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華
清明前夕,幾個昔日的同事相約,到黔北縣給一個老朋友掃墓。準確地說,是給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輩掃墓。算起來,如果健在,他應(yīng)是九十多歲,比我父親還年長二十歲呢。出了縣城,沿210國道向南走了幾十公里,汽車便掉頭往東奔向大山深處,奔向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蝦子河村。越野車行駛在崇山峻嶺之間、顛簸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梭于蔥郁叢林之中,樹林一排排地后退,我的思緒回到了十多年前……
我那時在黔北縣任副縣長,某天中午快下班時,聽見辦公室外好像有人在說什么,便開門看個究竟。開門后,看見兩位面容憔悴、眉頭緊鎖的老人,一位后背微馱,一位發(fā)須銀白,焦急地在走廊里來回走動,嘴里仿佛在嘀咕著什么。聽見開門聲,老人馬上來了精神,大步流星的向我奔來,突然又好像感覺唐突、失禮,就在快到我面前的那一剎那間來了一個急剎車,用膽怯和恐慌的眼神注視著我。我問他們有什么事,找什么人。兩位老人遲疑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帶著誠惶誠恐的表情,小心翼翼、細聲細氣地說:“我們想找縣長,村里修座橋,錢不夠,想找政府支持我們一下,他在嗎?”言語間,兩位老人不停的打量著我,就像一個學(xué)生站在老師面前,生怕有一句話說錯而受批評和責難似的,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不常進城的農(nóng)村人。
把兩位老人讓進辦公室,給他們沏上茶,告訴他們我就是這間辦公室的主任,是縣政府分管交通的副縣長。看見老人慢慢緩解了剛才的緊張情緒,我便請他們說說他們的困難,以及需要我?guī)退麄兘鉀Q什么問題。從他們零亂而又膽怯的敘說中我了解到,兩位老人都來自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漁塘鎮(zhèn),該鎮(zhèn)地處貧困山區(qū),是有名的貧困鎮(zhèn),他們是同一個村子的,后背微駝的老人名叫宋邦忠,88歲,發(fā)須銀白的老人叫余全義,72歲,本來還有一個叫董成方的老支書也要一同來,由于他臨時生病才沒成行。據(jù)宋邦忠老人自我介紹,他們都是解放初就入黨的,參加過土改,還給剿匪的解放軍當過向?qū)В啻问艿礁骷夵h委政府的表彰。老人們一輩子就喜歡修橋補路,給群眾做點好事兒,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為后輩積點陰德。他們所在的村子叫蝦子河村,與河?xùn)|岸的醒民鎮(zhèn)相鄰,是鎮(zhèn)里最邊遠的村莊。村里條件非常艱苦,至今沒有修通公路,也沒有自來水,吃水全靠人擔馬駝,一個人早上只能擔兩挑水。最要命的是距他們村子一公里遠的地方有一條名為蝦子河的小河,是他們與外界聯(lián)系的最大屏障。蝦子河河面只有20多米,沒有橋,河床中間只有一些用石頭砌成的墩,供鄉(xiāng)親們踩著過河,由于墩間距離較大,人們過河的時候往住都是跳著過河,所以這一帶的群眾又把它稱為跳墩河。也正是這條河,成為了村里人的夢魘,每逢汛期,過河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被河水沖走,據(jù)說每年都有人或者牲畜被沖走淹死。多年來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想在河面上架一座小橋,方便村民進出。