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迷霧人生
——《無名的裘德》中的虛無主義

2011-08-15 00:45:02
關(guān)鍵詞:無名的裘德裘德艾拉

楊 麗

(西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重慶400715)

迷霧人生
——《無名的裘德》中的虛無主義

楊 麗

(西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重慶400715)

《無名的裘德》作為哈代的封山之作,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毀滅文學(xué)。小說的很多地方都體現(xiàn)了虛無主義,不管是裘德、艾拉白拉、淑,還是費勞孫和小時光老人,都沒能擁有實實在在的幸福,事業(yè)不得志,愛情不幸福,生命終究灰飛煙滅,一切都如霧一般飄渺。小說在事業(yè)、感情、生命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夢幻意識、孤獨意識和死亡意識,以及虛無意象“霧”的描寫,都與虛無主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悲劇和虛無中,對基督教信仰的回歸并不是救贖之道。

迷霧; 《無名的裘德》;虛無主義

《無名的裘德》作為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毀滅文學(xué)?!缎侵芰u論》認(rèn)為,單單這一部作品就足以“讓1895年成為文學(xué)史上值得紀(jì)念的一年”,而且“即使哈代沒有寫過其它作品,這部小說仍然足以讓他位列英國小說家之首”[1](P301)。小說以悲愴的筆調(diào)敘述了裘德悲劇的一生,裘德不但沒有追逐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反而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孩子,年未滿三十即含恨而終。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無名的裘德》體現(xiàn)了哈代的悲觀主義思想,也有少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該小說體現(xiàn)著樂觀主義精神。筆者認(rèn)為,小說中虛無思想迷漫全文,即使是回歸神圣的基督教信仰也無法救贖。

一、虛無主義的傳統(tǒng)

虛無就是黑暗、孤獨、無希望、無意義?!疤摕o主義”這個詞雖是近代歷史的產(chǎn)物,虛無主義的傳統(tǒng)卻可以追溯到《圣經(jīng)·舊約》中的公元前10世紀(jì)《傳道書》中所羅門的言語。“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保?](P595)“基督教是一個虛無的宗教,同時它也導(dǎo)致了虛無主義的產(chǎn)生?!保?](P14)“虛無”一詞在舊約中頻繁出現(xiàn),以《傳道書》最為明顯,“vanity”一詞在這部分就出現(xiàn)了37次之多。虛無的思想在句子中隨處可見:“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作,有什么益處呢?”[2](P595)“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何處?!保?](P595)“萬事令人厭煩。”[2](P595)“(基督教)骨子里就是追求‘無’?!保?](P30)美國學(xué)者勒蘭德·萊肯認(rèn)為,只有承認(rèn)以上帝為中心的人才能享受上帝所賜的人生,《傳道書》中虛無主義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不信奉上帝,故生活是蒼白而又空洞的。

在文學(xué)作品中,虛無主義思想隨處可見。歐洲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生無?!?Ubi Sunt)最早出現(xiàn)在拉丁語詩歌里,也同樣出現(xiàn)在古英語詩歌當(dāng)中。這個主題實際上是虛無主題的變體,古英語詩歌中有名的《哀歌集》中的一些詩歌就表現(xiàn)過這樣的主題。其中的??巳鼐碇械摹读魍稣摺?,講述的是一位痛失主人的男子經(jīng)受各種苦難的故事。故事凄婉悲愴,哀嘆苦短人生之無常。另一古代英國的英雄史詩《貝奧武甫》也體現(xiàn)了同樣的思想主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虛無的影子。在《麥克白》接近結(jié)尾處時,麥克白感嘆:“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命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第五幕,第五場)[4]。

《無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說中最令人痛苦的一部,夢幻意識、孤獨意識和死亡意識相互交織,自然景象中虛無的意象——“霧”的提及也遠(yuǎn)遠(yuǎn)多于其它景物描寫,悲觀虛無意識分明地體現(xiàn)在事業(yè)、愛情以及生命上。哈代自己說他生活在兩個世界中間,一個已經(jīng)死了,另一個還沒有力量誕生。在這渾沌的兩個世界之間,命運如霧般飄渺,看不出未來的影子。

二、失意的事業(yè)

“在哈代看來,世事的變遷,命運的變幻,威塞克斯人的悲劇,無不與教育密切相關(guān)?!保?](P240)哈代說要寫出“靈和肉的生死斗爭”[6](P2),這搏斗發(fā)生在裘德和淑身上,也發(fā)生在費勞孫身上。

