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琴
(湖南圖書館 湖南長沙 410011)
唐代天寶年間在衡陽回雁峰乘云寺立派的禪宗分支乘云宗,傳承一千多年,至今在湖南、江西、廣西乃至臺灣仍有弟子,但佛教史上各種典籍鮮有記載。湖南圖書館收藏的《重修乘云宗譜》成為了解和認(rèn)識這一流派的重要史料。
《重修乘云宗譜》,全書八卷,清光緒二十六年(1890年)默庵上仁撰,民國抄本,線裝4冊。計200余頁,每半頁10行,每行18至20字不等,約6萬余字。筆者幾經(jīng)查詢,認(rèn)定該書為有關(guān)乘云宗史料的存世孤本。
《重修乘云宗譜》首載序文三篇:其一為默庵上仁撰《重修乘云宗譜敘》。其次為朝陽彭士儁撰《乘云宗譜原敘》;其三為林間隱撰《乘云源流志原敘》。后列凡例7條。其后正文八卷,記載乘云宗歷代傳人簡介。卷一至卷四為佛祖釋迦牟尼至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之事跡;卷五為二十八祖菩提達(dá)摩尊者事跡,以及乘云始祖弘宣尊者、第一世范化尊者以下至第十二世覺泓大師及弟子37人事跡;卷六為乘云宗第十三世常鏡大師及弟子38人至二十一世理秀大師及弟子15人事跡;卷七為乘云宗第二十二世大良大師及弟子25人至三十三世元應(yīng)大師及弟子6人事跡。卷八為三十四世無量大師及弟子3人事跡。全書共記錄乘云宗三十四世傳人及弟子540人。時間跨度從唐朝天寶元年至清末,長達(dá)1200余年。
默庵上仁大師,其事跡在《南岳仁禪師傳贊》中記載:“師潛赴南峰寺,從普照禪師剃度,命名上仁,明年納具足戒于福嚴(yán)寺翠庭上人,……”而普照禪師在《重修乘云宗譜》中有傳:“三十四世無量大師,字普照,姓朱氏,……。道光末謁貞一公,始遂厥衷,居香爐山,蓬蓽環(huán)堵,甕無余粒,學(xué)者不堪其苦,師怡如也?!庇纱丝芍稚先蕚鞒谐嗽谱诜ㄅ汕宄仕凇吨匦蕹嗽谱谧V敘》中自署“傳乘云宗第三十五世默庵上仁識于南岳祝圣寺之萬不磨”。
默庵上仁在《重修乘云宗譜敘》中,闡明乘云宗既非臨濟宗,也不屬于曹洞宗,而是獨立宗派:“宗以乘云,名志、處也。系濟宗,訛也。系洞宗,訛也。夫慈悲與拔宗不必五,必五殆自夷其宗也。”默庵上仁在敘中說明他主持編撰《重修乘云宗譜》的緣由:“光緒庚寅(1890)秋杪,余游星沙,禪人卜安議修乘云宗譜,懇余董其事?!倍木幮拊瓌t是:“唯恭照《御藏傳法正宗記》及乘云宗舊譜編修,且定其訛而正其宗傳?!?/p>
彭士儁生平無考,從其所撰《乘云宗譜原敘》可推知,清代高僧林間隱撰《乘云源流志》,且《乘云宗譜》是在《乘云源流志》基礎(chǔ)上增補而成,此兩書現(xiàn)佚。林間隱生平無考,所撰《乘云源流志原敘》詳細(xì)介紹自梁天監(jiān)十一年(512年)至清康熙年約計1200年對衡陽回雁峰煙雨山乘云禪寺大有功德的歷代乘云宗高僧事跡。從三序可知《重修乘云宗譜》在《乘云宗譜》基礎(chǔ)上增補清康熙以后至清末100多年乘云宗二十二世至三十四世歷代高宗大德簡傳,即該書卷七和卷八,而卷八未完編。
各種佛教史料記載:南北朝時印度菩提達(dá)摩大師從海路來中國,在嵩山少林開傳禪宗佛法,并傳衣缽給慧可,慧可后被其弟子尊為二祖,以后經(jīng)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傳至六祖慧能及其弟子青原、懷讓、馬祖道一等,禪宗乃大盛?;勰艿淖拥馨l(fā)展出牛頭、法眼、臨濟、溈仰、曹洞、云門等宗派。唐宋以后至當(dāng)代,“慧可-慧能”的二慧系禪宗占據(jù)佛門半數(shù)以上,以臨濟、曹洞宗傳播最廣。南岳衡山歷來為佛教圣地,是禪宗祖庭之一,青原懷讓、馬祖道一曾悟道、弘法于此。他們均是二慧系的禪宗大師。一般認(rèn)為現(xiàn)代的漢傳禪宗佛教徒均是二慧系禪門弟子。
