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聰 劉 倩 (西南大學 重慶 400000)
隨著張瑜執(zhí)導的去年《廬山戀2010》的上映,1980年拍攝的《廬山戀》又被眾多觀眾懷想起來,這部80年代初引起巨大轟動的愛情片不僅承載著一代人對廬山秀美風光的深深向往更標志著中國文化界社會思想的深度解放和革新,也更能映射出中國社會即將襲來的思想風暴,毋須質疑,《廬山戀》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經典情懷。
事隔三十余年,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今天,我們再重溫這部經典影片,重新回到廬山的峻美風光之中,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社會,對于我們而言,除了至純至真的愛情更讓我們深有所思的是影片里反映出來的改革開放前后思想文化的大解放、大飛躍。
既然《廬山戀》定位為愛情片,我們也便從感情主線談起,周筠與耿樺的感情是源自廬山的,廬山的靈動峻美也便是這段感情最恰當的注腳,從邂逅到相識到蠢蠢欲動到情定廬山,直至最后的終成眷屬,《廬山戀》始終不離廬山,情與景的相互映襯,景隨情動,景應情深,讓人不得不贊嘆廬山之美、廬山戀之真。相信影片選擇廬山拍攝與景區(qū)的合作扶持是分不開的,至于到底是因為感情的真而相中了廬山的美還是因為廬山的美才寫出來感情的真,我們的確無從查實,但至少有一點我們很清晰,這部影片的情景互動是豐富而細膩的,不顯矯揉造作而落落大方。
影片加深色調的飽和度,色調充盈感較強,整部影片觀賞下來對廬山的感官印象能夠較為深刻的保留,這也是影片的傳映引來廬山旅游熱潮的原因。導演在影片中選取的場景較多,幾乎涵蓋了廬山的所有著名景區(qū),但感情串聯多而不雜,這足以見得其功底,值得現今商業(yè)影片的廣告植入更多借鑒。
影片中周筠與耿樺的臉頰輕吻被成為“中國銀屏初吻”,是大陸影片中第一次融入的吻戲元素,飾演周筠的張瑜更是換了43套服裝出演這一角色,展現出多元思想開始對舊有的文化傳統(tǒng)發(fā)起沖擊。這一突破撼動了八十年代初的文化界,為藝術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文化的復興找到了突破口,一時間文藝作品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創(chuàng)作,思想闡述的視角更為寬廣,涌現出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除此之外,《廬山戀》也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積極的政治情感,時代的開創(chuàng)性更加凸顯?!稄]山戀》平分筆墨,周筠兩次歸國走進廬山,經歷著兩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階段——文革的動蕩與改革之初的百業(yè)待興。文革的動蕩寥寥幾筆帶過,即使社會動蕩影片之中依然不忘凸顯人們對祖國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殷切希望,海外赤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進步青年的速寫暢想,無不展現出這個年代里中國人依然對國家懷有一顆赤膽忠心。這樣的描寫巧妙的規(guī)避了文革之后國人復雜的政治情感,而是更多的著筆在對未來的憧憬,情真意切,鼓舞人心。周筠第二次歸國,人們從禁錮的思想中解脫出來,回到經濟建設的主線上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加快了步伐,社會各界也信心滿滿,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如此分析過后也不難發(fā)現,周耿兩人的戀情也是隨著這個時代的變遷而發(fā)展,清晰的與時代的齒輪相扣,隨同時代的發(fā)展走向美好的結局。
積極的政治隱喻在那個時代的電影里是極為普遍的,當時的文化作品往往是要蘊含一定思想教育目的的,廬山戀通過感情的描寫成功的達到了這一目的,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影片融入了國共兩黨關系發(fā)展的政治期望,對當時的社會思想起到了更猛烈的沖擊。解放前國共兩位政治傾向迥然的軍事將領,三十余年的戰(zhàn)場恩仇在周韻與耿樺的情感牽引下相笑一泯,由冤家變親家,一幅和美景象最終呈現在影片觀眾面前。1980年兩岸關系初現緩和,兩岸“三通”的進程已經開啟,而此片以國共兩黨培養(yǎng)的優(yōu)秀青年的忠貞愛情為主線,以愛國情懷為橋梁,隱約提出密切兩岸愛國人士、促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政治倡導和良好愿景?!癐 love the morning of the motherland”片中反復出現,道出臺海兩岸血脈相通,共赴祖國偉大復興的遠大征程的堅定信念。
即便如此,以《廬山戀》為代表的八十年代初期影片也都有著很多方面的不足,這是時代以及體制所致,我們不能苛刻的對此做更多要求。比如這部影片的人物構造過于單調,故事主線過于呆滯,在政治情感的表達上雖有突破但依然不能闡述出獨立尖銳的政治觀點等。這些時代烙給中國電影的烙印至今猶存,我們更沒有理由要求三十年前的《廬山戀》能給我們新的答案。
關于廬山,蘇軾有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逼兄荏夼c趙科長在回國之前的對話值得我們深深思索。周筠談起這首詩,說“應該是難識廬山真面?!壁w科長意味深長的講“再見吧!希望短暫飄來的云霧不會破壞你對廬山的美好印象?!比旰?,云霧已散盡,中國已崛起,政治體制改革也得到了極大的推進,我們可以理性的思考國家的發(fā)展與自身的命運,而是否又有新的云霧阻擋我們在藝術進步甚而在國家發(fā)展上有所作為呢?廬山自有真面目,《廬山戀》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它更是在提醒和感召一個民族在前行中用一種寬容的胸懷和一份理性的眼光去探清前路,無論是三十年前的那個時代,還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都需要走出我們所處時代的“大山”,去看看“廬山”緣何如此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