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0年云南選礦年評 *

2011-08-15 00:50:02平,周
云南冶金 2011年2期
關鍵詞:選礦尾礦精礦

周 平,周 強

(1.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 破碎、磨礦

礦石粉碎過程的改善,確定合適的粉碎粒度和工藝流程,合理的選擇、使用、維護破碎和磨礦設備,對提高選廠的生產(chǎn)能力、節(jié)約能耗、降低選礦成本、改善選礦指標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在碎礦和磨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磨機介質優(yōu)化,以及磨礦產(chǎn)品粒度組成改善對選礦指標影響方面的研究。

針對鄭州氧化鋁二廠生產(chǎn)能力低、磨礦細度不夠及鋼耗偏高等問題,肖慶飛等[1]對細磨機介質進行了優(yōu)化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生產(chǎn)中的主要問題是充填率不夠、介質形狀不合理及補球制度不完善?,F(xiàn)場所采用的Φ60 mm鋼球尺寸偏大,將其改為Φ40 mm并經(jīng)配比后產(chǎn)品細度可提高 10.19個百分點。充填率從 36%提高到 40%,產(chǎn)品細度可提高 5.90個百分點。在充填率相同情況下,混合鑄段組比混合鋼球組合格粒級提高了 3.28個百分點,磨礦效率按新生成 -170目計 q-170提高了17.25%。

武俊杰,戴惠新[2]針對某螢石礦選廠螢石礦易粉碎的特點,進行了實驗室磨礦條件的研究,確定了較合理的磨礦介質與礦量比例、磨礦時間、鋼球配比等磨礦因素,為工業(yè)試驗提供了依據(jù)。

由于磨礦產(chǎn)品粒度的均勻性會直接影響浮選指標,梁冬梅等[3]在試驗中主要通過對球磨機和棒磨機產(chǎn)品進行篩分分析,比較二者粒度的均勻性,考察了云南某硫化銅鎳礦的浮選指標和浮選精礦中氧化鎂含量的變化情況。通過比較得知,對云南某硫化銅鎳礦來說,粒度均勻性較好的磨礦產(chǎn)品浮選指標較好,且浮選精礦中氧化鎂含量較低。

不同的磨礦細度對鈦精礦的浮選指標影響很大,適宜的磨礦細度既能保證有用礦物較完全的單體解離,又不至于造成過粉碎而惡化浮選效果。章曉林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對所研究的鈦鐵礦兼顧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兩方面的指標,以 -0.074 mm為標準進行衡量,其占有率為 85%的磨礦細度為最佳入選細度。

2 選礦工藝研究

2.1 鐵礦選礦及降雜研究

目前鮞狀高磷赤鐵礦、高磷褐鐵礦等由于選礦工藝復雜,所得鐵精礦產(chǎn)品鐵品位低,含磷高,仍然沒有合理的選礦工藝較經(jīng)濟地利用這部分寶貴的鐵礦石資源。針對這部份礦石,各研究單位和生產(chǎn)企業(y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包子鋪褐鐵礦屬于低鐵高磷、高硅難選鐵礦石,采用傳統(tǒng)的機械選礦方法處理很難達到鐵精礦品位 57%以上的指標。邱崇棟,徐永仁[5]采用了新的方法來處理包子鋪褐鐵礦,其中采用磁化焙燒—磁選工藝處理,能有效提高鐵精礦品位,可以得到鐵精礦產(chǎn)率 55.27%,鐵品位 59.47%,鐵回收率 92.86%的良好指標;采用氯化離析—弱磁選探索試驗處理,可以得到鐵精礦產(chǎn)率 36.26%,鐵品位 77.24%,含磷 0.22%,鐵回收率 80.20%的指標。

某高磷赤褐鐵礦用常規(guī)的強磁選、重選和浮選得到的選礦指標不夠理想,張桂芳等[6]對其進行了礦石賦存狀態(tài)研究,根據(jù)高磷赤褐鐵礦的性質,采用氯化離析工藝進行試驗研究,試驗表明:氯化劑用量以 25%為宜,還原劑用量以 11%為宜,磁場強度以 0.15 T為宜,磨礦細度以 -0.074 mm占100%為宜。在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所得到的鐵品位為 55.77%,鐵回收率為 85.48%。

張曉剛等[7]對某高磷赤褐鐵礦進行了光譜分析、化學成分分析、鐵物相的測定以及礦石賦存狀態(tài)的研究。根據(jù)赤褐鐵礦的性質,分別進行了硫酸、鹽酸浸出試驗。對最佳浸出酸進行了酸濃度、浸出溫度、液固比、浸出時間等不同工藝條件的試驗研究。試驗表明最佳工藝條件為:H2SO4濃度以8.33%較為合適,浸出溫度以 60℃為宜,液固比以 2.5∶1為宜,浸出時間以 15 min為宜。最終得到的精礦鐵品位為 58.96%,磷品位為 0.222%,鐵回收率為 75.08%。

肖軍輝,張 昱[8]對四川某鮞狀高磷赤、褐鐵礦進行了 φ800 mm×9000 mm回轉窯磁化焙燒半工業(yè)試驗研究,在焙燒過程中添加自行研發(fā)的LCP降磷藥劑獲得了理想的降磷效果。試驗得出的工藝綜合條件為:焙燒溫度1000℃,焙燒時間 45 min,焦炭用量 8%,焦炭粒度 -1 mm,球團直徑-30+10 mm,LCP用量 10%,一段磨礦細度 -0.10 mm占 95%,弱磁選磁感應強度 B1=0.30 T,二段磨礦細度 -0.045 mm占 80%以上,弱磁選磁感應強度 B2=0.12 T。在此綜合條件下可得到精礦鐵品位 65.93%,含磷 0.225%,鐵回收率78.91%的選礦指標,該工藝的成功為難選高磷鐵礦石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一條新思路。魏宗武等[9]針對云南某地鮞狀赤鐵礦含硫 (重晶石型)高、品位低、粒度微細、嵌布關系復雜的特點,在磨礦細度 -0.074 mm 65%條件下,采用 SLon脈動高梯度磁選機拋尾,得到品位 51.21%、回收率74.32%的粗鐵精礦;然后,將粗精礦再磨至 -0.074 mm 95%后采用反浮選,得到品位 59.24%、作業(yè)回收率 79.56%、含硫 0.11%的鐵精礦,鐵總回收率達到 59.13%。

云南某鐵礦石性質復雜,有用礦物為褐鐵礦,雜質磷和硅含量較高,磷主要以膠磷礦或類質同象形式賦存在褐鐵礦之中,屬高磷難選褐鐵礦石。柏少軍等[10]對該礦石工藝礦物學進行了研究,采用了反浮選—磁化還原焙燒—超細磨磁絮凝的選冶聯(lián)合工藝處理該礦石,獲得了鐵品位為 69.57%,回收率為 71.62%的鐵精礦,其中含磷 0.29%、含硫0.17%、含硅 5.75%,為類似高磷褐鐵礦的分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柏少軍等[11]針對某鐵礦石鐵品位低,礦物嵌布粒度復雜,有害元素磷含量高,難選的特點,采用了反浮選—磁化還原焙燒—弱磁選工藝處理該礦石,獲得了鐵品位為 68.22%,回收率為 65.72%的鐵精礦,其中含磷 0.06%、含硫 0.35%、含硅9.45%,為類似高磷菱鐵礦的分選提供了新的思路。

馮翠英[12]針對大紅山銅鐵礦鐵精礦品位不高的問題,通過分析現(xiàn)場流程和試驗研究,找出了影響鐵精礦品位提高的主要因素,即現(xiàn)場磨礦產(chǎn)品鐵礦物沒有充分解離和磁選時磁鐵礦形成磁團聚包裹脈石。最終制定了新的工藝方案,并進行了處理量為 5.28 t/d的擴大連選試驗,在保證回收率的前提下,精礦品位從 60.02%提高到 66.40%。

朱冰龍,張 保[13]通過對昆鋼大紅山鐵礦 50萬 t/a及 400萬 t/a選廠的工藝流程及生產(chǎn)指標的介紹,分析了大紅山深部鐵礦 (Ⅱ1鐵礦組)的選礦工藝流程特點,提出利用搖床或高梯度磁選機在尾礦中選出中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結合生產(chǎn)實際,認為目前 400萬 t/a選廠存在的問題是赤鐵礦所占比例的增加會影響鐵的回收率,最終對 50萬t/a及 400萬 t/a選廠工藝流程進行了改造,為大紅山深部鐵礦的選礦開辟了新的途徑。

黃會春,周 躍[14]針對云南某褐鐵礦磁選廠入選礦石的性質及生產(chǎn)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試驗研究結果,采取入選礦石配礦和脫泥、增加掃選作業(yè)、加強磨礦分級控制、濃縮機擴容等措施對原流程進行優(yōu)化改造,在精礦鐵品位略有降低的情況下,使精礦鐵回收率提高 19.55個百分點,并使礦石處理量提高 20%~25%,精礦產(chǎn)量增加28.72 t/d。

魏宗武[15]針對云南某地含錳貧鐵礦礦物嵌布粒度微細,組分復雜的特點,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將碳粉加入原礦中進行氧化還原焙燒,再將焙燒所得礦石磨細至礦物單體解離后進行弱磁選回收鐵礦物,可得到品位為 49.78%、回收率為 53.58%的鐵精礦;弱磁選尾礦再用強磁選回收錳礦物,可得品位 36.54%、回收率為81.69%的錳精礦。