但由于地處山區(qū)、經(jīng)濟困難,眾鄉(xiāng)親的這個愿望一直沒能實現(xiàn)。兩年前,村頭楊三家娃兒上學(xué)時,被咆哮的河水卷走,一家人哭得死去活來,楊三的媳婦從此瘋瘋癲癲。大家又一次提出修橋的事,可是到哪兒去籌集這筆錢?誰來帶領(lǐng)大家干這事?議來議去,大伙兒一致公推由宋邦忠、余全義、董成方3位老人牽頭負責(以下分別尊稱他們?yōu)樗卫?、余老、董老)。理由是他們都是黨員,為人正派,威信高,長期以來也樂意幫鄉(xiāng)親們做好事,大伙兒信服。為不給黨和政府增加負擔,他們商定不找黨組織、不找政府,決心通過化緣解決建橋資金問題。但歷時兩年多,三位老人走遍了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村村寨寨,而且多次往返于貴陽、遵義等大碼頭,敲開了一家又一家的門,說盡了幾大籮筐好話,也只籌集到一萬多元。但村里的人在確定修橋之日就開始建橋了,為了不讓群眾的希望再次落空,也是為了讓已經(jīng)募集到的錢能發(fā)揮作用,他們在萬般無賴之下,只好回過頭來找政府,找領(lǐng)導(dǎo)。
聽著兩個老人敘述的修橋故事,我也沉浸在他們修橋的艱難困苦的感受中,不知不覺中早已過了下班的時間。送別他們,我本該吃飯、午休。可是,我不想吃飯,也沒有一絲睡意,一種無以言表的難過、一種莫名的惆悵在心里交集,一個基層干部的良知和使命感告訴我,應(yīng)該給他們做點什么了。下午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交通局長核實兩位老人反映的問題,要他們在一周內(nèi)向縣政府報告核實結(jié)果并提出處理意見。
一周后的一個下午,縣交通局的報告呈了上來:群眾自籌資金修橋?qū)賹?、資金存在缺口屬實,而且該橋已經(jīng)動工建設(shè)。但該橋的修建嚴重違規(guī),沒有專業(yè)機構(gòu)作施工圖設(shè)計、沒有進行地勘、沒有橋梁工程技術(shù)人員進行技術(shù)指導(dǎo),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最后的處理建議是先炸掉這一安全隱患,再按程序勘察設(shè)計、立項報批后開工建設(shè)。為慎重起見,縣政府召集交通、安監(jiān)、漁塘鎮(zhèn)等單位負責同志開會研究。會上,交通局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只能炸掉,因為在本地區(qū)的兩個鄰縣都出現(xiàn)了類似在建橋梁垮塌的情況,其中一座在建橋梁垮塌還造成多人死亡,多名領(lǐng)導(dǎo)干部因此受處分不說,該村義務(wù)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修橋的村支書還被追究刑事責任,至今還在監(jiān)獄服刑,此事在交通系統(tǒng)內(nèi)部和周邊地區(qū)影響都非常大。鎮(zhèn)政府的意見卻是堅決不能炸,他們強調(diào)這座橋群眾盼了很多年,而且修橋的錢都是老百姓化緣所得,錢來得非常不易,炸橋會傷了群眾的感情,如果因為怕承擔責任,可能引起民怨,更會傷了群眾辦公益事業(yè)的積極性。但參會的其他同志都支持炸橋。漁塘鎮(zhèn)參會的章鎮(zhèn)長這下急了,甚至在會上大罵主張炸橋的同志是縮頭烏龜,不敢為老百姓承擔一點兒責任。兩種意見相左,誰也不能說服對方,而且都希望得到縣政府的支持,如果按常理決策,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當然應(yīng)該支持主管部門的意見,而且那樣大家就都不會承擔安全風險,也符合決策程序,但是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也有理由。眼看參會各方各執(zhí)己見、爭論激烈,一時又不能統(tǒng)一認識,我只好決定暫不下結(jié)論,待我們實地察看后定奪。
