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黨榮
在我們所看到的反映中國清王朝的電視劇、電影、書刊插圖以及繪畫作品中,都能見到官員吏員們身著官服,胸前、胸背有著一塊繡著圖案的方正布,它的學(xué)名叫“官服補子”,是用來辨別在朝庭中官位品級的最有力的證明,使人一看就知道對方的官品位級。
封建王朝中的“官服補子”圖案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表征之一,它分為文官服補子,武官服補子二種,在其承載的文化符號中,可以看到人與動物的親密和諧關(guān)系。這些自然界中的動物被圖案化,刺繡在官員所穿的服裝上,并且作為一種國家的服飾禮儀制度,這和西方的服飾禮儀截然不同,這是中國民族性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特別這些動物所代表的文化象征,可算是服裝服飾中的一朵奇葩。
封建王朝中的“官服補子”是帝王龍袍十二章紋的延伸。帝王龍袍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每一章紋飾都有取義,如,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著帝王皇恩浩蕩,普照四方。山代表著穩(wěn)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龍是一種神獸,變化多端,象征著帝王善于審時度勢地處理國家大事和對人民進行教誨。華蟲,通常為一只雉雞,象征著帝王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器皿,通常是一對繡虎紋和博紋,象征著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則象征著帝王的品行冰清玉潔?;鹣笳髦弁跆幚碚?wù)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歸上命之意。粉米,即白米,象征著帝王給養(yǎng)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nóng)桑。黼,為斧頭形狀,象征著帝王做事干練果敢。黻,代表著帝王能明辨是非,具有知錯就改的美德。
官吏服裝中的圖案是隨著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后,在帝王將相文官武官制度逐步完善下形成的。真正代表官位的官吏服裝的定型始于明代,《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規(guī)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lǐng)大袍,胸前、胸背后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在這里,我們就以清朝的文“官服補子”為例,看其中所展示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文“官服補子”在朝廷大臣中分九品,而每一品以一種單只飛禽來表示,這九種飛禽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都帶有吉祥和諧的內(nèi)涵,它基本上是沿襲明制而來的。
文一品官服補子為仙鶴。仙鶴超凡脫俗,高雅圣潔,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常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征。在吉祥鳥的系列中,其地位僅次于鳳凰而居第二。鳳為皇后的象征,而仙鶴則代表官位一品。官員補子一品采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文二品官服補子為錦雞。錦雞又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征。錦雞有一呼百應(yīng)的王者風范。繡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文三品官服補子為孔雀??兹覆粌H羽毛美麗,而且有良好的品性。文三品官員常以文禮奉賢于天子之章法。
文四品官服補子為云雁。大雁用于官員補子的象征意義在于其飛行有序,春去秋來,佐天子四時之序。
文五品官服補子為白鷴。自古以來一直白鷴被視為吉祥物,它還是一種忠誠的“義鳥”。傳說宋朝少帝趙昺在崖山時,人送白鷴一只,他親自喂養(yǎng)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后,白鷴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后人稱白鷴為“義鳥”。所以,白鷴鳥的形象作為五品官員補子,取其不急不躁,無為而治,并且還有吉祥忠誠的含意。
文六品官服補子為鷺鷥。白鷺亦稱白鳥,白鷺是吉祥之鳥。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關(guān)于描寫鷺鷥的詩也不少,如唐代杜甫《絕句四首》詩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宋代李清照《如夢令》詞云:“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文七品官服補子為鴛鴦:鴛鴦古稱“匹鳥”。鴛鴦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征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業(yè)業(yè)。
文八品官服補子為鵪鶉。在古代“鵪”和“鶉”本是兩種鳥。鵪鶉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諧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yè)”的象征意義。
文九品官服補子為練雀。練雀也稱練鵲、綬帶鳥。綬帶是古代帝王、百官禮服的佩飾,是用彩色絲絳織成片狀的長條。各種綬帶成為權(quán)力和富貴的象征。而練雀的尾羽與之相似,故有綬帶鳥名。綬帶鳥也因此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義。
下面再來談?wù)勎涔俚摹肮俜a子”。武官,其形象勇武剽悍,威風凜凜,因此常以猛獸為官服補子圖案,以彰顯其威儀。
一品:麒麟。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狻猊是像獅子的一種神獸,晉代郭璞直接解釋為獅子。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古代豹的神獸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之意。
四品:虎。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們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能守誠信,驅(qū)邪氣,納祥瑞。清代武科進士榜稱為“虎榜”。
五品:熊。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jīng)?小雅》所云:“唯熊唯羆,男子之祥”,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彪。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馬。此處的海馬,既能在天空中飛翔,也能在洶涌的波濤中穿行。海馬的身世頗為神秘,難以找到介紹其詳細情況和象征意義的資料,只是在解釋“補子”時有極為簡單的寥寥數(shù)語:“海馬,水獸,似馬,水陸雙行,喻水陸皆可攻殺固守?!逼湮碾m短,但意義明確。原來,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zhàn),又可指揮海軍水戰(zhàn)。有這樣驍勇善戰(zhàn)的軍官,軍隊的戰(zhàn)斗力肯定極強,有了這樣的軍隊,國家的江山就一定會穩(wěn)固,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中國的服裝服飾文化作為世界民族之林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之一,在世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力。它不僅表現(xiàn)出了中國56個民族在悠久歷史演化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服裝服飾多樣性,同樣也表現(xiàn)出其美的特色和燦爛的服裝服飾文化,而這些文化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