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容
疼痛被稱為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4大生命體征后的第5生命體征,是人體對組織損傷或潛在損傷產(chǎn)生修復反應的一種復雜生理心理活動,包括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痛反應和傷害性刺激作用在機體所導致的痛感覺[1]。骨科患者術后疼痛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和治療進度,我院骨科對上述患者采取以人文關懷為主的整體化、個性化的護理模式來減輕骨科患者的疼痛,效果令人滿意,現(xiàn)總結體會如下。
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入骨科行骨折手術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6~72歲,平均(40.9±5.1)歲。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多種護理措施。
1.2.1 心理疏導 骨科患者多由緊張、焦慮、恐懼情緒等,因生命的安危、傷肢的功能能否恢復、手術治療痛苦等,要采取心理安慰等方式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獲取患者的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1.2.2 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認真耐心與患者交談,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來采取相關措施,仔細觀察患者術后反應,記錄疼痛發(fā)生部位、節(jié)律和伴隨癥狀等。
1.2.3 生活護理 環(huán)境對患者疼痛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靜清潔,有助于患者充分休息、睡眠,從而減輕患者痛苦。執(zhí)行操作要輕柔細致,盡量減少刺激性聲音。長期臥床患者應當幫助其翻身拍背、按摩、沐浴和口腔、皮膚護理。要協(xié)助患者制定術后康復計劃,進行肢體功能恢復鍛煉。
1.2.4 指導學習疼痛知識 進行疼痛知識學習,由醫(yī)護人員進行宣傳教育是改善疼痛護理質(zhì)量的重要措施[2]。制作關于疼痛宣教的冊子,將其發(fā)給患者和家屬,主要內(nèi)容有疼痛、止痛認識、評估疼痛方法,術后康復注意事項及護理措施,止痛的重要性和方法等。
1.2.5 應用鎮(zhèn)痛藥和支持性護理 疼痛劇烈者,應當應用藥物治療,曲馬多、嗎啡、杜冷丁等止痛藥,或者用安慰劑代替止痛藥物。疼痛較輕的患者,應當采用熱療、冷療、微波和紅外線等物理方法,減輕疼痛癥狀。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3](VAS)作為評價疼痛的標注:平分一條直線為10份,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由患者指出疼痛的程度在直線上位置,即為患者的疼痛評分。
采取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兩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輕度疼痛患者共32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3例;對照組輕度疼痛患者28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9例。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工作滿意者38例(95.0%)明顯高于對照組(35例,87.5%),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 3d疼痛程度、滿意程度情況比較(例)
疼痛作為機體自我保護的反射機制,有防御性以及保護性功能[4]。但是手術后疼痛多為較強烈的急性疼痛,是種惡性刺激,會造成機體產(chǎn)生病理反應,如氧耗量增加、免疫力下降、血壓升高、代謝紊亂等,嚴重影響著機體多個系統(tǒng)功能,而且還容易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5]。術后疼痛一方面給患者生理、心理帶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不利于術后患者功能鍛煉和機體康復。準確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估之后,觀察組采用多種護理措施:如心理疏導、支持性護理、生活護理、疼痛知識指導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性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患者、家屬滿意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傳統(tǒng)護理容易忽視患者的不適合需要,而針對疼痛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解除患者痛苦,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增加其生理舒適感以及自我控制力。
綜上所述,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采取有效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利于患者身體康復[6],值得應用推廣。
[1]黎彩紅,劉姍姍.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術后疼痛影響因素評估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6(24):80-82.
[2]胡立元,賀麗群.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9(22):73-74.
[3]馬玉蘭.骨科術后疼痛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7,11(15):1347.
[4]劉艷,馬珍珍,朱小珊.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綜合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0,5(12):1107-1108.
[5]李蘭芹.骨科患者術后疼痛干預與護理[J].哈爾濱醫(yī)藥,2011,3(1):72-73.
[6]湯根芬.骨科患者疼痛的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1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