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洲
(南京外國語學校,江蘇南京 210008)
2010年海南高考物理試題中第5題是一道值得商榷的試題.原題如下:
如圖1,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塊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塊b,b與平行于斜面的細繩的一端相連,細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與b之間光滑,a和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軌道的光滑段向左運動.當它們剛運行至軌道的粗糙段時
(A)繩的張力減小,b對a的正壓力減小.
(B)繩的張力增加,斜面對b的支持力增加.
(C)繩的張力減小,地面對a的支持力增加.
(D)繩的張力增加.地面對a的支持力減小.
圖1
試題給出答案為(C),筆者認為(C)選項僅僅是一個可能的答案,而不是一定的情況,因此本題表述有問題.
分析:設a質(zhì)量為M,b質(zhì)量為m,地面對 a的支持力為N1,繩上張力為 T,斜面對 b的支持力為N2.
(1)在光滑段運動時,以 a、b整體為研究對象,它們共同做勻速運動可得N1=(M+m)g.以b為研究對象可得T=mgsinθ,N2=mgcosθ.
(2)當它們運動到粗糙段時,設 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
臨界狀態(tài)為繩子仍然是直的,但張力剛好減為零.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a、b共同加速度a=μg,以 b為研究對象a=gtanθ,此時 μ=tanθ即為臨界條件.
①μ≤tanθ時,a、b一起做減速運動,加速度為 a=μg,方向水平向右.
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由豎直方向受力平衡得 N1=(M+m)g.
圖2
以b為研究對象,把加速度 a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如圖2.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有
T=mgsinθ-max=mgsinθμmgcosθ,
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N2=mgcosθ+may=mgcosθ+μmgsinθ.
與光滑段時的T,N1,N2表達式對比得,此時,T減小,N1保持不變,N2增加.
②μ>tanθ時,a將相對于b向上滑動,b物體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分量,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以 N1>(M+m)g,定量分析可計算出 N1的大小,過程如下:
以a物體為參照物,設a物體加速度為a,b相對于a的加速度為a相,方向沿斜面向上,對 b受力分析,如圖3,其中 ma為非慣性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
圖3
圖4
對 a受力分析,如圖4,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
其中 N2=N2′.
由(2)~(4)式可解得
所以 μ>tanθ時,N1>(M+m)g,與光滑段 N1表達式對比得:N1增加;把(2)式與光滑段 N2表達式對比得:N2增加;此時 T=0,顯然 T減小.由(1)~(4)式可解得
μcosθ-sinθ>0,即μ>tanθ,反映了μ=tanθ即為臨界狀態(tài).
綜上所述,所有選項都不正確.給出的標準答案為(C),其實(C)選項是可能出現(xiàn)的情形之一,而不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結(jié)果.當μ≤tanθ時,地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保持不變.