馬軻作品:野外 布面油畫 133×236cm 2009
兩天后,我和相關(guān)部門、鎮(zhèn)、村的負責同志赴施工現(xiàn)場調(diào)研了解。幾位老人所住的地方是蝦子河村最偏遠的村民組,條件確實很艱苦,車輛從顛簸的鄉(xiāng)村公路上行駛了十公里后,還要步行近3公里才到修橋施工現(xiàn)場。還沒到現(xiàn)場,便聽見叮叮當當?shù)穆曇?,時不時還有群眾的嬉笑聲和唱得很不標準的本地“信天游”,三種聲音此起彼伏,在這里巧妙的形成了一支動聽的樂曲。現(xiàn)場的情況讓人覺得寒酸,蝦子河流河面有二十多米寬,他們修橋的地點是這一段最窄的,可能有20米左右,這一段雖然窄一點兒,但河床深、水流急,兩岸山石陡峭,施工難度大;沒有施工便道,沒有工棚,河兩岸有幾十人在開山鑿石,他們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臉龐都曬得黑黝黝的,看得出來,他們干得很苦很累,但很開心。他們仿佛沒看見我們的到來,工地氣氛一點兒都不緊張,那支工友們緩解疲勞、抒發(fā)情感的美妙樂曲仍在進行,這哪里是在完成攤派的投工投勞任務(wù),簡直就是在享受建橋的樂趣。我反復(fù)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他們的選址,還真佩服幾位牽頭人的眼光,上下一公里多,還真就只有這個地方適合建橋:河道窄,雖然施工難度大一點兒,但工程量小,兩岸石壁,基礎(chǔ)結(jié)實,可以省不少錢,附近自然村寨多,方便群眾出行。但是,一看已經(jīng)建成的橋墩,就知道施工確實很不專業(yè),與其說是橋墩,還不如說是聳立在河床中央的一棵水泥柱,柱子頂端裸露的幾顆螺紋鋼已經(jīng)銹跡斑斑,柱子底部是一個半球形的水泥堆子,但球的下半部已經(jīng)被河水掏空。這種情景,讓我明白了交通局為什么堅持要炸掉重來。說實話,從感情上講我站在群眾一邊,但理智告訴我,這座橋應(yīng)該炸掉重建,而且我相信任何有點專業(yè)知識的人處在這個角度都會這樣做??赡芮捌谟懻摰囊庖娨呀?jīng)傳到群眾當中,看見我們到來,宋邦忠等幾位老人立即趕到我們身旁,周圍干活的群眾也逐漸停止了手中的活,憂心忡忡地盯著我們,好像這幫人馬上要去搶掉他們手中的寶貝??次沂冀K盯著河床中那棵沒完工的橋墩,幾位老人急了。宋老急沖沖的說:“縣長,橋不能炸喲,你要炸了,我們這幾年的心血就白費了,群眾盼了幾十年的橋沒建完就被炸了,我們怎么向他們交待??!”章鎮(zhèn)長也說:“縣長,這橋可不能炸啊,這可是跳墩河兩岸老百姓幾十年的期盼??!你要是把橋炸了,村子里的群眾會罵死你的!”此時周圍的群眾逐漸往我們身邊聚攏,大家爭著發(fā)言,人多嘴雜,也聽不清楚哪個都說了些什么,但意思是清楚的,反對炸橋。眼看鄉(xiāng)親們越說越激動,現(xiàn)場場面越來越亂,章鎮(zhèn)長也慌了,她怕場面失控,怕群眾會讓我們難堪,讓大家無法收場,她急忙說:“大家不要亂,不要吵,你們的意見我們清楚了,縣長今天來正是為了幫助我們建橋,解決我們大家出行安全的難題?!彼屗卫纤麄冋乙粋€安靜點的地方,找?guī)讉€代表和我們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宋老忙帶著我們來到500米開外的一個農(nóng)家小院,他告訴我們這就是他的家,我環(huán)視了一下,院子還算衛(wèi)生,但很破舊,正房是一個木結(jié)構(gòu)的瓦房,廂房和豬牛圈舍則是蓋的茅草,隨風飄搖晃動,好像隨時都會垮下來似的。安頓好我們,宋老前輩便從家里抱來一捆學(xué)生作業(yè)本,至少也有十多個。我們翻開一看,那上邊全是這幾年他們的募捐記錄,捐錢的一元、兩元,十元、八元者居多,數(shù)額最多的是200元,還有的是捐一二十個雞蛋、十來斤大米等生活物品,上面還詳細記錄了他們的所有開銷。
