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寶 李 巖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高等院校學術團隊建設研究
胡榮寶 李 巖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隨著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影響學術團隊建設的因素不斷出現(xiàn)。如何搭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質量”的高校學術團隊,已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當下,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先進高等教育機制相接軌,完善現(xiàn)有高校團隊建設的機制,可能是解決高校學術團隊建設中的主要問題的主要策略。
高校;學術團隊;建設
當今科學在不斷地發(fā)展,學科之間也在彼此滲透,不斷地交叉,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領域以及許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和橫斷學科。隨著這種趨勢的不斷發(fā)展,學科結構日趨精細化,研究對象也日趨復雜化。這些新學科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們跨學科合作,單憑個人的力量已經很難有所建樹,組建團隊聯(lián)合攻關已是必然趨勢。同時,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質量是高校學術團隊建設、高??蒲邪l(fā)展以及科研人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團隊精神,可以集中高校內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各學科之間的交叉綜合、培養(yǎng)和造就高校人才。
所謂的團隊,就是一些才能互補并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統(tǒng)一目標和標準而奉獻的少數(shù)人員的集合[1]。在現(xiàn)代經濟信息化社會中,許多企業(yè)正在逐步摒棄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垂直”功能化管理組織模式,形成一種嶄新的、以團隊為核心的“扁平式”過程化的管理組織模式。企業(yè)為適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需要,必須在內部建立合作、協(xié)調機制;送提高工作效率,這樣才會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高校的學術團隊與之有所差別,主要是指由一名具有明確學術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配以一定數(shù)量的學術骨干,兩者共同組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長期合作關系和學術繼承關系的學科隊伍[2]。
事實上,高校的教育和企業(yè)管理在團隊的概念上有本質的不同,如果想建設一批有成效的學術團隊,那么在目的和建設上都具有相應特征。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1.時限性。一般來說。一個大的學術團隊建設應該分為若干個小的學術階段,在學術團隊建設的不同階段,應該具有不同的目標。每一目標階段沒有時間限制,就沒有辦法進行量化,不利于考核,也不利于調動工作熱情。任何學術團隊建立的前提條件都是應該是目標明確。學術團隊組建往往有很強的目的性,如根據(jù)基礎領域前沿性研究的需要或大型國家攻關項目的需要而組建,在某時間段完成預定的目標。
2.獨特性。作為一個學術性而非行政性的團隊,與臨時性的課題組不同,高校學術團隊是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學術研究隊伍。其成員必須具有數(shù)量適中、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合作意識強、責任心重等特點。成員內部應做到彼此信任,經常溝通,能夠傾聽意見,發(fā)現(xiàn)自身錯誤,尊重同一團隊內部他人的興趣和觀點,能以大局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從而全力投入科研目標。同時,學術團隊也必須具有一位在團隊中聲望最高的,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能高瞻遠矚、掌控大局的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作用在于能夠使團隊成員在一個任務上盡職盡責、忠誠于團隊,能夠充分調動成員積極性,發(fā)揮各自潛能,圓滿地完成目標。
3.學術團隊需要有比較穩(wěn)定的課題經費來源。這一點無用多說,完成一定目標的科學研究工作必須有相應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持,為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同時解決相關人員的一些生活上的問題,使學術團隊更具有向心力。
目前高校學術團隊建設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應用范圍及其特征,同時也有相應的局限性。
1.以高層次人才為基礎組建學術團隊。高層次人才需要在指學術造詣、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及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造詣,并且善于培養(yǎng)青年人才,能夠帶領一支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同攻關,如院士、學者等。
2.以重大重點項目為基礎組建學術團隊。以項目為基礎是一種常見的高校學術團隊的組建模式。目前,各個高校都有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高校都積極爭取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重大重點項目。這是建設學術團隊的契機和切入點。此模式往往效率較高,目標明確,而且目的性強。一項國家或省、市的重點項目的完成需要較長時間,由此帶來團隊的較為長時期的合作和運作。所以,團隊制定長期研究計劃尤為必要,這也是團隊長期可持續(xù)運作的有力保障[3]。
3.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組建學術團隊。這是高校中另一種常見的組建學術團隊的模式。依托學科建設組建學術團隊無疑是占據(jù)有利的資源優(yōu)勢。團隊運作的資金主要來自所屬院系的學科發(fā)展基金和基于學科發(fā)展所申報的課題經費。其負責人一般就是學科的帶頭人,人數(shù)不定,有的人數(shù)較多甚至是學科內的大部分教師都參加到團隊中。
隨著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影響學術團隊建設的因素也不斷出現(xiàn)。如學術團隊現(xiàn)有的學術水平參差不齊,團隊運行狀況不是很好,團隊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制度也不夠完善等。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模式和資源分配形式不夠完善。人員管理模式固定死板和資源分配不夠靈活等因素導致人員僅僅局限在各院系甚至某研究所或某課題組的小范圍內,各學科人員之間難以溝通,存在比較深的溝壑。人力資源的共享尚未形成,跨院系授課和跨院系研究還存在許多局限性。