謝美芳等[16]針對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精礦性質進行弱磁選提鐵和精礦反浮選降硫等條件試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流程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磁鐵礦弱磁選可獲得鐵品位 57.17%,鐵回收率 89.94%的鐵精礦;該鐵精礦通過反浮選降硫使含硫降至0.26%,最終獲得優(yōu)質的釩鈦磁鐵礦精礦。

劉金浪等[17]根據(jù)硫鐵礦煉磺渣的性質,采用預選拋尾的方法預選了試樣,在此基礎上,分別進行了預選粗精礦還原焙燒的還原劑種類、還原劑用量、還原劑粒度、磁選磁場強度試驗。試驗表明:預選粗精礦焙燒時間在 20 min,溫度在 850℃時,以焦炭作還原劑,還原劑用量以 5%、還原劑粒度以 -1 mm、磁場強度以 0.29 T為宜,得到的精礦鐵品位為 51.71%,鐵回收率為 77.20%。

李廣濤[18]通過對四川某高磷鮞狀赤鐵礦進行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明了該礦石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結構構造、主要礦物嵌布特性和有益有害元素的賦存狀態(tài),為該礦石的選礦工藝研究提供了依據(jù)。

江佳岑等[19]針對工業(yè)型連續(xù)式離心機深度精選細粒赤鐵礦時,其分選效能和穩(wěn)定性降低的問題,將實驗室和工業(yè)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轉鼓機械跳動增大對精礦品位影響不大,但降低了鐵的回收率,鐵的回收率降低的原因是由于轉鼓跳動導致轉鼓內表面局部傾角增大,礦漿流膜軸向流速加快,造成大量細粒赤鐵礦無足夠時間離心沉降成為精礦;并且,噴嘴間距增大導致噴嘴數(shù)量減少,流膜內貧連生體被往復水束流沖擊卸落成為精礦的概率降低,從而有利于提高精礦品位,但也導至了鐵的回收率下降。此外,分選效能與給礦性質緊密相關,在相同的操作條件下,工業(yè)型連續(xù)式離心機分別深選赤鐵礦尾礦和難選赤鐵礦原礦時,后者分選指標要明顯優(yōu)于前者。

云南某菱鐵礦石鐵品位偏低,礦物嵌布粒度復雜,有害元素含量高,屬難選礦石。柏少軍等[20]對該礦石進行了反浮選脫硫磷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為類似難選菱鐵礦的預先降雜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云南某鐵礦石鐵品位為 34.75%,磷、硫、硅含量分別為 0.85%、1.26%、29.23%。柏少軍等[21]對該礦石主要組分鐵及有害元素磷、硅的賦存狀態(tài)、礦物工藝特性等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表明:礦石中褐鐵礦嵌布粒度在 20μm以下;有害元素磷主要以膠磷礦的形式存在,部分以類質同像的形式存在褐鐵礦中,屬于高磷難選鐵礦石。

吳文麗,程永彪[22]研究了某鐵礦石的類型、分布、不同類型鐵礦石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特點及鐵的賦存狀態(tài)和鐵礦石的嵌布粒度,分析了該礦的特點,提出了該礦進一步選礦建議。

云南某鐵礦石礦物主要為赤褐鐵礦和菱鐵礦,同時含磷 1.13%。肖軍輝,張 昱[23]采用氯化離析—弱磁選新工藝對該礦石進行提鐵降磷研究,通過大量試驗,得出的適宜工藝條件為還原劑焦炭用量 10%,氯化劑 L4用量 15%,離析溫度 1000℃,離析時間 45 min,磨礦細度 -0.074 mm占85.38%,弱磁選磁感應強度 0.16 T。在此條件下,可使鐵精礦品位和鐵回收率分別達到 75.33%~76.44%和 83.63%~85.66%,磷含量降到0.215%~0.218%。

韓元燕,戴惠新[24]針對云南某鈦鐵礦含泥較高、礦物嵌布粒度不均勻的特點,采用螺旋溜槽預選拋尾、搖床精選、搖床中礦再磨再選的工藝流程,可得到 TiO2品位 47.41%、回收率 51.47%的鈦精礦。

昆明鋼鐵 (集團)羅茨鐵礦生產(chǎn)的鐵精礦含硫 0.46%、含磷 0.45%,為使其硫和磷都降至0.20%以下,曲亮亮,周 平[25]采用磁選—浮選試驗流程。在最佳浮選藥劑制度下,當 pH為 11.8時,試驗可得鐵品位 62.89%、鐵回收率 89.78%,含硫 0.139%、含磷 0.193%的鐵精礦。

2.2 銅鎳礦選礦

劉 丹等[26]針對云南某地難選氧硫混合銅礦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試驗采用丁基黃藥和羥肟酸組合捕收劑,經(jīng)過兩次粗選和三次精選的氧硫混合浮選流程,可獲得銅精礦品位為 15.52%、回收率為 81.71%的較好浮選指標。試驗所采用的工藝流程簡單,易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

王少東等[27]針對云南某氧硫混合銅礦石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通過對浮選指標各影響因素的優(yōu)化,確定了浮選流程為優(yōu)先浮選流程,最終可獲得銅精礦銅品位 39.84%,銅回收率為 83.20%的選礦指標,使原礦中有價元素銅得到了有效回收。

孫玉秀等[28]針對云南某地難選氧化銅礦進行了硫化浮選、離析浮選、硫酸浸出和氨浸等試驗研究,最終確定適宜的選礦方案為硫酸浸出。在常溫常壓條件下,磨礦細度 -0.074 mm占 54.5%;浸出所用酸量為 20 g/L;浸出時間為 90 min;最佳液固比為 3∶1,浸出率為 60.10%。

云南某銅礦原礦為高含泥、高氧化率、低品位銅礦。王世濤等[29]根據(jù)礦石的工藝礦物學特性,開展了 “直接浮選”、“預先脫泥 +浮選”和 “酸浸”三種工藝流程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酸浸”是最佳的提銅工藝流程。在較佳的酸浸工藝條件下,可獲得銅浸出率 92.09%,硫酸耗量 54 kg/t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云南大姚某難選氧化銅礦,氧化率高、結合率高、鈣鎂含量高、含泥量大、且含有大量的纖硅銅礦、嵌布粒度極細。采用浮選法或濕法回收銅都存在一定的難度。李松春等[30]從工藝礦物學特征人手,查明了該類礦石難選的原因,并且選用了具有針對性的氧化銅礦活化劑 D2來活化氧化銅礦物,制定了較為合理的浮選流程,最終取得浮選指標較為滿意,其中精礦銅品位為 21.12%,回收率為61.29%,原礦中伴生的銀也得到了回收。

云南易門銅礦屬于一個品位低、難處理的大型銅礦床。普倉鳳[31]對該礦的物質組成及主要工藝礦物學進行研究,進行了實驗室試驗和連續(xù)擴大試驗,連續(xù)擴大試驗所得結果為:原礦品位0.279%,精礦品位 19.38%,回收率 76.27%。擴大試驗結果表明所用流程暢通,技術指標穩(wěn)定,易實現(xiàn)工業(yè)化。

德欽羊拉硫化銅礦是一個含硫化鐵礦物的硫化銅礦床。礦石中有用礦物嵌布粒度極細,其它非銅硫化物含量較多,且與黃銅礦共生密切?;ハ喟?可浮性很接近,分離非常困難。楊玉珠等[32]根據(jù)礦石性質,研究并配制了兼顧選擇性與捕收性能的混合型捕收劑,浮選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捕收劑 YG-7可以獲得較好的精礦品位與精礦回收率;而捕收劑 YG-6則能保證低的尾礦品位和高的總回收率。

湯優(yōu)優(yōu)等[33]針對復雜氧化銅礦,在查明試樣化學成分、礦物組成和賦存狀態(tài)的基礎上,通過進行條件試驗確定了試驗方案與工藝流程;最終采用硫化銅和氧化銅混合浮選工藝,加入混合捕收劑丁黃藥 +K M-20,得到了銅精礦品位 16.08%,回收率 75.04%的浮選指標。

自 2008年 11月以來,湯丹公司選廠銅精礦受2038片區(qū) 4#礦體的礦石性質影響,其銅精礦品位逐月下降,為此方建軍,吳金明[34]對湯丹公司2038片區(qū) 4#礦體銅礦石單獨處理,并采用腐植酸鈉抑制碳質進行小型和工業(yè)試驗,結果表明,腐植酸納對提高 4#礦體銅浮選精礦品位效果明顯;在工業(yè)試驗中,分選與混選相比,前者精礦品位提高了 4.1%,選礦回收率提高了 2.05%。

樊建云[35]主要針對思茅大平掌銅鋅混合精礦分離困難的問題,進行了浮選藥劑條件及工藝流程的研究,試驗中著重論述了粗精礦再磨后脫藥劑、抑制劑、組合捕收劑在銅鋅分離浮選中的作用,并進行了銅鋅分離銅精選閉路流程比較試驗。在銅鋅混合精礦含銅 9.42%、含鋅 30.11%時,獲得了銅精礦含銅 23.89%,回收率74.44%;鋅精礦含鋅 39.02%,回收率 91.52%的閉路選別指標。

