的RPC材料的步行/自行車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RPC材料的橋梁結(jié)構(gòu)。美國于2001年在伊利諾斯州建成了18m直徑的圓形屋蓋,該屋蓋未采用任何鋼筋,設計中考慮了RPC的延性,直接承受拉、彎應力及初裂應力。并且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法國在一核電站的冷卻系統(tǒng)中耗用823立方米的RPC制作了2500多根尺寸不等的梁,并用以制作大量核廢料儲存容器。RPC材料在美國的下水道系統(tǒng)工程中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和應用。為適應各種不同特點和用途的壓力管道,已開發(fā)出多種施工技術和方法。對于水平壓力管道,采用離心澆注法,充分利用了RPC的高抗壓強度、水密性和低滲透性。在豎直壓力管道中采用濕法澆注有效地利用了RPC的氣密性,減小了空氣滲透。用于制造涵洞和下水道的施工方法“干法澆注”和“頂部頂進灌漿澆注法”正在進一步的完善中。日本和挪威等國把RPC運用在了港口和海洋工程領域,在日本用RPC做鋼管樁防蝕層,在海水中浸泡實驗表明RPC有很強的防蝕能力,剛管樁表明無銹蝕仍有金屬光澤。在國外RPC材料還被用于海底輸氣管道的隧洞襯砌、海底核廢料庫的支護、海上采油平臺后張預應力管道孔的封堵以及碼頭混凝土受海水腐蝕部位的修補等。

RPC在國內(nèi)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工程應用的實例,尤其是鐵路交通工程中。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生產(chǎn)RPC預制構(gòu)件的廠家。主要產(chǎn)品包括:電纜槽蓋板,橋梁蓋板和欄桿,低高度梁及T型梁等。鐵道部頒布了《客運專線RPC材料人行道擋板、蓋板暫行技術條件》和《客運專線鐵路技術管理手冊:活性粉末混凝土構(gòu)件施工要點手冊》,也促進了RPC材料在鐵路交通工程的推廣應用。國內(nèi)RPC在工程修復中使用也比較多。例如在葛洲壩二江泄水閘和映秀灣電站攔河閘底板修補中試用,效果良好。

3 結(jié) 語

由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在近年來無論是從理論研究還是性能試驗方面,都對RPC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且在工程應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對PRC材料的配合比和制作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在一些方面已經(jīng)比較成熟,其靜態(tài)力學性質(zhì)也已經(jīng)比較清楚,動態(tài)力學性質(zhì)也已取得了一些的研究成果,RPC構(gòu)件的設計研究也已經(jīng)開展,但是,當前對于RPC技術的研究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已有的少量的相關設計計算公式也多是參考纖維高強混凝土加上經(jīng)驗估算提出的。為了將RPC技術廣泛地應用于工程實踐,還需對以下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理論和試驗研究。

(1)養(yǎng)護問題。目前RPC制備都需要熱養(yǎng)護,這對于現(xiàn)澆施工存在一定困難,使其在實際的結(jié)構(gòu)工程中的運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必要對RPC材料配合比及施工工藝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開發(fā)出一種能夠適應現(xiàn)場施工要求的RPC材料,使其能夠在土木建筑工程領域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2)造價問題。當前,硅粉的摻入、高效減水劑和鋼纖維的使用以及特殊條件下的成型和養(yǎng)護條件,都提高了RPC的生產(chǎn)成本;由于地域限制,配制活性粉末混凝土所需要的優(yōu)質(zhì)原材料往往很難在一個地區(qū)采購齊全,這也進一步導致成本的增加,阻礙了它的推廣和使用。因此,對RPC配合比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能夠滿足其材料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其生產(chǎn)制作成本,對于RPC更廣泛的推廣應用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3)沒有完備的試驗測試標準。一般來說,現(xiàn)行的測試手段、測試標準對高強度、高性能的RPC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有時候往往存在較大的誤差或浪費現(xiàn)象。

(4)微觀結(jié)構(gòu)與機理問題。對于活性粉末混凝土微觀(亞微觀)結(jié)構(gòu)還有待充分地研究,對于結(jié)構(gòu)和強度形成機理還不完全清楚。

(5)缺乏模型。RPC的本構(gòu)關系至今仍無明確公認的力學計算模型,使當前的工程應用仍限于參考纖維高強混凝土加上經(jīng)驗估算的方式進行。

(6)RPC構(gòu)件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有待發(fā)展和完善。

[1]Richard P,Cheyrezy M.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J].Cement Concr Res.1999,25(7):1501 -11.

[2]Richard P,Cheyrezy MH.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 with high ductility and 200 - 800 MPa compressive strength[G].ACI SP144 - 24 1994,144:507 -518.

[3]A.Cwirzen,V.Penttala,C.Vornanen.RPC mix optimization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minimum water requirement of binary and polydisperse mixtures[J].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2005,1(13):2191 -2201.

[4]鞠彥忠,王菊.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開發(fā)與性能研究[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6,26(2):10-12.

[5]鞠彥忠,周冠男,鄭維權(quán).200MPa級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的配制與試驗研究[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7,27(2):18-21.

[6]Lee MingGin,Wang YungChih,Chiu ChuiTe.A preliminary study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s a new repair material[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7(21):182 -189.

[7]Yaz C H,Yigiter H,Karabulut AS,et al.Utilization of fly ash and 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as an alternative silica source i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Fuel,2008,87(3):2401 -2407.