在瑪麗格倫的時候,作為小學(xué)教員的費勞孫有著遠(yuǎn)大的抱負(fù)。他計劃著先取得大學(xué)畢業(yè)的資格,然后再在教會里當(dāng)一名圣職人員,所以他滿懷信心地選擇了去離目標(biāo)較近的基督寺。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讓他的夢想灰飛煙滅。時隔多年,當(dāng)裘德再次與老師相認(rèn)時,“在想象中給他罩上的那一團輝煌的光暈,一下消滅了”[6](P137)。費勞孫仍舊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他的夢想早已放棄多年了。直到要與淑結(jié)婚時,為了負(fù)擔(dān)起家庭重?fù)?dān),他才進入一所更大的學(xué)校。淑一離開,他的地位因為流言蜚語而受影響,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過清貧的生活。在小說的結(jié)尾,費勞孫通過利誘淑回歸,從而保障他的社會地位。事業(yè)原本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對費勞孫來說卻遙不可及,他努力追求不成,只有費盡心機地耍手段才能擁有。

在費勞孫的影響下,裘德也開始了遠(yuǎn)大理想的追尋。他的追夢之旅較費勞孫的更悲慘,也更具有虛無主義的意味。受老師的影響,他立志要去基督寺闖出一番天地來。他經(jīng)常去遠(yuǎn)眺那“好像天上的耶路撒冷”[6](P29)的基督寺,但是每次去都是傍晚時分霧靄迷漫時?!澳莻€隱約模糊的城市,讓一片霧籠罩起來了?!保?](P21)這里的霧是虛幻之霧,這意味著裘德的理想和事業(yè)也會是這般的飄渺。“他看不見一盞一盞的燈光;只有發(fā)亮的一片氤氳或者發(fā)光的一團煙霧。”可惜他意識不到理性和現(xiàn)實的距離,他廢寢忘食,以驚人的毅力自學(xué),直到與艾拉白拉戀愛。

當(dāng)他真正踏上夢想之地時,在黃光紅霧里的街燈“都帶出猶疑的神氣”,“露出不大歡迎他的樣子來”[6](P101)。他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孤獨、自己的渺小,“好像他只是一個鬼魂……而卻沒法使別人看見或聽見自己那樣”[6](P103)。那些日夜激勵他向上的學(xué)院在他眼里也改變了,他認(rèn)為“在夜里看起來,完美無瑕、合于理性的東西,到了白天,就變成了或多或少帶有缺陷的現(xiàn)實之物了”[6](P111)。為了解決溫飽,他在城里做起工來,同時夜以繼日地苦學(xué)。在當(dāng)時的條件下,身無分文的城市工人是不可能進入大學(xué)的。他給院長的信石沉海底,唯一的一封回信也只是讓他安守本分。他自信在相同的機會下能勝過那些學(xué)者,但是一墻之隔,讓他和他們屬于兩個世界。他客觀冷靜地剖析自己的夢想,決定去除野心,研究神學(xué),真正地為宗教服務(wù),也為自己懺悔。純潔的信仰改變不了他荒謬的人生、凄苦的愛情,他一本一本地?zé)袅怂械纳駥W(xué)著作。再次的失敗讓他仿佛身在地獄一樣,他終于醒悟過來:守法虔誠的宗教教師不過是騙人的。他的抱負(fù)——想要闡明學(xué)術(shù),想要宣傳圣教,都以失敗收場。在以后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仍舊忘不了他的夢想之地,連做點心也是按照基督寺的學(xué)院做的。

宗教信仰的追求不論是像費勞孫那樣出于飛黃騰達的野心,還是像裘德后來那樣一心一意地為別人謀求幸福,都不能讓他們自己免于虛無的磨難。通過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立,哈代描述了社會的黑暗,絕望之情在裘德臨危時表露得淋漓盡致。裘德最后哀嘆:“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6](P558)哈代讓主人公的夢想之地在迷霧中呈現(xiàn),本身就具有虛不可及的意味。裘德的追夢之旅就像追逐一座海市蜃樓,那不過是大氣的間接反應(yīng)。人越是窮追不舍,越是加劇死亡。他的一生為著事業(yè)、愛情在各個地方飄蕩,最終又回到原地。正如《圣經(jīng)》中所言:“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fēng)?!保?](P595)

