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借敷設(shè)情節(jié) 演“識人”意識——兼談《虬髯客傳》的情節(jié)藝術(shù)

2011-08-15 00:48:21安建軍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李靖李世民意識

安建軍

(天水師范學院 文史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借敷設(shè)情節(jié) 演“識人”意識
——兼談《虬髯客傳》的情節(jié)藝術(shù)

安建軍

(天水師范學院 文史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識人”意識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構(gòu)成。歷代小說對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現(xiàn)。誕生于晚唐的豪俠小說《虬髯客傳》,可稱一篇演繹“識人”意識的典范文本。從情節(jié)敷陳看,“識人”意識貫穿情節(jié)始終?!白R人”場景成為情節(jié)的血肉和主體;“識人”意識成為情節(jié)進程中的主導因素和敘事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作者借情節(jié)演繹其“識人”意識的傾向十分鮮明。研究《虬髯客傳》的情節(jié)藝術(shù)及“識人”意識,可為經(jīng)典重讀提供新視角,開拓新視域。

《虬髯客傳》;“識人”意識;情節(jié)

識人,指我國古代的人物品評與相人卜命活動。所謂“識人”意識,即指由識人相人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心理、文化觀念與文化風習。它源于我國上古時代的神巫文化,后與儒、道兩家的價值觀及審美觀相結(jié)合,遂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構(gòu)成,對中國社會及其發(fā)展影響深遠,歷代小說對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現(xiàn)。

“識人”意識主要包括三種形態(tài)或內(nèi)涵:一是與官方選人用人制度相配套的民間品評。如漢代的人物品評,魏晉六朝的名士清談,唐代科舉制度下形成的“行卷”、“溫卷”之風等,其中就包含識人的內(nèi)容。志人小說代表作《世說新語》所專設(shè)的“德行”及“品藻”、“賞譽”等門類,就具有比較鮮明的“識人”意識。這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看出在那個玄風熾盛的時代,人們在識人方面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而“魏晉風度”作為人格美的代名詞,遂成為那一時代人們識人的集體無意識。二是受陰陽五行思想和道教影響逐漸形成的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相術(shù)這一民間文化,相應地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種專事識人相人活動的術(shù)士、相士。相術(shù)是供人看相、預測未來的,風行朝野,世代不衰。有關(guān)的著作很多,如三國時曹植所著《相論》,宋朝的《麻衣神相》等。歷代史書中亦不乏這方面的記載。如《晉書·劉元海載記》中有關(guān)“相人”的一段文字:“(劉元海)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余,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有屯留崔懿之、襄陵公師彧等,皆善相人。及見元海,驚而相謂曰: ‘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見也?!谑巧钕喑缇?,推分結(jié)恩。”[1]2648-2649《唐書》也記載袁天罡為女皇武則天看相的傳奇事跡,說明唐代民間相術(shù)也很普遍、很發(fā)達。不僅如此,表現(xiàn)類似“識人”意識的內(nèi)容,在歷代的小說作品中亦大量出現(xiàn)。《三國演義》中就有大量關(guān)于識人的描寫,如第一回寫劉備、曹操的兩個片斷:

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毙掠讜r,與鄉(xiāng)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2]3

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颙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比昴显S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辈俾勓源笙?。[2]5

三是以君臣際會或人生邂逅為背景,演繹出的“帝王訪覽”,“士為知己者死”和“高山流水”的知己知音之誼等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風習與觀念。“士為知己者死”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一》:“豫讓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知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仇矣?!盵3]597戰(zhàn)國之世,士階層迅速崛起,并活躍在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領(lǐng)域。他們有人格的獨立性,人生的自由選擇權(quán),所謂“良禽擇佳木而棲,賢才擇明主而事”即是。尤其在亂世,君臣互識,風云際會,演繹出了成湯識伊尹于舌頭之宴,周文王識姜尚于渭水之濱,劉備三顧孔明于茅廬,鐘子期、俞伯牙的互識所表現(xiàn)出的“高山流水”情致等許多廣為傳唱的佳話。但不管是有志圖王者訪賢,“士為知己者死”、“賢才擇明主而事”,還是“高山流水”情致,它們都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久遠而深固的精神追求,成為文士亙古不變的理想和情懷,更成為歷代許多小說家普遍關(guān)注和著力演繹的一大主題。

誕生于晚唐,出自道士兼內(nèi)廷供奉身份的傳奇作者杜光庭之手的豪俠小說代表作《虬髯客傳》,堪稱一篇演繹“識人”意識的典范文本。無論是識人相人的場面,還是慧眼識窮途、豪俠擇明主、投知己的情節(jié),乃至獨具風神的人物形象,其所表現(xiàn)出的“識人”意識都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和探究。本文擬從其情節(jié)敷設(shè)的角度,集中探析這一問題。