宋邦忠老人慢條斯理的向我們講述他們化緣修橋的經(jīng)過。當群眾提出修橋并得到大家認可后,他們就被群眾推為了牽頭人。說是牽頭人,還不如說是義務(wù)干事的人,募捐化緣人,說成是低聲下氣討錢修橋的人更貼切。近兩年來,幾位老人為了節(jié)省每一分錢,時而兵分三路、各往一方,時而三人一道、兩人一伙,懷揣家里人代備的饅頭、包子等干糧,胸前掛著兩個水瓶,佝僂著身子來往于周邊的村寨,穿梭于鄰近鄉(xiāng)鎮(zhèn),奔波于貴陽遵義之間。他們無數(shù)次膽怯地敲開一戶戶家門,反復(fù)敘說著無橋的悲傷和失去親人的苦痛,陳述著群眾建橋的迫切愿望,乞求著別人好心的施舍,期盼著他人捐助的慷慨。他們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程,敲了多少家門,遭遇了多少冷漠的眼神。得到了多少熱情的關(guān)愛。老人說,他們有時化緣到一些人家,別人在慷慨解囊的同時,還煮碗面條什么的招待,每到此時,感動的眼淚總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但在遭遇別人冷漠、懷疑的眼神時,想著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受這種委屈和壓力,偶爾也會有放棄的想法。一想到幾十年來沒有橋的困難、建橋工地上群眾期盼的目光、被咆哮河水撕得支離破碎的家庭,退縮的念頭馬上就打消了,種種委屈和壓力瞬間又變成了為群眾辦事的巨大動力,變成了支持他們做好這件事情的精神支柱。當我們看到“貴陽化緣50元,花銷162元”時,便將疑惑的眼光投向幾位老人。宋老那張寫滿焦急的臉即刻沉了下來:“縣長,我們苦啊。先前聽說貴陽老鄉(xiāng)多,我們以為可以化到一大筆,但到了貴陽才發(fā)現(xiàn),碼頭大了,又沒有鄉(xiāng)友們的電話,兩眼一抹黑,去哪兒找老鄉(xiāng)嘛?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一個老鄉(xiāng)都沒找著,哪兒化得到錢?還好,遇見兩個好心人,他們給了我們五十元,這一趟總算沒白跑。我們兩個人走貴陽進出三天,在火車站候車室蹲了一宿,在客車站住了一晚,都沒花錢,當然也沒睡成覺。其實那陣子也沒心思睡覺,人都沒找著,哪還有心思睡覺呢?往返車費加上兩個人三天的伙食費就花了162元。說到這次闖貴陽,我們傷心啊,也感覺愧對群眾。也正是由于這次的遭遇,這才下定決心找各級政府,想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p>
馬軻作品:擁抱 布面油畫 254×200cm 2009
馬軻作品:陰天 布面油畫 236×136cm 2009
