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
清澈并沉浸
——讀潞潞和他的詩
/郭克
詩人的心永遠是動蕩的。也許有時會沉浸,但永遠不會寧靜。無論是面對喧囂的現(xiàn)實,無論是面對既往的九幽。
只有詩人可以在類似真空的環(huán)境中種植玫瑰或者發(fā)出聲音。
潞潞在《當疼痛在一張白紙上消磨》一詩中寫道:
古老的風光中注滿春天的雨水/它們曾經(jīng)在漢朝喧囂或沉默/或打濕了遙遠的行吟者荷馬的外衣/你覺得一切都在重復?/易碎的陶瓷,洛陽的牡丹/這些孩子們游戲的見證/永不駐足的旅行者在此首尾相接
詩人不是在回顧歷史,而是在俯視內(nèi)心。
這是他經(jīng)典的態(tài)度。他的很多詩作里都傳達這樣的意緒,營造這樣的詩境。有些厚重,但不是渾濁,仍保持著一種可貴的清澈。這種清澈是激蕩的。
渾濁沒有深度,清澈才有深度。他的詩幽深而不失清澈。
這不是在褒獎誰,是真正的詩人原本就應當有這一特質(zhì)。如此,然后成為詩人。
認識潞潞近三十年。也許,筆者對他的理解仍然還不夠深。潞潞是個動態(tài)的概念。一個人的心靈在不同的時間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激蕩,你不好測定它的風浪級別和速度深度。這也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跟車,他是頭車,你是后車,你要跟,就知道很不易。
但是對潞潞的印象就比較好說一些。
以往見到的潞潞是很紳士的。他更多的是溫和的表情,有時顯得比較沉郁,極少見到釋懷大笑。當然,這并不影響他對身邊人們的感召力。這是一個有心事、有故事的人。
在山西詩界,有一件事情是不能不鄭重提及的。
1984年,以在校詩人潞潞、李杜為核心,在山西大學組織發(fā)起了北國詩社。伊始,有幾十位熱血青年學子以詩的名義站在了一起,其中有學中文的,有學哲學的,有學歷史的,甚至還有學化學的。學科不同,更加豐富了這個詩歌團隊的創(chuàng)作風格。由于兩位詩人的帶動,北國詩社成為當時山西省最大的詩群之一,齊刷刷的一批年輕人。往后,這里邊出了不少優(yōu)秀詩人,其中有些至今仍是山西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力量。
人的魅力,源自付出。潞潞、李杜在山西詩人中間能夠深孚眾望,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的緣故,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早年對山西詩歌發(fā)展所做出過的熱忱鼓舞、傾力推動和堅忍付出。
那時候,北國詩社的影響力并不僅僅局限在學校的圍墻之內(nèi),對圍墻之外也有不小的震蕩。
有香味的地方就難免會急得佛跳墻,況且詩歌是沒有圍墻的。彼時,陳建祖、張銳鋒和郭克、雪野等幾個校外詩人去山西大學比較頻繁,跑腿最多。雖然不能完全排除大學里美女如云的緣故,但確實主要是因為詩的緣故而喜歡潞潞和李杜。學校之外的十多位詩人都往山西大學跑,這毫無疑問是北國詩社自身所產(chǎn)生的磁場效應。
為了詩,很多年輕人沒有把愛情放在生活甚至是生命的首位。那個時候的我就曾經(jīng)收到過女大學生的紙條,要約。我想那時的潞潞收到的類似紙條一定會比我多多。因為他頭上的光環(huán),比同一環(huán)境中有一般光環(huán)的詩人還要大出一大圈兒。當然,那時的他已經(jīng)有了。他的花兒在花園之外,并且不經(jīng)常攜帶。是一個比一般的漂亮還要漂亮的人。
在那個氛圍里的青年們個個都很快樂,眼里放射著青春的光芒。這光芒可以點燃另外的眼睛。
這光源乃是詩。很純粹。純。
定居廣東多年的詩人寧天心是北國詩社第一批入社的詩人,去年他回到山西與詩友聚會時說:“那時候,我們的相識全是因為詩歌?!彼€是那么一臉青年式的純粹的幸福。他曾經(jīng)很喜歡站在高處振臂高呼,激情四射。據(jù)有人說寧詩人十分旺產(chǎn),有時還沒等把一首詩寫完就送去讓潞潞點評。那時的人們就這么純粹。潞潞有賢長風范,無論哪個學弟學妹來請教,他總是非??煲獾亟邮埽偸茄普T,孜孜不倦。