《重修乘云宗譜》記載:達(dá)摩大師當(dāng)年親傳弟子不止《傳燈錄》所記錄的四人,律宗僧人弘宣也是達(dá)摩大師親傳弟子之一。該譜稱:“梁朝弘宣尊者,卓錫湖南衡陽回雁峰,梁武帝欽其風(fēng),賜所居曰‘乘云’。爾后聞達(dá)摩唱道少林,乃與寶掌(和尚)前往禮之,遂受心印。未幾辭歸,大振宗風(fēng)?!奔春胄蜕性]見達(dá)摩大師,“遂受心印”,認(rèn)歸禪宗之門。弘宣的事跡不詳,只知原為律宗師,認(rèn)歸禪門后,留有《弘宣語錄》。到230多年后的唐玄宗時,“范化和尚尊者讀《弘宣語錄》有省,遂嗣其法,立派于唐天寶元年(742年)?!奔闯嗽谱跒榉痘蜕杏诠?42年創(chuàng)立,距今已有1300多年。范化和尚還訂立了乘云宗譜系《法派偈》,形成了自己的傳法流派。
《重修乘云宗譜》所載乘云宗《法派偈》為:“紹妙惟傳言,守師齊嗣祖。覺?;壅ǎ牢蛘婵绽?。大定開源性,光明照海崇。通玄無上士,普繼永昌隆。德智欽承化,宏宗胤善良。慈超修萬行,世代如天長?!薄斗ㄅ少省?,足為乘云宗是一支佛教派系的可靠證明。
乘云宗歷代有傳人。至今在衡陽、臺灣的寺廟中仍有乘云宗禪師,如臺灣松山寺開山大德道安法師,經(jīng)印證是衡陽雁峰寺乘云宗第三十九世傳人?!?〕據(jù)《重修乘云宗譜》載,明清以來乘云宗高僧輩出,近代湖南赫赫有名的法空、恒志、默庵、淡云等禪師都是乘云宗的傳人。
現(xiàn)在衡陽當(dāng)?shù)?,有乘云弟子自稱“南峰派”、“南峰堂”?!?〕據(jù)《重修乘云宗譜》凡例解釋:“吾徒不以乘云名宗,乃以南峰名宗者,蓋義方、顯慧二祖先后居南峰寺,道行卓著。人以所居寺名名之,示尊稱也。南峰之子孫幾遍瀟湘,誠源遠(yuǎn)而流長也?!?/p>
通祖,字義方,姓劉氏,清泉人,父子同時出家,為乘云宗第三十二世祖。義方性忍讓,于戒律尤嚴(yán),為一代高僧。通盛,字顯慧,居南峰寺,念佛不輟,人多皈依向化。目前所知乘云宗分支有南峰堂、極樂堂(默庵法師所創(chuàng))、慈云堂(今衡山南臺寺、大善寺住持寶曇法師所創(chuàng))?!?〕
另從其它文獻可以查到無彼高岸、邵陽端效、默庵、淡云、妙見普聞、智巆、空也等十多位乘云宗法師的傳記。在南岳南臺寺周邊、衡陽縣佛國寺、岐山仁瑞寺、桂林祝圣寺,發(fā)現(xiàn)大量的墓塔、碑文,記載了乘云宗傳人的事跡及傳承系統(tǒng)。翔實的文字和金石數(shù)據(jù)顯示,乘云宗弟子分布在湖南衡陽、南岳、耒陽、邵陽、東安、懷化、常德、長沙,浙江寧波,廣西桂林,臺灣等廣泛區(qū)域?!?〕
據(jù)《重修乘云宗譜》載,明朝洪武至清乾隆年間前后400年,乘云宗門徒長期擔(dān)任衡州佛教界都綱之職。早在宋元時期,青海藏傳佛教僧人多有去中央王朝政府任職者。明朝建立后,承襲元制,并有發(fā)展,實施“多封眾建”政策,對各教派人士普遍給予冊封,明朝所封僧職,有僧綱、都綱等,一般由通曉經(jīng)義、恪守清規(guī)、在僧俗中有威望的僧人充當(dāng),任為政府管理僧人和宗教事務(wù)的官員,由禮部移咨吏部注冊。由此可見乘云宗在其祖庭衡陽一帶的地位和影響力曾長盛不衰。
乘云宗倡導(dǎo)的佛理是什么?乘云宗的宗風(fēng)如何?現(xiàn)有的文獻均沒有具體記載和詳細(xì)說明。但可以從《重修乘云宗譜》中窺見一些端倪。
3.1 僧人在東漢時即有依律修持的傳統(tǒng),乘云宗始祖弘宣曾是依律修持的律師。北魏孝文帝時,法聰在平城講《四分律》,因此法聰被認(rèn)為是四分律師。后慧光作《四分律疏》,并口授刪定羯磨,始奠定律宗基礎(chǔ)?;酃馑膫鞯茏拥佬?,專研律學(xué),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拾毗尼義鈔》、《四分比丘尼鈔》等五書,后被門徒稱為五大部。他在終南山創(chuàng)設(shè)戒壇,制訂佛教受戒儀式,從而正式形成律宗宗派。唐代著名和尚玄奘、懷素即是律師。律宗重戒律、務(wù)勤修。元明以后禪宗熾盛,律宗漸衰微。
當(dāng)年弘宣往見達(dá)摩后,“遂受心印”,應(yīng)是接受了達(dá)摩“心即是佛”的禪風(fēng)。但律宗的宗風(fēng)仍對他有影響,這些影響也應(yīng)該進入了他的《弘宣語錄》之中。
乘云宗第一世祖范化原也是律宗師,“性相之學(xué),非(靡)不綜貫”。據(jù)《重修乘云宗譜》載,唐天寶元年(742年),范化奉勅重修乘云寺。身為律師的范化“一日讀《弘宣語錄》有省,遂嗣其法,顏其居曰‘師宣’”。