“讓我也來說兩句?!闭f話的是村民組長許朝亮:“我們這兒的人命真苦,解放都幾十年了,這蝦子河還老淹死人,我們現(xiàn)在走的跳墩還是1958年大躍進時修的,冬天不打緊,春夏漲水,老愛沖走人,光解放后沖走淹死的就有十七八個。這不,前年端午節(jié)一天就沖走兩個娃兒,哪個不心痛??!宋邦忠等幾位老黨員和我們這些年輕人合計無論如何都要將這橋修好。董支書是我們村三十多年的老支書,現(xiàn)在年紀大了,體弱多病,但他還在一直關(guān)心我們修橋的事,經(jīng)常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再說,我們門口這條路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兩百年前從西鄉(xiāng)通往東鄉(xiāng)、從四川自貢到貴州黔南的古鹽道就經(jīng)過這里,我們家門口還有清朝官家鋪的石板路,我們現(xiàn)在就要求修一座人行小橋,保證娃兒們上學(xué)安全,這要求一點兒都不高啊。今天縣、鎮(zhèn)的領(lǐng)導(dǎo)都來了,你們一定要支持我們啊?!?/p>
聽著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著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一種無以言表的難過與內(nèi)疚涌上心頭,眼淚隨之奪眶而出。我心里清楚,橋是絕對不能炸了,因為炸掉的不僅是一個未完工的水泥橋墩,而是群眾幾十年的期盼,更是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我木訥地說道:“各位父老鄉(xiāng)親,我要感謝你們,尤其要感謝宋邦忠你們幾位老黨員、老前輩,感謝你們的信任。你們來找我們,是因為你們相信我們能為父老鄉(xiāng)親辦事,三位前輩不辭辛苦、不計得失,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辦事,我從心里敬佩。這么多年了,我們連這點兒事都沒給群眾辦好,讓那么多的家庭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如果不是幾位老前輩領(lǐng)著大家干,不知這事還要拖好久,要不是他們反映,我們還真不知道有這事呢。這是我們失職啊,我在這里向你們道歉,對不起鄉(xiāng)親們了!”說到這,我抬頭看了看鄉(xiāng)親們,此時到場的已經(jīng)不只是剛才安排的幾個代表,工地上的鄉(xiāng)親們都趕來了,一個院子擠得滿滿的,大家表情凝重,都沒說什么,靜得出奇。但我知道,這哪里是一句對不起就能了的,尤其是作為一個分管交通的副縣長,羞愧與內(nèi)疚實在難以言表。此情此情,我至今仍然銘記在心。若非親身經(jīng)歷,你很難想象我當時的心情。
“你們修橋,縣政府支持你們,交通局、魚塘鎮(zhèn)、醒民鎮(zhèn)都支持你們。橋就不炸了,要擔什么責任,我們就擔吧,為了群眾的事情,我們擔點責任也是應(yīng)該的。由交通局派工程師幫助加固橋墩,等橋墩驗收合格后才能架橋板?!钡玫竭@樣的答復(fù),眾人愁眉不展的臉上頓時都喜笑顏開,一個勁的說道“可以,要得、要得!”不知是誰冒了一句:“縣長,讓交通局的同志明天就來吧,我們等這一天都等了幾十年了,都等不急了?!薄安患甭?,我們還要回去商量派哪個來呢,派就要派一個技術(shù)過硬、經(jīng)驗豐富的。否則,派的人起不了作用,你們不答應(yīng),縣長也不同意。再說,派來駐工地的人總得準備一下吧?!苯煌ň珠L代我作了回答,他的回答慢吞吞的,倒也很實在。“我想,既然跳墩河建橋是大家?guī)资甑男脑?,又費了那么多心血,我們不妨做就做得更好一點兒,把橋面從現(xiàn)在的兩米寬改為三點五米寬,這橋不只是能過人,還要能過農(nóng)用車。既然修了橋,就應(yīng)該配套修路,不能有斷頭路,也不能有斷頭橋,橋與路配套,才叫方便群眾出行啊!”“那樣好是好,可是我們哪來那么多錢啊?要不我們還是先修橋吧,這樣子群眾的負擔會輕一些,也可以少給政府添麻煩,縣長看這樣行不?”