后學們的進步也確實很快,他們的詩日益精進,大量的作品飛向全國各地報刊……
莊稼地里的青苗長勢大好,很快就要開花結(jié)果,這是潞潞和李杜的成就感所在。說實話,就連我們這些幫著灌過一點水的人都感到些許欣慰。
詩社成立第二年(1985),詩社迎來了《北國》詩刊創(chuàng)刊號的誕生。當時的《北國》屬于中國比較早的民辦刊物之一,作為校園民辦詩刊,更是鳳毛麟角。
潞潞和李杜沒有把辦刊的眼光局限在山西本土,“它以巨大的容量囊括了各地詩人的作品”。詩人金汝平曾認為,盡管《北國》是新創(chuàng)刊,但“其胸懷是寬大的,境界是高遠的,思想藝術(shù)是先鋒的”。
不僅是山西大學北國詩社的多數(shù)社員在自己的刊物上得以洗禮,更有北島的《太陽城札記》、江河的《太陽和它的反光》、楊煉的長詩《西藏》、海子的《阿爾的太陽》等一批力作刊發(fā)其上。甚是令人賞心悅目。振奮。
潞潞和李杜都有一顆不甘平庸和寂寞的心,所以他們成為《北國》詩刊的締造者。那一段時間,潞潞的眼睛總是紅著,臉上的微笑有些疲倦。也許,那時候的兩位詩人第一感受是過了一把癮,可能還沒有清晰地意識到:他們干了一件中國校園詩歌史上的大事。
人類是因為有了聯(lián)想能力之后才有了夢想。同時,人類也是因為渴望自由之時才有了夢想。1963年,馬丁·路德·金曾經(jīng)大聲宣布:“我有一個夢想!”
潞潞也有一個夢想。最近,我親耳聽到他在大聲宣稱:“我有一個夢想!”
那是在詩的王國里砰然盛開的自由之花嗎?她汲取著怎樣的精神養(yǎng)分?
潞潞最早期的詩歌作品,大概是出現(xiàn)于上個世紀的70年代后期,當他的腳步剛剛跨進80年代的跑道,就仿佛是體操運動員猛然越上一塊彈性十足的踏板,騰起一個高高的前空翻,立刻令眾人瞠目結(jié)舌。他的作品連續(xù)出現(xiàn)在國內(nèi)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報刊之上。他的創(chuàng)作陡然呈現(xiàn)井噴狀態(tài)。《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他當時的力作《城市與“勇敢的野牛之血”》,讓人讀來振奮。
有一天,陳建祖朝上揚了揚手里的一本刊物,對郭克說:“讀讀這個人,厲害,山西的,明天我們找他去?!庇谑?,我們找他去。
一見面,那時的潞潞年輕得像個少年。其實年齡比我們都大一點。他曾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在報社當過編輯,跟我們相比已屬老資。我們一見如故,也許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難有當時我們的那種感覺。因為詩,第一次見面就感到很親切。
潞潞的父親是部隊的一位領(lǐng)導,見了我們這些小朋友,只說了一句話:“你們吃飯吧?!?/p>
我們吃飯就是吃飯。筆者怕潞潞的母親笑話,吃了飯量的一半就止了,而陳(建祖)卻繼續(xù)。潞潞給我們講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和認識到的國內(nèi)詩歌創(chuàng)作形勢,又談了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問了問我們都讀哪些書。
那時的潞潞充滿活力,但沒有一點的張揚,這活力是內(nèi)在的。當別人在談些什么的時候,他總是注視著對方在聽。但愿他不像筆者,注視對方的時候難免也有走神兒。
20世紀80年代,幾乎整整十年都是潞潞的黃金時代。1986年,他的第一本詩集《肩的雕塑》出版了。隨之而來的1987年,也是潞潞最幸福的一年。這一年,他家里迎來了寶貝女兒第一聲啼哭。
《肩的雕塑》是一個響亮的名字。記得當時是女畫家、詩人汪伊虹和潞潞的好友孫以煜先生合作了一個封面,很有意境。畫家的膽子很大,竟然沒有把朝陽(或者是夕陽)畫成圓的,看上去大概也可以理解是個月亮吧。筆者當時想,居然也可以不把太陽畫成圓的?如果這類作品出現(xiàn)在“文革”期間,那還了得?