邱兆瑩,喬吉波[36]對云南某銅鎳多金屬礦石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通過對浮選指標各影響因素的優(yōu)化,確定了原礦磨礦 (細度為 -200目60%)—混選—粗精礦再磨 (細度為 -200目85.7%)分離的工藝流程,可以獲得銅品位23.79%、含鎳品位 0.87%、銅回收率 94.94%、鎳回收率 21.42%的銅精礦;獲得鎳品位 7.01%、含銅品位 1.19%、鎳回收率 58.53%、銅回收率1.6%的鎳精礦的工藝指標。原礦中伴生的有價元素銀、金、鉍等也得到了綜合回收。

袁明華,普倉鳳[37]根據(jù)云南某低品位難選銅鉬礦在生產(chǎn)實踐中指標不好的問題進行了可選性試驗研究。試驗中采用銅鉬混選—銅鉬混合精礦再磨后銅鉬分離的選別工藝流程,最終取得了銅精礦品位 23.04%、回收率 89.94%的試驗指標。

洪家薇,周 強[38]對云南某復雜多金屬硫化礦進行了工藝礦物學研究和浮選工藝流程研究,為選礦廠建設提供了依據(jù)。通過詳細的試驗研究,在不采用 K2Cr2O7的情況下,成功地進行了銅、鉛、鋅分離。獲得的試驗指標:銅精礦含銅 27.65%、鉛 2.61%、鋅 6.15%、銅回收率 68.47%;鉛精礦含鉛 51.45%、銅 0.51%、鋅 3.99%、鉛回收率92.10%;鋅精礦含鋅 46.94%、銅 0.19%、鉛0.47%、鋅回收率 85.76%。實現(xiàn)了無氰浮選。

馮 致,戈保梁[39]所研究的銅礦石原礦品位低,共生關系復雜、銅的嵌布粒度細,難以獲得理想的選礦指標。根據(jù)礦石的特點,采用細磨加強了礦物的解離。最終獲得了銅精礦含銅 24.57%,回收率 84.14%的滿意指標。

云南某大型銅礦氧化帶存在深度氧化銅礦石,具有含銅量低、氧化率高、含泥量大、嵌布關系復雜等特點,屬難選礦石。李 波等[40]經(jīng)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清了該礦石的物質組成、主要銅礦物的嵌布特征、銅元素的賦存狀態(tài),并分析了可能影響選冶效果的不利因素,為制定合理的選冶工藝提供了依據(jù)。

武俊杰等[41]對云南某氧化銅礦進行了一系列浮選試驗研究。實驗表明:采用碳酸鈉調整 pH值,丁黃藥作捕收劑,2#油作起泡劑,硫化鈉分段添加,經(jīng)過一次粗選兩次掃選、粗精礦和掃選中礦合并為最終精礦,可獲得銅精礦品位 16.25%、回收率 78.08%的浮選指標,與選廠現(xiàn)有流程相比,大大提高了精礦回收率。

岳紫龍,成 建[42]根據(jù)某銅鉬礦石中的黃銅礦、輝鉬礦嵌布不均勻、解離比較困難的特點,采用“銅鉬混合精選—銅鉬混精再磨后進行 3次精選—銅鉬分離—鉬精礦 3次精選—銅精礦 1次掃選”的選別工藝流程及合理的藥劑制度,得到鉬精礦品位 41.02%、回收率 62.41%,銅精礦品位29.12%、回收率 81.10%的技術指標,使得輝鉬礦和黃銅礦得到合理的回收。

2.3 鉛鋅礦選礦

某難選鉛鋅礦中原有選礦產(chǎn)品鉛、鋅品位不高,且互含較高,嚴重地影響了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謝 賢等[43]根據(jù)礦石的原礦性質,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通過多種方案比較,確定了優(yōu)先浮選鉛礦物、再選鋅的流程,進行了浮選藥劑條件試驗和閉路試驗研究。采用石灰調漿、硫酸鋅抑制鋅礦物,混合捕收劑優(yōu)先浮選鉛,在低堿條件下,用新型活化劑 x-41活化選鉛尾礦,丁黃藥選鋅,可以實現(xiàn)鉛、鋅的高效分離,鉛精礦鉛品位和回收率分別達到 60.32%和 77.03%,鋅含量為 7.51%;鋅精礦鋅品位為 40.27%、回收率為78.13%,鉛含量為 2.47%。

漆小莉等[44]對某大型多金屬共生硫化礦從試樣的工藝礦物學研究出發(fā),在查明試樣化學成分、礦物組成、賦存狀態(tài)和嵌布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探索性試驗確定試驗方案與工藝流程,并進行了大量的條件試驗。在此基礎上分別進行了優(yōu)先浮選和混合浮選試驗研究,最終確定采用優(yōu)先浮選工藝流程,獲得鉛精礦鉛品位 57.03%、鉛回收率64.85%;鋅精礦鋅品位 52.74%、鋅回收率79.51%,硫精礦含硫 35.77%、含鐵 39.05%、含鉛 2.72%、含鋅 1.65%的選礦指標。

何曉娟等[45]對云南某難選氧化鉛鋅礦進行了浮選試驗研究,采用先硫后氧、先鉛后鋅流程,并在氧化鋅浮選作業(yè)采用加溫及使用氧鋅靈作輔助捕收劑的不脫泥流程,取得了鋅總回收率 83.26%,其中硫化鋅精礦鋅品位 50.38%、鋅回收率16.69%;氧化鋅精礦鋅品位 22.29%、鋅回收率66.57%;鉛總回收率 56.37%,其中硫化鉛精礦鉛品位 50.86%、鉛回收率 30.61%;氧化鉛精礦鉛品位 49.15%、鉛回收率 25.76%的技術指標。

云南某鉛鋅礦屬富含鉛、鋅的硫化礦,鉛的品位為 4.67%,鋅的品位為 18.89%,伴生元素銀、鎘、鍺以及黃鐵礦均達到了綜合利用指標要求。陳經(jīng)華,趙學中[46]對其在工藝礦物學研究基礎上采用鉛鋅優(yōu)先浮選流程,獲得了鉛品位為 65.44%、回收率為 81.74%的鉛精礦和鋅品位為 55.42%、回收率為 94.57%的鋅精礦。

譚 欣等[47]對云南某砂巖型低品位復雜難處理氧化鉛鋅礦的選礦富集新工藝進行了研究。確定的工藝流程為“預先分級磨礦—混合浮選硫化鉛和黃鐵礦然后分離—混合浮選尾礦浮選硫化鋅—硫化鋅浮選尾礦磁選回收褐鐵礦—磁選尾礦依次浮選氧化鉛和氧化鋅”。通過有效的組合調整劑和復合捕收劑實現(xiàn)了氧化鉛鋅礦物的不脫泥浮選回收。選礦富集的氧化鋅精礦 (磁選精礦 +浮選精礦)中的有價金屬鋅可以通過后續(xù)酸浸—萃取—電積工藝回收。

云南某氧化鉛鋅礦嵌布粒度微細、伴生關系復雜、含泥量大且原礦品位低。黃承波等[48]通過多種方案的比較,采用硫化鈉作鉛礦物活化劑、丁基黃藥作捕收劑優(yōu)先選鉛;選鉛尾礦用十八胺作捕收劑選鋅的試驗方案,獲得了含鉛 50.60%、鉛回收率為 77.65%的鉛精礦,以及含鋅 40.39%、鋅回收率為 75.85%的鋅精礦。

云南某地鋅銦多金屬硫化礦,原礦中的主要金屬礦物是鐵閃鋅礦、磁黃鐵礦和毒砂,富含銀、鎵、鍺、銦等稀貴金屬。曾茂青等[49]針對毒砂可浮性很好,易浮難抑等特點,提出了精選 1的中礦再選、再選尾礦并入最終尾礦排放、再選精礦返回粗選的流程,成功地實現(xiàn)了鐵閃鋅礦與毒砂的有效分離,獲得了鋅精礦品位 41.56%、回收率93.08%的指標,同時綜合回收了原礦中共生的銀、鎵和銦等稀貴金屬。

云南某錫多金屬礦原礦中含鋅 3.52%,其中易浮硅質礦物和 (磁)黃鐵礦等含量高,難抑制,對浮選鋅礦物的影響很大。針對此特點,馮忠偉等[50]對該礦石進行了抑硅浮鋅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以硫酸鋁等作抑制劑、z-200號作捕收劑,并采用將精選 1中礦經(jīng)掃選后直接排尾的工藝流程,可獲得鋅精礦鋅品位為 49.51%和鋅回收率為 85.23%的較好浮鋅指標。

王玉芳等[51]對蘭坪某灰?guī)r型低品位氧化鋅礦進行了選冶試驗研究。根據(jù)礦石鋅品位低、氧化不完全的特點,提出了原礦直接氨浸—浸出渣選礦回收硫化礦的工藝流程,可有效地提高金屬回收率,簡化了工藝流程。

張春生[52]研究指出某冶煉廠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氧化鋅礦直接浸出的工藝流程,其主要通過控制浸出時溶液中較低的酸度,約 0.5 g/L,使 Zn能順利溶出,浸出率達 85%以上。同時阻止了大量的硅、鐵進入溶液,為后續(xù)工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介質條件。該工藝流程短,適應性強,生產(chǎn)技術管理方便。