這下章鎮(zhèn)長可急了:“縣長都定了,你們還說什么,不是你們要縣長支持你們的嗎?怎么現(xiàn)在又打退堂鼓了?”宋老和顏悅色,細聲細氣的說:“鎮(zhèn)長,你們也困難啊?!薄霸倮щy,我們也要想辦法克服!我們都出點錢,我們鎮(zhèn)財政出一萬塊錢,行不,縣長?”“縣長,我們鎮(zhèn)也出一萬元!”醒民鎮(zhèn)的池鎮(zhèn)長接著說?!靶校瑑蓚€鎮(zhèn)的態(tài)度不錯!你們各出一萬,不足部分縣政府設(shè)法解決,受益村群眾負責投工投勞,并把已經(jīng)募集到的資金管好用好,大家就不用再負擔錢了,縣交通局派專人搞好技術(shù)指導(dǎo),保證工程質(zhì)量和施工安全。大家看這樣行不行?”大家異口同聲的說:“行,這樣好!感謝政府、感謝領(lǐng)導(dǎo)!”掌聲響徹寨子?!斑@樣吧,我們也來表點心意,我捐200元。”又是交通局長,他還是這樣慢吞吞的,還是那樣實在,那樣老成持重?!拔乙簿?00元”、“我捐500元”……,同行的同志們都往宋老手里塞錢,一會兒,宋老的手里就捏了一沓票子,至少也有2000多元吧?!爸x謝領(lǐng)導(dǎo),謝謝同志們!”掌聲和歡呼聲再次在這個小山村響起,響徹了整個蝦子河兩岸,被河水擁抱著奔出大山、奔向遠方……
后來,當?shù)貓蠹?、電視臺對蝦子河村幾位老黨員組織帶領(lǐng)群眾化緣修橋的先進事跡和當?shù)厝罕姷睦щy作了深入報道。受他們的感動,又有不少單位和個人向他們伸出援手:銀峰水泥廠捐獻橋梁水泥20噸,一個還在為流動資金發(fā)愁的當?shù)仄髽I(yè)家捐款20000元,大田火車站捐獻橋梁鋼材一噸……
過了一年多橋建好了,路也修通了,群眾出行從此安全了,蝦子河邊再沒聽說過有哪家的小孩被河水沖走。可是宋老和董老卻因為本身年紀大、加上長期勞累過度病倒了,他倆從此再也沒有站起來。尤其是宋邦忠,他原本是一個身體非常結(jié)實的老人,完全是修橋累垮的。橋建完后,我再沒見到過這位身板結(jié)實硬朗的老人。兩年前聽說兩位老人都去世了,他們走得很安詳,他們是帶著鄉(xiāng)親們的祝福,帶著對蝦子河村鄉(xiāng)親們的深情厚意走的。
“領(lǐng)導(dǎo),我們到了,下車吧!”一聲招呼,把我從對這段往事的回憶中帶回現(xiàn)實。我才知道車已經(jīng)到了宋家院子,也就是我們第一次開群眾會的那個農(nóng)家小院,只是面貌全變了,過去的茅草屋、泥院壩變成了由小青瓦、青磚房,水泥壩子和一排花臺構(gòu)成的院落,整個院落充滿洋氣和喜慶。村外的一壩農(nóng)田布滿大棚,里面種的全是城里人喜歡的西紅柿、菜辣椒、黃瓜等反季節(jié)蔬菜,和十年前我們在這里見到的荒涼景像形成鮮明對比。要不是有鎮(zhèn)領(lǐng)導(dǎo)帶路,我還真以為是走錯了人家呢,這哪是我記憶中的蝦子河村?看見我們的到來,附近的群眾馬上圍了過來,像好久沒見過的親人一樣,圍著我們噓寒問暖拉家常,第一次到蝦子河時遇見的那種拘謹、抵觸情緒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也都感到像回家一樣的親切和溫暖。
按事先的行程安排,由宋老的孫子帶著我們給老人掃墓。在宋老墓前,我發(fā)現(xiàn)在我們之前已經(jīng)有人來過,整齊的擺放了好多野花,他孫子告訴我們,這都是村里的鄉(xiāng)親和附近的放牛娃自發(fā)從周邊山上采摘擺放到這里的,每年清明節(jié)都有,大家是用鮮花寄托對老人的追思。然后,余全義老人又陪著我們來到跳墩河邊,我們站在橋上,聽著橋下濤濤的河水聲,看著橋頭那塊巨大的功德碑,看著碑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名和數(shù)字,仿佛就是蝦子河兩岸那些堅強自信、勤勞樸實、對美好明天充滿期待的群眾、就是那捐錢捐物的1000多個好心人,他們正目不轉(zhuǎn)睛地審視著我們,審視著我們腳下的這座小橋。幾位古稀老人帶領(lǐng)眾鄉(xiāng)親修橋的情景又一幕一幕的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