2.研究方向過于集中。這點主要是指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組建的學術團隊。以學科為基礎的話,其成員研究的領域會過于集中,思維易于固化,很難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樣會導致研究走入死胡同,阻礙了科學研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同時,研究方向過于集中,成員往往會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研究內容彼此會有所保留,從而導致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阻礙了研究的長期持續(xù)發(fā)展。
3.評價體系不合理。這是目前各高校的學術團隊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缺乏明確的學術團隊的考核指標,尤其是高校崗位津貼制度形成后,量化的指標體系往往傾向于考核教師個人的貢獻。而大型的學術團隊合作的項目往往不容易突顯個人的優(yōu)勢,這必然會導致教師不愿意成為學術團隊中的一員,更別說為學術團隊的共同成績而努力了。
4.學術團隊組建形式不夠合理。學術團隊是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組建的短期或中期的群體,而目前高校的學術團隊組建之后,出于各種原因,大部分都沒有取消或重組。學術團隊原本是應該隨著研究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的,由于研究目標的性質和內容不同,對學術團隊成員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長期沿用固定不變的團隊,必然會影響課題研究的成績和團隊優(yōu)勢的發(fā)揮。
當前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主要問題在于高校自身。如何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先進高等教育機制相接軌,完善現(xiàn)有高校團隊建設的機制,是解決我國目前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主要問題。有鑒于此,可采取如下改進措施:
1.優(yōu)化高校學術團隊的組織環(huán)境。建設成功的學術團隊需要組織的正確協(xié)調與引導。而且,首先必須明確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要注意加強與學術骨干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好的學術帶頭人,帶好一幫人,建設好一支隊伍,團結凝聚一些學術骨干,增強學術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同時,高校和學院也應該發(fā)揮行政組織在溝通與協(xié)調中的積極作用。
2.擴大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覆蓋面。首先,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覆蓋面要大于學科建設。學術團隊的初期目標與學科發(fā)展方向一致,有利于學術團隊的迅速組建和啟動,輕車熟路,發(fā)展效率較高。建設好學術團隊,并通過。其次,通過學術團隊的組建,給團隊帶頭人更多的機會來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能力,使其能夠召集身邊的隊員開展學術研究。而這研究的過程不但有利于重點學科形成,也有利于學術自由發(fā)展,正是新的學科和學科群產生的起源點。利用一個個學術團隊,建設高層次的學科群,將是高校不斷推出新一輪學科建設的新模式。
3.積極建設高校學術團隊激勵機制。建設高校學術團隊的激勵機制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在考核、評職、津貼發(fā)放、獎勵等各種利益調節(jié)中鼓勵學術團隊的形成與發(fā)展。把個人的利益和發(fā)展與學科建設的發(fā)展目標有機結合在考核與激勵之中,建立客觀科學的考核機制以及公正公平的激勵機制,對過去的考核與激勵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增加一些有利于團隊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定,去掉那些不利于團隊形成與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4.優(yōu)化高校學術團隊組織結構。首先,在組建前要充分認識到團隊整體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以及知識的繼承延續(xù)以及互補對今后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構建高校學術團隊,要力求合理,切勿盲目求大。組建團隊時,不應盲目求大,過度追求規(guī)模。要首先考慮團隊內部成員結構和成員本身的科研水平、協(xié)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從較為成功的高校學術團隊的結構來看,基本由5-15位成員組成。英國的自由管理培訓者研究發(fā)現(xiàn)成員數(shù)在12人以下時團隊的效力最大[4]。
5.以學術至上作為高校學術團隊的價值理念。學術至上要求學術團隊的每名成員都秉承著探究真理的價值使命,要帶著學術的良知與責任,相互激勵,造就一種充實而自由的研討的學術環(huán)境,使團隊成員獲得更好的專業(yè)發(fā)展,在學術上、事業(yè)上不斷進步。
[1]Peter F.Drucker.未來的管理——25位卓越管理大師關于管理的新思維與新技巧[M].李小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54-160.
[2]赫爾雷格爾.組織行為學[M].俞文釗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李柏林.加強研究團隊建設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N].上海科技報,2007-07-13(B4).
[4]魏英,周先意.淺論大學學術團隊的建設與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9,(6):469-471.
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Hu Rong-bao,Li Yan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on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continually appeared.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construct a“high standardhigh quality”academic team.Now,connecting with developed country’s advanced high education system,perfecting existed university academic team system might be the main strategy of solving the main problems on university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university;academic team;construction
G644
A
1672-0547(2011)05-0126-02
2011-04-15
胡榮寶(1981-),女,安徽懷寧人,銅陵學院教師,碩士;
李 巖(1983-),女,遼寧本溪人,銅陵學院教師,碩士。
銅陵學院2010年度院級科研項目《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研究》(編號:2010tlxy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