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炳 王孫堯 賀 悅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兒科 杭州 310003
毛細支氣管炎(borcnhiloits)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嚴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有1/3轉變?yōu)閮和浒l(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來臨床上應用白三烯(LTs)受體拮抗劑治療毛細支氣管炎,但還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jù)。本研究測定了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白三烯D4(LTD4)水平,并對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EC)進行相關性分析,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2月—2010年1月在本院兒科住院和門診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30例,年齡1~18個月,平均6.5 個月。入選標準:診斷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1];以起病3~8天為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期組,毛支炎急性期組經(jīng)治療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后1~2周來院復診的患兒為毛細支氣管炎恢復期組。本院門診體檢健康兒童為健康對照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1~18個月。既往無支氣管哮喘及其他過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且留標本前4周無感染及用藥史。
1.2 方 法
1.2.1 標本采集 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期組與毛細支氣管炎恢復期組患兒采靜脈血2mL保存在-20℃冰箱,待測血白三烯D4。健康對照組體檢同時采靜脈血2mL,待測血白三烯D4。
1.2.2 血白三烯D4測定 采用競爭性ELISA方法;LTD4診斷試劑盒(ELISA法)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 數(shù)據(jù)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和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毛支患兒急性期組、恢復期組及對照組血LTD4比較 急性期組患兒血LTD4為(135.84±13.6)pg/mL,恢復期組為(58.75±8.7)pg/mL。健康對照組為(34.48±12.0)pg/mL。急性期組與恢復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恢復期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毛支患兒急性期組、恢復期組及對照組血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值(EC)比較 急性期組患兒血EC為(0.30±0.067)×109/L,恢復期組為(0.32±0.07)×109/L,健康對照組為(0.31±0.075)×109/L,三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急性期組血LTD4與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 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LTD4與EC之間無顯著相關性(r=0.16,P>0.05)。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嬰幼兒常見、嚴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毛細支氣管炎兒有1/3轉變?yōu)閮和?,提示毛細支氣管炎與支氣管哮喘存在相似的發(fā)病機理[2]。臨床研究亦證實白三烯(leukotrienes)作為一種重要的炎癥介質(zhì),在支氣管哮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多個環(huán)節(jié)起作用,其受體拮抗劑在支氣管哮喘治療的臨床應用中療效明確[3]。目前毛細支氣管炎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而且對于其轉變?yōu)橄瓫]有有效的藥物干預。
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LTs可以促進炎性細胞向呼吸道聚集,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引起呼吸道平滑肌強有力收縮及導致呼吸道高反應性等。我們對急性期和恢復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血LTD4測定,并與正常組比較,發(fā)現(xiàn)急性期患兒血LTD4水平明顯高于恢復期和正常組,而且在恢復期血LTD4仍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與正常組比較,仍然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毛細支氣管炎急性期血LTD4產(chǎn)生增加,而且在其后一段時間仍然保持較高水平,表明白三烯參與了毛細支氣管炎的疾病過程,是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生反復喘息的重要介質(zhì),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氣道炎癥中起著效應物質(zhì)的作用。
由于白三烯通過激活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影響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氣道炎癥反應[5],而嗜酸性粒細胞是CysLTs的重要來源,而且在人類嗜酸性粒細胞上同時存在CysLT1-receptor/CysLT2-receptor兩種受體的表達,因此,我們對急性期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LTD4與外周血EC計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無顯著相關性。我們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急性期、恢復期及正常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三者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并不是所有外周血EC都被活化成ECP,外周血EC不一定能反映呼吸道EC的數(shù)量及活化,故認為檢測外周血EC活化率或誘導痰液中的EC可能更反映氣道炎癥。本實驗為LTs受體拮抗劑在毛細支氣管炎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進一步的研究需要大樣本、多中心的觀察。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等.實用兒科學[M]. 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Piippo - Savolainen E, Remes S, Korpp iM, et al. Does blood eosino philia in wheezing infants predict later asthma[J]. A llergy Asthm a Proc,2007,28(2): 163-169.
[3] Garc í a-Garc í a ML, Calvo C, Casas I,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bronchiolitis in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sthma at age 5[J]. Pediatr Pulmonol, 2007, 42(5):458-64.
[4] Oymar K, Halvorsen T,Aksnes L. Mast cell activation and leukotriene secretion in wheezing infants. Relation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outcome[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6, 17(1): 37-42.
[5] da Dalt L, Callegaro S, Carrao S, et al. Nasal lavage leukotrienes in infants with bronchiolitis[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7, 18(2):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