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拓
一說起青藏高原,就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出一種莫名的沖動。
我沒有想到自踏上這片土地,眨眼間已經過去了27個漫長而又短暫的春秋歲月。我是一個出生在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相交接的小山村的農家孩子,從小在藏、漢、回雜居地區(qū)原始的農耕文化沐浴下長大。沒有想到的是1984年深秋從甘南民族學校畢業(yè)后,別無選擇地走上了這片神秘而充滿夢色的高原,使我在那里找到了一種真正的故鄉(xiāng)的感覺,使我在它的懷抱中,經歷了蒼茫與清晰,博大與渺小,悲壯與平凡,遙遠與親切,痛苦與歡樂,追憶與懺悔的生命過程;使我一天天成熟了起來,使我再也不能與它截然地分割開來。于是我開始面對著這片生命和精神的家園進行思考,思考之余生出諸多感觸,而感觸又促使我提起一支萎頹的筆,開始不間斷地寫作。
站在青藏的土地上,透過阿尼瑪卿雪山與巴顏喀拉山巔,青藏高原帶著一種無法征服的姿態(tài),永遠地橫亙在面前,露出它特有的神秘誘惑,使我一次次像一個苦行僧一樣,背負著屬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包袱,在天人合一的夢境里,去攀登,去逾越,去飛躍,而后又一次次在夢后回歸,臨風獨立在它廣袤的天空下,去感悟它給予我的自然與生命的真諦。
每每佇立或者走在渺無人煙,曠絕無垠的高原上,看著三三兩兩的牧騎,走向雪山河谷深處;看著扶老攜幼,趕著牛群遷徙的部落,又一次轉過巴顏喀拉昆侖山口,以及飄動在阿米歐拉山巔的五彩經幡,簌簌落向喬科參直合寺院金頂的五顏六色的鳥群,我都感到無比親切,感到一種故鄉(xiāng)的溫暖。使我有時望著它,不覺淚水盈眶。
青藏,我生命永遠的第一次。
青藏,我生命與精神的家園。
① 在九曲黃河第一灣的瑪曲大草原
陳拓簡介
陳拓生于1964年,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人。1984年畢業(yè)于甘南民族學校,后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本科畢業(yè)。系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供職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委黨校。
1990年開始發(fā)表散文作品,先后在《《飛天》、《西藏文學》、《青海湖》、《散文天地》、《散文百家》、《散文》、《延安文學》等多家報刊發(fā)表作品百余篇。2000年散文集《游牧青藏》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3年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同時,散文作品被國內多部散文集收錄,并獲全國“環(huán)境杯”散文詩歌大獎賽散文二等獎,以及天津市第十八屆“文化杯”全國孫犁散文獎等。
③ 與朋友走過中國最美麗的濕地——若爾蓋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