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策 (山西省運城學院美術系教師 山西運城 044000)
以黃山云海為例淺析中國山水畫之云法
王 策 (山西省運城學院美術系教師 山西運城 044000)
山水畫其實是“圖寫自然靈性,開拓筆墨意境”所以說筆墨沒有對與錯,關鍵就看你是否表現自然靈性,或者看你是否表現筆墨意境。云霧在山水畫中起到了造境和造勢兩大作用。云霧表現的是否恰當,對山水畫的效果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本文以黃山云海為例,并以古今幾位畫家的藝術風格分析山水畫之云霧的作用及不同表現之法。
黃山云海;筆墨;米芾;陳國勇
一幅山水畫,點點滴滴、山石樹木,云水丘壑,除了在形式布局上下功夫外,在筆墨上下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夫畫者形天地萬物也,舍筆墨何以形之哉?”“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永乎我也”“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覆山川之勢”“必使墨海抱負,筆山駕奴,然后廣其用”。山水畫除了注意形體與神韻外,還必須講究筆墨,筆墨是中國畫的重要內容,只有筆墨靈活生動,才能動人,才能見精神。筆、墨又是互相依賴的,沒有墨,筆就沒有軌跡;沒有筆,墨就不能運動。如果筆是筆、墨是墨,那么筆墨就沒有作用了;只有筆和墨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表現天地萬物。筆墨歷來是中國畫爭議的核心問題,但是什么筆墨好,什么筆墨不好,這很難講清楚,如果用一個標準去衡量,那么未免偏激,世間萬物形態(tài)各異、質感不同,其精神本質也有很大差異,用一種筆墨去體現它們,豈非就如人生只做一件事情那樣枯燥無味。山水畫其實是“圖寫自然靈性,開拓筆墨意境”所以說筆墨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關鍵就看你是否表現自然靈性,或者看你是否表現筆墨意境。如果單純地表現筆墨,不管自然界是什么樣子,不管畫面意境如何,那么就筆將不筆、墨將不墨了。
黃山又稱黃海,是因其以云海而得名。黃山如果沒有云海就如人沒有思想一樣,黃海云山在畫家眼里是一個不了分割的整體。從局部看,云具有造境和造勢兩大功能。云是虛的,山石樹木是實的。“實處易,虛處難”登上黃山之頂,仰目四望,只見群山起伏、一望無際。確實像大海波濤在蕩漾。黃山云海像海,當云海平鋪在山頂時,諸山峰就像大海中的島嶼了。在山水畫史中畫黃山的畫家也不少,大多都畫奇峰、怪石、樹木,畫云海是簡而言之,云霧是看的見摸不著的東西,要在畫面上表現它的形體特征,難度是很大的。我們知道傳統(tǒng)山水畫對云的表現手法很簡單,多以留白或勾線處理,很少把云當成作品主體來畫。其實歷史上較早畫到云霧的當屬米芾父子二人和后來的高克恭。米家父子畫云多用較粗、清潤的線條勾出如靈芝狀的云朵,云的暗面用淡墨略加渲染,彼有清秀飄逸之感。并且米家父子的山水畫沒有輪廓線,加上墨和水的滲合,明顯的和模糊地、濃的和淡的交融在一起,即使不畫云霧也有云霧變沒之象,以及雨后山川的氣氛。故后人稱之為“米氏云山”。米氏云山是最傳統(tǒng)的云法,米家父子并沒有把云作為具體的事物去畫,但已經出現了基本的表現云的方法,時勾、時留、時染?!懊准腋缸幼诙⒕迍h其繁復。獨畫云仍用李將軍勾筆”米芾畫山不用傳統(tǒng)技法,完全不用線條和皴擦;而云法又完全不學董、巨等人的暈染和襯托的方法,而是用實實在在的線條勾畫而出。米芾的云法一是出于他對傳統(tǒng)的反叛,二是出于他的筆墨的需要。他畫山不用線條,全用水墨,用落茄點橫臥而出,虛實相生,不畫云霧卻云霧之感,為了滿足畫面的需要,所以畫云就必須用線勾畫了。另外,早期畫云的還有高克恭,他開始把云作為山水畫主體來表現,這是山水畫表現云的轉折點。