陳經(jīng)華,趙學中[53]以云南某鉛鋅硫化礦為研究對象,在工藝礦物學研究基礎上采用鉛鋅優(yōu)先浮選流程,獲得了鉛品位為 65.44%、回收率為81.74%的鉛精礦和鋅品位為 55.42%、回收率為94.57%的鋅精礦。表明鉛鋅優(yōu)先浮選流程適宜該礦石的選別。

李和平[54]應用 X-射線衍射及電子探針分析手段,查明了某地鉛鋅礦的礦石類型和結構、礦物組成、含量、金屬礦物的嵌布特性及銀的賦存狀態(tài)。表明用大型精密儀器開展工藝礦物學研究較之傳統(tǒng)鏡下鑒定方法具有節(jié)省時間、鑒定準確、圖像直觀、工作深入的特點。

2.4 磷礦選礦

柏中能,王朝霞[55]研究了MgO質量分數(shù)大于3.5%的高鎂礦和MgO質量分數(shù)小于 3.5%的低鎂礦兩種不同類型膠磷礦的浮選工藝技術,利用分類浮選優(yōu)于混礦浮選的結論,對云天化集團安寧礦業(yè)分公司的原浮選工藝系統(tǒng)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后,產(chǎn)率提高了 1.4%~2.5%,回收率提高了 4.9%~5.41%,藥劑用量降低了 20%。分類浮選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藥劑消耗和選礦成本,提高資源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趙 靖等[56]在云南某硅鈣質膠磷礦正 -反浮選工藝流程研究中,采用 CD作為碳酸鹽抑制劑,在正浮選作業(yè)中能較好地脫除一部分碳酸鹽雜質,使得精礦脫鎂率由 6.49%提高至 21.98%,反浮選藥劑用量減少,且反浮選作業(yè)的泡沫性質得到改善,有利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

蔡秉洋等[57]分別進行了高模水玻璃 (m=3.2)和低模水玻璃 (m=2.3~2.5)應用于云南某磷礦浮選的研究,通過浮選試驗結果的比較以及水玻璃在浮選過程中的溶液化學行為分析,探討了液堿法生產(chǎn)的低模水玻璃在膠磷礦正反浮選生產(chǎn)中應用的可行性。試驗結果表明:雖然高模、低模水玻璃在模數(shù)、硅酸鈉含量及所形成金屬硅酸鹽的溶度積等方面有所差異,但根據(jù)浮選溶液化學理論計算結果,可實現(xiàn)二者在同樣用量情況下,其調節(jié)溶液 pH、抑制脈石的能力基本一致。

彭芬蘭等[58]通過對云南某磷礦擦洗尾礦的粒度組成分析和試驗研究,提出了增設二次分級脫泥作業(yè)來提高現(xiàn)場磷礦石擦洗工藝回收率的措施,所增設的主要設備為 4PH-60型灰渣泵或 6/4E-AH型沃曼泵,Φ250水力旋流器。增設二次分級脫泥作業(yè)可日產(chǎn)粉精礦 (P2O5品位 >25%)247.14t,在原有的磷礦擦洗回收率上增產(chǎn) 10%。

黃齊茂等[59]針對云南某中低品位難選膠磷礦常溫浮選性能差的特點,對改性脂肪酸酯及其鹽組成的復合捕收劑進一步優(yōu)化,并采用優(yōu)化配方在常溫下對該礦進行了閉路浮選試驗。結果表明,新型復合捕收劑對該難選膠磷礦具有較好的起泡性、選擇性和耐低溫性。

王大鵬等[60]采用浮選柱對云南某膠磷礦進行了現(xiàn)場分流半工業(yè)試驗研究,在一段反浮選的工藝流程結構下,獲得了精礦品位為 P2O531.09%,精礦回收率 93.27%的良好指標。與同期浮選機生產(chǎn)相比,在給礦品位和精礦品位基本相同的情況下,P2O5回收率提高了 7.43%。該技術的研究為我國中低品位膠磷礦的分選提供了新的途徑。

趙鳳婷[61]根據(jù)云南某磷礦的性質,采用雙反浮選工藝處理膠磷礦,在酸性條件下先用陰離子捕收劑反浮選脫鎂,脫鎂精礦再用陽離子捕收劑反浮選脫除硅酸鹽雜質。結果表明:經(jīng)過雙反浮選可得到精礦 P2O5>30%、MgO<0.4%,磷回收率大于72%的選別指標。

楊穩(wěn)權等[62]對在晉寧膠磷礦浮選捕收劑中分別添加不同量的雜醇類物質 PZJ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PZJ占捕收劑 C-1混合溶液的 15%時捕收性和選擇性最好。另外,增加一定量的 PZJ浮選速率明顯增加。特別是 PZJ占 15%與 10%相比,在0.5 min內浮選速率提高了 29.63%;與不添加 PZJ相比,在精礦產(chǎn)率相近時,精礦 P2O5品位提高了2.42%。說明添加 PZJ對晉寧膠磷礦浮選有利。

2.5 其他礦的選礦

徐 翔等[63]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鈦磁鐵礦對鈦鐵礦的浮選會產(chǎn)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其單礦物研究結果顯示:鈦磁鐵礦具有比鈦鐵礦更好的可浮性,浮選中會優(yōu)先進入精礦,影響精礦品位,并增加藥劑消耗;同時鈦磁鐵礦易產(chǎn)生磁團聚現(xiàn)象,造成機械夾帶,包裹脈石的鈦磁鐵礦磁團聚體進入浮選精礦中,會降低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對釩鈦磁鐵礦選鐵尾礦實際礦樣的實驗結果表明:不除鐵直接浮選鈦時,精礦 T iO2品位為 44.02%,回收率為44.38%;而先經(jīng)弱磁選除去鈦磁鐵礦后,采用相同的浮選流程和藥劑制度,浮選精礦的 TiO2品位提高到了 47.40%,回收率提高到了 52.64%。

pH值是影響礦物表面電性和藥劑活性的重要因素。徐 翔等[64]通過系統(tǒng)試驗,詳細研究了鈦鐵礦浮選過程中礦漿 pH值對精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 4.5~5.5是鈦鐵礦浮選的最佳 pH值區(qū)間。在此區(qū)間內,鈦鐵礦具有最佳的可浮性和選擇性。根據(jù)浮選不同階段對品位和回收率的不同要求,粗選和精選應分別選擇 5和 4.5的 pH值為宜。

梁溢強等[65]對云南某細脈浸染型復雜多金屬鎢鉬礦,首先通過浮選回收鉬、去除硫化物,然后用 Falcon離心選礦機預先拋尾得到鎢粗精礦,粗精礦再經(jīng)搖床重選得到最終精礦。對含WO30.21%、Mo 0.049%的 原 礦,獲 得 含WO357.41%、回收率 50.55%的鎢精礦和含WO32.51%、回收率為 13.42%的鎢富中礦,以及含Mo 35.21%、回收率為 69.78%的鉬精礦。該新工藝既減少了鉬、硫等礦物對重選的干擾,又通過預選拋尾節(jié)約了大量搖床的投資,同時較大幅度降低了水耗和電耗,取得了較好的指標。

程永彪等[66]研究了某含銀 140 g/t左右,銅0.61%,鋅 24.23%,鉛 2.14%,硫 7.43%的浸出渣。粒度分析表明 90%以上的銀集中在 -0.074 mm的細粒級浸出渣中。通過分析銀化學性質和浸出渣中銀及各物質的性質,考慮用氯化鈉、硫化鈉等預處理改善浮選指標;加入乙硫氮組合藥劑來提高銀浮選指標。組合用藥的試驗研究表明,選擇組合用藥制度有助于銀回收率的提高。同時進行了閉路流程比較,獲得了較理想的工藝指標。鋅浸出渣通過一粗兩精三掃流程,得到了品位為1860~2060 g/t,回收率達到了 75.20%~79.00%的銀精礦,銅也有一定的富集,但銅品位和回收率都不高,銅品位只有 7.00%,回收率在 43%左右。該試驗研究取得的成果,對今后類似的鋅浸出渣中銀回收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鑒。

劉守信等[67]針對云南某金礦石以細粒、微細粒賦存于石英、黃鐵礦的性質,在磨礦細度 -0.074 mm 75%、使用 T31為活化劑、丁基黃藥與A25為捕收劑的條件下,采用一粗一掃兩精的工藝流程,獲得了金精礦品位 79.30 g/t,回收率89.45%的較好指標。

李 璽等[68]對原礦金品位 14.9 g/t的某地高硫原生金礦,開展了原礦直接氰化浸出、重選—金精礦氰化浸出、重選—金精礦焙燒—氰化浸出和浮選—金精礦氰化浸出等四種提金工藝流程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原礦直接氰化浸出是合理的提金工藝流程,其金浸出率可達 86.85%。

韓遠燕,戴惠新[69]針對云南某硫鐵礦燒渣含砷較高的特點,采用磁選—酸浸聯(lián)合流程從中回收鐵,并通過條件試驗確定了酸浸工藝的最佳條件。最終得到鐵精礦品位 61.20%,砷含量 0.043%,鐵回收率 67.18%的技術指標。

唐 敏,張文彬[70]采用化學藥劑調節(jié)法,控制磨礦及浮選過程中礦漿的電化學特性,降低鉑鈀硫化礦的氧化速率,提高鉑鈀硫化礦的選擇性浮選效果,降低浮選藥劑耗量,提高鉑鈀硫化礦浮選效果和浮選經(jīng)濟效益。自制的氧化調控劑 OC加入磨機效果比較好,自然 pH條件下進行浮選對該礦比較適宜,亞硫酸鈉用量為 500 g/t時,對中礦處理效果令人滿意。