小說是典型的敘事文學,情節(jié)是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小說構(gòu)思的一項重要工程,就是情節(jié)的藝術(shù)設(shè)計。一個高明的小說作家,往往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旨借助其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情節(jié),形象地、藝術(shù)地、自然而然地暗示出來,因此,解讀小說文本,尤其是解讀像唐人豪俠小說這類作意好奇、情節(jié)感很強的小說,更離不開情節(jié)分析。這為我們透視《虬髯客傳》的文本意蘊及作家創(chuàng)作旨意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徑和角度。

細讀文本發(fā)現(xiàn),《虬髯客傳》形成了兩條線索交錯并進的情節(jié)構(gòu)架。一條是寫楊素寵妓紅拂慧眼識英雄,舍棄尸居余氣的權(quán)重楊素,毅然私奔時為布衣的李靖,兩人結(jié)為風塵知己,后來結(jié)識豪俠虬髯,在其謀劃與贊助下,投佐“真天子”李世民,成就不世之功業(yè)的傳奇人生。這一情節(jié)線,主要演繹的是賢才于亂世擇明主而事的主題。紅拂是這一線索的主導人物。另一條是寫起于草莽的豪俠虬髯有志圖王,廣積資財,結(jié)識豪杰,與李靖夫婦在逆旅邂逅結(jié)為莫逆,然后相約前往有“有奇氣”的太原,識得李世民為“真天子”后,誠服心死。于是在其道兄的建議下放棄了中原圖王的念頭,將資財盡數(shù)贈與李靖夫婦讓其佐李世民以匡天下,自己則出海自立新王朝的傳奇人生。這一情節(jié)線,主要演繹的是亂世豪杰有志圖王的主題。虬髯是這一線索的主導人物。細加深究,這兩條線索均受一種主導思想的統(tǒng)攝,那就是“識人”意識。作者在鋪設(shè)情節(jié),包括在塑造人物形象、營造場景時,均受制于“識人”意識這一主導思想。受其影響,置身于兩條線索上的人物均具有識人的意識與傾向,智慧與特質(zhì)。亦即小說中的“風塵三俠”及“道兄”等,均為具有識人氣質(zhì)的豪俠形象,他們是身為道士,精通識人相人之術(shù)的作者杜光庭思想的產(chǎn)兒,是戴著面具的作家本人。因此,“識人”及“識人”意識,不僅是人物鮮明而獨特的形象特質(zhì),而且,更是這篇小說敘事的焦點和核心,成為小說敘事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首先來看第一條情節(jié)線索。在這條情節(jié)線上,作者主要構(gòu)置了兩個“識人”場景。一是在司空楊素的府中,紅拂識楊素、識李靖的場景。借紅拂的一雙慧眼,識鑒出代表正義的“真”英雄李靖和代表奸邪的“偽”英雄楊素。識鑒的結(jié)果是紅拂斷然舍棄尸居余氣的權(quán)重楊素,毅然私奔器宇軒昂、德才兼?zhèn)涞牟家吕罹?,并與其結(jié)為風塵知己。男女邂逅,兩情相悅重在“知”。李靖視紅拂為“天人”, 紅拂視李靖為“處士”,二人才是志同道合,互為知己的一對男女英雄。作品借這一場景,強調(diào)的正是他倆重在“知”的知己之愛。二是在靈石旅舍,紅拂、李靖與邂逅相遇的虬髯互識的場景,借紅拂之識人的慧眼,識鑒出“奇”英雄虬髯,“正”英雄李靖。同時,又借虬髯之識人的巨眼,識鑒出李靖“儀形器宇,真丈夫也”。識鑒出紅拂是女中“異人”,并與二人當場結(jié)為莫逆。隋末風云變亂之際,是人臣擇主的重大契機。君臣際會,龍吟云萃,重在“識”,李靖夫婦與虬髯、與李世民正好構(gòu)成了這一人生際遇。在后面的情節(jié)中,作者借虬髯之口對此有一番精辟描述:“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nèi),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yè)也,勉之哉!”[4]174后來果如所言,李靖夫婦擇明主而事,最終成就一番不世功業(yè),譜寫了一曲傳奇人生。作者借這一場景預示了“虎嘯風生,龍吟云萃”的君臣際會的未來前景,其強調(diào)的正是重在“識”的君臣際會。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土為知己者死,女為知己者容”及“良禽擇佳木而棲,賢才擇明主而事”的觀念是一脈相承,緊密相關(guān)的。

再看第二條情節(jié)線索。在這條線索上,作家特意安置了三個極具中國古代識人文化特色的“識人”場景。一是在李靖之友劉文靜的府第虬髯識李世民的場景。主識者是詐謂“善相者”的虬髯,被識者是作為太原“異人”、時為“州將之子”的李世民,在場的旁識者或見證人有李靖、紅拂、劉文靜三人。