[8]Halit Yaz C,Mert Yucel Yard M C,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containing mineral admixtures under different curing regim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1223 - 1231.

[9]A.Zenati,K.Arroudj,M.Lanez,Influence of cementitious additions on rhe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J].ScienceDirect,2009(2):1255 - 1261.

[10]洪啟哲.高鋁活性粉混凝土性質(zhì)之研究[D].臺灣: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008.

[11]Zhang Yunsheng,Sun Wei,Liu Sifeng,et al.Preparation of C200 Gree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nd its Static - dynamic Behavior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8,30(9):831 -838.

[12]劉娟紅,王棟民.養(yǎng)護對礦物細粉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報,2009,31(7):100-103.

[13]謝友均,劉寶舉,龍少成.摻超細粉煤灰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1,4(3):280-284.

[14]石秋君.碎石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壓力學性能試驗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15]何峰,黃政宇.200-300MPa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配制技術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0,8(4):3-7.

[16]閆光杰,閻貴平,安明喆等.200MPa級活性粉末混凝土試驗研究[J].鐵道學報,2004,26(2):116-119.

[17]吳炎海,林震宇,孫士平.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24(3):7-11.

[18]鞠彥忠,王德弘,李秋晨等.鋼纖維摻量對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J].實驗力學,2011,26(3):254-260.

[19]J.Dugat,N.Roux,G.Bernier.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6,29(4):233 -240.

[20]O.Bonneau,C.Pouhn.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Concrete[J].International.1996,18(4):47 -49.

[21]王磊.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動態(tài)荷載下的力學性能[D].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2007.

[22]Y.S.Tai.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t various loading rates for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2009,52(1):14 -21.

[23]黃育,王必斌,陳萬祥等.不同鋼纖維對RPC性能影響的試驗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5):65-67.

[24]葛濤,潘越峰,譚可可等.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s1):3554-3556.

[25]賴建中,孫偉.活性粉末混凝土層裂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2009,26(1):137-141.

[26]王耀華,肖燕妮,畢亞軍等.鋼絲網(wǎng)增強活性粉末混凝土抗侵徹特性[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1):57-61.

[27]余自若,安明喆,閻貴平.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勞性能試驗研究[J].中國鐵道科學,2008,29(4):35-40.

[28]余自若,安明喆,鄭帥泉.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勞后剩余抗壓強度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11,32(1):82-87.

[29]鞠彥忠等.RPC 凍融性能試驗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35):3-5.

[30]Y.Z.Ju,F(xiàn).Wang,D.H.Wang.Study of RP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ti- freeze - thaw Resistance[C]/The l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uctui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Guangzhou,China,January 7 -9,2001:1742 -1748.

[31]劉斯鳳,孫偉等.摻天然超細混合材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及其耐久性研究[J].硅酸鹽學報,2003,31(11):1080-1085.

[32]安明喆,楊新紅.RPC 材料的耐久性研究[J].建筑技術,2007,38(5):367 -368.

[33]楊吳生,黃振宇.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3,1:19-26.

[34]宋少民,未翠霞.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2006,2:72-80.

[35]葉青,朱勁松.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6,6:33-36.

[36]Roux N,Andrade C,and Sanjuan M A.Experimental Study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1996(2):1-6.

[37]盧姍姍.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

[38]余自若,閻貴平,張明波.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彎曲強度和變形特性[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30(1):40-42.

[39]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

[40]萬見明,高日.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計算方法[J].建筑結(jié)構(gòu),2007,37(12):93-96.

[41]王兆寧.活性粉末混凝土矩形截面配筋梁抗彎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8.

[42]林震宇,吳炎海,沈祖炎.圓鋼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軸壓力學性能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05,26(4):52-57.

[43]周軼峰,閻貴平.活性粉末混凝土預制橋墩的設計研究[J].鐵道建筑,2006(1):6-9.

[44]趙冠遠,閻貴平.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14(7):94-97.

[45]郝文秀,閻貴平,鐘鐵毅.反復荷載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箱型橋墩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9,31(5):60-64

[46]王誠.活性粉末混凝土箱型橋墩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

[47]鞠彥忠,單明,孟現(xiàn)安.500kV活性粉末混凝土電桿的設計[J].中國電力,2008,41(11):62-65.

[48]鞠彥忠,單明,李旭等.高耐久性活性粉末混凝土電桿的設計研究[J].華東電力,2008,36(9):33-36.

[49]鞠彥忠,劉紅星,汪志等.超高壓部分預應力活性粉末混凝土電桿的設計[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4):382-386.

[50]V.Matte,C.Riehet,M.Moranville.Characteriza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as a Candidate for the Storage of Nuclear Wastes[C].Symposium on High Performance and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herbrooke,Canada,1998(3):75 -88.

猜你喜歡
鋼纖維耐久性粉末
不同纖維長度的混雜鋼纖維混凝土本構(gòu)模型
ZrC粉末制備技術的研究進展
氮化鋁粉末制備與應用研究進展
鋼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壓力容器產(chǎn)品銘牌使用耐久性的思考
既有鋼纖維混凝土超聲回彈綜合法的試驗研究
白及粉末入藥歷史沿革概述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混凝土耐久性無損檢測技術
K+摻雜對YBO3∶Eu3+粉末發(fā)光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