簡言之,律宗是以守誡律修行為近佛性的主要通道,禪宗是以內(nèi)心覺悟成佛為依歸。
另天寶十四年(756年),因無量壽佛駐錫于衡陽雁峰寺,稱活佛道場。無量壽佛,又稱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現(xiàn)在佛,代表智慧,意思是光明無限,壽命無限。
3.2 慧可-慧能系禪宗重心悟。六祖慧能的《壇經(jīng)》記載,慧能早年聽別人誦《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當(dāng)下大悟。故二慧系禪宗開悟核心經(jīng)文倚重《金剛經(jīng)》?!督饎偨?jīng)》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金剛”者是不壞之意,它譬喻真正的般若空性乃不生不滅,像金剛一樣不壞,能破除一切魔相、色界和執(zhí)著,所以把它叫金剛。
3.3 《重修乘云宗譜》記載:乘云宗創(chuàng)始人范化和尚“后講般若經(jīng),有天樂鳴空之征,是湘東淄白皈依者眾”??芍嗽谱陂_悟看重《般若經(jīng)》?!栋闳艚?jīng)》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所謂“般若”(梵文prajna),意為智慧;“波羅蜜多”(梵文pramita),意為到彼岸?!栋闳艚?jīng)》提出了“菩薩乘”思想。菩薩乘以廣度一切眾生為目的,即引導(dǎo)眾生,通過六度修行,體悟諸法性空的道理,成就佛那樣的覺悟(佛果)。
《般若經(jīng)》是以般若為指歸,以空觀為原則。它在禪法上致力于引發(fā)智慧、窮究實相。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礎(chǔ),稍晚形成的《華嚴(yán)經(jīng)》、《法華經(jīng)》及《涅盤經(jīng)》等都是在般若思想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加上乘云宗的儀軌受律宗影響,并供養(yǎng)無量壽佛等。這些差別揭示,乘云宗確有自己獨立的佛學(xué)和佛法體系。
3.4 清代以后,特別是清末,乘云宗與曹洞宗關(guān)系密切。據(jù)衡陽圓覺庵僧尼考證,在南岳南臺寺普同塔旁,有一組墓碑,是淡云師徒所立,署“曹洞正宗”。墓碑上所刻數(shù)十名僧人的法名卻完全是按乘云宗的傳法偈,而不按曹洞宗傳法偈。淡云法師,字慧日,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湖南衡陽人。淡云先后擔(dān)任南岳祝圣寺、南臺寺、福嚴(yán)寺、大善寺及清涼寺“五大叢林”方丈,重建或大修寺院,奠定了南岳“五大叢林”的現(xiàn)存規(guī)模,善信奉其為“佛門迦葉”?!?〕
為什么南臺寺的乘云宗弟子要自署“曹洞正宗”,筆者尚未查到其說明文獻。曹洞宗為禪宗南宗五家之一,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禪師。由于良價禪師在江西宜豐洞山創(chuàng)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的曹山傳禪,故后世稱為曹洞宗。曹洞宗禪風(fēng)以回互細(xì)密見稱,此宗風(fēng)與戒律嚴(yán)謹(jǐn)?shù)某嗽谱陲L(fēng)親近,可能系當(dāng)年兩宗僧人有互相繼承所致。
3.5 六祖慧能以前的禪宗主要為“嚴(yán)守修持,逐漸開悟”漸宗,慧能創(chuàng)立“直指人心”、自心頓悟的頓宗,從此禪宗形成“頓宗”和“漸宗”兩大分支。但唐代以后慧能的頓宗成為主流,漸宗式微。當(dāng)今廣為分布的禪宗即是頓宗中的臨濟宗和曹洞宗。從《重修乘云宗譜》分析,乘云宗之佛理則屬于禪宗中久已失傳的、注重修行漸悟的漸宗。
1.徐孫銘,文平志,王傳宗.道安法師法脈傳記(緒論).臺中:太平慈光寺,2008.6
2.印順.中國禪宗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