云南某金礦的金主要以包裹體狀賦存于黃鐵礦中,浮選硫精礦硫品位 46.18%、金品位 42.42 g/t,采用火法焙燒—氰化浸出的工藝回收硫和金。葉富興[71]將硫精礦在 800℃焙燒 3 h脫硫,然后在礦漿液固質量比為 2∶1,用石灰調漿至 pH=10,氰化鉀用量 1 kg/t的條件下從燒渣中浸出金,獲得硫回收率為 99.79%,金浸出率為 87.14%的指標。

肖軍輝,文書明[72]針對海南某地鎢鉬礦原礦性質,采用一次粗選一次掃選四次精選的浮選工藝回收鉬,浮選尾礦采用弱磁選回收磁鐵礦,一次粗選兩次精選的重選工藝回收鎢。通過試驗得到了適合該鎢鉬多金屬礦選礦的浮選 -弱磁選 -重選工藝流程,該工藝可以得到 Mo品位為 45.86%,含WO30.07%,含 Fe為 1.12%,回收率為 88.19%的鉬精礦;WO3品位 72.80%,含 Fe 0.07%,含Mo 0.02%,回收率為 82.88%的鎢精礦;Fe品位為56.88%,含WO30.06%,含Mo 0.03%,回收率為 50.15%的鐵精礦,實現(xiàn)了對低品位鉬鎢鐵多金屬礦的綜合回收利用。

朱耀平[73]研究全重、全浮、浮 -重、浮 -重-浮等多種方法分選彩鉬鉛礦的工藝條件和流程結構,浮 -重 -浮聯(lián)合流程在原礦品位 0.835%時,獲得鉬精礦品位 7.25%,回收率 65.00%的指標。

章曉林,徐 瑾[74]詳細研究了一水硬鋁石和脈石礦物在 BS-3為捕收劑時的浮選特性,考察了調整劑在礦漿中對浮選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人工配礦和實際礦石的浮選分離試驗研究。實際礦石試驗結果為:精礦中 Al2O3和 SiO2的品位分別為 64.55%和 6.28%,精礦 A/S為 10.28,Al2O3的回收率高達 83.41%。

云南文山某鈦鐵礦原礦含 TiO25.96%,以鈦鐵礦為主,還含有少量的金紅石。韋連軍等[75]研究指出原礦經(jīng)磨礦分級控制入選粒度為 -0.5 mm,采用水力分級后重選,水力分級粒度為 0.038 mm,重選工藝流程為螺旋溜槽粗選、搖床精選,得到品位 46.67%,回收率 59.01%的鈦精礦。該工藝流程簡單,投資小、選礦成本低。

云南省的硅石資源非常豐富,分布極其廣泛且種類較多。王 蓓等[76]選用變質類型石英巖,并根據(jù)其雜質性質進行提純試驗研究。變質類型石英巖在粉碎至 -500目,四酸聯(lián)浸 24 h提純條件下,最終可得到石英精礦雜質總量為 93.7 g/t的高純石英。

云南播卡金礦的礦石顆粒微小、含炭質高。陳海濤[77]在該金礦石工藝礦物學研究的基礎上,對比分析了原設計單位推薦的礦石處理方案,指出對氧化礦擬用全泥氰化炭浸、原生礦擬用浮選加重選的工藝流程,減少了因礦樣含炭質高而降低金回收率的影響,同時使得各項生產(chǎn)指標十分理想,金回收率高達 90%左右。

3 選礦設備及自動化的研究

秦 虎等[78]針對目前跳汰機運行過程中風量與水量的比值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模糊控制與 P ID控制相結合的方案,介紹了跳汰過程與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結合實際提出了風量與水量的比值設定值的控制算法和控制規(guī)則。

胡 娟等[79]在磨礦自動控制系統(tǒng)中,針對磨機電流特性將模糊控制與數(shù)學建模結合起來,使磨機處于最佳工作點,并有效克服礦石特性變化等各種因素引起的最佳工作點漂移的情況,使控制系統(tǒng)具有自動跟蹤最佳工作點,以及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

熊紅榮[80]對永磁筒式磁選機的中心軸結構形式進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總結磁選機中心軸結構形式的優(yōu)缺點,結合磁選機實際使用經(jīng)驗,對磁選機中心軸進行分析和比較,優(yōu)化了所用磁選機中心軸結構形式,以便保證磁選機運轉更加順暢、穩(wěn)定和可靠,減少維護檢修時間,提高設備的作業(yè)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李 亮等[81]在采用三菱公司 FX2n系列 PLC和亞控組態(tài)王軟件的基礎上,配以加藥箱、配藥箱、電磁閥、加熱系統(tǒng)等組件,開發(fā)出了適合含稀土磷礦選礦的自動加藥系統(tǒng),將其應用于含稀土磷礦擴大連選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控制效果。

高壓電選機高壓電源的穩(wěn)定性對分選效果有著非常明顯的影響。修大為和李世厚[82]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若電場穩(wěn)定性好,電壓波動小,給入的礦粒在電場中受力均勻,在電場中的精礦流和尾礦流隨時間變化小,則有用礦物進入精礦流中的比重增加,礦物的分選效率提高,回收率提高,礦物的分選效果好,單位時間的處理量增大;反之,若電場穩(wěn)定性差,電壓波動大,給入礦物在電場中受力隨時間變化大,分選過程中礦流隨時間產(chǎn)生波動,則礦物的分選效率降低,回收率和臺時處理量降低。

韓雄南,陳春霞[83]介紹了在浮選工藝自動加藥控制系統(tǒng)中。根據(jù)加藥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特點、原理,運用 PLC智能控制及觸摸屏,簡化了操作程序,更加完善了系統(tǒng)功能。

韋振明等[84]論述了一種新的硫化礦浮選技術——分段電位調控浮選。該技術可以提高鉛鋅銀硫化礦的綜合回收效果,尤其是可以提高銀的回收率。該項技術在云南某鉛鋅銀硫化礦應用非常成功,與傳統(tǒng)的浮選工藝相比,鉛回收率提高了6.38個百分點,鋅提高了 4.33個百分點,銀提高了 13.43個百分點。

4 選礦理論分析研究

徐 翔等[85]研究了釩鈦磁鐵礦浮鈦時殘余鈦磁鐵礦的影響。我國釩鈦磁鐵礦資源豐富,最具代表性的攀枝花地區(qū)釩鈦磁鐵礦的選礦多是經(jīng)弱磁選鐵后,磁選尾礦再選鈦。選鈦物料中的主要含鈦礦物是鈦鐵礦,但仍有少量殘余的剩磁較大的鈦磁鐵礦,同時,磨礦加劇了磁團聚,部分脈石會隨鈦磁鐵礦一起進入精礦,從而影響品位和回收率,也造成藥劑的浪費。釩鈦磁鐵礦浮鈦時殘余鈦磁鐵礦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應在浮選前采取多次弱磁處理,盡量把鈦磁鐵礦去除干凈。

王永志等[86]通過測量不同含水量紅土鎳礦的靜態(tài)休止角、內摩擦角、壁摩擦角以及附著力,研究其力學性能,為生產(chǎn)工藝優(yōu)化設計、設備選型以及解決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物料流動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伍博克等[87]用加壓硫酸浸出法處理云南元江高鐵低鎂型鎳紅土鎳礦,考察了浸出過程動力學及控制步驟。研究結果表明,鎳鈷浸出過程可用收縮未反應核模型來描述,鎳鈷浸出率符合動力學方程1- (1-X)1/3~K.t,其浸出反應的表觀活化能分別為 41.41 KJ/mol和 43.70 KJ/mol,界面化學反應為控制步驟。

微細粒嵌布的氧化銅礦物資源,由于其特殊的性質,非常難選。劉殿文等[88]采用孔雀石純礦物,研究了真空微泡浮選法的效果。通過與常規(guī)浮選試驗結果的對比,表明真空微泡浮選是處理微細粒氧化銅礦物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原因是:真空浮選法可以優(yōu)先在疏水性礦物表面析出大量的活性微泡,大量的活性微泡的存在,增大了氣泡與疏水性微細礦粒之間的碰撞概率和粘附概率,從而提高了微細粒孔雀石的浮選效率。

廖元雙等[89]研究了黃鐵礦氰化試劑提金過程,以及氰化鈉濃度、浸出溫度和氧化劑等對金浸出率的影響,研究了氧化劑強化浸金過程的機理。結果表明:常溫時,在雙氧水為氧化劑的前提下,氰化鈉濃度 0.05%,浸出時間 12 h,金的浸出率可達94%以上。

謝 賢等[90]通過單泡管浮選試驗,研究了丁黃藥體系中硫酸銅、氯化銨、硝酸鉛及自行研制的T-1對含鐵 7.21%的云南瀾滄鐵閃鋅礦單礦物的活化性能。結果表明:氯化銨、硝酸鉛對鐵閃鋅礦的活化效果較差,而硫酸銅在 pH=13時可使鐵閃鋅礦的回收率達到 61.30%,T-1則可在 pH=10時使閃鋅礦的回收率達到 64.10%,T-1不僅對鐵閃鋅礦的活化性能比硫酸銅好,而且可比硫酸銅降低藥劑成本 20%。