總之,印象深刻。
潞潞的這一豐收對山西的年輕詩人們來說是個鼓舞,也是個刺激。大家都很羨慕。筆者當時不知為什么還有點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好像這本書是自己寫的。一本詩集,拿到的當天晚上就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筆者和潞潞90年代見面就少了一些。沒想到他的詩風變樣了。高亢的東西少了。低沉的、思考的,甚至憂郁色彩的東西多了。
一塊燒紅的鋼鐵,降溫的過程也正是它提高強度和韌度的過程。
實際上,潞潞的詩風在80年代后期已經(jīng)有所改變。這是我后來讀到的:
秋風來了,使一些敏感的人的情緒
發(fā)生了變化。窗外樹木蕭蕭
葉子像突然失去生命的鳥
從枝頭跌落,露出好大一片天空
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樹那樣孤單
毫無抵抗地被秋風穿過
大地非常寧靜,農(nóng)人不再勞作
只有一輛廢棄的馬車扔在路旁
望著這一切,我開始平靜下來
走出房屋努力傾聽著風聲
這樣的季節(jié)常常使我不安
每當夜晚總有許多焦慮的事情
也許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東西
不然不會盯著空洞的世界不放
那里有一堵墻被刷上厚厚的白粉
那里除了風還是風
我的揚的頭發(fā)只是一種標記
下面不過是種種無端的愿望
農(nóng)人和他們的糧食一起隱匿起來
我根本看不到他們,一切一切
就像是被古時的一個皇帝剝奪干凈
你能夠?qū)η镲L說些什么
它吹向你的時候那么冷
秋風來了,窗外樹木蕭蕭
如果你繼續(xù)等待,想聽到樹葉
墜地的聲響,就會一陣陣發(fā)慌
請允許筆者把這首詩做了整詩的引錄。不知道潞潞的這首詩早時曾發(fā)表于哪家報刊,及至1997年才收錄到《潞潞無題詩》(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集子里,寫作時間為1989年10月21日。《潞潞無題詩》收入四十七首詩,這是其中一首。
如果筆者是80年代末讀到,一定會大吃一驚。潞潞的詩風發(fā)生了大的逆轉(zhuǎn)?
“失去”、“跌落”、“孤單”、“廢棄”、“不安”、“焦慮”、“空洞”、“無端”、“隱匿”、“剝奪”、“等待”、“發(fā)慌”……一首詩里連續(xù)使用這些深色調(diào)的詞匯。這是人們在潞潞這里從來不曾體驗過的詩境。
如果有一位考官,要求筆者學著造句的方式,也用上面這些詞匯來造出一首詩,那么可以想象,兩首詩的風格會大相徑庭,但是這兩首不同的詩所傳達出來的情緒卻很有可能是相近的。這些詞是深冷的,會決定一首詩的溫度。
沉浸其中,真有些讓人發(fā)冷。他有深憂?
