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松
對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相信每一個在農(nóng)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很多的體會。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上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從選題到開頭結(jié)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換來的還是學生干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xiàn)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于提高農(nóng)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guī)”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jīng)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注重平時積累。
有道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源頭”和原料,作文就無從下手。所以說作文也需要積累,積累好的詞語、佳句、精彩片段等。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教學生積累呢?
1.據(jù)課文內(nèi)容來積累,有道是“詞匯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引導學生積累詞匯,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耙员緸楸尽?、“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等等??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椤M瑫r,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運用已經(jīng)積累的詞語、句子、段落等等,這樣就鞏固了積累的素材。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老師修改、點評學生的日記,達到練筆的目的。
二、結(jié)合實際,拓寬思路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jié)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例如我班的一篇作文《競選班長》,我提前兩三周公布消息,說要競選班長了。我知道學生在這一段時間里在這個問題上都投入了巨大的精氣神兒,拉幫結(jié)派的,拉選票的,“仁義恩仇”競選完了都不能了結(jié)。在此基礎上,我輕松地引導了他們在作文里一吐為快。結(jié)果文章鮮活真實而生動。
還有就是要讓學生拓展寫作題材,告訴他們農(nóng)村學生除了寫農(nóng)村景色、寫農(nóng)村語言、寫農(nóng)村生活、寫農(nóng)村變化之外,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而農(nóng)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于就是看電視,借此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注新聞的熱情。并且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lián)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新的素材。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nèi)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fā)現(xiàn)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fā),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