5 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袁明華等[91]針對云南某銅、鋅、金、銀為主的多金屬硫化礦,進行了最佳藥劑試驗研究,在低堿性介質下實現(xiàn)了銅鋅與硫的浮選分離,對伴生金、銀進行了綜合回收,低堿介質試驗指標比高堿介質條件下的銅、鋅、金、銀的回收率分別提高了1.92、2.83、10.93、11.91個百分點。

張林友等[92]介紹了由于會澤選礦廠生產(chǎn)的廢水量大于回水處理站的處理能力,超出能力的部分廢水排入硫精礦庫,給硫精礦庫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同時廢水中含有少量的礦泥,直接排外或處理后外排都會造成鉛鋅精礦的損失。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現(xiàn)場開展了相關的研究與生產(chǎn)實踐,結果證明:在選礦回水未進入回水處理站之前進行再利用,可消解回水處理站的壓力,提高環(huán)境保護質量,降低用水成本,減少金屬流失,增加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王春云,段習科[93]采取酸浸—萃取—電積—渣浮選聯(lián)合工藝綜合回收氧化銅礦中的有價元素:首先酸浸氧化銅,通過萃取,電積工藝生產(chǎn)電積銅;然后浸出渣浮選,回收渣中的殘余銅礦物及有價金屬金和銀,提高氧化礦綜合利用價值。

黃 芳等[94]針對某磷礦浮選尾礦的資源特點,將其作為高鎂低品位磷礦進行處理,用萃取—反萃法分離酸浸液中的鎂和磷。選擇正丁醇作為萃取劑,在磷酸濃度為 30%、萃取相比為 1∶1,溫度為常溫,萃取時間為 5 min的均衡攪拌條件下,五氧化二磷萃取率可達到 68%以上;用水作為反萃劑,在其加入量為反萃前有機相體積的 30%,反萃時間為 3 min,常溫條件下進行反萃,反萃率可達90%以上。該研究為綜合回收磷礦浮選尾礦提供了基礎性資料。

虛懷傳等[95]研究了四川某含金銀的菱鐵礦型銅礦,通過工藝礦物學研究和選冶試驗研究,揭示了該礦具有較好的綜合利用價值。該礦經(jīng)過一粗、兩掃、一精的浮選閉路試驗,可獲得銅精礦含銅20.23%,產(chǎn)率 6.95%,回收率 97.41%;并且在銅精礦中含金 4.86 g/t,回收率 94.63%;含銀721.1 g/t,回收率 95.47%。浮選尾礦經(jīng)過焙燒—磁選試驗,可獲得鐵精礦含鐵 62.18%,產(chǎn)率為59.34%。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礦具有較好的綜合利用價值。

某銅鉬選廠采用磨礦—混合浮選—分離流程,經(jīng)一粗一掃三精得到銅鉬混合精礦,最后進行銅鉬分離。該選廠的尾礦水堿度高,硫化鈉含量高,如果直接返回利用會對銅礦物產(chǎn)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為此周 強等[96]進行了尾礦回水試驗研究,試驗表明,未經(jīng)處理的尾礦回水和經(jīng)陰離子絮凝劑或陽離子絮凝劑處理過的尾礦回水試驗均得不到理想的試驗結果。而采用 K MG處理的尾礦回水進行試驗,結果表明,經(jīng)處理后的回水對選礦技術指標影響不大,可循環(huán)利用。

牟聯(lián)勝[97]介紹了云南某以赤褐鐵礦為主的鐵尾礦采用階段磨礦階段強磁選—反浮選脫雜的工藝,較好地回收了目的鐵礦物,實現(xiàn)了與含鐵硅酸鹽礦物的較好分離。獲得了鐵精礦品位 57.5%、鐵回收率 37.2%,其中磁性鐵回收率 95.4%,赤褐鐵礦回收率 54%的指標。

彭 華等[98]根據(jù)云南鎮(zhèn)沅金礦尾礦性質分析,確定該礦山礦石選別后產(chǎn)生的尾礦堆存工藝—干式堆存,并提出了雨季干堆工藝及安全措施。為礦山尾礦處理設計及尾礦堆存作業(yè)提供參考。

6 綜述性研究

秦 虎等[99]對國內外選礦自動化的現(xiàn)狀做了介紹,重點介紹破碎、磨礦、藥劑添加的自動化過程,并對選礦自動化發(fā)展趨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個人看法,為實現(xiàn)生產(chǎn)過程智能綜合自動化提供了參考。

霍明春,賈瑞強[100]通過對近年來硫化礦電化學浮選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總結,分析了黃銅礦、方鉛礦、磁黃鐵礦、鐵閃鋅礦單礦物的電化學特性,并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研究的重點方向。研究指出:目前雖然對黃銅礦、方鉛礦、磁黃鐵礦、鐵閃鋅礦單礦物的電化學特性研究較多,但大部分都是利用礦物電極或金屬電極進行的,對于礦漿電化學特性的研究基本沒有進行在線檢測,而是利用礦漿的上清液進行檢測,因為純礦物電極并不能從內部結構和導電特性上代表礦漿體系,從而造成數(shù)據(jù)的偏差較大。所以如何利用純礦物電極使其能夠更好地代表礦漿體系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李成秀,文書明[101]根據(jù)我國磷礦資源特性,從選礦工藝、浮選藥劑以及選礦新設備等三個方面總結了近年來我國磷礦選礦現(xiàn)狀及其進展,并強調了高效浮選藥劑的研制在處理中低品位難選磷礦石中的重要作用。柏中能,張文學[102]論述了云南磷礦特定的礦石性質,根據(jù)中低品位磷礦難選的現(xiàn)狀,總結了不同類型中低品位磷礦的選礦方法、工藝流程和藥劑制度,對有效開發(fā)云南中低品位磷礦資源具有指導作用。

楊 晶[103]總結了鈦鐵礦浮選主要的常規(guī)捕收劑和新型組合捕收劑。在捕收劑的選擇中,使用不同的組合捕收劑,可以改善礦物的捕收性能,得到比藥劑單獨使用時更好的效果。研究指出,目前所研制出的新型捕收劑中,MOS、R-2、ROB、H717、RST、F968、XT等都是微細粒鈦鐵礦的良好組合捕收劑。

聶 琪[104]論述了我國鉬資源的現(xiàn)狀,分別介紹了銅鉬礦和多金屬鉬礦等不同類型鉬礦的選礦方法,對鉬礦選別過程中的藥劑、流程等技術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想法。

鐵礦礦山的尾礦每天大量排放,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對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金末梅,劉全軍[105]結合國內外一些實踐經(jīng)驗,綜合闡述了當前鐵礦尾礦的現(xiàn)狀和一些綜合利用的途徑。

羅溪梅等[106]綜述了近年來我國鐵礦石選礦技術的新進展,主要包括新工藝、新藥劑以及新設備的研究和應用概況,并對我國鐵礦石選礦技術提出了建議,以期對國內外同行有所裨益。

羅溪梅等[107]系統(tǒng)綜述了難選氧化銅礦處理方法、藥劑與工藝的新進展。針對氧化銅礦貧、細、難選的特點,指出工藝簡單合理、適用性強、成本低、指標好的濕法冶金和選冶聯(lián)合流程將成為主流浮選藥劑特別是捕收劑、活化劑等方面的研究也將成為一個重點,認為氧化銅礦浮選時,混合用藥比單一用藥劑量少,并且可以提高浮選指標。

吳文麗[108]主要介紹了氧化鉛、鋅礦各種浮選藥劑的研究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目前氧化鉛、鋅礦浮選藥劑研究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是通過對氧化鉛、鋅礦浮選藥劑作用機理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研發(fā)新型高效的螯合劑、復合藥劑和組合藥劑。

呂晉芳等[109]綜述了細粒錫石浮選所用捕收劑、抑制劑的種類、特點及應用現(xiàn)狀,介紹了礦漿中金屬陽離子對捕收劑性能的影響,指出了研發(fā)新型藥劑和組合藥劑的重要性,以期對國內外同行有所裨益。

葉國華等[110]評述了從錫尾礦中回收有價金屬的進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偨Y了我國錫尾礦的特點及難以再選的原因。并在歸納和分析國內外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新形勢下錫尾礦中有價金屬的綜合回收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建議,包括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及今后需加強研究的重點等。

陳 鋒等[111]闡述了磁處理技術在選礦中的應用及磁處理機理研究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分析了磁處理技術由于其特有的性質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對提高有用礦物回收率、節(jié)約能耗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曹 燁等[112]在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介紹了銻礦選礦的基礎理論、選礦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

王 祥,周興龍[113]對多段圓錐螺旋分級機、復合式圓篩螺旋分級機、螺旋分級篩分機、斜窄流螺旋分級機等改進型螺旋分級機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和評價。探討了螺旋分級機的優(yōu)點和目前的市場地位以及市場應用前景。

熊 堃等[114]對鈦鐵礦的浮選藥劑、浮選工藝、鈦精礦冶金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討論,認為加強微細粒鈦鐵礦的浮選能提高鈦資源的回收率,而鈦精礦中鈣、鎂雜質的降低是高效利用鈦資源的關鍵。

趙 群[115]簡述了國內鋁工業(yè)的現(xiàn)狀及國外以及省內鋁土礦的資源狀況,分析了國內外氧化鋁工業(yè)的資源保障形式,提出云南鋁土礦資源開發(fā)要重視選礦脫硅技術的應用,發(fā)展高附加值化學品氧化鋁產(chǎn)業(yè),氧化鋁生產(chǎn)赤泥的綜合利用以及對海外鋁土礦資源的利用方式,構建我省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的和諧生產(chǎn)鏈接。

李亞斐,劉全軍[116]簡要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在氧化銅礦浮選藥劑方面的進展。提出對新型浮選藥劑和組合用藥的研究是今后氧化銅礦浮選藥劑研究的發(fā)展方向。

7 結 語

2010年以來,云南選礦科技工作在碎礦、磨礦、選礦工藝、理論及選礦設備及自動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性論文顯著增多,充分體現(xiàn)了選礦科技工作者更加密切關注生產(chǎn)實際,不斷提高科研水平。選礦工作正在快速而又不失穩(wěn)健地向前發(fā)展。

[1]肖慶飛,董放戰(zhàn),羅春梅,等.鄭州氧化鋁二廠細磨球磨機介質優(yōu)化研究 [J].金屬礦山,2010,(1):128-131.

