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同事的老媽從老家打電話問要不要給他寄點鹽來,同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上網(wǎng)一查才知道外面的超市已經(jīng)有人因為搶鹽而打架了。據(jù)說有人見別人搶鹽不明就里,進去順帶把醬油也搶了。這也許就叫作“板塊帶動效應”。搶鹽先是因為據(jù)說核輻射可能導致甲狀腺癌,而碘據(jù)說對此有預防作用,所以含碘的鹽被搶;另一說是因為大家覺得海水已經(jīng)被污染了,今后可能就吃不到干凈的鹽了,估計他們不知道從鹽湖和鹽井里也可以產(chǎn)鹽。當然,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想,都實在沒想明白搶醬油的邏輯在哪里。
鹽能不能防治輻射我不知道。但如果真的大海被污染,雨水帶輻射,雨水落下進入了城市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難道我們吃干凈的鹽就可幸免?拜托,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與海洋和大氣中粉塵的接觸面,遠不止這點食鹽。朋友關(guān)切地在MSN上跟我說:“多吃碘鹽,吃點碘片”,我反問:“吃多少?”,朋友無言。只顧搶了,搶完以后干什么,我們不知道,也忘了想了。
當我們集中關(guān)注某個事情時,就自然將其效果放大。如果土方車肇事撞死人了,最多你會說,無良司機;而如果是一輛寶馬跑車撞死人的事件,估計會被網(wǎng)絡報道,而且冠以“神秘女子寶馬肇事”,“為富不仁”等一干字眼以吸引眼球。但仔細一想,其實每年被土方車撞死的人肯定遠多于被寶馬撞的。
不地震的日子里,有很多人被車撞死,我們沒有頭戴警燈走在路上警示汽車;樓上不時會掉下個把花盆、半個磚頭啥的,我們也沒有天天戴安全帽上路;在黑燈瞎火的時候走上一條單行道,對面剛好來了一輛汽車逆行,你一躲,邊上的下水道蓋子被人拿走了,你剛好掉進去了……生活中有太多的原因會致人死傷,但我們都沒有去躲沒有去防,為何現(xiàn)在我們變得如此緊張?因為上述的任何一種死傷方式,都是有概率的,僅僅少數(shù)人會遭受不幸,于是我們無比自信,自己是那幸運的多數(shù)人;而如果是空氣中的輻射污染,似乎不講概率,無人幸免,于是我們就緊張我們可能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想當多數(shù)還是少數(shù)。為啥概率統(tǒng)計在我們身上總是飄忽不定,這也太讓神為難了——不用折騰,人各有命,該干嘛,就干嘛吧。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