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玉和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化館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在挖掘、宣傳、倡導、推動先進文化建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如何使我們的文化在傳統中實現創(chuàng)新、在學習外來文化中實現資源整合、面對新的使命文化干部如何應對等等,是值得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須思考、分析的重要問題。
文化館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基層陣地,在基層文化普及、活躍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人們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與科技知識,弘揚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文化館作為國家設立的公益性全民所有制機構,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提高其在社會發(fā)展和進步中的作用,如何發(fā)揮文化館的獨特效能等等,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在追求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文化館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文化的弘揚和正氣的樹立,是需要文化館這一重要文化機構給予指導和實施。要充分利用文化館組織的藝術形式,借助宣傳教育、組織輔導、舉辦活動、文藝創(chuàng)作、理論研究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社會的整體素質,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fā)展。
文化館是國家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作為國家輿論的重要載體,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理念。文化館組織的工作和文化活動,體現了社會和人民積極向上的行為。文化館的主要職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擔一定的社會教育功能,組織和引導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動,整理和保護民間優(yōu)秀文化遺產等。對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普及提高國民文化藝術素質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各種思想的撞擊,多種文化的融合,必須要國家文化館來進行剔除糟粕,提取文化的精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人們思想文化觀念也隨之多樣化,群眾文化由過去的“教育型”轉化為“休閑與消遣型”。
當前,大眾傳媒獲得了高層次發(fā)展,花樣翻新的節(jié)目迎合著人們的口胃與需求,這就對文化館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難免要滋生,污染社會風氣,甚至危害社會環(huán)境,使部分群眾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這對文化館工作提出了又一重要要求。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健康的文藝節(jié)目教育人,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陶冶人,來抑制不良風氣的侵襲,這就是文化館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是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體現。
在知識經濟時代,提高文化館的實際效用,必須要加強文化館的管理和人才建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富裕起來的人們對藝術品味的追求越來越高,針對這種情況,文化館要利用人才優(yōu)勢,及時創(chuàng)辦和培訓自己的隊伍,發(fā)掘藝術人才,其內容涉及書法、美術、舞蹈、樂器、影視表演及創(chuàng)作各種文化劇本等,通過培訓,提高隊伍的藝術素質,滿足社會的需求,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讓各門類藝術人才以點促面,輻射社會各階層,促進本地區(qū)的群眾文化健康有序的發(fā)展,不同程度彌補群眾文化活動中人才的短缺現象。應把握時代脈搏,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動知識經濟時代,讓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人才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系統工作,離不開自身的改革和加強管理,只有改革才能促發(fā)展,只有加強管理,才能在順應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建設的大潮,才能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內部管理體制,搞活機制,增強活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多種形式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為文化館工作開拓新的空間,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在加強文藝骨干隊伍的管理和提高文藝隊伍素質的同時,還要指導和培訓基層社區(qū)以及鄉(xiāng)村的群眾文化活動,緊密實施文化聯系群眾,文化服務群眾的重要思想。
建設健康文明的現代社會,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已成為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文化館作為宣傳國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把握好公益性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堅持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中心,堅守文化館的文化圣地,傳播先進文化,為推動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為繁榮城鄉(xiāng)文化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起到發(fā)展重要的指導、陣地與橋梁作用。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傳統文化形態(tài)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文化教育產業(yè)將打破傳統的發(fā)展模式,面向“全球化”發(fā)展,以前封閉逐步轉向開放,大量的國外文化涌入國內市場,一定程度沖擊著國內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如何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守先進的民族文化,堅守文化館的文化圣地之職能,是當前文化館必須要科學解決的大事。如何正確引導,如何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與國內的文化相結合,促進新文化教育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先進文化在城鄉(xiāng)群眾中健康地發(fā)展呢?筆者認為,文化館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立足于國民、國情、民族的文化所求,大力宣傳和弘揚時代的優(yōu)秀文化,摒棄文化的糟粕,保證藝術純潔性與文化的先進性;積極發(fā)揮先進文化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館的社會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