[2]武俊杰,戴惠新.螢石礦的磨礦試驗研究 [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10,(1):30-32.

[3]梁冬梅,楊 波,甘峰睿.磨礦產(chǎn)品的均勻性對云南某硫化銅鎳礦精礦指標影響的研究 [J].礦冶,2010,(2):21-23.

[4]章曉琳,等.磨礦細度對鈦鐵礦浮選指標的影響 [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0,(5):6-9.

[5]邱崇棟,徐永仁.東川包子鋪褐鐵礦選礦試驗研究 [J].礦冶工程,2010,(1):35-37.

[6]張桂芳,劉金浪,張宗華.高磷赤褐鐵礦提鐵降磷氯化離析工藝條件試驗研究 [J].中國礦業(yè),2010,(7):67-70.

[7]張曉剛,張桂芳,張宗華,等.浸出試驗工藝條件對制備低磷鐵精礦品位的影響 [J].中國礦業(yè),2010,(4):61-63,67.

[8]肖軍輝,張 昱.某鮞狀高磷赤、褐鐵礦回轉窯磁化焙燒試驗研究 [J].金屬礦山,2010,(3):43-47.

[9]魏宗武,陳 曄,陳建華.某高硫低品位赤鐵礦的選礦工藝研究 [J].中國礦業(yè),2010,(8):80-83.

[10]柏少軍,文書明,劉殿文,等.云南某高磷褐鐵礦石選冶聯(lián)合工藝研究 [J].金屬礦山,2010,(1):54-58.

[11]柏少軍,文書明,劉殿文,等.云南某難選菱鐵礦石選礦試驗研究 [J].金屬礦山,2010,(5):73-76.

[12]馮翠英.提高大紅山銅礦鐵精礦品位的研究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4):111.

[13]朱冰龍,張 保.昆鋼大紅山 50萬 t/a、400萬 t/a鐵選廠工藝流程研究 [J].云南冶金,2010,(4):26-28.

[14]黃會春,周 躍.某褐鐵礦磁選廠工藝流程優(yōu)化改造 [J].金屬礦山,2010,(8):63-70.

[15]魏宗武.某難選含錳貧鐵礦的選礦試驗研究 [J].中國礦業(yè),2010,(3):63-70.

[16]謝美芳,等.釩鈦磁鐵礦精礦提鐵降硫工藝試驗研究 [J].金屬礦山,2010,(5):44-46,82.

[17]劉金浪,等.硫鐵礦煉磺渣選鐵還原焙燒磁選還原劑試驗研究 [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8):8-10.

[18]李廣濤.四川某高磷鮞狀赤鐵礦工藝礦物學研究 [J].金屬礦山,2010,(6):114-116,132.

[19]江佳岑,等.細粒赤鐵礦連續(xù)離心分選技術工業(yè)化的研究[J].礦山機械,2010,(7):92-95.

[20]柏少軍,等.云南某菱鐵礦石保鐵降雜試驗研究 [J].礦冶,2010,(3):4-7.

[21]柏少軍,等.云南某高磷鐵礦石工藝礦物學研究 [J].礦冶,2010,(2):91-94.

[22]吳文麗,程永彪.東川某鐵礦工藝礦物學研究 [J].礦冶,2010,(3):101-106.

[23]肖軍輝,張 昱.高磷鐵礦石氯化離析—弱磁選新工藝研究[J],金屬礦山,2010,(12):37-41.

[24]韓元燕,戴惠新.云南低品位鈦鐵礦選礦工藝研究 [J].礦冶,2010,(4):31-52.

[25]曲亮亮,周 平.云南羅茨鐵礦降硫降磷選礦試驗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6):33-36.

[26]劉 丹,文書明,等.某難選混合銅礦選礦工藝試驗研究[J].礦產(chǎn)綜合利用,2010,(1):1-11.

[27]王少東,喬吉波,等.云南某氧硫混合銅礦選礦工藝研究[J].云南冶金,2010,(6):10-14.

[28]孫玉秀,周 平,莊故章,等.云南某地難選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 [J].礦業(yè)工程,2010,(1):30-32.

[29]王世濤,曾茂青,等.云南蘭坪高含泥低品位氧化銅礦選礦試驗 [J].云南地質,2010,(1):105-108.

[30]李松春.大姚某難選氧化銅礦工藝礦物學特征與浮選試驗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1):1-4.

[31]普倉鳳.云南易門銅礦廠低品位氧化銅礦可選性試驗研究[J].云南冶金,2010,(5):27-29.

[32]楊玉珠,等.捕收劑復配效應解決羊拉硫化銅礦石選擇性浮選的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 (1):42-45.

[33]湯優(yōu)優(yōu),雷 霆,張漢平.某復雜氧化銅礦選礦工藝試驗研究 [J].金屬礦山,2010,(9):59-63.

[34]方建軍,吳金明.提高湯丹 4#礦體浮選技術指標的試驗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0,(1B):1-4.

[35]樊建云.銅鋅分離浮選工藝試驗研究 [J].有色冶金,2010,(4):28-30.

[36]邱兆瑩,喬吉波.云南某銅鎳礦選礦工藝研究 [J].云南冶金,2010,(3):17-22,37.

[37]袁明華,普倉鳳,等.云南某低品位難選銅鉬礦可選性試驗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3):13-16.

[38]洪家薇,周 強.云南某復雜多金屬硫化礦選礦工藝研究[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2):26-30.

[39]馮 致,戈保梁.云南某難選混合銅礦選礦試驗研究 [J].礦產(chǎn)綜合利用,2010,(6):3-6.

[40]李 波,等.云南某氧化銅礦石工藝礦物學研究 [J].金屬礦山,2010,(8):86-88,101.

[41]武俊杰,等.某難選氧化銅礦的分段硫化浮選試驗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6):40-42.

[42]岳紫龍,成 建.某銅鉬礦石的選礦試驗研究 [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0,(6):75-78.

[43]謝 賢,童 雄,王成行,等.某難選高硫鉛鋅礦的選礦工藝試驗研究 [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1):37-40.

[44]漆小莉,湯優(yōu)優(yōu),張漢平.某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 [J].云南冶金,2010,(4):16-21,36.

[45]何曉娟,徐曉萍,付廣欽.云南某難選氧化鉛鋅礦浮選試驗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6):16-20.

[46]陳經(jīng)華,趙學中.云南某難選氧化鉛鋅礦浮選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1):4-8.

[47]譚 欣,何發(fā)鈺,吳衛(wèi)國,等.某砂巖型低品位氧化鉛鋅礦選礦工藝 [J].有色金屬,2010,(3):115-122.

[48]黃承波,魏宗武,林美群.云南某氧化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0,(5):75-77.

[49]曾茂青,李 璽,王世濤,等.云南某地鋅銦多金屬硫化礦的綜合回收利用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2):9-13.

[50]馮忠偉,藍桂密,等.某錫多金屬礦石抑硅浮鋅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10,(6):101-104.

[51]王玉芳,等.低品位氧化鋅礦處理新工藝研究 [J].礦冶,2010,(1):44-46,56.

[52]張春生.蘭坪氧化鋅礦直接浸出工藝探析 [J].有色金屬設計,2010,(1):10-14.

[53]陳經(jīng)華,趙學中.云南某鉛鋅礦選礦工藝試驗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1):5-8.

[54]李和平.鉛鋅礦的工藝礦物學研究 [J].云南冶金,2010,(4):55-58.

[55]柏中能,王朝霞.不同類型膠磷礦分選工藝研究及技改[J].云南化工,2010,(4):54-56.

[56]趙 靖,劉麗芬,袁紅霞.CD在某硅鈣質膠磷礦選礦中的應用 [J].磷肥與復肥,2010,(4):27-28.

[57]蔡秉洋,王 華,王渝紅.不同模數(shù)水玻璃在膠磷礦正反浮選的應用 [J].云南化工,2010,(1):37-41.

[58]彭芬蘭,陳 斌,周小四,等.提高某磷礦石選礦工藝回收率的可行性研究 [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0,(5):10-13.

[59]黃齊茂,等.新型復合捕收劑常溫浮選某膠磷礦試驗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4):1-4.

[60]王大鵬,等.浮選柱在膠磷礦反浮選中的應用 [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6):1-4.

[61]趙鳳婷.雙反浮選工藝在膠磷礦選別中的應用 [J].磷肥與復肥,2010,(2):70-72.