及期,入太原,果復相見。大喜,諧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蔽撵o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虬髯默然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shù)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劉,劉益喜,自負?!璠4]173

識人相人的結(jié)果是:虬髯被李世民神采驚人、滿座風生的儀容所折服,驚為“真天子也”,“見之心死”。這“見之心死”四個字,確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因為虬髯并非凡夫俗子,而是一個“欲于此世界求事,或者龍戰(zhàn)三二十載,建少功業(yè)”的“烈士”,他既有帝王之相,又存帝王之志,一睹李世民神采氣度而“心死”,可知其靈魂所受的震撼。在此,作者將中國民間識人習俗和觀念加以儀式化。而民間“識人”習俗和觀念,一經(jīng)小說極力渲染和精當點化,就格外引人注目,使之升華為一種極具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文化形態(tài)與模式,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文化意味。其實,作者為譜寫這一典范化和極具儀式感的“識人”場景,演繹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識人”意識,在此前已作了巧妙的暗示、鋪墊和渲染,巧妙點出了李世民這一人物。如虬髯與李靖夫婦在靈石旅舍談及傳聞太原有李姓異人的話題時,李靖說:“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余,將帥而已?!彬镑茁牶笳f:“似矣。亦須見之。李郎能致吾一見乎?”緊接著又說:“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訪之?!闭媸侨宋闯鰣觯R鑒先行,未見其人,已聞其名。假如沒有這些事先的鋪墊、渲染,虬髯識李世民這臺重頭戲就不會如此精彩出色,美侖美奐。作家筆法之豐富靈活高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二是仍在張文靜的府第,虬髯的道兄識李世民的場景:

(李靖)如期至,即道士與虬髯已到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揖而話心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道士對弈,虬髯與公傍侍焉。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于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而請去。既出,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為念?!币蚬踩刖?。[4]173

這又是一出被作家儀式化了的典范的“識人”場景。與前一次相比,識人的場所、人物基本相同,只是主識者由虬髯變?yōu)槠涞佬?。道兄就是同門師兄。虬髯既然請他當高參來識鑒李世民,一方面證明他的道行、識力決不在虬髯之下,可謂相人的權(quán)威、專家級人物。另一方面,也證明虬髯對他的信賴和殷切期待。他最后告訴虬髯的一段話,儼然一份權(quán)威專家的口頭識鑒報告與建議書。寫道士“一見慘然”與虬髯“見之心死”相呼應,意思大致相同,卻更進一層,分量更重。道士言“此局全輸矣”乃是雙關(guān)語。既指眼下的棋局又暗指天下之分,亦即在棋局旁展開的實際是一場逐鹿中原的較量,一場特殊的精神氣度和氣數(shù)的較量。道兄的話具有千鈞之力,其識鑒結(jié)論更是鐵定不移,那意思再明白不過:天命不可違!作家用濃墨重彩把中國古代識人的習俗和觀念演繹得淋漓盡致,不同凡響!其識者的特殊身份,識人的微妙方式,品鑒的風格品級,更具典范性。當然,這兩次識鑒的重心已不再是紅拂的識英雄及識英雄之正邪、真?zhèn)巍⒏呦?、正奇,而是識“王氣”、識“真主”,即作家要極力演繹的是另外一重意義上的“識人”意識——試看當今之中原,誰是真命之天子!作家用剝筍之筆,將其創(chuàng)作意旨向讀者層層加以披露,而作品的“識人”意識也隨著情節(jié)的進展得以彰顯和強化。三是在虬髯家的中堂之上,風塵三俠再次風云際會,共聚一堂,虬髯在表明心跡后縱談其人物識鑒的生動場景(見前文)。兩條情節(jié)線索至此合而為一,綰結(jié)一處,猶如江河奔海。作者借虬髯之口,對李世民、李靖、紅拂三人做了終極點評,將“識人”意識發(fā)揮、演繹到了極致,可謂作品中“識人”的一個大總結(jié)。情節(jié)至此達到高潮,臻于妙境。情節(jié)發(fā)展的結(jié)果,確如虬髯及其道兄所預言,李世民遂匡天下,成為中原之主;李靖夫婦投佐明主,終于成就了一番不世功業(yè);虬髯亦圖霸海外,自立為王。綜觀這三次“識人”場景的描寫,其識人的場所,識人的方式,識鑒的結(jié)果,都極具典型性和儀式感,把我國古代“識人”意識中相面品鑒的習俗觀念加以儀式化,從而賦予作品情節(jié)以豐富而獨特的文化意蘊。

