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陳學麗
對服裝效果圖繪畫技法中傳統(tǒng)藝術的理解與思考
河南 陳學麗
在服裝專業(yè)教育中,服裝效果圖是以表現服裝為主的“繪畫”,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其中有所展現。本文著重闡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職服裝專業(yè)教學的影響以及借鑒作用。
服裝畫技法;中國傳統(tǒng)藝術;借鑒
我國傳統(tǒng)藝術源遠流長,發(fā)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載體,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鮮明的民族特征,這些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現代服裝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源泉,學習借鑒民族傳統(tǒng)文化應當是每一個學習服裝專業(yè)的學生都不可忽視的課題。服裝效果圖是中職服裝專業(yè)課程中的一門主干課程,這門課程是聯(lián)系服裝從設計到制作出成品的紐帶,作為服裝設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同時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可以自由的出入時裝和繪畫兩個不同的領域。在服裝效果圖繪畫中常有對傳統(tǒng)畫風格技法的借鑒,以其簡潔的手法概括地描繪時裝人物的動態(tài)和神韻,用十分簡練的筆觸,抓住最生動的一面。如時裝畫基礎技法中勻線的表現,應用表現技法中淡彩重彩的表現等,都與傳統(tǒng)中國畫技法有相同和相通之處。
服裝效果圖中的主體是服裝,而不是人物,所以對人物的處理有時采用寫實處理,有時則需要夸張?zhí)幚?,或詳細刻畫、或簡略寫之,總之都是要為其主體“服裝”所服務。服裝效果圖也是一種“畫”,但它主要的著眼點是服裝,這種畫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將千變萬化的人體動態(tài)概括為適宜于體現服裝美的理想的姿態(tài)。服裝效果圖一般應準確、完美地表達出服裝設計的構思與效果,從一定意義上講,繪制服裝效果圖也正是服裝設計的開始,效果圖繪制完成后也就意味著設計的最佳方案和服裝造型基本確定下來。盡管在后來的各個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有一些調整和修改,但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變動。因此,服裝效果圖的功能,首先在于把設計師的構想較為具體、形象地表現于畫面,作為服裝工藝師裁剪、縫制的依據;其次在于流行款式的推廣,服裝商業(yè)銷售的廣告與時裝表演的海報以及時裝畫報、雜志的插圖,也依靠著服裝效果圖來做介紹。因此,根據服裝效果圖的實際功能可以把它分為兩大主流:一是從實用方面而言的直接為服裝生產服務的時裝畫,這在當前是主要的、最常見的,這種畫主要是服裝款式從設計到裁剪、縫制,也是服裝在制作完成后穿著效果的預想圖,即在未來穿著時的實際效果。另一種是從欣賞方面而言的服裝畫,它重視感性的藝術感染力,把服裝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著重表現了服裝的形象美,著重于服裝在人體穿著后的效果,并且使人物的動態(tài)、手足及發(fā)型、首飾以及其它的服飾配件與整體服裝相諧調。但不管出于哪種形式的繪畫,其表現手法是共同的。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大批具有特殊肌理效應的新型面料、輔料、裝飾品得到了開發(fā)和利用,為現代服裝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樣,這也豐富了服裝效果圖的藝術形式和內容,不同風格的表現手法日趨豐富多彩。在繪畫過程中,時裝效果圖的類型與風格是縱橫交錯的概念,一種類型會表現出多種風格,側重點不同風格就會不同,比如有的細膩些,有的粗放些,還有的十分夸張等。針對這些不同的風格形式,當然也就采用不同的繪畫表現技巧。在服裝效果圖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繪畫風格中,傳統(tǒng)繪畫藝術形式占有很大的表現空間。在服裝效果圖的表現中,相當程度上都依賴著各種服裝面料而形成的不同質感的衣紋來表達畫面效果,這種繪畫表達技巧就是依據傳統(tǒng)中國畫的筆法形成的。有絲綢王國美譽的中國古代服飾,絲綢面料的運用十分廣泛,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服飾風格與著衣心理,同時也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風格。中國傳統(tǒng)畫強調衣紋的垂直、纖細、流暢的靜態(tài)美感,在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中比較著名的繪畫風格“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就被廣泛用于服裝效果圖的技法表現中,而被服裝效果圖廣以借鑒的這種表現形式——懸垂的垂線感與飄逸的水平走向這兩者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服裝效果圖中含蓄和飄逸的藝術風格。
在服裝效果圖的種種表現技巧中,從教學的角度來講,適合于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最基本的訓練手段就是線的畫法和黑白灰的畫法。眾所周知,線是我們傳統(tǒng)繪畫造型的重要手段,講究其勾勒、轉折、頓挫、濃淡、虛實等。作為服裝畫的線,可以說它是根植于傳統(tǒng)繪畫的用線,但又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的用線。中國畫按線、水墨的應用不同可分為寫意、線描和工筆幾類。線是我們傳統(tǒng)繪畫造型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時裝畫的造型基礎。在時裝畫教學中,線的畫法要求整體、簡潔,高度概括、提煉。例如,時裝畫中“勻線”的特征是線條提拔剛勁、清晰流暢,近似于國畫中的鐵線描法;而粗細線的特征是運筆粗細兼?zhèn)?,剛柔結合,生動多變;不規(guī)則線則強調用毛筆的側鋒,運筆時手自然的抖動,其線條是借鑒和吸收傳統(tǒng)藝術中的石刻、畫像磚、青銅器紋樣等的用線,要求線條古拙蒼勁、渾厚有力、頓挫有致等。在時裝畫教學和藝術實踐中大量借鑒了國畫的用線,從而豐富了時裝畫的表現效果。另外,在服裝效果圖表現技法中淡彩的表現方法所常用的三種基本畫法寫意、暈染、沒骨法也是借鑒和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用筆著色技巧。例如在運用寫意法繪畫一些大面積的服裝造型時,其中所強調的筆法運用、空白處理、虛實濃淡的掌握等都與中國畫的要求一致,特別是暈染法中所吸取的國畫中工筆重彩的畫法,在創(chuàng)作一些造型結構嚴謹,織物圖案自然隨意的服裝效果時,更能表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濃厚的裝飾性。
傳統(tǒng)中國畫藝術是一種博大精深的繪畫藝術,經歷了自身發(fā)展的輝煌歲月,對現代包括服裝設計在內的多種學科及專業(yè)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同樣也為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元素。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開設一些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再次深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從中體驗現代服裝設計的基礎技法對傳統(tǒng)中國畫基本技法的借鑒,通過對中國歷代服飾史上大量圖片的參考學習,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還可以從中感悟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并把它應用于我們的服裝設計藝術中去,來提高自己對服裝設計更深層次的理解。
【1】劉元風.服裝人體與時裝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當歧.服裝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華梅.服飾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4】美國經典時裝畫技法.中國紡織品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財經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