三、飄渺的感情

因為這部小說,哈代曾被冠以“反婚姻”、“反宗教”的罵名,雖然“它只企圖把那種會緊隨著人類最強烈的戀愛之后而來的悔恨和愁煩,訕笑和災(zāi)難,直率坦白地加以處理”[6](P2)?;橐鰫矍樵谶@部小說里向我們獨特地展現(xiàn)了哈代的悲觀虛無思想。

神秘的范立家族,婚姻始終不幸。裘德和淑的父母都是婚姻悲劇的受害者,老姑太太終身未嫁,也一直跟裘德強調(diào)不要結(jié)婚,因為她知道他們那一家人沒有一個不是結(jié)了婚又后悔的。對于這樣黯淡的命運,裘德和淑仍舊沒有警惕,他們將父輩的悲劇重演了一遍。“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時代,早已有了。”[2](P595)冥冥中那種操縱萬物的意志力讓他們無處可逃。

年輕的裘德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與肉性的艾拉白拉走到了一起,過著清貧的小日子。最終艾拉白拉忍受不了貧苦,選擇了去澳洲,連裘德送給她的相片也拍賣扔掉了?;橐龅钠茰缱岕玫率Щ曷淦?,他自殺未遂,于是借酒消愁,走向忘卻的迷霧,渴望酒精能麻痹他孤寂的心靈。

后來,裘德再次陷入愛情的漩渦。這一次愛上的是靈性的淑——他的表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第一次真正的見面是約定在“便道上那個標(biāo)志殉教烈士就義地點的十字架旁邊”[6](P135),而淑則顫抖地讓他避開那個地方。這一筆象征著他們的愛情最終會死亡,而且以宗教的方式結(jié)束。她明知道自己不愛費勞孫,自己對于他只是像頭草驢或母羊之類的畜類,但依然選擇了結(jié)婚?;楹蠊铝懔愕母杏X使她被離經(jīng)叛道的情欲和講不出道理來的怨憤攪得一時也不得安靜……于是,在費勞孫的同意下,淑跟裘德一起流浪生活,到處受人鄙視,但是也得到了他們追求的雪萊式的心靈相通的愛情。然而,“無法擁有確定和寧靜的生活,他們被黑暗中一股更為強大的不可知的力量包圍著,一路都在掙扎和逃跑”[7](P99)。

孩子的慘死讓淑遭受嚴(yán)重打擊,于是她向命運和教會屈服,離開了心愛的裘德,開始皈依宗教,以懲罰自己來贖罪。最后,在費勞孫的引誘下,她再度回到他的身邊,過著痛苦的日子。連寡婦艾德林太太都感覺淑和費勞孫的第二次婚禮像殯葬一樣。淑似乎在第二次婚姻中找到了平靜,艾拉白拉卻清楚地看透這一切,“自從她離開他的懷抱以后,她一直就沒平靜,她不到死,不到他現(xiàn)在這樣,也永遠(yuǎn)不能平靜!”[6](P564)說明虛無主義的救贖不是靠傳統(tǒng)基督教徒的教誨和對基督教的皈依。

艾拉白拉只是一個欲望的追求者。在澳洲,她看上了酒店經(jīng)理,不顧一切地與之結(jié)婚,并且悄悄取消了與裘德的婚姻。丈夫死后,她在宗教上僅僅得到了片刻的安寧。一看到裘德,又算計著怎么把他搶回來。宗教信仰不能彌補她空虛的心靈,也滿足不了她對精神和肉體的需要。于是她與費勞孫商量對策,淑一離開,她就賴上裘德,并讓他再次與她結(jié)婚。而裘德病危時,她卻為著自己的前途考慮,與年紀(jì)較大的鄉(xiāng)村醫(yī)生調(diào)情。

