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午
在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繼續(xù)蔓延、多國降息引發(fā)新一輪“寬松波”卷土重來的當口,中國宏觀政策風向也開始悄然改變,抗通脹正逐漸讓位于保增長、防風險。在11月21日舉行的第22屆中美商貿聯(lián)委會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確保經濟復蘇是壓倒一切的任務,不平衡的復蘇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盡管王岐山是站在全球視角稱須把全球經濟復蘇作為首要任務,但同樣也可以將其視為對國內宏觀政策調整的吹風,保增長或已替代抗通脹成為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之時,中國政府曾經作出了保增長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作為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總理,王岐山在剛剛結束的地方金融工作座談會上還發(fā)出了“中國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以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沖擊波”的警告。在此背后,不管是鐵路行業(yè)融資困境引發(fā)的三角債問題,還是鋼鐵行業(yè)資金鏈吃緊爆發(fā)的三角債風波,都預示著三角債危機的蔓延或讓宏觀調控將防風險也納入到政策基調。
事實上,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前,近期中央高層和部委對“保增長、防風險”可謂頻頻預熱吹風。在本月初法國舉行的G20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明確表示,G20各國確保經濟強勁增長是首要任務,暗示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底在一周之內連續(xù)兩次提出了“預調微調”這一政策走向,強調“更加注重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而作為貨幣政策的具體執(zhí)行者,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則淡出了“把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的提法,而加入“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并首次提出“加強系統(tǒng)性風險防范”。
形勢比人強。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風險顯著加大,而國內經濟增長也在緩慢的減速中風險攀升。CPI連續(xù)兩個月回落顯示通脹壓力明顯減緩,10月末外匯占款余額現(xiàn)近4年來的首次月度凈減少預示海外熱錢短期在悄然撤退,再加上地方融資平臺債務規(guī)模的高筑,樓市成交低迷、房價開始趨于下跌所綁架的金融風險,以及10月份PMI指數的再次下滑和出口連續(xù)3個月的環(huán)比負增長,這些都在悄然倒逼政策調整,2010年以來的抗通脹首要目標讓位也就不難理解。因此,盡管明年穩(wěn)健貨幣政策的定調或不會改變,但保增長、防風險很可能進入中央決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