[62]楊穩(wěn)權,羅廉明,等.云南晉寧礦區(qū)硅質膠磷礦捕收劑改性研究 [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9):6-8,17.

[63]徐 翔,章曉林,張文彬.鈦磁鐵礦對鈦鐵礦浮選時的影響[J].金屬礦山,2010,(6):69-72.

[64]徐 翔,張曉林,等.鈦鐵礦浮選過程中 pH值的影響 [J].礦冶,2010,(1):22-24.

[65]梁溢強,嚴小陵,張旭東.云南某復雜多金屬鎢鉬礦選礦新工藝研究 [J].中國礦業(yè),2010,(12):68-71.

[66]程永彪,文書明,吳文麗.浸出渣銀浮選工藝試驗研究[J].云南冶金,2010,(5):12-21.

[67]劉守信,黃建芬,師偉紅.云南某金礦選礦試驗研究 [J].礦冶,2010,(1):33-35.

[68]李 璽,曾茂青,等.緬甸某地原生金礦提金工藝研究[J].礦產(chǎn)綜合利用,2010,(3):9-11.

[69]韓遠燕,戴惠新.某高砷硫酸渣選鐵試驗研究 [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3):55-57.

[70]唐 敏,張文彬.微細粒鉑鈀礦浮選中的電化學調控問題分析 [J].中國礦業(yè),2010,(4):82-86.

[71]葉富興.從難處理含金黃鐵礦中回收金的研究 [J].材料研究與應用,2010,(2):145-148.

[72]肖軍輝,文書明.海南鎢鉬多金屬礦選礦試驗研究 [J].稀有金屬,2010,(4):578-584.

[73]朱耀平.某彩鉬鉛礦的可選性 [J].稀有金屬,2010,(2):74-78.

[74]章曉林,徐 瑾.新型陽離子捕收劑在極難選高硅型鋁土礦反浮選中的應用 [J].輕金屬,2010,(2):6-8.

[75]韋連軍,等.云南文山某細粒鈦鐵礦選礦試驗研究 [J].金屬礦山,2010,(7):51-54,74.

[76]王 蓓,李 璽,等.云南變質類型石英巖提純工藝試驗研究 [J].非金屬礦,2010,(3):30-32.

[77]陳海濤.云南播卡金礦難選金礦石的選礦工藝研究 [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0,(12):24-27.

[78]秦 虎,劉志紅,黃宋魏.模糊控制在跳汰選礦中的應用[J].云南冶金,2010,(6):15-18.

[79]胡 娟,鄧云英,韓 迎,等.磨礦分級作業(yè)模糊控制系統(tǒng)[J].云南冶金,2010,(6):19-25.

[80]熊紅榮.永磁筒式磁選機的中心軸結構研究 [J].云南冶金,2010(3):23-24.

[81]李 亮,張 覃,黃宋魏.自動加藥系統(tǒng)在含稀土磷礦擴大連選試驗中的開發(fā)和應用 [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4):10-12.

[82]修大為,李世厚.電暈電選機高壓電源穩(wěn)定性對電選指標的影響 [J].云南冶金,2010,(1):36-38.

[83]韓雄南,陳春霞.浮選工藝中自動加藥控制系統(tǒng)的研發(fā)應用[J].云南冶金,2010,(3):67-69,80.

[84]韋振明,等.某鉛鋅銀硫化礦的分段電位調控浮選 [J].金屬礦山,2010,(5):81-85,88.

[85]徐 翔,劉殿文,章曉林,等.釩鈦磁鐵礦浮鈦時殘余鈦磁鐵礦的影響 [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 (理工版),2010,(4):15-19.

[86]王永志,陸 雷,劉 燕,等.紅土鎳礦力學性能的研究[J].中國有色冶金.2010,(2):74-76.

[87]伍博克,劉 葵,陳啟元,等.云南元江鎳紅土礦加壓浸酸動力學 [J].云南冶金,2010,(4):29-32,58.

[88]劉殿文,尚 旭,方建軍,等.微細粒氧化銅礦物浮選方法研究 [J].中國礦業(yè),2010,(1):79-81.

[89]廖元雙,魯順利,楊大錦.氰化提金及氧化劑強化浸金過程機理研究 [J].有色金屬 (冶煉部分),2010, (2):46-50.

[90]謝 賢,等.幾種活化劑對鐵閃鋅礦的活化性能 [J].金屬礦山,2010,(12):50-62.

[91]袁明華,普倉鳳,趙繼春.復雜多金屬硫化礦綜合回收試驗研究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4):48-50.

[92]張林友,金曉云,彭順英.云南某礦山選礦回水利用研究及生產(chǎn)實踐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4):104-105.

[93]王春云,段習科.羊拉銅礦綜合回收工藝研究 [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1X):16-17,27.

[94]黃 芳,王 華,李軍旗,等.萃取—反萃法綜合回收磷礦浮選尾礦中磷和鎂 [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0,(4):104-107,140.

[95]虛懷傳,李 強,商容生,等.某含金銀銅礦的可選性試驗研究 [J].云南冶金,2010,(4):22-25.

[96]周 強,等.某硫化銅鉬選廠尾礦回水利用研究 [J].礦冶工程,2010,(3):40-42,45.

[97]牟聯(lián)勝.云南某鐵選廠尾礦回收赤褐鐵礦的生產(chǎn)實踐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5):105-107.

[98]彭 華,劉松韜,等.云南鎮(zhèn)沅金礦尾礦干堆工藝研究[J].云南冶金,2010,(6):54-57.

[99]秦 虎,劉志紅,黃宋魏.碎礦磨礦及浮選自動化發(fā)展趨勢[J].云南冶金,2010,(3):13-16.

[100]霍明春,賈瑞強.硫化礦電化學浮選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 [J].云南冶金,2010,(1):30-35.

[101]李成秀,文書明.我國磷礦選礦現(xiàn)狀及其進展 [J].礦產(chǎn)綜合利用,2010,(2):22-25.

[102]柏中能,張文學.云南磷礦與選礦 [J],磷肥與復肥,2010,(3):73-75.

[103]楊 晶.鈦鐵礦浮選捕收劑的研究及應用狀況淺述 [J].云南冶金,2010,(1):26-29.

[104]聶 琪.試論我國鉬礦選礦方法及研究現(xiàn)狀 [J].云南冶金.2010,(2):34-36.

[105]金末梅,劉全軍.鐵礦尾礦的現(xiàn)狀和綜合利用途徑 [J].礦冶,2010,(2):31-33,37.

[106]羅溪梅,等.我國鐵礦石選礦技術的新進展 [J].礦山機械,2010,(7):85-91.

[107]羅溪梅,等.難選氧化銅礦的處理 [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0,(1):42-45.

[108]吳文麗.氧化鉛鋅礦浮選藥劑的研究現(xiàn)狀 [J].金屬礦山,2010,(9):63-67,70.

[109]呂晉芳,等.微細粒錫石浮選藥劑研究概況 [J].濕法冶金,2010,(2):71-74.

[110]葉國華,等.從錫尾礦中回收有價金屬的進展及相關建議[J].金屬礦山,2010,(6):9-13.

[111]陳 鋒,張忠輝,張艮林,等.選礦中磁處理技術研究現(xiàn)狀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2):22-24.

[112]曹 燁,劉四清,劉玫華,等.銻的選礦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1):28-30,76.

[113]王 祥,周興龍.新型螺旋分級機的使用及研究現(xiàn)狀 [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7):14-16.

[114]熊 堃,文書明,等.鈦鐵礦資源加工研究現(xiàn)狀 [J].金屬礦山,2010,(4):93-96.

[115]趙 群.云南鋁土礦資源開發(fā)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研究 [J].云南冶金,2010,(6):33-36.

[116]李亞斐,劉全軍.氧化銅礦浮選藥劑的研究 [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6):48-51.

猜你喜歡
選礦尾礦精礦
AGV機器人在選礦工藝智能搖床系統(tǒng)的應用
常規(guī)選礦法不能有效回收水淬渣中鐵的原因探討
昆鋼科技(2022年2期)2022-07-08 06:35:56
高硫銅鈷精礦焙燒-酸浸試驗
云南化工(2021年7期)2021-12-21 07:27:30
基于視覺識別的浮選尾礦在線測灰儀的應用
選煤技術(2021年3期)2021-10-13 07:33:36
鐵尾礦資源的研究與應用
江西建材(2018年4期)2018-04-10 12:36:50
鉬精礦沸騰焙燒銅、鐵行為研究
高銻金精礦浸出試驗研究
某燒綠石礦的選礦試驗研究
鎳精礦中三氧化二鋁的絡合滴定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09:50
基于IDL的尾礦識別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
金屬礦山(2013年6期)2013-03-11 16:53:59
大连市| 白银市| 呼伦贝尔市| 廉江市| 上杭县| 敦煌市| 滁州市| 昌吉市| 嘉善县| 龙胜| 黄石市| 离岛区| 梁平县| 旬邑县| 巴林右旗| 象山县| 革吉县| 会宁县| 米泉市| 夏河县| 鲁甸县| 定州市| 咸阳市| 襄樊市| 中阳县| 盐边县| 荥阳市| 策勒县| 莱阳市| 甘肃省| 南康市| 清涧县| 桦甸市| 仁化县| 聂拉木县| 阳高县| 延寿县| 五大连池市| 邵东县| 社旗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