小說通過霧渲染了孤獨而又飄渺的愛情。費勞孫和淑結(jié)婚時,“他的身外圍著一層霧氣,使他看不出別人的感情來”[6](P240)。而淑和裘德最后一次試圖將他們的婚姻法律化的那天,“吹來了一片陰濕的濃霧”[6](P387)。最后,淑回到費勞孫身邊,同他復(fù)婚時則是濃霧迷漫。這霧既是孤獨之霧,也是死亡之霧,象征著愛情的死亡。這一場錯綜復(fù)雜的情感糾葛,主角們始終擺脫不了孤獨的陰影。艾拉白拉一個接一個給自己物色對象,以此來麻木自己的孤獨感,為自己找一個實在的依靠。裘德的第一段婚姻是苦悶的,在孤獨中,他想從淑身上找到安慰,不巧另一個孤獨的人也同時看上了淑。結(jié)了婚以后的孤獨讓淑無法忍受,她離家出走,剩下費勞孫孤單寂寥,才又有了后來駭人的悲劇。

社會制度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說主人公的婚姻,但自始自終都是他們自主的選擇導(dǎo)致了他們的苦難。不幸的感情與婚姻,具體而言是由于他們自身的局限性,寬泛而言則是那不可控制的意志力,虛無的宿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就像神秘的范立家族的魔咒?!叭嘶疃嗄辏彤?dāng)快樂多年。然而也當(dāng)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保?](P601)整部小說的婚姻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曾經(jīng)的得意也好,失意也罷,最終都化為烏有。

四、虛無的命運

裘德的一生是虛無的一生,如同小說標(biāo)題所暗示的一樣,“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2](P598)。他一心想出人頭地,最終也不過是默默無聞地忍受折磨和失意,直至最后默默地死去。他那不足30歲的生命,卻承受了如此之重的打擊。在為農(nóng)夫趕鳥兒的時候,他有了一種同生天地間的同感,認(rèn)為鳥兒的生命同他自己一樣渺小而又可憐,于是忘記了工作職責(zé),放小鳥下來啄食,自己卻被解雇了。正如哈代所說,他的這種個性讓他“生下來就要受盡痛苦,直到那無用的生命閉了幕”[6](P14)。在最后一次冒死探望淑的時候,他感到“紅衣主教學(xué)院的草場上吹過來的凄霧,像死神的爪子似地抓住了他,往他肉里扎”[6](P543)。一個在乎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卻異常冷漠,時光在他身上走了一圈,卻又什么都沒有留下。

裘德的兒子——小時光老人,更是對人生虛無的真實寫照?!巴ㄟ^‘小時光老人’——一個有著老人心理的兒童形象,哈代也表現(xiàn)出頹廢思想的影響。”[5](P396)小小的年紀(jì)卻讀懂了人世間的冷漠與飄渺不定,“好像洪荒以來人類所有的愁苦,都壓在年齡像朝日初升的這個孩子的心頭”[6](P376)。他獨自一人走向父親家中,周圍的實物對他而言僅僅是“抽象的居所,生長的東西和廣漠的昏暗世界”[6](P378)。美麗盛開的花兒只會讓他想到即將凋謝,游行隊讓他想到大審判的末日,而基督寺在他眼里更像一座監(jiān)獄。他提議對待沒人要的孩子就該趁著魂兒沒長全時馬上弄死,不然長大了會到處跑。在哈代看來,“沒有出生是最好的,因為意識的存在是個禍根,而且死者本身是值得同情的,死亡會折磨著未亡人”[8](P379)。他弄死了另外兩個孩子,然后自殺身亡。哈代通過大夫之口把這一行為解釋為人認(rèn)識到了人生里的種種可怕,故而希望不要在世為人。小時光老人像一個先知,他知道世間的殘忍冷漠,明白人情冷暖,活著永遠(yuǎn)是痛苦,就像鮮花永遠(yuǎn)會凋謝一樣;同時,他直接促成了裘德和淑的進一步悲劇,反過來又證明了他對世界的看法。

有學(xué)者指出,文中裘德所說的“時代還沒成熟到我們那種程度哪!我們的看法,早了五十年……”[6](P553)體現(xiàn)了樂觀精神,即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筆者持相反觀點,在淑敢于挑戰(zhàn)世俗的時候,她認(rèn)為,“……咱們不過比他們稍微先進一點兒就是了,沒有別的。再過五十年,再過一百年,那現(xiàn)在這一對兒的后人,在行動和感覺方面,要比咱們現(xiàn)在還要別扭。他們要比咱們現(xiàn)在還清楚地看到擾攘的人群,都是些跟我們一樣的有形之體,骯臟齷齪地生長繁殖”[6](P391~392)。淑在前期是個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新女性,相比之下,她所說的更能體現(xiàn)小說的主旨。無常的命運映照在他們身上,他們只是比后人更清楚地認(rèn)識到了這種力量。