哲學家用三段論法,小說家則把自己的意向、思考等借助情節(jié)和場面加以演繹和暗示。從情節(jié)分析可知,作家通過情節(jié)的提煉與設(shè)計,最終要演繹和暗示給我們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識人”意識。米蘭·昆德拉說:“小說首先是建立在幾個根本性的詞語上的。就像一所房子建立在一些支柱上?!盵5]105《虬髯客傳》這篇小說就建立在“識人”意識這一范疇之上,因此,識人及“識人”意識不僅是人物形象的特異之處,也無庸置疑地就成了這篇小說最根本、最關(guān)鍵、最醒目的一個主題詞。有關(guān)這一點,我們還可從文本的敘事語言方面找到有力的內(nèi)證。如作品中點示的“望氣者”、“善相者”之稱謂,寫人物行止用“閱”、“識”、“觀”、“望”等動詞及品藻人物用的“異人”、“天人”、“真主”、“真人”、“奇氣”、“異事”、“神氣”等識人相人術(shù)語,都無不濡染著作家杜光庭本人的色彩與道家“識人”文化氣息。而這種道教方術(shù)文化的投注,同時又賦予作品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以一種超現(xiàn)實的神秘主義色彩。

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這篇小說在情節(jié)藝術(shù)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作者打破史傳敘事以時間順序編排情節(jié)的筆法,而是采用空間場景的連綴方式。整篇小說由五個“識人”場景綴合而成;主要包括第一條情節(jié)線上的兩次“識人”場景和第二條情節(jié)線上的三次“識人”場景。這五個“識人”的場景就像一部樂曲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五個樂章,作家將其一個挨一個地并置在一起,只用少量的概述性語句把各個呈現(xiàn)式的場景串連起來,這樣,五個場景異象而同質(zhì),共同演繹一個主題——“識人”意識。這應該是這篇小說最高妙的情節(jié)藝術(shù)。誠如楊義所言:“作者在把開國頌歌充末世挽歌之時,在一座‘虎嘯風生,龍吟云萃’的舞臺上搬演了氣勢不凡的風塵三俠戲劇?!盵6]175這一情節(jié)藝術(shù)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識人”場景成為情節(jié)的血肉和主體,“識人”意識成為情節(jié)進程中的主導因素和敘事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綜觀《虬髯客傳》的情節(jié)敷設(shè),作家借情節(jié)演繹“識人”意識的傾向十分鮮明?!厄镑卓蛡鳌肪褪且徊垦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識人”意識的典范文本。這是筆者“經(jīng)典重讀”所獲得的一些啟悟。意在拋磚引玉,啟迪研究新思路,估且就稱之為“別解”吧。

[1] 房玄齡.晉書:卷一0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 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3] 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張友鶴.唐宋傳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5]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shù)[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6]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Displaying the Sense of Knowing People by Means of Plot-setting——On the Plot-setting Art ofThe Story of Zhang Qiuran

An Jianjun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Sense of"knowing people"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 wa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ways to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novels throughout history.The Story of Zhang Qiiran,coming out in late Tang Dynasty,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model text of depicting the sense of"knowing peop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ot-setting,this sense penetrates the whole story.The scenes of"knowing people"are the blood and the main body while the sense of"knowing people"serves as the major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ot and intrinsic driving power in narrating.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e writer deliberately depicts his sense of"knowing people"by means of plot-setting.This kind of research can provide a newperspective and open up a newfield of vision.

The Story of Zhang Qiuran;sense of"“knowing people";plot

I242.1

A

1671-1351(2011)03-0073-04

2011-03-20

安建軍(1965-),甘肅秦安人,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副教授,甘肅省唐代文學學會理事。

〔責任編輯 王小風〕

猜你喜歡
李靖李世民意識
雷厲風行的功臣——李靖
李世民的苦心
公民與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3:40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商情(2018年16期)2018-06-08 14:05:18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若為美女故,一切皆可拋
百家講壇(2014年8期)2015-04-08 20:30:00
君臣逗第二話
探索歷史(2013年11期)2013-12-27 06:15:30
文韜武略冠李唐——唐朝著名軍事家李靖
軍事歷史(1997年3期)1997-08-21 02:30:00
安塞县| 横峰县| 绵竹市| 西充县| 西昌市| 沂水县| 丹东市| 济源市| 佛坪县| 灵寿县| 夏津县| 永川市| 文水县| 泰来县| 瑞安市| 高密市| 小金县| 剑川县| 巩留县| 华池县| 吴堡县| 綦江县| 监利县| 肇州县| 白朗县| 沈丘县| 固安县| 洛隆县| 凌海市| 揭阳市| 中阳县| 稻城县| 额尔古纳市| 孟连| 南汇区| 镇巴县| 中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额尔古纳市| 克山县|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