上世紀(又用到這個詞,好像有多么久遠)90年代初的一天,筆者去潞潞家串門兒。房間里有鋼琴的聲音,迎出的潞潞也依舊是溫和的表情,只是顯得略有倦意。那時,他的門前可以擺出一套桌椅板凳。我們聊天聊地,聊到可以混飯的時間。筆者問潞潞,近來忙于寫作?他輕輕地搖了搖頭,說寫得不多。筆者便不再多問,大口飲酒,感覺下酒不多,但是很快陶醉。潞潞一臉無奈。
有那么幾年,筆者生活有些零亂,而且忙碌報社的工作,沒有認真寫作,作品寥寥,有些自嫌,實在不好意思見大家。尤其是潞潞。好像欠他什么似的。大概是因為想起他的眼睛,那里曾給以鼓勵的目光。
到了跨世紀的2000年,筆者看到了潞潞又一本詩集《一行墨水》。雖然詩人在多數(shù)詩里不似以前那樣“等待”“發(fā)慌”,里面有了一些沉靜,有了一些沉浸,但還是能夠感到作者的心是揪著的,好像總有一些永遠不能釋懷的東西,深深地埋沒著。
詩集中有一首詩打動人很深(至少對我來講是這樣的)。它本身也很深?!渡?、深、深呼吸》。
我已經(jīng)不能夠表達,我不再仰慕真實
在我躺著的地方我考驗自己
讓先驅(qū)者一定先于我,這是運氣
時光在我們中間的積雪中飛馳
有一日它就要抵達你的額角
你童貞的茸毛又短、又干凈
那時,你猛然抬起頭來
我只能遷罪于我的雙手。攥緊的
雪在融化,發(fā)紅的掌中更空
我看見陽光正流進每一座建筑物
透明的房子里多么貧乏
坐在餐桌旁的貴客像一名受害者
他仿佛生活在絕望的年代
因此,我愿意盤旋
那是為另一種人類創(chuàng)造的距離
你永遠不會記得你的旅程
你可以是貧民、流浪者、鷹或潛艇
然而你的目標卻沒有誕生
讓我珍重你額角上工茸毛,它又短又干凈
并且讓我停止我的詩句
再多一點兒,我將視為侵犯
詩不是用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標本,放在我們的課桌上等待講解。詩是用來讓人們感知的光。
剛讀它的時候(尤其包括詩題)真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只有漸漸地,才會呼吸到其中的氧氣。其實,有一種不屈的東西在其中。
詩人是敏感的,也是勇敢的。詩人自己的心便是煉獄。詩人的心是運動的、沒有邊際的容器,它把喜悅、悲傷、奧義和向往壓縮在一起,然后萃取人們生生不息的養(yǎng)分。
總的看來,潞潞的詩(或言詩集)最受捧讀的是三個:一曰《肩的雕塑》,二曰《一行墨水》,三曰《無題》(即《潞潞無題詩》)。
筆者認為,《肩的雕塑》之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能夠頗為受捧,主要因為詩人在出集之前力作頻出,已經(jīng)聲名鵲起,造勢得勢既足,如同英雄人物在出場前已有了一通鑼鼓,讀者們有了強烈預期,可謂呼之欲出。那是詩人和讀者都在期待的第一石糧食。
那么,《一行墨水》這本詩呢?聽聽別人的。
筆者在網(wǎng)上看到有一位詩人——古陶(也是一位有見地的讀家)的講述:
潞潞的《一行墨水》我讀了三遍,每讀一遍都有深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動,而且還有再讀的欲望。潞潞是當代詩界極少數(shù)幾個能讓我反復閱讀的詩人之一。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說的該是潞潞的詩歌。
看來古陶(筆者不知斯人為男詩人還是女詩人,生活于何地)對潞潞和他的詩都情有獨鐘。毫無疑問,他認真讀了潞潞的《無題》詩集。他說:
《無題》系列是潞潞對當代詩歌的重要貢獻……《無題》幽深、隱秘、澄明、復雜,漢語的光芒在《無題》中發(fā)揮到了極致,飽滿,自足,近乎無限?!稛o題》涉及靈魂最根本的問題,它們是后退的,在后退中建立了自己的宇宙,因此它們最終是前進的?!稛o題》是一面孤獨的鏡子,世界在它們面前坍塌、破碎、大汗淋漓。我這樣說《無題》其實力不從心,或許《無題》無法評價,只能感受……
筆者佩服上面這位評者的真誠和用詞的坦率。他說的“后退”一詞,我想是指認識的反觀和心靈的回顧吧。他說的“潞潞詩歌的高峰應是《無題》四十七首……”這句話應當算是個既然語態(tài)吧。因為我們知道,詩人的筆仍然在內(nèi)心的天邊鏗鏘跋涉著。
對于潞潞的無題詩,眾多詩人和評家都給予了鄭重的關(guān)注。其中眾多詩人的評論也引起了眾多讀者的鄭重關(guān)注。選介于下。
著名詩人西川給予了少見的評價,他寫道:
這些詩在正式出版之前我就已讀到。它們寫在1989年8月到1994年2月之間。這是一部強有力的詩集,在中國詩歌界,其表達具有罕見的從容,其思想具有罕見的深度,它使我們見識了一個孤寂、封閉的靈魂在廣大的困境面前竟然擁有怎樣的覺悟。這是一些深入存在的詩篇,當時讀到它們,我感到驚訝不已。作為一個詩歌的讀者,我意識到這是我所需要的詩篇。
……我敢說,這本詩集的成就已經(jīng)高出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娙?,甚至是處理存在的詩人的成就?/p>
著名詩人李杜的評語顯得果斷和富于知性,他說:
我想,它們寫的是靈魂之上的靈魂。
而著名詩人非默的評論則更多體現(xiàn)出專業(yè)的深刻,就像資深外科醫(yī)生和他的手術(shù)刀。他首先認為,“這是一部孤獨的書?!?/p>
你越是深入其中,越是感到一種靈魂上的顫栗、陰郁和寒冷。這是一個如此幽深,又如此令人不安的世界,它吸引你,同時也排斥你,你一次次地接近、理解,并試圖進入,又一次次被從里面推開。你的心里充滿了波動,但你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述你在這本書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
……這些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由于其純粹的沉思性質(zhì),使它們看上去像一顆顆寒光閃爍的星辰,既獨立存在,又相互照耀,在我們期待的視野中構(gòu)成一片深邃的、不可測度的精神空間。這部孤獨的書充滿了對生活,乃至對生命本身的猶豫和疑慮。我們能夠從詩人反復不斷的質(zhì)疑中感受到一種時光久遠的迷惘、困惑和憂傷,而這種迷惘、困惑和憂傷又來自于一種強烈的命運感與對命運明澈的洞察……是詩人努力超越自我的一次次心靈的追求與歷險。
這仍然是非默先生特有的見解:“其實,這四十七首詩是同一首詩,始終只有一個主題。這四十七首詩從四十七個不同的方向出發(fā),最后抵達同一個中心。對于這些詩,任何局部的分析都會破壞它們的完整。而真正理解、熱愛這些詩歌的人,只要保持一種寂靜,敞開心靈,接受了它的照耀,就足夠了……”
非默先生像是說,這些詩是詩人在同構(gòu)意義上的產(chǎn)物。基本上說沒錯,但還是建議讀者悉心每首詩之間的情緒差異,其中還是有所不同。篇幅原因,筆者在此不作細談。另外,已有不少詩人和評家們評述于前,筆者在這篇隨筆文字中當無需再多置喙??傊?,筆者讀潞潞的詩,深深感覺到可以置身其中。那是一個可怕的容器,它幾乎是讓你進入一個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了尋找第四個維度的存在,它讓你的心永遠得不到安寧。好詩本來就是一個四維的所在,它洞穿著物質(zhì)的世界。
筆者近來又讀了潞潞的一些詩,這些詩(我不知道應該算新詩還是舊詩),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收錄于他的新詩集里。其中有一首《青銅爵》,筆者感到它同那爵器一樣,極為精美。這也是他的另一面。沉浸。
為了晉國爐火純青的工匠
為了一個湮沒在過去的王國
那個狂歡之夜
它在狼籍的酒桌上一再被碰翻
為了從豪華宴席到豪華陵寢
為了兩者居然很相像
莊嚴的面容比絲綢腐爛得還快
農(nóng)人的腳在上面,他毫無所知
涼風習習,麥子年復一年生長
尊貴的身份僥幸保存下來
被鐫刻成一段華麗的銘文
為了它一直忍受著的黑暗
那么多年除了泥土還是泥土
即使最后一刻也沒預感到
漫長隧道另一頭的光亮
無意中它保持了所有元素的美
為了從埋入到掘出的宿命
為了重新沐浴到風
稀世珍寶在博物館的恒溫里
被一束冷光照出清冷
迎著那些渴望遙遠的目光
為了向這一切致意
為了它的至愛:嘴唇與酒
今天的潞潞仍然是溫和的表情。他正繼續(xù)著。但,他自己的煉獄和清澈是不能改變的,包括悲憫。這種悲憫是大千塵埃中最為稀缺的物質(zhì),是神性與善性的最大公約數(shù),而榮譽卻永遠只是詩人與生活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文不商,這是使命。
詩人江河在《太陽和它的反光》里寫到了夸父逐日,“上路的那天,他已經(jīng)老了”。
他已經(jīng)在路上。老不老,這是使命。
于2011年5月 并州
作 者: 郭克,詩人,代表作有《羅琳貝卡》等。
編 輯:王朝軍 zhengshi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