“哈代在這部作品里保持了將主要人物引向滅亡及其希望全部破滅的悲劇性主題?!保?](P396)“愿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保?](P557)“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為何不出母胎就絕氣……”[6](P558)即使裘德此時仍沒有屈服于命運,也見不到他對未來還有絲毫的信心。裘德死的時候是天氣晴朗空氣恬靜的夏季,不再有迷霧,不再有陰霾,基督教不能改變的混濁虛無只能由死亡帶走。哈代把出生和意識的產(chǎn)生看作是一種劫數(shù),而現(xiàn)在生活突然失去了價值,對上帝的信仰變得不堪一擊。死亡意識、痛苦意識、孤獨意識,正是這種虛無感促成了裘德的死亡。病危的裘德在一遍遍地咒罵上帝聲中,時光停止了。它儼然是一本極端陰沉且充滿絕望的書,發(fā)生的種種苦難如冰冷之水,反復(fù)澆灑于讀者心頭,直至滅絕與麻木。

五、結(jié)論

《無名的裘德》無論是在語言還是故事情節(jié)本身,人生虛無這一主題都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了出來。這場靈與肉的決斗明顯是以靈的失敗告終。小說中的主人公在潦倒或困窘中轉(zhuǎn)向基督教,卻仍舊逃脫不了荒謬而凄苦的命運。他們在虛幻、孤獨和死亡的迷霧中艱難掙扎。命運像載著小時光老人的火車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似乎是裘德所遙望的基督寺一般被一層霧給籠罩著,找不出答案。小說通過虛無主義與哈代的悲觀主義哲學(xué)的結(jié)合,給人留下意味深長的反思。

[1]Cox R G.Thomas Hardy:The Critical Heritage[M].New York:Routledge,1979.

[2]The Holy Bible(Authorized King James Version)[M].Glasgow,Scotland:Collins Clear-Type Press,1959.

[3]Shane Weller.Literature,Philosophy,Nihilism:The Uncanniest of Guests[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Press,2008.

[4]威廉·莎士比亞.麥克白[M].朱生豪,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5]聶珍釗.悲戚而剛毅的藝術(shù)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

[6]哈代.無名的裘德[M].張谷若,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

[7]Scott Rode.Reading and Mapping Hardy's Roads[M].New York:Routledge,2006.

[8]Michael Millgate.Thomas Hardy:A Bibliography Revisite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Misty Life:Nihilism in Jude the Obscure

YANG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Jude the Obscure is the last novel of Thomas Hardy.It is a destructive novel and expresses the idea of nihility.Jude,Sue,Arabella and Phillotson could not have real happiness.The failed career,unhappy marriage,and fragile life are as misty as the fog.The consciousness of dream,loneliness and death through career,marriage and life,and the image of fog all are related with nihility.Returning to Christ is not the real way out for redemption of tragedy and nihility.

misty life;Jude the Obscure;nihility

I106.4

A

1674-0297(2011)06-0076-04

2011-05-30

楊 麗(1987-),女,四川成都人,西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美文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張 璠)

猜你喜歡
無名的裘德裘德艾拉
太倉艾拉德物流設(shè)備有限公司
《無名的裘德》中淑的倫理身份與倫理選擇
太倉艾拉德物流設(shè)備有限公司
艾拉的任務(wù)
地點的政治:《無名的裘德》中的地點與人物內(nèi)心世界
《無名的裘德》的文學(xué)倫理學(xué)解讀
社科縱橫(2019年8期)2019-02-18 21:06:54
從《無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觀意識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9:55:25
《無名的裘德》人物形象分析
論《無名的裘德》中的“基因決定論”思想
裘德的人生悲劇分析
呼玛县| 建始县| 桑日县| 河北区| 灵丘县| 莎车县| 温宿县| 东至县| 县级市| 赣榆县| 宁蒗| 中超| 枣庄市| 荔波县| 忻州市| 上杭县| 大关县| 永靖县| 集安市| 延津县| 罗甸县| 精河县| 和政县| 北辰区| 涞水县| 任丘市| 曲沃县| 南华县| 舞钢市| 大同县| 炉霍县| 哈尔滨市| 巴青县| 巢湖市| 合作市| 鄢陵县| 华坪县| 肥乡县| 台安县| 怀宁县|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