他是米芾的繼承者,并且發(fā)展了米氏云山的畫法,高克恭畫云之法,不論早期還是后期作品,都比米芾要靈活的多,先從云的造型來看,米家父子二人的云都如靈芝狀,缺少變化,而高克恭的云形相對比之下就要比米氏父子多變且豐富,更接近生活。在技法上高克恭表現出的云具有陽剛之美,并且他拋棄了文人畫的“游戲”態(tài)度,換句話說高克恭從米氏的“墨戲”跳了出來,云法要比米家父子嚴謹的多。但高克恭又缺少米氏的靈動、隨意,米氏云山在高克恭的繼承中得到了發(fā)展。梅清用秀潤的線條勾云,石濤善留云,經?!盁熛兼i其腰”。在近現代畫家里張大千、陸儼少、黃賓虹等人也畫云,但他們大都采用傳統(tǒng)之法,張大千留云、陸儼少則用長而有力的線條勾云,吳湖帆從原子彈的蘑菇煙云中得到啟發(fā),雖然黃賓虹提出了新的云法,他說:“凡畫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無滯相也,故吾以鐘鼎大篆行之?!钡@只是設想,并未實現。
黃海云山歷來為畫家所向往,黃山云海之奇在于它的“變”,這也是黃山云海最難畫的地方。用傳統(tǒng)云法來表現黃山云海也未免不可,但體現黃山云海之奇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黃山云海經常大規(guī)模出現,若用勾線之法畫云,山石樹木又如何表現,恐難解決疏密問題:若用留白之法,黃山云海之動勢又將如何處理。用勾線留白之法畫黃山云海對畫面的造勢、造境都不利。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黃山云海以及云與山的關系,認真地體悟它的精神,你將意外會發(fā)現,那些云不是平的、不是光滑的,而是一團一團的、一塊一塊的。而傳統(tǒng)畫云法,勾云,是行云流水般的流暢;留白,是光如鏡面樣的平整;渲染之法又光無體面;黃賓虹先生提出“鐘鼎大篆行之”可惜沒能付諸實踐。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陳國勇先生就是畫黃山云海的代表人物。陳國勇善畫黃山,尤善畫云海,他畫黃山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山在云中游,云繞丘壑行,動中有靜,寂中求音,既雄偉又俊秀,山、云、樹、水等皆出造化,且多出黃山,他作畫不為前人技法所限制。“無法而法,乃為至法”他寫云山用墨沉穩(wěn),用筆隨意,線條有力而輕松,在他的云山作品中,形象和筆墨相得益彰,以靈性之筆寫黃海云山的自然景象。陳國勇的山水畫總是鋪天蓋面的云,云與山結合密切,云是陳國勇作品的一個重要符號,云山是他的專長,但畫的最好的還是云,陳國勇山水畫中的云法在當今畫壇上是獨具一格的。陳國勇畫云不只停留在寫實、寫形上,而是通過對云的表現,來增強山水畫中的“境”與“勢”,他除了把云當成具體的物象來表現,更重要的是云在他手中是一枚棋子,用這枚棋子激活群山,虛實、節(jié)奏、層次、動勢大多都出于云的功勞。他的云是寫出來的,這與傳統(tǒng)流云勾云染云的表現方式有很大區(qū)別。清晰的塊狀筆觸,大刀闊斧猶如刀砍斧劈般的塊狀云,顯得流動感十足,“云”這枚棋子在陳國勇手中,被玩轉得悠然自得,云不是陳國勇表現的最終目的,而是為了營造意境?!爱嬌剿F乎氣韻,氣韻者非云煙霧靄也,是天地間之真氣……”這都說明山水畫中的云是手段不是目的,云在畫面中只是一個因素,它必須服從全局。一切因素都要為畫面整體布局服務,陳國勇畫黃山就緊緊把握住了這點,陳國勇作品中的山、水、云、樹皆始于此而亦終于此。黃山是陳國勇最喜愛的大山,他寫黃山之靈性,云霧之變化,情之所至,意之所至。滾滾云海中畫上幾只展翅旋飛的雄鷹,恰如將畫家本人的思想置于黃海云山中,暗示著畫家的的理想與信念。所達到意境已不是真實的黃山所能比擬的,在陳國勇作品中山已是人,人已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