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12月15日至19日,溫家寶總理率領300多人的代表團訪問印巴。這是時隔5年之后溫總理對兩國的再度訪問,與上次不同的是,新德里這次被排在了訪程前面。
近兩年來,中印首腦在G20峰會、“金磚四國”峰會、東亞峰會等多邊外交場合頻繁會晤,給人以兩國關系熱絡的錯覺。而溫家寶這次南亞行,著意在印巴問維持脆弱平衡,只是相對于巴基斯坦的熱情擁抱,印度的待客態(tài)度不冷不熱,折射出中巴、中印關系的溫差。
中印政治關系依舊冷場
溫總理到新德里,是來探尋“龍象共榮”之路的。不過,雖屆中印建交60周年(4月1日),印度總統(tǒng)帕蒂爾5月份還曾專程來華慶祝,但溫總理行前,兩國間的氛圍卻并不十分融洽。中國駐印大使張炎特意發(fā)出警告,稱中印關系“非常脆弱,極易受損又很難修復”。印度外交秘書尼魯帕瑪·拉奧對此頗不以為然,她說她的“中國朋友”應該習慣應對“我國外交活潑……喧鬧的本質”。
這種拌嘴只是序幕,更激烈的交鋒是在兩國總理的談判當中。盡管坐在溫總理對面的,依然是頭纏藍巾、溫和謙讓的曼莫漢·辛格博士,但新德里的地位和自信已經大為提升。
2005年4月溫總理首次訪印時,曾取得兩項突破性成果,一是確立了兩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另一個是雙方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當時的聯合新聞公報對此予以積極評價:“雙方一致認為,溫家寶總理此次對印度共和國的正式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印關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揭開了兩國友好合作的新篇章?!痹诖嘶A上,中印關系一度成長迅速,不少人甚至相信在2006年11月胡總書記訪印前兩國可以結束第二階段的邊界談判,進入實地勘界和繪制地圖階段。
相比之下,這次會談雖也達成了“三個機制”和“一個熱線”(即建立了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制、外長年度互訪機制以及戰(zhàn)略經濟對話機制,在原有外長熱線的基礎上,又開通了兩國總理電話熱線),但在敏感的雙邊政治、安全議題上則進展不大。
隨著邊界談判陷入僵局,近些年兩國在邊界地區(qū)軍事布防升級,導致軍事信任下降,這點在公報里也反映了出來。在2005年的聯合公報中,兩國“決定進一步推進國防領域的交流”;2008年辛格訪華期間發(fā)表的公報也聲稱“將通過穩(wěn)步增進國防領域聯系,不斷加強建立信任措施”。但類似的語言在此次公報中并未出現,公報只是淡淡地強調,雙方要“共同維護邊境地區(qū)的和平與安寧”。
即使在此訪進展最大的雙邊經貿領域(2009年中印貿易額433.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2%),兩國間也充滿了猜疑和爭執(zhí)。印度的一些報章認為,由于印度輸華的多是如礦產之類的初級產品,而中國蜂擁而來的則是工業(yè)品,充斥印度市場,這種現象不僅導致了巨大貿易逆差的出現,而且使得其愈發(fā)依賴中國。在這種背景下,北京熱心的“自由貿易區(qū)”方案自然遭到新德里冷遇,此次的聯合公報甚至都沒有提及。而在兩年前的公報中,雙方還“同意就關于啟動互惠和高質量的區(qū)域貿易安排談判的可能性問題進行探討”。有必要提起的是,同樣是自貿區(qū),新德里與東盟、歐盟等的談判卻即將收尾,與日韓的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很顯然,雙方缺乏足夠的信任已經制約了中印經貿的正常發(fā)展。
“平行”戰(zhàn)略凌空蹈虛
與中印關系這幾年“政冷經溫”不同,已經受加年考驗的中巴友誼似乎讓人舒心多了。從印度飛到巴領空之后,溫總理的專機即由中巴共同研制的梟龍戰(zhàn)機一路護航,而吉拉尼總理與幾乎全體內閣成員早已在機場等候。伊斯蘭堡對中國總理的熱情在其離開前依然高漲,12月19日溫總理在巴議會作最后演講時,巴政府、議會、軍方參謀長以及地方官員近700人聚集議會大廳,在30分鐘里接連鼓掌30次,并高呼“中巴友誼萬歲”口號,氣氛熱烈。這種場景與新德里之行的陰郁形成了強烈對比。
中方對伊斯蘭堡的回報無疑是相當豐厚的。中方不僅承諾“始終把鞏固和發(fā)展中巴關系置于外交優(yōu)先方向”,還給予其彌足珍貴的支持。比如,在先前3.2億元人民幣和2億美元無償援助基礎上,中國這次又為遭受水災的巴基斯坦提供了1000萬美元現匯和4億美元的優(yōu)惠貸款。在美英法等國紛紛批評伊斯蘭堡反恐不力的情況下,中國則在聯合公報中認為,“巴基斯坦為打擊恐怖主義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重申尊重巴方根據自身國情制定和實施反恐戰(zhàn)略”。
過去10年來,中國在印巴間推行“平行”戰(zhàn)略。這期間中國領導人三次南下,都是同時造訪兩國;2005年與印度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時,也將之延伸到中巴之間。不過,兩個關系的實際進展卻相差甚遠。中巴在核能、軍事、航空等敏感領域的合作已經相當深入,中印卻一片空白,甚至激烈競爭。中國在巴基斯坦大量投資修建港口、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在印度則剛剛拿到入場券。中巴間的自貿協定談判即將進入第二階段,中印卻遙遙無期。
有必要指出,盡管中印首腦經常在國際場合碰頭,但巴基斯坦首腦對中國的拜訪顯然更為殷勤。2008年10月,巴總統(tǒng)扎爾達里正式訪華;同年8月和10月,總理吉拉尼分別來華出席奧運開幕式和亞歐首腦會議。2009年,扎爾達里2月訪問湖北、上海,4月來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8月訪問浙江和廣東;同年10月吉拉尼再次訪華。2010年,扎爾達里7月到北京工作訪問,11月攜子出席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來中國就跟走親戚一樣。
而溫總理此次印巴行,從兩國拿到的成果同樣存在“溫差”。中印建立了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制,中巴則建立了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顯然后者比前者更為頻密。與中巴聯合公報不同,中印聯合公報充滿了口頭宣示,幾乎1/3的文字用來列舉兩國在多邊領域的共同利益和立場,卻缺乏實質性的雙邊合作內容。公報之外,中印這次簽署了160億美元的商業(yè)協議,而中巴簽署了200億美元的政府間協議和150億美元的商業(yè)協議,總額不少反增。
目前中巴、中印關系的溫差并不令人奇怪,值得注意的倒是中國試圖調整這種不平衡的三角關系,卻陷入因未來與印度競爭而導致的歷史怪圈中不能自拔。再加上美國在民用核能、反恐和“入?!眴栴}上對印度的傾斜,撐大了后者的胃口,也增加了中國在印巴之間走鋼絲的難度。今年7月份以來,英美法中俄五國首腦相繼訪印,中國赫然成為安理會“五常”中唯一不支持印“入?!薄Π徒o予有力援助的國家。這也部分解釋了辛格政府為何越來越強硬,以致在對華政策上出現大幅倒退??磥?,不正視印巴正在急劇擴大的軟硬實力差距,僅僅因襲傳統(tǒng),以機械平衡策略來應付南亞的政治現實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